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引康誥解

轻识古籍-繁体

共 560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9 03:25

左傳引康誥解

康誥曰:封元惡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子弗祗服厥父事,大傷厥考心。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于弟弗念天顯,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惟弔兹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與我民?,大冺亂。曰:乃其速由文王作罰,刑兹無赦。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臼季曰:康誥曰: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昭公二十年,苑何忌曰:在康誥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案以上經傳三條,義似相反。周公康誥之語甚嚴,有刑無赦之文。而臼季苑何忌之語甚寛,有不相及之文。自孔頴達以下皆未得其解。竊謂康誥之意,謂父雖不慈而子則孝,子雖不孝,而父則慈;弟雖不恭而兄則友,兄雖不友而弟則恭。如此,則可偏罪之不相及。若兹父子兄弟交相大亂,則應用文王法,刑無赦翫,兄亦不念亦字,則交亂之意可見。左傳之語,乃古人括康誥之大義而說經也。左傳中引詩、書而爲說者甚多,或疑左傳爲康誥逸文,非也。康誥整齊,必無逸文,卽有逸文,亦不至語甚相反,且不相及也。文辭亦不類周書,周書內豈有相也二字乎?又王充潛夫論曰:堯,聖父也,而丹凶傲;舜,聖子也,而叟頑惡。鯀殛而禹興,管、蔡爲戮,周公祐王。故書稱父子兄弟不相及也。後漢書肅宗本紀:詔曰:書云: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恭,不相及也。鄭志趙商問康誥之說,門内尙寛。此皆漢人用左傳說康誥之義,非專引康誥文也。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