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生果●疏二初辨得名

轻识古籍

共 526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2-07 00:21

○四不生果●疏二初辨得名

阿罗汉,此释有三:一、无贼,三界见修烦恼尽故;二、不生,不受后有故;三、应供,应受人天广大供养故。三、释者,由有三义,故存梵音。无贼者,意以烦恼为贼,谓断人慧命,劫功德财,致使行人失于圣道,流迸生死旷野,不达涅槃宝所,为害颇㴱,故名为贼。见修等者,谓上二界,各有三种修惑,谓贪、痴、慢。此惑微细难除,故约八地分之。毎地分成九品,都合七十二品。每品各有一无间、一解脱,断至七十一品,名阿罗汉。向断七十二品惑尽,成阿罗汉。此果断惑,如登楼台,渐陟渐高。见修合论,兼欲界一地,总以八十九品无为,为此果体。若约四果有为出体者,?初果唯取道类智一解脱道为体,第二唯取断欲界九品修惑中第六品一解脱道为体,三果唯取第九品一解脱道为体,罗汉唯取有顶地第九品中一解脱道尽智为体。所言无为,?离系果。有为,?等流果。不生等者,谓我生已尽,梵行巳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然前三句,?是尽智。后句,?是无生智。谓不向三界之中,受有苦身也。以世间因亡果丧,出世间因成果证故。应受等者,为超出人天故,堪受人天供养。若或一种沦溺,?堪供之?故俱舍云:供养阿罗汉,得现在福?。葢由业烦恼尽,福田胜故。当知未出三界,受他供养者,大须随顺出离,岂得安然免之哉?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