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禮䟽卷第二十三
共 11326字,需浏览 23分钟
·
2023-12-06 03:56
儀禮䟽卷第二十三
唐朝散大夫行太學博士弘文館學士臣賈 公彦 等撰
君使至于館注玉圭至終也
釋曰自此盡賔送不拜論主君使卿詣館還玉及報享之事。云玉,圭也者,舉聘君之圭,云君子於玉比德焉。以之聘,重禮也。并相切厲之義,並聘義文。案聘義云:天子制諸侯,比年小聘,三年大聘,相厲以禮。又云:巳聘而還圭璋。此輕財而重禮之義。又云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是其義也。云還之者,德不可取於人,相切厲之義也者,旣以玉比德,德在於身,不取於人。彼旣將玉來,似將德與己,己不可取彼之德,故還之,不取德也。旣不得取而將玉往來者,相切磋,相磨厲,以德而尊天子,故用之也。云皮弁者,始以此服受之,不敢不終也者,始謂受聘享在廟時,今還以皮弁還玉,是終之也。 賔皮至以入,注迎之至爲率。 釋曰:云帥大夫以入者,大夫即卿,卿亦大夫也。云不純爲主也者,客在館如主人,卿往如賔,今不拜迎,是不純爲主也。決上君使卿歸饔餼時,賔拜迎,是純爲主人故也。 大夫至鉤楹, 注鉤楹至外也。 釋曰:云不東面,以賔在下也者,決歸饔餼時,大夫東面致命,行聘時,賔亦東面致命也。云必言鉤楹者,賔在下,嫌楹外也。若然,不在楹外近之者,以初行聘時,在堂上楹内,故今還在楹内也。 賔自至而立。 注聽命至南面。 釋曰:云聽命於下,敬也者,此決賔受禮時,公用束帛賔西階上聽命,歸饔餼時,賔阼階上聽命,此特於下聽命,故云敬也。云自左南面,右大夫且並受也者,以郷飲酒獻酢之時,授者在右,受者在左,故右大夫也。且並受者,欲取如向君前然也。云若向君前耳者,謂於本國君前受圭璋時,北面並受,今還南面並受,面位受不同,並受一邊不異,故云若向君前耳。云退爲大夫降逡遁者,以大夫降,爲之逡遁而退,因即負右房南面而立,大夫、士直有東房西室,天子諸侯左右房,今不在大夫廟,於正客館,故有右房也。 大夫至階東。 注大夫至面立。 釋曰:云大夫降出言中庭者,爲賔降節也者,以其大夫授賔圭訖,降自西階,將出門,至中庭不止。今云大夫降出中庭者,大夫中庭賔乃降,故鄭云爲賔降節也。云授於阼階東者,欲親見賈人藏之也者,賈人是上啓櫝者,是掌玉之人,此時無事,在堂東待此玉,故賔向阼階東得見之。云賔還阼階下西面立者,以其賔在館,如主人在階下西面立,是其常處立者,以待授璋也。 注唯?堂至改也。 釋曰:案上文云賔自碑内聽命,?自西階,是其?堂由西階也。云凡介之位,未有改也者,以其賔唯?自西階,明介猶在東方,故上文授上介于阼階東也,故言未有改 賔。裼至束紡。 注賄予至。至也。 釋曰:此則未知何用之財,若是報享之物,不應在禮玉之上。今言此束紡者,以其上圭璋是彼國之物,下云禮玉束帛,報聘君之享物,彼君厚禮於此,此亦當厚禮於彼,故特加此束紡,是以鄭云相厚之至也。云賄,予人財之言也者,案下記云賄在聘于賄,又云無行則重賄反幣。鄭注周禮云:布帛曰賄。是賄爲財物,是與人財物謂之賄也。云紡,紡絲爲之者,因名此物爲紡。云今之縳也者,鄭注周禮内司服亦云:素紗者,今之白縳也。則此束紡者,素紗也,故據漢法況之。 禮玉束帛乗皮。 注禮禮至作醴。 釋曰:云禮,禮聘君也者,此謂報享之物,以其彼持享物來禮此主君,此主君亦以物禮彼君,故云禮禮聘君也。云所以報享也者,彼以物享此君,此君亦以物享彼君。曲禮云: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今以來而往,是相享之法,故云報享也。云亦言玉璧可知也者,上文聘賔行享之時,束帛加璧,束錦加琮,今報享物亦有璧琮致之,故云亦言玉璧可知。此玉則琮也,以其經言玉,故以玉言之。若然,經言束帛,兼有束錦矣。案下記云賄在聘于賄,又云無行則重賄反幣,則此禮也。 公館賔 注爲賔至朝服。 釋曰:自此盡賔退,論明日賔將發,主君就館拜謝聘君使臣來禮己國之事。云公朝服者,以其行聘享在廟之時,相尊敬重,故著皮弁。此拜謝之禮輕,故知著朝服。 賔辟 注不敢至乃下, 釋曰:云此亦不見言辟者,君在廟門,敬也者,此言亦者,亦勞賔時,故上文賔即館,卿大夫勞賔,賔不見,以其不見,故遣上介聽命,故知此賔亦不見。凡言辟者,將見而不見,則謂之辟。此本不見而言辟者,以其君在廟門外,雖不見而言辟,故鄭云敬也。云凡君有事於諸臣之家,車造廟門乃下者,以其卿館于大夫之廟,此館則是諸臣之家。
案公食記云:賔之乗車在大門外。又曲禮云:客車不入大門。以此言之,君車入大門矣。大夫、士有兩門,入門東行,則是廟門矣。旣至廟門,須與賔行禮,故鄭云造廟門乃下也。 上介聽命, 注聽命至之老。 釋曰:云聽命於廟門中,西面,如相拜然也者,案前受士介幣之時,賔固辭,公荅再拜,擯者出,立于門中以相拜,注云:立門中閾外西面。此中賔不見,使介聽命,明如相拜然,取其視外便也。必知在門中西面者,以其君來,如賔禮東面,介西面向公可知。云擯者毎賛君辭,則曰敢不承命,告于寡君之老者,以其君尊,不自出辭,以是故君之擯者毎事賛君出辭,則曰敢不承命者,謂上介荅君之辭,知告賔。云告于寡君之老者,案玉藻云擯者曰寡君之老,注云:擯者之辭,主於見他國君。今上介當擯者之處,故知告于賔,稱告于寡君之老。 聘享至再拜。 注拜此至北面。 釋曰:云聘享者,謂賔聘君以圭,享君以璧。夫人聘享者,謂賔聘夫人以璋,享夫人以琮。問大夫者,問三卿及甞聘彼國之下大夫,送賔以登路。云拜此四事者,君禮一,夫人禮二,大夫禮三,送賔禮四,四事皆再拜。云公東面者,公如賔禮,門西東面,擯者向公向介,故知北面爲相而言也。 公退至于朝。 注賔從至之意。 釋曰:云言請命者,以己不見,不敢斥尊者之意者,案司儀云:君館客,客辟,介受命,遂送,客從,拜辱于朝。此經不言拜辱,而言請命,凡言請者,得不由君,君聽則拜。此下經直云公辭賔退,不見拜文,是君不受其謝,故云請命者,以己不敢斥尊者之意,故不言辱而言請。 公辭賔退。 注辭其至行之。 釋曰:云退,還館裝駕者,以明旦將發,故裝束駕乗。引周禮者,證明日客拜禮賜遂行之事。鄭彼注云:禮賜者,謂乗禽,即此下文賔拜乗禽是也。 賔三至聽之, 注發去至不識。 釋曰:自此盡送至于竟,論賔介發行,主國贈送之事。云明己受賜,大小無不識者,以其乗禽是禮,以細小尚記識而拜之,況饔餼食禮之大者,記識可知,故云大小無不識。 遂行舎于郊。 注始發至展軨。 釋曰:曲禮云:巳駕,僕展軨。鄭注云:具視也。彼是君車,故使僕展之。此卿大夫,故鄭云自展軨,恐不得所故也。 公使至覿幣。 注贈送至爲君。 釋曰:所以好送之者,來而不往,非禮。以禮來往,皆是和好之事,故云好送之也。云言如覿幣,見爲反報也者,以其贈之多少一如覿幣,故鄭云見爲反報也。 注不入至同節。 釋曰:言不入無儐,對歸饔餼入設而有儐。此則不入無儐,明賔去禮冝有巳。云如受勞禮以贈勞同節者,賔來勞之,去有贈之,皆在近郊,禮又不别,故言同節也。 使者至反命。 注郊近至得入。 釋曰:自此盡拜其辱,論使者反命之事。知郊是近郊者,以下文云朝服載旜,鄭云行時稅舎於此郊,今還至此,正其故行服以俟君命,敬也者,初行云舎於郊斂旜,今至此載旜而入,故知近郊也。云告郊人,使請反命於君者,以其使者至所聘之國謁關人,明此至郊告郊人,使請可知。引春秋者,案閔二年公羊傳云:鄭伯惡髙克,使之將逐而不納,棄師之道也。何休云:使將師救衛,隨後逐之。彼無大夫文,言大夫者,鄭君加之也。 禳乃入。 注禳祭至災凶。 釋曰:案春官小祝云:掌侯禳禱祠之祝號。鄭注云:禳,禳郤凶咎。故鄭此云禳是祭名也。 乃入陳至皆否。 注皆否至從者。釋曰:云此幣,使者及介所得,於彼國君卿大夫之贈賜也者,於君所得爲公幣,於卿大夫所爲私幣。賔之公幣有八:郊勞幣一也,禮賔幣二也,致饔餼,三也;夫人歸禮幣,四也;侑食幣,五也;再饗幣,六也;夕幣,七也;贈賄幣,八也。此八者,皆主君禮,賜使者皆用束錦,故曰公幣賔之。私幣略有十九。主國三卿、五大夫皆一,食有侑幣,饗有酬幣,皆用束錦,則是十六。有三卿郊贈,則十九也。其上介公幣則有五:致饔餼,一也;夫人致禮幣,二也;侑食幣,三也;饗酬幣,四也;郊贈幣,五也。降於賔者,以其上介無郊贈幣,又無禮賔幣,又闕一饗幣,故賔八,上介五也。上介私幣有十一,主國三卿五大夫,或饗或食不備,要有其一,則其幣八也。又三卿皆有郊贈,如其面幣,通前則十一也。主國下大夫甞使己國者,聘亦有幣及之,則亦有報幣之事,其數不定。士介四人,直有郊贈報私幣。主國卿大夫報士介私面,士介私幣,數不甚明。云禮於君者不陳者,謂賄用束紡,禮用束帛乗皮,不陳之者,以經云公幣,又云上介公幣,他介皆否。若禮於君者,一統於賔,不得云介之幣,故知禮於君者不陳。必禮於君不陳,禮於己始陳者,以其禮於君者是其正,故不陳之。禮於己者以其榮,故陳之。是以下注云不加於其皮上,榮其多,是其義也。若然,聘君以幣問卿,而其卿不見報聘君之幣者,以其尊卑不敵,若執之,嫌其敵體故也。 注不加至多也。 釋曰:此決初夕幣時,束帛皆加于左皮上,今不言加於皮上者,若加於皮上,相掩蔽,故不加於皮上,榮其多也。 公南郷 注亦宰至南郷。 釋曰:此陳幣當如初夕幣之時,管人布幕于寢門外,使者北面,衆介立于其左,東上。卿大夫在幕東,西面北上。宰告於君,君朝服出門左,南郷。是以鄭此注亦依夕幣而言之。 卿進至其左。 注此主至東上。 釋曰:案上行聘禮之時,上介屈繅授賔賔,襲受之。今此賔執圭,垂繅賔,則裼變於賔,彼國致命時也。上介執璋屈繅者,變於賔故也。必變之者,反命致敬少於鄰國致命時,故賔於君前得裼,見美爲敬也。云士介亦隨入,並立東上者,此言亦者,亦初行受于朝時,君使卿進,使者入,衆介隨入,北面東上。此中雖不云士介入,明亦隨入可知。 反命至再拜, 注君亦至辱命。 釋曰:云君亦揖使者進之,乃進反命也者,亦謂亦受命於朝位,立定時,君揖使者,乃進受命,明反命亦然。某君,某國名者,若云鄭國君、齊國君。云某宮,若言桓宫、僖宮者,左傳有桓宫之楹宫,是廟名。其受聘享於廟,故以宫言之。但受聘享在大祖廟,不在親廟四,而云桓宫、僖宫者,略舉廟名而言也。 宰自公左受玉。 注亦於至便也。 釋曰:此言亦者,亦於出使初受圭時,宰自公左授使者圭,同面,注云:北面並授之。凡並授者,授由其右,受由其左。此中受由其右者,因東藏之便,故鄭云不右使者,由便也。受上至如之, 注變反至略之。 釋曰:云變反言致者,若云非君命也者,君與夫人聘於鄰國,君與夫人各有所當聘,鄰國君受命於君,今使者還,反命於君,聘於鄰國,夫人當受命於夫人,使者還,反命於夫人。但婦人無外事,雖聘夫人,亦君命之。今使還反命,不云反命於君,變反言致命者,若本非君命,猶夫人之命然,故變反言致也。若然,婦人旣無外事,而承君命聘鄰國夫人者,以其夫婦一體,共事社稷,故下記云君以社稷故,在寡小君拜,是賔主相對之辭也。云致命曰巳下,聘夫人反命無文,此鄭君依記上文反命於君之辭而言之。云不言受幣於某宫可知,略之者,以其夫人受聘享,皆因君聘享,同時同宫,故略之也。 執賄至授宰 注某子至外也。 釋曰:此賄幣者,即上文賄用束紡是也。云某子,若言髙子、國子者,案閔公二年冬經書齊髙子來盟,僖三十二年經書齊國歸父來聘,左傳曰國子爲政,齊猶有禮者是也。云凡使者所當以告君者,上介取以授之者,以上受上介璋,是上介授賔,明其餘皆上介取以授之。云賄幣在外者,以其上文云禮於君者不陳,此賄幣即是禮於君前,明在外也。 禮玉亦如之。 注亦執至皮也。 釋曰:此即上云禮玉束帛乗皮,鄭注云:禮,禮聘君也,所以報享也。云亦執束帛加璧也者,言亦,亦上文行享時束帛加璧者也。云宰受之,士隨自後左,士介受乗皮者,此約初行享之時,公側授宰幣,士受皮,皆自後右客,今執享皮幣玉,宰受之可知。言宰受之,士隨自後隨宰自後,謂自士介後,其在東上者,不須云自後,其餘三人皆後,乃得左之。必左士介者,取向東藏之便故也。云上介出取玉束帛,士介從取皮也者,此亦初享之時,賔奉束帛加璧,是上介取以授賔,明士介從取皮可知。 注禮幣至於贈。釋曰:云禮幣,主國君初禮賔之幣也者,謂從郊勞巳後,至於贈賄,八度禮賔皆有幣,是自郊勞爲初也。云以盡言賜禮,謂自此至於贈者,此則郊勞也。 授上至再拜 注授上至陳之。 釋曰:云不授宰者,當復陳之者,此幣皆先陳之,今賔執以告君,賔,釋辭。君曰:勤勞使於四方,故授上介幣,當拜荅君。言此幣不授與宰者,當復陳之於本處。此幣入於己者,故不授宰也。上賄幣禮君者,反命訖,皆授宰,故以此決之。 若有至賜也。
注言此至孝也。 釋曰:此獻物謂入賔者,故下記云旣覿賔。若私獻,奉獻將命。注云:時有珍異之物,或賔奉之,猶以君命致之。則是賔亦言有私獻於彼君,則彼君亦有私獻,報賔則此獻者也。云大夫出,反必獻,忠孝也者,案下曲禮云:大夫私行出疆,必請,反必有獻。彼私行出疆,反必有獻,此以公聘出疆,反亦有獻,故云大夫出,反必獻。此以入已之物獻於君者,忠孝也。事君言忠,事父言孝。此獻君,忠也,而兼言孝者,忠臣出孝子之門,故連言孝也。 君其以賜乎, 注不必至己也。 釋曰:言君其以賜乎者,大夫所獻之物,謙不必當君所須此物,君其以賜臣下乎?言乎者,或當君意,或不當君意,故言乎以疑之。云不拜者,爲君之荅己也者,士拜國君,國君不拜,士賤故也。大夫拜國君,國君即荅拜,大夫尊故也,故云不拜者,爲君之荅已拜。若然,自反命以來,盡於賜禮之等,或拜或不拜,無荅己之嫌,獨此不拜爲君之荅己者,自此以前,皆是彼國報君之物,賔直告事而巳,君受之而無言,故賔不拜。君有言及己者,乃拜之,拜君言也。此獻是彼國君賜與己,理須拜送,是以玉藻云:凡獻於君,大夫使宰,士親,皆再拜稽首送之。又郊特牲云:大夫有獻,弗親,不面拜。爲君之荅己亦此?,故鄭云獻不拜者,爲君之荅己。若然,玉藻不親此親者,此因反命,故親獻也。 注士介至賤也。 釋曰:鄭知旅荅,士介共一拜者,君勞上介,上介再拜稽首,君荅拜。不言再拜,則君荅上介一拜矣。勞士亦如之,不言皆,則揔荅一拜矣。勞賔,君荅再拜。勞上介,君荅一拜,對賔再拜,巳是賤矣。今此士介四人共荅一拜,故云又賤也。此一拜荅臣下,則周禮大祝辨九拜,七曰竒拜是也。是以彼注云:一拜,荅臣下也。案曲禮云:君於士不荅拜。此君荅拜士者,以其新行反命,君勞苦之,故荅拜異於常也。 君使至稽首, 注以所至授之。 釋曰:云禮,臣子人賜之而必獻之君父,不敢自私服也。君父因以予之,則拜受之,如更受賜也者,案内則云:婦或賜之衣服,則受而獻諸舅姑,舅姑受之則喜,若反賜之,則辭不得命,如更受賜。臣子於君父亦然。言此者,證此經君使宰以所獻之物反賜使者,使者辭不得命,再拜稽首受之,如更受賜。云旣拜,宰即以上幣授之者,以其上文云執禮幣授上介者,是執上幣,不執下幣,明知宰所執授之者是上幣可知。 乃退。 注君揖入皆出去。 釋曰:知君揖入皆出去者,初賔將行,君前受命訖,君揖入,揖賔介出,故知此君退者,亦反命訖,賔介出可知。 介皆至之門。 注將行至禮也。 釋曰:云將行,俟於門,是出之禮。初行之時,介皆至賔門,俟賔同行。今行反又送至于門,是入之禮,故云與尊長出入之禮。 注再拜上介三拜士介。 釋曰:上介是大夫,與已同?,故知再拜。士卑,與已異?,各一拜,故言三拜。士介 釋幣于門。 注門大至見也。 釋曰:自此盡亦如之,論賔上介使還禮門神及奠於禰之事。知門是大門者,以其從外來,先至大門,即禮門神,故知門是大門也。案特牲筮時云席於門中,闑西閾外,故知此亦席于闑西閾外。知東面者,神居東面爲正故也。云設洗于門外東方者,以其廟在學,設洗皆云洗當東榮,故在門外,亦在東方也。云其餘如初于禰時者,初出亦釋幣於行,不如之者,以其初出於廟,禮文具設于行,其文略,故此云如禰時也。言如者,謂釋幣於祝,先入巳下,埋于西階東是也。云出于行,入于門,不兩告,告所以先見也者,出時自廟出,先見行,即告行;入時先見門,故告門。出入皆告一,故云不兩告也。 乃至至脯醢。 注告,反也。薦,進也。 釋曰:云筵几于室者,還以特牲、少牢,司宫設席于奥,東面,右几,但無牲牢,進脯醢而巳,以告祭非常故也。 觴酒陳。 注主人至入也。 釋曰:云言陳者,將復有次也者,但云主人一獻當言奠,今不言奠而言陳者,以其下仍有室老及士獻,以備三獻,故言陳。陳有次第之言,以其三時次第皆列于坐者也。云先薦後酌,祭禮也者,以其特牲、少牢皆先薦饌,乃後獻奠于鉶南,此與彼同,故云先薦後酌,祭禮也。云行釋幣,反釋奠,略出謹入也者,必略出謹入者,出時以禱祈,入時以祠報,故不同也。 席于阼, 注爲酢至於祭。 釋曰:鄭知祝取爵酌者,案特牲、少牢尸酢主人,祝取爵以酢主人,但此無尸,爲異也。不酢於室,異於祭者,此決特牲、少牢皆於室内尸東西面受酢,此乃於外行來告反,故在阼不在室,知與正祭異也。又於正祭時有尸,尸飲卒爵,以尸爵酢主人。此告祭無尸,□爵兼奠,故別取爵以酢主人,亦異也。 薦脯醢 注成酢禮也。 釋曰:此奠謂若特牲、少牢主人受酢時,皆席于戸内,有薦俎。此雖無俎,亦薦脯醢于主人之前,以成酢禮也。 三獻 注室老至自酢也。 釋曰:鄭注喪服云:室老,家相士。邑宰。知無主婦而取士者,以其自外來,主於告,反即釋奠於禰廟,故知主婦不與而取士。備三獻。必知有室老與士者,以其前大夫致饔餼於賔時,使老牽牛以致之,鄭注云皆大夫之貴臣,故知此亦貴臣爲獻也。云每獻奠,輒取爵酌者,此通三獻皆獻,奠訖,別取爵自酢,故云輒取爵酌也。别云主人自酢者,對正祭有尸,三獻皆獻尸訖,尸酢主人、主婦、賔長。今此無尸,皆自酢,獨云主人者,主人爲首正,故舉前以包後, 一人舉爵。 注三獻至舉也。 釋曰:云三獻禮成者,大夫士家祭三獻,特牲、少牢禮是也。云更起酒者,此欲獻酬從者,不得酌神之尊,是以特牲行酬時,設尊兩壷於阼階東,西方亦如之。鄭注云:謂酬賔及兄弟。則此亦當然,故知別取酒也。云主人奠之,未舉者,以其下文云獻從者,乃云行酬,似郷飲酒、郷射一人舉觶未舉,待獻介、衆賔後乃行酬亦然也。獻從者, 注從者至君也。 釋曰:知?飲於上者,案特牲禮獻衆賔及兄弟之等,皆?飲於西階上,故此獻從者亦於階上可知。云不使人獻之,避國君者,若正祭,雖國君亦自獻,故祭統云尸飲五,君洗玉爵獻卿;尸飲七,君洗瑶爵獻大夫之等。若然,則告祭非常,今獻從者從燕法。案燕禮使宰夫爲獻主,是國君不親獻,此大夫親獻,故云避國君也。 注室老亦與。 釋曰:知者,案燕禮使者、勞者、在者亦與,故知此室老亦與。不言士者,文不具,亦與可知。
聘遭喪入竟則遂也。 注遭喪至則反。釋曰:自此盡卒殯乃歸,上陳吉行聘之事,此以下論或遭主國君喪,或聘君薨於後,或使者與介身卒,安不忘危,故見此非常之事。從此盡練冠以受,論主國君或夫人薨,或世子死,行變禮之事。云以國爲體者,謂公羊傳宋人執鄭祭仲,使之逐忽而立突。仲以逐忽則國存,不逐則國滅,故逐忽而立突,是以國爲體。但聘君主以聘國,故君雖薨而遂入,?人未告則反者,聘使至關,乃謁?人,關人入告君,君知,乃使士請事。巳入?,自然入矣。若?人未告君,君不知,使者又未入,聞主國君死,理當反矣, 不郊勞。 注子未君也。 釋曰:案文公八年,天王崩,九年,毛伯來求金,公羊傳曰:何以不稱使?當喪未君也。踰年矣,何以謂之未君?即位矣,而未稱王也。未稱王,何以知其即位?以諸侯踰年即位,亦知天子之踰年即位也。以天子三年然後稱王,亦知諸侯於其封内三年稱子。若然,云子未君,公羊傳文。但彼據踰年即位後,此據新遭父喪引之者,以其同是子未君故也。 不筵几, 注致命至神之。 釋曰:不筵几,致命不於廟,決正聘設几筵也。就尸柩於殯宫者,國君雖以國爲體,主聘其國,但聘亦爲兩君相好,今君薨,當就尸柩,故不就祖廟也。云又不神之者,以其鬼神所在曰廟,則殯宫亦得爲廟,則設几筵亦可矣。但始死不忍異於生,不神之,故於殯傍無几筵也。曽子問云:君薨,世子生,告殯,殯東有几筵者,鄭云:明繼體也。然則尋常則殯東不設几筵,當在室内矣。 不禮賔。 注喪降事也。 釋曰:云不禮者,謂旣行聘享訖,不以醴酒禮賔也。 主人畢歸禮。 注:賔所至饗食。 釋曰:知歸禮中兼有饗食者,主人有故,雖饗食亦有生致法,故主人亦歸之。且下文云賔唯饔餼之受,明本并饗食亦歸賔,乃就中受饔餼。若本不歸饗食,空歸饔餼,何頓云饔餼之受?明其時并致饗食也。 賔唯饔餼之受, 注受正不受加也。 釋曰:饔餼大禮是其正,自饗食之等是其加也。 不賄不禮玉不贈。 注喪殺禮,爲之不備。 釋曰:云不賄者,皆據上文,謂不以束紡。不禮玉者,謂不以束帛乗皮以報享。不贈者,賔出至郊,不以物贈之也。 遭夫至君喪。 注夫人至所降。 釋曰:云夫人。世子死,君爲喪主者,案禮記服問云:君所主夫人、妻、大子、適婦。鄭注云:言妻見大夫以下,亦爲此三人爲喪主也。故云君爲喪主,旣爲喪主,是以使大夫受聘禮,不以凶接吉也。云其他謂禮所降者,謂不禮以下,不贈以上,皆闕之。遭喪至以受。 注遭喪至義也。 釋曰:此經揔說上三人死,主君不得受命,故使將命於大夫。主人即大夫,故鄭云此三者皆大夫攝主人也。云長衣,素純布衣者,此長衣則與深衣同布,但袖長素純爲異,故云長衣素純布衣也。此長衣之縁,以素爲之,故云素純也。去衰易冠者,謂脫去斬衰之服而著長衣,脫去六?九?之冠而著練冠,故云去衰易冠也。云不以純凶接純吉者,聘禮是純吉禮,爲君三?衰裳,六?冠,爲夫人丗,淺絳也者,對三入爲纁,爲淺絳。云一染謂之縓者,爾雅文。案彼云:一染謂之縓,再染謂之赬,三染謂之纁也。云縓縁,三年練之受飾也,知者,引檀弓云練衣黃裏縓縁。注云:練,中衣,以黃爲内,縓爲飾。爲中衣之飾,據重服三年變服後,爲中衣之飾也。此公子爲母,在五服外,輕,故將爲人初死,深衣之飾,輕重有異,故不同也。云諸侯之妾子,厭於父爲母,不得申,權爲制此服,不奪其恩也者,諸侯尊絶朞巳下無服,公子被厭,不合爲母服,不奪其母子之恩,故五服外權爲制此服。必服麻衣縓縁者,麻衣大祥受服縓縁,練之受飾,雖被抑,猶容有三年之哀故也。云爲妻縓冠葛絰帶,妻輕者,以縓布爲冠,對母用練冠以葛,是葬後受服而爲經帶,對母用麻,皆是爲妻輕故也。 傳曰至不服也。 注君之至而葬。 釋曰:傳發問者,恠親母與妻,其服大輕,故問之。荅云君之所不服者,以尊降諸侯,絶旁朞。向來所釋,皆是主君始薨。假令君薨踰年,嗣子即位,鄰國朝聘,依吉禮受之於廟,故成十七年經書邾子貜且卒。十八年邾宣公來朝,傳云即位而來,見踰年可以朝他國,他國來朝,亦得以吉禮受之於廟矣。雖踰年而未葬,則不得朝人,人來朝已,亦使人受之於廟。於夫人丗子亦然,以其本爲死者來故也。 聘君至則遂 注旣接於主國君也。 釋曰:自此盡唯稍受之,論聘者遭己君之喪,行非常之禮事。云接於主國者,謂謁?人,?人告君,君使士請事,是接於主國矣,故入境則遂也。 赴者至于館 注未至至作訃。 釋曰:未至,謂赴告主國君者也。以其本國遭喪,赴者有兩使,一使告聘者,一使告主國。云未可爲位者,以其赴主國之使未至,是以未可爲位。受人弔禮。云衰于館,未可以凶服出見人者,對下經赴者至,則衰而出。云其聘享之事,自若吉者,下云受饔餼之禮,故知先行聘享,乃後受禮。以其主國未得赴告,故自若吉也。 受禮, 注受饔餼也。 釋曰:上文遭主國之喪,賔,唯饔餼之受,受禮亦饔餼之禮, 不受饗食。 注亦不受加, 釋曰:上文遭主國之喪,云唯饔餼之受,注云:受,正不受加也。加即此饗食也。故此云亦不受加也。 赴者至而出 注禮爲至事也。 釋曰:云禮爲鄰國闕者,案襄二十三年春秋左氏傳云:?孝公卒,晉悼夫人喪之,平公不徹樂,非禮也。禮爲鄰國闕。服注云:鄰國尚爲之闕樂,況舅甥之親乎?若然,赴者至,主國君使者衰而出,則主國可以闕樂。云於是可以凶服將事者,謂主人所歸禮,則賔可以凶服受之,其正行聘享,則著吉服矣,故雜記云執玉不麻是也。 唯稍受之。 注稍稟食也。 釋曰:禮,君行師從,卿行旅從,從者旣多,不可闕於稍食。案周禮毎云稍事,皆謂米稟,以其稍稍給之,故謂米稟爲稍。 歸執至?堂。 注復命至亡同。 釋曰:自此盡即位踊,論使者喪還,執圭還國復命之事。云臣子之於君父,存亡同者,案禮記奔父母之喪,?自西階,此復命於殯,亦?自西階法,生時出必告,反必面,故云臣子於君父,存亡同也。 子即位不哭, 注將有至哭位。 釋曰:云不言世子者,君薨也者,案公羊傳:君存稱世子,君薨稱子某,旣葬稱子,踰年稱君。案上文稱世子,此文單稱子,是知其君薨,故君不稱某,而與此旣葬同號者,以其旣不得稱世子,略云子而巳,故不言某。其實正法稱子某,是以雜記在殯待鄰國之使皆稱某。云諸臣待之,亦皆如朝夕哭位者,但臣子一列,上下文唯言子,不言羣臣,與子同。知如朝夕哭位者,案奔喪云奔父之喪,在家者待之皆如朝夕哭位,故知此亦然。 辯復命如聘。 注自陳至無勞。 釋曰:言辯復命如聘者,上文君存時,使者復命,自陳公幣巳下至賜告之等。今復命於殯所,亦盡陳之,故言辯。知無勞者,勞主君出命,今君薨,不可代君出命,故知無勞也。 子臣皆哭。 注使者至皆哭。 釋曰:此據子在位哭,亦兼羣臣,故鄭云子與羣臣皆哭。 與介入北郷哭。 注北郷至朝夕。釋曰:使者?階復命訖,不見出文,而言與介入者,以其復命之時,介在幣南,北面,去殯逺,復命訖,除去幣賔,更與介前入,近殯北郷哭。郷内爲入,故言與介入北郷哭也。云北郷哭,新至,別於朝夕者,朝夕哭位在阼階下西面,今於殯前北郷,故云別於朝夕也。 出袒括髮。 注悲哀變於外臣也。 釋曰:案奔喪云:至於家,入門左,?自西階,東面哭,括髮袒於殯東。是於内者,子故也。此使者出門,袒括髮,變於外者,臣故也。 入門右即位踊。 注從臣至喪禮。 釋曰:案奔喪云:袒括髮於西階東,即位踊,襲絰於序東。此門外袒括髮,入門右,即位踊,亦當襲絰於序東,故鄭云自哭至踊,如奔喪禮也。 若有至饗食。 注私喪至不反。 釋曰:自此盡從之,論使者有父母之喪,行變禮之事。云不敢以私喪自聞于主國者,解哭于館。又云凶服干君之吉,使者,亦取不敢解之。言衰而居,謂服衰居館,行聘享即皮弁吉服,故不敢凶服干君之吉使也。引春秋傳者,案宣八年經書夏,六月,公子遂如齊,至黃乃復。公羊傳云:其言至黃乃復何?有疾也。何言乎有疾乃復?譏。何譏爾?大夫以君命出,聞喪徐行而不反,何氏注聞大喪而不反,重君命也。徐行者,爲君當使人追代之。以喪喻疾者,喪猶不還,而況疾乎是也。以此言之,使雖未出國境,聞父母之喪遂行,不敢以私廢王事,君使人代之可也。以此言之,明至彼所使之國,雖聞父母之喪,不反可知,是以哭于館,衰而居, 歸使至從之。 注己有至深衣。 釋曰:云己有齊斬之服者,以其私喪之内,有爲父斬,爲母齊衰,故齊斬並言之也。云不忍顯然趨於往來者,解經並使衆介先衰而從之意。經云歸,據反國時,兼云往者,鄭意去時聞父母之喪,不敢即反,亦使衆介先衰而從之,故往來並言。云在道路,使介居前者,謂去向彼國時。云歸又請反命,己猶徐行隨之者,此謂還國至近郊,使人請反命,君許入,猶使介居前,徐行於後,隨介至國也。云君納之乃朝服者,以其行聘之時,猶不以凶服干君之吉,使,而服吉服。知此反命時,亦不以凶服干君之吉使,而服朝服,如吉時反命矣。云出公門,釋服,哭而歸者,案雜記云:大夫士將與祭於公旣,視濯,而父母死,則猶是與祭也。次於異宫,旣祭,釋服,出公門外,哭而歸,亦云其它如奔喪之禮,明此亦出公門,釋朝服而歸。但彼祭服不可著出,故門内釋服。此朝服可以著出門乃釋服,爲異也。云其他如奔喪之禮者,案奔喪云:至於家,入門左,?自西階,殯東西面坐,哭盡哀,括髮袒,降堂東,即位,西郷哭,成踊,襲絰于序東,絞帶,反位,拜賔成踊,送賔,反位,有賔後至者,則拜之,成踊,送賔皆如初。衆主人兄弟皆出門,出門哭止,闔門,相者告就次。於又哭,括髮袒,成踊。於三哭,猶括髮袒,成踊。三日成服,拜賔、送賔皆如初。云吉時道路深衣者,以其朝服之下,唯有深衣,庶人之常服。旣以朝服,反命出門,去朝服,還服吉時深衣,三日成服,乃去之。
儀禮䟽卷第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