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淮注江论

共 706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2-07 14:45

分淮注江论

孟子言排淮、泗而注之江,今不得其解,或以为误,或以为据呉沟通江、淮之后言之。不知禹贡扬州已云沿于江、海,达于淮、泗,解者又谓沿江入海,自淮入泗,此伪孔之言,本不足信。贡道纡囘海运,古无是法。又有泥四凟各独入海,以为淮必不注江者,不知各独入海,言入海处与江分道,不谓上游支流也。孟子言排者,通其上游支流,以杀淮之势。按水经注:淮水与泚水、泄水、施水合。泄水注濡须口,施水受肥,东南流迳合肥县城,又东注巢湖,谓之施口。而应劭汉书注并以夏水为出城父东南,至此与肥合,故曰合肥。合肥、寿春之间,有芍陂、船官湖、东台湖、逍遥津,见于水经注。王?之舆地纪胜云:古巢湖水北合于肥河,故魏窥江南,则循涡入淮,自淮入肥,由肥而趋巢湖。吴人挠魏,亦必由此。又引货殖传,合肥受南北湖。今史记湖误作潮也。欧阳忞舆地广记、王存元丰九域志:合肥有肥水、淮水,宋时庐州有镇淮楼,葢、肥合于淮,淮水盛则被于肥,此淮水至合肥之证。孙叔敖之时开芍陂,当因旧迹为渠。方舆胜览引合肥旧志,肥水北支入淮,南支入巢湖,合于尔雅归异出同之说。合肥城在四水中,故梁韦叡堰水破城。近世水利不修,淮、肥断流,然巢湖之水,夏间犹达合肥,古迹可寻求也。且古说大别在安丰,为今霍邱地,禹迹至此排淮,故导江有至大别之文,此又淮支流与江通之证矣。然则夏时贡道,正可由巢湖溯施泄肥水之流,通淮达于菏泽。菏泽合泲、泗之流,故云达于淮、泗。从此达河即至禹都矣。江淮泗通流。不必在吴王沟通之后也。淮之上游寿春东则有施肥通流。西则有芍陂宣泄。盛夏水涨。则迳合肥入巢湖以达于江。故宋巳前淮流不为洪泽湖之患。近世则上游无分泄之处。又以分黄济运为河流所逼。宜洪湖涨而高堰危矣。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