圜道
共 769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2-04 14:19
圜道
五曰天道圜,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何以说天道之圜也?精气一上一下,圜周复杂,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圜。何以说地道之方也?万物殊?殊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故曰地道方。主执圜,臣处方,方圜不易,其国乃昌。
日夜一周,圜道也。月?二十八宿,轸与角属,圜道也。精行四时,一上一下,各与遇,圜道也。物动则萌,萌而生,生而长,长而大,大而成,成乃衰,衰乃杀,杀乃藏,圜道也。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小为大,重为轻,圜道也。黄帝曰: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以言不刑蹇,圜道也。人之窍九,一有所居则八虚,八虚甚乆则身毙。故唯而听,唯止,听而视,听止,以言说一,一不欲留,留运为败,圜道也。一也。齐至贵,莫知其原,莫知其端,莫知其始,莫知其终,而万物以为宗。圣王法之,以令其性,以定其正,以出号令。令出于主口,官职受而行之,日夜不休,宣通下究,瀸于民心,遂于四方,还周复归,至于主所,圜道也。令圜,则可不可,善不善无所拥矣。无所拥者,主道通也。故令者,人主之所以为命也,贤不肖,安之危之所定也。人之有形体四枝,其能使之也,为其感而必知也。感而不知,则形体四枝不使矣。人臣亦然,号令不感,则不得而使矣。有之而不使,不若无有主也者。使非有者也,舜、禹、汤、武皆然。
先王之立髙官也,必使之方,方则分定,分定则下不相隐。尧、舜,贤主也,皆以贤者为后,不肯与其子孙,犹若立官,必使之方。今世之人主,皆欲世勿失矣,而与其子孙立官不能使之方,以私欲乱之也。何哉?其所欲者之逺,而所知者之近也。今五音之无不应也,其分审也。宫、徴、商、羽、角,各处其处,音皆调均,不可以相违,此所以不受也。贤主之立官,有似于此。百官各处其职,治其事以待主,主无不安矣。以此治国,国无不利矣。以此备患,无由至矣。吕氏春秋三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