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山遗址

陈山遗址

共 1696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历史沿革

陈山遗址出土的刮削器类文物
宣城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追溯到史前时期。向阳镇陈山旧石器遗址出土的大量石器证明,早在60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宣城这块土地上活动。
20世纪70年代,宣州区向阳镇砖瓦厂工人在取土时,时常发现古人类打制的石器,引起了考古界的注意。
1985年,当时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首次来向阳开展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
1987年,安徽省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含石器的堆积物面积约14万平方米,窑厂的多年取土,使石器地点受到较大破坏,但仍保存了较大面积的含旧石器的第四纪堆积物。
1988年至1992年安徽省文物考古所和宣城市、区两级文物管理所组成考古发掘队,对陈山遗址进行了三次发掘。

遗址特点

陈山遗址尖状器文物
陈山遗址位于宣城市区南15公里,向阳镇夏村行政村赵边村民组,东经118º2',北纬30º53'。遗址东距水阳江约1000米,西南群山起伏,北为平原绿地。陈山遗址处于一条西南东北走向陇岗的东北端,是黄山山脉的余脉,顶端海拔45米,相对高度25米。其上沉积了水阳江的冲积物和其他堆积物。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晚期。地层年龄为81.7-12.6万年,文化时代是旧石器早期至旧石器中晚期。
陈山遗址文化层平均厚7米,最厚达10米。地层可分为10层,第一层黄褐色粉砂质黏土,第二层棕黄色粉砂质黏土;第三层褐红色粉砂质黏土,第四层橘黄色粉砂质黏土,第五层褐红色粉砂质黏土,第六层黄色粉砂质黏土,第七层棕红色粉砂质黏土,第八层黄红色粉砂质黏土,第九层浅黄色粉砂质黏土,第十层紫色粉砂质黏土。

文物遗存

陈山遗址
陈山遗址出土石制品和地面、地层采集品300多件,石器的特征以大型砾石器为主,石片石器很少,主要器型是砍器、尖状砍器和尖状器、刮削器,与中国北方旧石器文化有很大不同。石质的岩性大多为石英砂岩,其次为砂岩和石英岩,只有少量的硅质岩。在发掘时发现,地层中有集中成组的砾石和石制品,显示了就地制造石器、就地使用的迹象。该遗址文物有石铲、石斧、、石矛、,还有大量的陶器遗存,有鼎、鬲、鬹、网坠,并有彩陶,时代为新石器直至夏、商、周。

文物价值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已经在水阳江流域找到了近10个旧石器地点,分布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它们代表了长江下游的一种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而向阳陈山旧石器出土地点面积大、文化层堆积厚、遗物丰富,可能是长江下游地区旧石器地点群的中心,这里也可能是一群原始人类的生活圈。向阳旧石器遗址群的发现,填补了长江下游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只有人类化石。缺少文化遗物的空白,为研究长江下游地区古人类生存、生活、发展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

文物保护

陈山遗址考察工作
1988年,安徽省政府公布陈山遗址为全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陈山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安徽省文物局曹氏家族墓群、陈山遗址等13处遗址已提出部分“十二五”保护规划,扩大保护范围。
2014年,宣州区文物部门对辖区内包括陈山遗址等设施“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保护方案,开展了文物资源的调查、登记、规划、维修、抢救性发掘等保护性工作。
2016年,宣城市编制了《宣城市古建筑、古遗址保护与利用规划》和《城市紫线规划》,开展文物普查、古建筑及古遗址普查、保护性建筑公布等基础性工作。

历史文化

陈山遗址
陈山遗址其地质年代为更新世晚期至更新世中期。文化时代是旧石器早期至旧石器中晚期,村落起源于旧石器中期。随着人类文明的缓慢进步,原始人潜意识成群结队居住在一起,避免着单独生活时的各种困难和危险。后来慢慢形成群集生活的一些规矩,对这些极其缓慢的规矩形成过程,称其为原始社会或原始公社制度。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陈山遗址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向阳镇陈山附近。
交通信息:陈山遗址距宣城市城区1.5公里。318国道、宣杭铁路、皖赣铁路穿越境内。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