黄冈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02-01-01 00:00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抢抓扩大内需和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积极应对加入WTO的挑战,克服多重自然灾害影响,以改革开放促进结构调整,以科技创新促进特色经济壮大,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促进社会稳定,以改进党的作风促进各项工作落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了“就业增加,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城乡居民增收”的目标,全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衡发展态势,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据初步统计,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可完成364.34亿元,比上年增长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2.62亿元,比上年增长0.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70.65亿元,比上年增长7.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1.07亿元,增长9.5%。一、二、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001年的23、85:46、61:29、54变化为22.7:46.8:30.5,二、三产业比重呈上升态势,是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一、农业

2002年,全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条主线,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新型农业生产格局基本形成。

农业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棉油生产保持稳定,多种经济作物加快发展。2002年,全市粮食总产量246.56万吨,比上年增长1.1%,棉花3.66万吨,比上年减产8.1%;油料36.18万吨,比上年减产4.8%;茶叶1.5万吨,比上年增长2.6%;水果5.38万吨,比上年增长1.0%;蔬菜产量达到240.31万吨,比上年增长4.74%。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年新增造林面积26.15千公顷,当年育苗面积达1.1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5.5%,退耕还林面积24.6千公顷。

畜牧、水产等产业呈稳定增长态势。全市肉总产量达到28.37万吨,比上年增长1.9%;生猪出栏243.13万头,比上年增长0.8%;羊出栏20.06万只,家禽出笼2234.36万只;禽蛋产量增长3.65%;蚕茧产量比上年减少0.6%;牛奶产量达到3436吨,比上年增长12.9%,全年水产品产量29.18万吨,比上年增长5.36%,其中鲜鱼产量24.25万吨,增长5.4%。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继续提高,科技推广成效明显。2002年财政用于支农资金和农村林木事业费为0.5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发放农业贷款24.34亿元,比上年增长6.75%,农村化肥施用量32.46万吨,农村用电量1748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72%。

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2年,投入扶贫资金1.87亿元,比上年净增1607万元,年内又有3万贫困农户解决了温饱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按照农村税费改革方案的总体要求,全市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02年,全市农民人平各项负担总额为96.33元,比上年减少22.44元,减少幅度为18.9%。

二、工业和建筑业

2002年,全市工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创新管理为手段,不断加强企业管理,克难攻坚,工业生产保持了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全市全部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43.36亿元,比上年增长7.81%,其中国有工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64.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171.44亿元,其中,轻工业完成101.9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9%;重工业完成69.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92%;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完成3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8%;集体工业完成4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66%;股份制工业完成4.30亿元,比上年增长8.22%。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增长和效益提高的重要力量。到2002年底,全市46家大中型企业拥有技术开发相机构45户。全市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3个,高新技术产品100多个,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4亿元,增加值6.57亿元,利税总额1.2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11.84%、10.14%和30.76%。

工业产销衔接较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167.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5%;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26%,高于同期0.47个百分点。

企业改革和脱困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200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6.91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实现利税12.97亿元,增长19.7%。其中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4.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977万元。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1.96%,比上年缩小0.4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6.72万元,比上年下降36.7%,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0.43%,比上年提高11.57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2.55%,流动资产周转率2.76次,全员劳动生产率50095元/人,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提高。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四级和四级以上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27.29亿元,比上年增长5.23%,实现利润14013万元,比上年增长62、0%;累计上交税金1484万元,比上年增长162.4%,房屋建设施工面积576.8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2%。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平稳。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5.6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其中国有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1.95%,国有技术改造完成投资16.86亿元,比上年增长6.79%;房地产完成投资1.9亿元,比上年增长8.01%;农村集体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城乡私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92亿元,比上年下降3.58%。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成为我市投资增长的主导力量。2002年全市重点基本建设项目57个,其中续建项目29个,移民建镇、水利、交通和电网改造等项目相继开工和竣工,极大地改善了黄冈基础设施环境,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鄂黄大桥已累计完成投资91000万元,已于2002年十月全面竣工并通车。318国道、下巴河大桥、江北一级均已进入紧张施工阶段,电网改造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第一期工程总投资完成108459万元,到2002年已全部完工,二期工程省批复38326万元,已完成投资36410万元,移民建镇目前已完成投资46724万元。

国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基本达到年初计划要求。我市争取的国债项目已完成投资12、64亿元,占我市负责国债项目的85.2%,其中国家直接投资7、95亿元,占我市负责国债项目的85%。

四、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快,邮电通信快速增长。全市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完成增加值21.61亿元,比上年增长9.01%,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94%。

2002年末,全市公路里程总长度22022.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6836.19公里,比上年增加709.59公里。运输综合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共拥有载客、载货汽车共5447辆;铁路线路总长度316公里,铁路客货运输量分别达到369.2万人和185.6万吨;全市航道里程达515.3公里,共有水运码头160个,各种轮驳船281艘,水路客货运量分别为4131.1万人和1262.1万吨,客货运输周转量分别为193.4万人公里和126330万吨公里。

2002年,全市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2687.5万元,比上年增长9.5%,新增固定电话用户7.6万户,全市市话交换机容量达到27.19万门,农话交换机容量达到34.74万门。截止到2002年年底,全市城市电话用户达到31.59万户,农村电话用户达到36.28万户,通电话村达到4216个,电话普及率达8.74部/百人,其中市话普及率达到25.51部/百人,黄冈热线宽带网络已全面开通,共有用户2211户,成为对外宣传黄冈的一个重要窗口。

邮政事业快速发展。2002年,全市新建22个电子汇总网点,实现了邮政储蓄绿卡全国通存通兑。全年报刊发行总量1016万份,邮电局、所发展到173个,邮政完成业务总量2.06亿元,比上年增长4.34%,完成业务收入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

移动通信建设进一步加快,网络质量进一步优化。全市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8.9万户,达到34.31万户,平均每百人拥有手机4.74部。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随着市场体制的逐步形成,全市城乡市场蓬勃发展,批发和零售贸易企业日益红火,基本形成了以国有、集体、个体、外贸企业等多种经济类型共同发展,多层次、多经济成份和多种运营方式并存的商贸市场网络和大流通格局。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88亿元,增长9.37%。分城乡看,城市68.78亿元,增长11.1%;农村(县及县以下)59.10亿元,增长7.41%。分行业为,批发零售贸易是零售额91.6亿元,增长9.19%;餐饮业12.90亿元,增长13.70%;其他行业23.34亿元,增长7.8%。

物价继续低位运行。2002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9.9%,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99.2%,分别比上年提高0.5和0.9个百分点。

六、对外贸易和旅游业

进出口平稳增长。2002年,全市进出口总额为1305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出口10517万美元,创历史最好水平,比上年增长7.7%;进口2538万美元,增长11.7%。一般贸易进出口额为8053万美元,增长10%;加工贸易进出口额2464万美元,增长0.7%。按出口企业性质分,国有企业出口4693万美元,下降1.82%,三资企业出口4464万美元,增长8.3%,其他企业出口3899万美元,增长38%。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507万美元,增长12.2%;高新技术产品556万美元,下降10%;纺织品及服装5654万美元,增长3.8%;医药化工1965万美元,增长6.3%。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市协议利用外资960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11.8%;实际利用外资324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4%,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纷纷落户黄冈。

国内旅游稳定增长。2002年,全市国内旅游人数3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0%;国内旅游收入5.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0%。第二届“中国•黄冈东坡赤壁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较好地展示了黄冈;全市共有22个涉外饭店;全市共接纳930名大陆以外的游额到黄冈旅游观光,共创外汇收入5万美元。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2002年,全市进一步增强财政收入质量观念和效益观念,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源结构,强化支出管理,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3.03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02亿元,比上年增长7.1%。上划中央收入6.01亿元,增长1.3%。全年财政总支出31.13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增长9.5%,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增长13.3%,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16.2%,卫生事业费支出增长9.2%。

金融业在改革中不断强化和完善服务功能,各级金融业务稳步发展。200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2.53亿元,比年初增加37.3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9.36亿元,比年初增加5.2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172.84亿元,比年初增加29.80亿元,贷款投向重点突出。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金额187.41亿元,比年初增加3.85亿元,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1.11亿元,比年初新增0.37亿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余额2925万美元,下降89万美元,比上年少增多降935万美元,外汇贷款余额4238万美元,增加276万美元,比上年少增152万美元;累计办理票据融资18.46亿元,比上年增加10.57亿元,其中累签银行承兑汇票6.19亿元,累计办理贴现12.27亿元,金融机构现金净回笼3、67亿元,比上年少投多回7.37亿元。

保险事业不断壮大。全年保费收入3.31亿元,增长8.8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27亿元,寿险经费收入3.04亿元。支出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4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0.09亿元,寿险给付1.31亿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硕果累累。全市共有科技开发机构396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655人,其中,县级以上科技开发机构45个,科技人员750人。2002年,全市承担国家和省各类科技发展计划科研项目109个,比上年增加24个,增长28.0%,向上争取的无偿补助经费1123万元,比上年增长7.6%,专利申请量81件,技术市场交易合同额9178万元。已有省级和省级以上高新企业21家,其中国家级高新企业4家。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5项,市级科技贡献奖10个。

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全市在普及义务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适度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同时,大力优化教育结构,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及办学效益,教育改革逐步深化,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提高。2002年全市现有普通高校和成人大专学校共3所,在校学生共2.44万人,各类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2所,在校学生1.17万人,普通中学374所,在校学生55.7万人,各类小学2667所,在校学生79.7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3%,拥有各类幼儿园103所,在园幼儿6.9万人,全市2002年共扫除文盲1.1万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逐步繁荣。全市年末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1个,文化馆(站)30个,博物馆和纪念馆16个,公共图书馆12个,共拥有各类藏书112万余册,电影发行放映单位11个,全年出版各类报纸5183万份。

广播电视事业稳定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0座,电视台10座,广播听众681.9万人,覆盖率94.2%;电视观众684.8万人,覆盖率为94.6%。卫星地面接收站共1278座,广播电视职工人数已达3228人,又有一批贫困落后的山村在全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中相继接通广播电视。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增强。一年来,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75个,卫生技术人员2.2万人。全市卫生机构床位数1.37万张,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1个。全市乡镇卫生院床位数6644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为65.38%,比上年提高3.16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生机蓬勃。2001年,全市体育系统举办县及县以上运动会115次,参加人数19.69万人次;举办乡镇级体育运动会395次,参加人数34.33万人次;实际参加体育达标活动学生数101.5万人;全市体育场地已发展到4015个;全民健身活动在全市广泛深入地开展。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全市2002年城市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城市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城市道路建设步伐加快,供排水设施进一步完善,环卫、绿化等明显改善,城市小区建设成绩斐然,城市建成区面积24.32平方公里,市区绿化率为43%,绿化覆盖率为49.71%,人均公共绿化面积已增加到14.7平方米,年末有铺装道路面积552.2万平方米,排水管道总长度130.97公里,全市日供水综合生产能力23万吨,全年供水总量已达3459万吨,全年液化石油气总量达8130万立方米;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388辆,出租汽车已达593辆。

十一、劳动就业

劳动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全市年末在岗职工29.87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比上年增加740元,达到7554元;全市共安置下岗职工2.77万人,实现再就业3.46万人,城镇居民失业率为4.3%;全年享受最低居民生活保障的人数已达14.03万人,全市共有2667家企业共29.33万名职工和4.54万名离退休职工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多家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3.22万人。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全年出生人口5.3万人,出生率为7.31‰,比上年上升0.1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总人口为723.9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9.31万人,占17.86%;农业人口59464万人,占82.14%。男性人口375.87万人,占51.92%;女性人口348.08万人,占48.08%。全市人口密度为415人/平方公里。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00元,比上年增加200元,增长4.35%,农民人均纯收入2131元,比上年增加48元,增长2.3%,增幅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注:2002年统计数据为快报数,GDP绝对额为当年价,速度为可比价。)

时光轴

RAG12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抢抓扩大内需和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积极应对加入WTO的挑战,克服多重自然灾害影响,以改革开放促进结构调整,以科技创新促进特色经济壮大,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促进社会稳定,以改进党的作风促进各项工作落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了“就业增加,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城乡居民增收”的目标,全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衡发展态势,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据初步统计,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可完成364.34亿元,比上年增长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2.62亿元,比上年增长0.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70.65亿元,比上年增长7.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1.07亿元,增长9.5%。一、二、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001年的23、85:46、61:29、54变化为22.7:46.8:30.5,二、三产业比重呈上升态势,是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RAG-ES2024-09-10
一、农业2002年,全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条主线,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新型农业生产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棉油生产保持稳定,多种经济作物加快发展。2002年,全市粮食总产量246.56万吨,比上年增长1.1%,棉花3.66万吨,比上年减产8.1%;油料36.18万吨,比上年减产4.8%;茶叶1.5万吨,比上年增长2.6%;水果5.38万吨,比上年增长1.0%;蔬菜产量达到240.31万吨,比上年增长4.74%。林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年新增造林面积26.15千公顷,当年育苗面积达1.1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5.5%,退耕还林面积24.6千公顷。畜牧、水产等产业呈稳定增长态势。全市肉总产量达到28.37万吨,比上年增长1.9%;生猪出栏243.13万头,比上年增长0.8%;羊出栏20.06万只,家禽出笼2234.36万只;禽蛋产量增长3.65%;蚕茧产量比上年减少0.6%;牛奶产量达到3436吨,比上年增长12.9%,全年水产品产量29.18万吨,比上年增长5.36%,其中鲜鱼产量24.25万吨,增长5.4%。RAG-ES2024-09-10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继续提高,科技推广成效明显。2002年财政用于支农资金和农村林木事业费为0.5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发放农业贷款24.34亿元,比上年增长6.75%,农村化肥施用量32.46万吨,农村用电量1748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72%。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2年,投入扶贫资金1.87亿元,比上年净增1607万元,年内又有3万贫困农户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按照农村税费改革方案的总体要求,全市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02年,全市农民人平各项负担总额为96.33元,比上年减少22.44元,减少幅度为18.9%。二、工业和建筑业2002年,全市工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创新管理为手段,不断加强企业管理,克难攻坚,工业生产保持了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全市全部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43.36亿元,比上年增长7.81%,其中国有工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64.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171.44亿元,其中,轻工业完成101.9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9%;重工业完成69.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92%;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完成3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8%;集体工业完成4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66%;股份制工业完成4.30亿元,比上年增长8.22%。RAG-ES2024-09-10
浏览 7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