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柏寺正殿
独柏寺正殿
共 1248字,需浏览 3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独柏寺正殿始建于唐咸通三年(862年)。
唐、宋、元,各代均有维修改建。
2012年7月,重庆市文物局对独柏寺进行抢险排危。
建筑特色
独柏寺正殿采用了“减柱造”,前后各二柱,内部四内柱围合而成的建筑内部的中心空间,以求得平面柱网及空间结构的自由化与多样化。同时,正殿采用阑额,阑额上施普柏枋,将补间铺作之力均匀分布在阑额上。此外,正殿还融会了部分穿斗构架的技法。独柏寺正殿既保留了元代建筑的风格,也融入了西南独有的建筑技法。
主要建筑
独柏寺正殿为单檐歇山抬梁式木结构建筑,东北一西南向,平面呈正方形。整个建筑占地305平方米,建筑面积130平方米。正殿建在素面台基上,台基四周窄宽不一。台基前端两侧分别砌垂带式踏道,踏步两级。
独柏寺正殿
独柏寺正殿通高6.7米,台明高0.7米,四角亮柱施斗拱,角柱升起,面阔三间通宽13.6米,进深9.8米。梁架结构,用材较大,最大柱直径0.48米,柱子高5.5米,四周檐面铺二重椽,前檐下均施斗拱。正殿四周檐下均施五铺作斗拱,出双下昂,前檐排列施斗拱十朵。昂头再施小斗承檩枋,栌斗下施普柏枋,置阑额。当心间跨度大施斗拱四朵,前伸双昂嘴,尾内挑1.3米承檩。前檐转角斗缄双昂出挑伸向三方,昂头外承檩,内承檩枋。建筑四周檐面铺二重椽,正面出檐宽1.5米。自当心间起,经次间至转角亮柱,当心间开始屋面缓慢起翘,曲线柔和,坡度平缓。用穿插枋、圆形蜀柱,梁枋用材粗壮,平面柱网排列规整。
独柏寺正殿
文物价值
独柏寺正殿,保存完整,造型古朴,用材粗壮,形制沉稳凝重,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是重庆市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建筑,是研究中国南方元代古建筑的实物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保护措施
2013年5月3日,独柏寺正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独柏寺正殿的保护范围为:东至独柏寺正殿屋檐滴水外扩30米;南至独柏寺正殿屋檐滴水外扩50米;西至独柏寺正殿屋檐滴水外扩30米;北至独柏寺正殿屋檐滴水外扩40米。
独柏寺正殿的建设控制地带为:东至独柏寺正殿前屋檐外扩65米;南为独柏寺正殿前屋檐外100米(即过上和至合川太和公路的下面河滩);西至独柏寺正殿前屋檐外扩65米;北为独柏寺正殿前屋檐外扩80米。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独柏寺正殿位于重庆市潼南区上和镇后沟村四社独柏小学内。
交通信息
自驾:从潼南区出发经G351—龙佛路—太安路—独柏寺正殿,全程大约11千米。
票务信息
独柏寺由独柏小学校使用,暂未对市民开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