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新诗论稿
《民国时期新诗论稿》是《民国文学史论》丛书第二辑其中一本。本著作以民国时期的新诗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新诗写作与民国历史、现实经验的关系,重在通过“写作”的视角,深入到诗歌文本、诗歌理论以及相关诗歌史现象之中。该论著分上中下三编。上编探索中国新诗艺术观念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包括“本土之美”“格律之美”“智慧之美”“化古之美”等章,分析诗人如何将这些艺术问题内化在写作实践之中,既有对问题史的梳理,又有落实于作品的艺术分析。中编切入具体诗潮流派与诗歌现象,以具体诗人诗作为线索,贯穿和呈现丰富的新诗史面貌。在对胡适、郭沫若、闻一多等人的研究与评价方面颇富新见,对鲁迅、沈从文、叶公超等“非典型”诗人的关注和研究,亦体现了新视野和新思路。下编通过细读作品,对“诗与梦”“诗与死”“诗与城”“诗与人”等生命体验与历史经验的诗性表达,反思了诗歌艺术的可能性、复杂性与局限...
《民国时期新诗论稿》是《民国文学史论》丛书第二辑其中一本。本著作以民国时期的新诗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新诗写作与民国历史、现实经验的关系,重在通过“写作”的视角,深入到诗歌文本、诗歌理论以及相关诗歌史现象之中。该论著分上中下三编。上编探索中国新诗艺术观念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包括“本土之美”“格律之美”“智慧之美”“化古之美”等章,分析诗人如何将这些艺术问题内化在写作实践之中,既有对问题史的梳理,又有落实于作品的艺术分析。中编切入具体诗潮流派与诗歌现象,以具体诗人诗作为线索,贯穿和呈现丰富的新诗史面貌。在对胡适、郭沫若、闻一多等人的研究与评价方面颇富新见,对鲁迅、沈从文、叶公超等“非典型”诗人的关注和研究,亦体现了新视野和新思路。下编通过细读作品,对“诗与梦”“诗与死”“诗与城”“诗与人”等生命体验与历史经验的诗性表达,反思了诗歌艺术的可能性、复杂性与局限性。
张洁宇,1972年12月生于北京,1991年起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2002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卷》主编。出版有《荒原上的丁香——1930年代北平“前线诗人”诗歌研究》、《“文化古城”与“京派”诗歌》、《图本郁达夫传》、《毛泽东与郭沫若》、《文边小语》 等书。在《文艺研究》、《鲁迅研究月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