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卷第五十三 宋书九十三

共 612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2-04 16:11

列传卷第五十三 宋书九十三

臣沈约新撰

隐逸

易曰:天地闬,贤人隐。又曰:遯世无闷。又曰:高尚其事。又曰:幽人贞吉。论语作者七人,表以逸民之称。又曰:子路遇荷蓧丈人,孔子曰:隐者也。又曰:贤者避地,其次避言。又曰:虞仲、夷逸,隐居放言。品目参差,称谓非一,请试言之。夫隐之为言,迹不外见,道不可知之谓也。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降夷凡品,止于全身远害,非必穴处岩栖。虽藏徃得二,邻亚宗极,而举世莫窥,万物不覩。若此人者,岂肯洗耳颍滨,皦皦然显出俗之志乎!遯世避世,即贤人也。夫何适非世,而有避世之因,固知义惟晦道,非曰藏身。至于巢父之名,即是见称之号;号曰裘公,由有可传之迹。此盖荷蓧之隐,而非贤人之隐也。贤人之隐,义深于自晦;荷蓧之隐,事止于违人。论迹既殊,原心亦异也。身与运闭,无可知之情;鸡黍宿賔,示高世之美。运闭故隐,为隐之迹不见;违人故隐,用致隐者之目。身隐故称隐者,道隐故曰贤人。或曰:“隐者之异乎隐,既闻其说,贤者之同于贤,未知所异。”应之曰:“隐身之于晦道,名同而义殊。贤人之于贤者,事穷于亚圣。以此为言,如或可辨。若乃高尚之与作者,三避之与幽人,及逸民隐居,皆独徃之称。虽复汉阴之氏不传,河上之名不显,莫不激贪厉俗,秉自异之姿,犹负揭日月,鸣建鼓而趋也。”陈郡袁淑集古来无名高士,以为真隐传。格以斯谈,去真远矣。贤人在世,事不可诬。今为隐逸篇,虚置贤隐之位。其余夷心俗表者,盖逸而非隐云。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