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學章

轻识古籍-繁体

共 1022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2-07 15:20

共學章

斈是斈問思辨之事,知人皆可斈而不可不斈,又知斈以爲巳,然後可與之共斈。適道者,篤行之事也。格物之多,心知旣明,善惡是非判然無疑,然後可與同由於道之中矣。行之日熟,執志愈堅,擇善則拳拳服膺而不変,故可與立道在日用之間。適道猶就每事言之。立則行之,全德之成矣。立字如建字,謂守聖人所制之法,循其規矩凖繩,皆有所成立,然猶能應事之常爾。或事變之來,前無定制,固當隨時處中,如稱之稱物,必以錘移前卻後,以取其平,所謂權也。權非大而化之者不能,故以是終焉。有志之士,則可與共斈,能明義理者,則可與適道,信道篤守不变者,可與立,立則守經者也。至於義精仁熟,則可與權而能處变矣。集注:知所以求之知,格物致知之方也。知所往,知至善之所在,而志於必至之也。篤志固執而不變,行成而守之固也。權是称錘,凡称物須以權於称上推移前郤以取平,今以權字爲義理,度而行之,至中而止。程子謂權即經,朱子謂權經有辨,勉齋謂有朱子之說,則經權之義明,有程子之說,則經權之義正。盖經是常也,權字有变意。常者一定之理,变者隨時之宜。事之常者,只依見成礼法一定行將去,至有非常之事來,須用自以礼義度而行之,亦欲合於常道。盖自上古聖人代興,制爲典礼,雖俻然亦豈能盡該天下之事变哉?因此度彼,皆欲合於義而已。且如父子相継而有天下,常也。至尭舜則皆以子不禅譲,其義則在於得人而安天下,君令臣共,常也。桀紂至暴,而湯、武至仁,則起而伐之,其義在於去惡而救民。伊尹事太甲而放之,其義在於全湯託孤之命。兄弟友愛,常也。而周公誅管、蔡,其義在於正國家。嫂叔不通問,常也。嫂溺則援之以手,不通問者,避嫌也。見他人孺子入井,且有惻?之心,見兄之妻將死,則避小嫌而不顧,所失大矣。義理是活潑地物,不在這一邊,便是那一邊。若兩下皆是義,則称量其重者爲之,便是權。但權須是用得義理極明了,方可行。若未明理,專認箇權字,件件要去權,則有背義妄作,其罪不可勝言矣。

經者,聖人所制,禮法常乆當行者,君子用之以應常事者也。權者,聖人之大用,前聖所未立法,適逢事変,而處之旣當,則其法即可常乆,所謂權即經也。且如五帝以來,父子相継,常也。尭則因子之不肖,而以有聖人在下,故易爲禪讓,此權也。至舜之譲禹,則用尭之權爲經矣。天子在位,諸侯臣服,常也。桀有極惡,而湯至仁,故易爲征伐,此權也。至武之伐紂,則用湯之權爲經矣。至於小事,莫不皆然。經與權皆聖人所制。以君子言之,則但可循聖人巳立之經,不能用聖人未制之權。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