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寺塔林

共 1893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0:18

历史沿革

丹霞寺塔林
塔铭为“敕赐领曹洞一宗佛性圆明普照禅师筠溪和公之塔”建于元至元三年(1266年)。
“海参绘公和尚衣钵之塔”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丹霞寺周围古塔林立,其规模超过少林寺。

遗址特点

综述
丹霞寺塔林
丹霞寺四周现存元明清三代砖石塔14座,为丹霞寺和尚墓地。元代塔6座,均为六角形密格式实心砖塔;明代塔3座,均为方形砖塔;清代石塔5座,均为六角形楼阁式石塔。部分塔保存有塔铭,其中一座上刻有“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经文。
元塔
元塔
6座元塔,是河南现存元代墓塔中的典型代表。元塔有“特赐佛日圆照广慧禅师孤严安公之塔”“第十一代云居才公禅师寿塔”“特赐佛慧普明大禅师讷庵言公寿塔”“敕赐领曹洞一宗佛性圆明普照禅师均溪和公之塔”“海公法师之塔”等6座,其中海公法师之塔为石质,其它5座为砖塔,造型一致。“敕赐领曹洞一宗佛性圆明普照禅师均溪和公之塔”,平面为六边形,坐北向南,塔体保存基本完好,高三层,总高6.7米,为仿楼阁式实心密檐砖塔。塔体由塔基、须弥座、塔身构成。塔基保存较好,底部边长1.89米。须弥座边长1.29米,束腰部位由壶门间柱构成,每面均雕饰花卉。一层塔身边长0.875米,高1.15米。南面为长方形石质塔铭“南阳府留山十方大丹霞禅寺第十代住持教赐领曾洞一宗佛性圆明普照禅师均溪和公之塔时大元至元三年岁次丁丑孟春一旬吉日”。三层塔顶为反叠涩六角攒尖顶,上置方形塔顶,用砖逐层收砌,最上一层为方形薄砖盖顶。塔体上部保存完整,是唯一一座顶部保存完好的砖塔。另外,二、三层塔体用基本方形的砖材经加工切削后砌成六边形塔体,是丹霞寺元代砖塔的普遍特征。该塔用长方形青砖、白灰采用不岔分手法砌成。该塔采用六边形平面,须弥座形式简单大方,有浓厚的宋元特征。须弥座束腰部分由壶门间柱维成,每面均有浮雕花卉图案。
明塔
明塔
明塔,位于丹霞寺西南约390米处,有3座塔。均为方形砖塔,坐西朝东,塔铭均佚失,具体建造年代不详。据《河南古塔》所述为明代修建。以无名塔一为例:平面方形,塔基边长1.135米,高2层,总高3.69米,为仿楼图式实心砖塔,用36X16.5X6厘米的青砖、白灰砌成,整体朴素大方,无确切建塔年代记录。该塔由塔基、塔座、塔身三部分构成,塔基高0.35米,塔座高0.85米。塔体首层边长0.83米,高1.175米,正面长方形塔铭遗失。塔檐用四层叠涩砖和三层反叠涩砖砌成。二层塔身边长0.64米,高0.53米,东面有一方形龛。塔檐用二层叠涩砖和五层反叠涩砖砌成。
清塔
海参绘公和尚塔
清代石塔位于丹霞寺南偏西约456米处,4座为八角形石塔,1座仅留基础,分别是:“第五十代月坦然公之宝塔”“普参禅师之灵塔”“海本绘公和尚衣钵之塔”。“海本绘公和尚衣钵之塔”坐北向南,平面八角形,边长0.7米,高1层,总高3.20米,为仿楼阁式实心石塔。塔整体由塔基、塔座、须弥座、塔体、塔顶五部分组成。须弥座高0.425米。上下枭砖为仰覆莲瓣,高0.56米,束腰部位每面雕刻两朵莲花。塔体边长0.34米,高57厘米。南面为塔铭,上部为“正法眼藏”,下部自左向右依次为:大清光绪十四年四月上旬日立:泌阳县人栗氏子本县古路沟火神庙出家;海绘公和尚衣钵之塔;传曹洞正宗第五十代法门人妙绪法侄妙相。其它面满刻“般若波罗密心经”。塔身上用石刻莲瓣承托翼角反翘的塔檐刻石,塔顶是以八角攒尖顶仿筒瓦屋面刻石构成。

文物遗存

塔铭
丹霞寺塔林部分塔保存有塔铭。元塔之一,“敕赐领曹洞一宗佛性圆明普照禅师均溪和公之塔”塔铭。

历史文化

丹霞寺
丹霞寺
丹霞寺,位于南召县城东12千米留山镇马窝村,始建于唐长庆四年(825年),兴于宋,兵赛于元,明清屡建废废,现存建筑百余间,中轴线分别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方丈室及后祖堂,东有藏经楼,西有膳房院,大都为晚清建筑,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价值

雕刻
丹霞寺塔林对于元、明、清塔建筑的断代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塔身雕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丹霞寺塔林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丹霞寺塔林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留山镇马窝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南阳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丹霞寺塔林,路程约17.6千米,用时约33分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