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篇
共 3234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3-12-06 05:15
内篇
自古帝王編述文籍,史言之備矣。古徃今來,質文逓變,諸史之作,不恒厥體。㩁而為論,其流有六:一曰尚書家,二曰春秋家,三曰左傳家,四曰國語家,五曰史記家,六曰漢書家。今略陳其義,列之扵後。
尚書家者,其先出扵。太古易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故知書之?起逺矣。
至孔子觀書扵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乃刪其善者,定為尚書百篇。孔安國曰:以其上古之書,謂之尚書。尚書璇璣鈴曰:尚者,上也。上天垂文,以布節度,如天行也。王肅曰:上?言下為史?書,故曰尚書也。
推此三說,其義不同。蓋書之所主,本扵號令,?以宣王道之正義,發話言,扵臣下,故其?載,皆典謨訓誥。誓命之文。至如堯舜二典,直序人事;禹貢一篇,惟言地理;洪範揔述灾祥頋,命都陳,䘮禮玆,亦為例不純者也。
又有周書者,與尚書相?,即孔氏刋,約百篇之外,凢為七十二章,
上自文武,下終靈景,甚有明?篤誠,典雅高義。時亦有淺末恒說,滓穢相叅,殆似後之好事者?増益也。至若職方之言,與周官無異;時訓之說,比月令多同。斯百王之正書,五經之别録者也。
自宗周既殞,書體遂廢,迨乎漢魏,無能繼者。至晉廣陵相魯國孔衍以為國史。?以表言行,昭法式,至扵人理常事,不足備列,乃刪漢、魏諸史,取其羙詞典言足為龜鏡者,定以篇第,纂成一家。由是有漢尚書、後漢尚書、漢魏尚書,凢為二十六卷。至隋,秘書監太原王邵又録開皇、仁壽時事,編而次之,以?相從,各為其目,勒成隋書八十卷。尋其義例,皆准尚書。
原夫尚書之?記也,若君臣相對,詞㫖可稱,則一時之言,累篇咸載。
如言無足紀,語無可述,若此故事?脫略,而觀者不以為非。爰逮中葉,文籍大備,必剪截今文,摸擬古法,事非改轍,理涉守株。故元舒?撰漢、魏等篇,不行扵代也。若乃帝王無紀,公卿缺傳,則年月失序,爵里難詳,斯並昔之?忽而今之?要。如君懋隋書,?欲祖述啇周,憲章虞、夏,觀其體制,乃似孔氏家語、臨川世說,可謂?虎不成反?犬也。故其書受嗤當代,良有以焉。春秋家者,其先出扵三代。按汲冡璅語記太丁時事,目為夏殷春秋。孔子曰:䟽通知逺,書教也;屬辭比事,春秋之教也。知春秋始作,與尚書同時。璅語又有晉春秋,記獻公十七年事。國語云:晉羊舌盻習扵春秋,悼公使傳其太子。左傳昭二年,晉韓宣子來聘,見魯春秋,曰:周禮盡在魯矣。斯則春秋之目,事匪一家,至扵?沒無聞者,不可勝載。又按竹書紀年,其?記事,皆與魯春秋同。孟子曰:晉謂之乗,楚謂之檮杌,而魯謂之春秋,其實一也。然則乗與紀年、檮杌,其皆春秋之别名者乎?故墨子曰:吾見百國春秋。蓋皆指此也。
逮仲尼之修春秋也,乃觀周禮之舊法,遵魯史之遺文,據行事,仍人道,就敗以明罰,因興以立功,假日月而定歷數,藉朝聘而正禮樂,微婉其說,隠晦其文,為不刋之言,著將來之法,故能彌歷千載,而其書獨行。
又按儒者之說春秋也,以事繫日,以日繋月,言春以包夏,舉秋以兼冬,年有四時,故錯舉以為?記之名也。苟如是,則晏子、虞卿、吕氏、陸賈,其書篇第本無年月,而亦謂之春秋,蓋有異扵此者也。
至太史公著史記,始以天子為本紀,考其宗㫖,如法春秋。自是為國史者,皆用斯法。然時移世異,體式不同。其?書之事也,皆言罕褒諱,事無黜陟,故馬遷?謂整齊故事耳,安得比扵春秋哉?
左傳家者,其先出扵左丘明。孔子旣著春秋,而丘明授經作傳。蓋傳者,轉也,轉授經,㫖以授後人?曰:傳者,示也,?以傳示來世?按孔安國注尚書,亦謂之傳,斯則傳者亦訓釋之義乎。觀左傳之釋經也,言見經文,而事詳傳内。?傳無而經有,或經闕而傳存,其言簡而要,其事詳而慱,信聖人之羽翮,而述者之 冕也。
逮孔子云沒,經傳不作。于時文籍唯有戰國䇿及太史公書而已。
至晉著作郎魯國樂資,乃追采二史,撰為春秋後傳。其始以周貞王續前傳,魯哀公後至王赧入秦,又以秦文王之繼周,終扵二世之㓕,合成卅卷。
當漢代史書,以遷、固為主,而紀傳互出,表志相重,扵文為煩,頗難周覽。
至孝獻帝,始命荀恱撮其書為編年,體,依左傳著漢紀三十篇。自是每代國史,皆有斯作。起自後漢,至扵髙齊,如張璠、孫盛、于寳、徐賈、裴子野、吳均、何之元、王邵等,其?著書,?謂之春秋,?謂之紀,或謂之略,?謂之典,?謂之志。?名各異,大抵皆依左傳以為的凖焉。
國語家者,其先亦出扵左丘眀旣為春秋内傳,又稽其逸文,纂其别說,分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事,起自周穆王,終扵魯悼公,列扵春秋外傳、國語,合為二十一篇。其文以方内傳,?重出而小異。然自古名儒賈逵、王肅、虞翻、韋耀之徒,並申以注釋,治其章句,此亦六經之流,三傳之亞也。
暨縱横互起,力戰爭雄,秦兼天下,而著戰國䇿,其篇有東西二周、秦、齊、燕、楚、三晉、宋、衛、中山,合十二國,分為三十三卷。夫謂之䇿者,蓋録而不序,故即簡以為名?云。漢代劉向以戰國㳺士為䇿謀,因謂之戰國䇿。
至孔衍又以戰國䇿?書未為盡善,乃引太史公?記,叅其異同,刪彼二家,聚為一録,號為春秋後語。除二周及宋、衛、中山,其?畱者七國而已。始自秦孝公,終扵楚、漢之際,比扵春秋,亦盡二百三十餘年行事。
始衍撰春秋時國語,復撰春秋後語,勒成二書,各為十卷。今行扵世者,唯後語存焉。按其書序云:?左氏莫能加,世人皆尤其不量力,不度徳。尋衍之此義,自比扵丘明者,第謂國語非春秋傳也。必方以?聚,豈多嗤乎?
當漢氏失馭,英雄角力,司馬彪又録其行事,因為九州春秋,州為一篇,合為九卷。尋其體統,亦近代之國語也。
自魏都許洛,三方?峙;晉宅江淮,四海幅裂。其君?號同王者,而地實諸侯。?在史官,記其國事,為紀傳者則規模班、馬,創編年者則議擬荀?。為是史漢之體大行,而國語之風替矣。
史記家者,其先出扵?司馬遷。自五經間行,百家競列,事跡錯揉,前後乖舛。至遷乃鳩集國史,採訪家乗,上起黃帝,下窮漢武,紀傳以統君臣,書表以譜年爵,合百三十卷。因魯史?名,目之曰史記。自是漢世史官?續,皆以史記為名。迄乎東亰著書,猶稱漢紀。
至梁武帝,又勅其群臣,上自太初,下終齊室,撰成通史六百二十卷。
其書自秦以上,皆以史記為本,而别採他說,以廣異聞。至兩漢已還,則全録當時紀傳,而上下通逹,臭味相依。又吳、蜀二主皆入世家,五胡及拓㧞氏列扵夷狄傳。大抵其體皆如史記,其?為異者,惟無表而已。其後元魏濟隂王暉業又著科録二百七十卷,其斷限亦起自上古,而終扵宋年。其編次多依放通史,而取其行事尤相似者,共為一科,故以科録為號。皇家顯慶中,符壐郎隴西李延壽抄撮近代諸史,南起自宋,終扵陳,北始自魏,卒扵隋,合一百八十篇,號曰南北史。其君臣流例,紀傳羣分,皆以?從,各附扵本國。凢。此諸作皆史記之流也。
尋史記疆宇遼闊,年月遐長,而分以紀傳,散以書表。每論家國一政,而胡越相懸;叙君臣一時,而參啇是隔。此為其體之失者也。兼其?載,多聚?記,時採雜言,使覽之者事罕異聞,而語饒重出,此撰録之煩者也。
况通史以降,蕪累尤深,遂使學者寧習本書,而怠窺新録。且撰次無㡬,而殘缺遂多,可謂勞而無功,述者?宜深誡也。
漢書家者,其先出扵?班固、馬遷撰史記,終扵今上。自太初已下,闕而不録。班彪因之,演成後記,以續前篇。至子固乃斷自髙祖,盡于王莽,為十二紀、十志、八表、七十列傳,勒成一史,目為漢書。
昔虞、夏之典,商、周之誥,孔氏?撰,皆謂之書。夫以書為名,亦稽古之偉稱,尋其創造,皆准子長,不為世家,改書曰志而已。
自東漢以後,作者相仍,皆?其名號,無?變革。唯東觀曰記,三國曰志,然稱謂?别,而體制皆同。
歷觀自古,史之?載也。尚書記周事,終秦繆;春秋述魯史,止定公記年。下逮扵魏亡,史記唯論扵漢始。如漢書者,究西都之首末,窮劉氏之廢興,包舉一代,撰成一書,言皆精練,事甚該密,故學者尋討,易為其功,自古迄今,無攺斯道。
扵是考兹六家,商㩁千載,蓋史之流品,亦既乆廢?可祖述者,唯左氏及漢書二家而巳。史通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