尙书大传卷四
共 1555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2-04 14:35
尙书大传卷四
大诰
书曰:民仪有十。夫
周公先谋于同姓,同姓从,谋于朋友,朋友从,然后谋于天下;天下从,然后加之蓍龟。是以君子圣人,谋义,不谋不义,故谋必成;卜义,不卜不义,故卜必吉;以义击不义,故战必胜。是以君子圣人,谋则吉,战则胜。
金縢:
武王杀纣而继公子禄父。注:继者,以武庚为商后也。使管叔、蔡叔监禄父。注:不及霍叔者,葢赦之也。武王死,成王幼,周公盛养成王。注:盛犹长也。使召公奭为傅。周公身居位,听天下为政。管叔疑周公,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王。奄君薄姑。注:元或疑焉。薄姑,齐地,非奄君名也。谓禄父曰:武王既死矣,今王尙幼矣,周公见疑矣,此世之将乱也,请举事。注言周弱且不和,欲伐之而复政也。然后禄父及三监叛也。周公以成王之命杀禄父,遂践奄。践之云者,谓杀其身,执其家,潴其官。
成王幼在襁褓,
周公致政封鲁,老于周,心不敢远。成王欲事文武之庙,公疾,曰:吾死必葬成周,示天下臣于成王。及死,成王葬之毕,而云示天下不敢臣。故公封于鲁,身未尝居鲁。
三年之后,周公老于丰,心不敢远成王,而欲事文、武之庙。然后周公疾,曰:吾死必葬于成周,示天下臣于成王。成王曰:周公生欲事宗庙,死欲聚骨于毕,毕者,文王之墓也。故周公薨,成王不葬于成周,而葬之于毕,示天下不敢臣也。所以明有功,尊有德,故忠孝之道 咸在成王、周公之间。故鲁郊成王,所以礼周公也。
周公疾,曰:吾死必葬于成周。示天下臣于成王也。周公死,天乃雷雨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抜,国恐。王与大夫开金縢之书,执书以泣曰:周公勤劳王家子幼,人弗及知。乃不葬于成周,而葬之于毕,示天下不敢臣。
周公死,成王欲葬之于成周,天乃雷雨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国人大恐。王乃葬周公于毕,示不敢臣也。嘉禾,
成王之时,有三苗贯桑叶而生,同为一穗,其大盈车,长几充箱,民得而上诸成王。
成王时,有苗异茎而生,同为一穟,人有上之者。王召周公而问之。公曰:三苗为一穟,抑天下共和为一乎?果有越裳氏重译而来,
拔而贡之。
交阯之南有越裳国,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阻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成王以归周公。公曰:德不加焉,则君子不飨其质。注:质亦贽也。政不施焉,则君子不臣其人。吾何以获此赐也?其使请曰:吾受命吾国之黄耉,曰:久矣,天之无烈风澍雨,意者中国有圣人乎?有则盍往朝之。周公乃归之于王,称先王之神致以荐于宗庙。周德既衰,于是稍绝。成王之时,越裳重译而来朝,曰:道路悠远,山川阻深,恐使之不通,故重三译而朝也。注郑元曰:欲其转相晓也。
周公辞不受,曰:正朔不施,则君子不臣也。正朔所不加,君子所不臣。
周公谓越裳之译曰:德泽不加焉,则君子不享其质;政令不施焉,则君子不臣久矣。天之无烈风澍雨。注:暴,雨也。康诰:
周公将作礼乐,优游之,三年不能作,君子耻其言而不见从,耻其行而不见随。将大作,恐天下莫我知也;将小作,恐不能扬父祖功业德泽。然后营洛以观天下之心。于是四方诸侯率其群党,各攻位于其庭。周公曰:示之以力役且犹至,况导之以礼乐乎?然后敢作礼乐。书曰: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此之谓也。
书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俊德。天之命文王,非啍啍然有声音也。文王在位而天下大服,施政而物皆听,命则行,禁则止,动摇而不逆天之道,故曰天乃大命文王。文王受命一年,断虞芮之质,二年伐于,三年,伐密须,四年,伐畎夷,五年,伐耆,六年伐崇,七年而崩。注:畎夷,混夷也。诗云:混夷駾矣。四年伐之。南仲一行,并平二冦。
子夏曰:昔者三王悫然欲错刑遂罚,注:错,处也。遂,行也。平心而应之,和然后行之。然且曰:吾意者以不平虑之乎?吾意者以不和平之乎?如此者三,然后行之,此之谓愼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