饌于至北上

共 8763字,需浏览 18分钟

 ·

2023-12-06 03:56

饌于至北上

釋曰云西北上者則於東壁下南陳西北有韭菹東有醓醢,次昌本,次南麋臡,次西有菁菹,次北有鹿臡,亦屈錯也。上西夾饌六豆,直言北上,不云西北上。此東夾獨云西北上者,以其西夾言北上,其東醓醢是西北上可知。此東夾饌,若不言西北上,恐東夾饌從東壁南陳,以東北爲上,其西有醓醢,與西夾相對陳之,故云西北上,見雖東夾,其陳亦與西夾同,是以鄭云亦韭菹,其東醓醢也。 醯醢至在東。注夾碑至隂也。 釋曰:案旣夕禮云:罋三,醯醢屑。鄭注云:罋,瓦器,其容亦蓋一觳。瓬人云:簋實一觳。又云:豆實三而成觳。四?曰豆,則罋與簋同受斗二?也。禮器云:五獻之尊,門外缶,門内壷,君尊瓦甒。注云:壷大一石,瓦甒五斗。即此壷大一石也。云夾碑在鼎之中央也者,上陳鼎云:西階前陪鼎,當内廉,東面北上,上當碑,南陳,下腥鼎亦如之。此言夾碑,自然在鼎之中央可知。云醯在東,醯,榖陽也。醢, 隂也者,醯是釀榖爲之,酒之?,在人消散,故云陽。醢是釀 爲之,在人沈重,故云隂也。大宗伯云:天産作隂德,地産作陽德。注云:天産六牲之屬,地産九榖之屬。以六牲爲陽,九榖爲隂,與此醯是榖物爲陽違者,物各有所對。六牲,動物行蟲也,故九榖爲隂。郊特牲云:鼎俎竒而籩豆偶。隂,陽之義也。又以籩豆醯醢等爲隂。鼎俎肉物,揔爲陽者,亦各有所對。以鼎俎之實,以骨爲主,故爲陽。籩豆榖物,故爲隂也。有司徹注又以庶羞爲陽,内羞爲隂者,亦羞中自相對。内羞雖有糝食是 物,其中有糗餌粉餈食物,故爲隂。庶羞 物,故爲陽也。 餼二至羊豕 注餼生至其左。 釋曰:先言饔,後言餼者,陳者先以熟爲主,是以先陳饔,饔下即陳孰物繼之,故六豆以下相次。此餼是生物,其下次陳芻薪米禾之等相繼也。云牛羊,右手牽之者,曲禮云:效馬效羊者,右牽之,以不噬齧人用右手,便也。言右手牽之,則人居其左也。云豕束之寢右,亦居其左者,豕束縛其足,亦北首,寢卧其右,亦人居其左。案特牲云:牲在其西,北首東足。鄭注云:東足者,尚右也。與此不同者,彼?禮法用右胖,故寢左上右。士虞記云:陳牲于廟門外,北首西上,寢右。鄭注:寢右者,當?左胖也。變吉,故與此生人同也。 米百至四行。 注:庭實至深也。 釋曰:云庭實固當庭中,言當中庭者,南北之中也者,上享時直言庭實入設,不言中庭,則在東西之中,其南北三分,庭一在南,此更言中庭,欲明南北之中也。上文公立於中庭,宰受幣於中庭,皆南北之中也。知北上,東西爲行者,以經云北上,黍、粱、稻皆兩行,稷四行。若南北縱陳,止得言東西,不得言北上,何者?以黍、粱、稻及稷當行皆一種,無上下故也,明橫陳可知。黍兩行在北,次粱兩行,次稻兩行,次南稷四行。所以不用稻爲上者,稻粱是加,黍稷是正,故黍爲上端,稷爲下端,以見上下,而稻粱居其閒。亦相變者,亦上䋫屈錯之義。云此言中庭,則設碑近如堂深也者,陳鼎上,當其碑南向陳之。醯醢夾碑在鼎中央,亦南向陳之。今米爲筥,在醯醢之南北之中,則碑近北可知。言堂深者,猶若設洗,南北以堂深相似。若然,碑東當洗矣。 門外至東陳。

注大夫至爲逾。 釋曰:云大夫之禮,米禾皆視死牢者,上文飪一牢,腥二牢,是三牢死,故米三十車,并下禾三十車,亦是視死牢也。云秉,籔,數名也,秉有五,籔二十四斛也者,下記云:十斗曰斛,十六斗曰籔,十籔曰秉。若然,一秉十六斛,又有五籔爲八斛,揔二十四斛也。云籔讀若不數之數者,鄭君時以籔爲數名,數名有數,有不數,故云不數之數。此從音讀,其字仍竹下爲之,得爲十六斗爲籔,故下記注云:今江淮之閒,量名有爲籔者,是十六斗量器之名。 注秅數至百秉, 釋曰:下記云:四秉曰筥,十筥曰稯,十椶曰秅。四百秉爲一秅,三四十二爲千二百秉也。 薪芻倍禾, 注倍禾至焉爾 釋曰:云薪從米,芻從禾者,以其薪可以炊爨,故從米陳之。芻可以食馬,故從禾陳之。鄭言此者,以經云倍禾,恐並從禾陳之故也。云四者之車皆陳北輈者,以其向内爲正故也。引聘義者,欲見主君享禮聘賔,外内皆善,故引爲證也。 賔皮至荅拜。 注大夫使者卿也。 釋曰:云外門外者,謂於主人大門外,入大門東行,即至廟門也。云不荅拜者,亦以爲君使,不敢當故也。云大夫,使者卿也者,即上卿韋弁者也。 揖入至揖入。 注賔與至夫廟。 釋曰:云使者止執幣者,下經始云大夫奉束帛入,明此賔揖入時,使者止執幣可知。云賔俟之于門内,謙也者,聘時主君揖入,立于庭,尊卑法。此賔與使者幣,故賔在門内,謙也。云門内即宁下,故下賔問卿云:及廟門,大夫揖入,鄭注入者,省内事也,旣而俟于宁下是也。云古者天子適諸侯,必舎于大祖廟者,案禮運云:天子適諸侯,必舎其祖廟。

下記云:卿館於大夫,大夫館于士,士館于工商。鄭注云:不館於敵者之廟,爲大尊也。以此差之,諸侯無正文。鄭注舎于諸公廟者,諸公,大國之孤。云大夫行舎于大夫廟者,謂卿舎于大夫也。若無孤之國,諸侯舎於卿廟也。 入,三揖,皆行。 注皆猶至主人。 釋曰:云使者尊,不後主人者,主人則賔所在,若主人也。然君與使者行,當後君也。 至于至一等。 注讓不至三讓。 釋曰:云讓不言三,不成三也。凡?者,主人讓于客三,敵者則客三辭,主人乃許?者,是三讓三辭成也。今賔三讓,大夫即?,無三辭,則不成三也。云使者尊,主人三讓則許?矣者,即此經主人讓大夫先?是也。云今使者三讓,則是主人四讓也者,經雖言讓大夫先?,大夫之讓不明,故鄭君兩言之,但使尊終先?,若主人三讓,使人亦三讓,主人又一讓,則主人四讓,使者乃?,故鄭復言此也。案周禮司儀云:諸公之臣相爲國客,大夫郊勞,三讓,登聽命。又云致饔餼如勞之禮,即得行三讓之禮。此中古文云三讓,與彼合,鄭不從者,周禮統心舉其大率,而云三讓,此儀禮據屈曲行事。觀此經直云讓大夫先?,是主人或三讓,大夫無三讓,故不從古文也。云公雖尊,亦三讓,乃許?,不可以不下主人也者,此據公爲主人,亦有三讓,故上行聘時云至於階,三讓,公?二等賔?,亦是公先讓先?,故成三讓,是以聘義云三讓而後?,公尊,必三讓者,不下賔客主人之義故也。 注大夫至禮也。 釋曰:大夫以束帛同致饔餼五牢,及陳豆壷車米之等。今賔拜饔三牢及庭實,又别拜餼二牢,及門外米禾殊拜之者,敬主君以重禮故也。 大夫至?堂 注賔先至北面。 釋曰:前大夫奉君命歸饔餼,故先?一等。今賔私儐使者無君命,體敵,故賔先?在館如主人之儀故也。知皆北面者,以其體敵,又下始云賔奉幣西面,大夫東面,明此北面可知。 注止不至餘尊。釋曰:凡賔主體敵之法,主人降,賔亦降。今賔降使者不降者,使之餘尊,雖合降而不降。 注稽首至辭也。 釋曰:賔主旣行敵體之禮,當行頓首。今大夫稽首於賔,爲拜君之拜,尊君客故也。致者,賔致幣當有辭。對者,大夫對,亦當有辭,所以無辭者,文不具故也。 受幣至面俟。 注賔北至之使。 釋曰:此賔儐使者,是體敵之義。經云受幣于楹閒南面,知賔不南面並授,而云賔北面授者,凡敵體授之義,授由其右,受由其左。今尊君之使,是以大夫南面,賔北面,故知賔北面授幣。 注出廟至受之。 釋曰:言亦者,上賔受禮時受幣馬。云賔降,執左馬以出,上介受賔幣,從者訝受馬。此亦從者訝受馬,故云亦也。 賔送至稽首。 注拜謝至弁服。 釋曰:知拜謝在大門外者,以其直言賔拜於朝,無入門之文,故知在大門外。若然,諸侯外朝在大門外明矣。引周禮者,秋官掌訝職云:賔客至于國,賔入館,次于舎門外,待事于客。及將幣,爲前驅。至于朝,詔其位。凡賔客之治,令訝訝治之。引之者,欲見賔客發館至朝來往,皆掌訝前驅爲之導。知此拜亦皮弁者,以其受時皮弁,故知此拜亦皮弁也。故公食大夫云:若不親食,使大夫各以其爵,朝服以侑幣,致之賔,朝服以受。

明日賔,朝服以拜賜于朝。彼朝服受,還朝服拜,則知此皮弁受,亦皮弁拜可知。 上介至鼎三。 釋曰:自此盡兩馬束錦,論主君使下大夫歸饔餼於上介之事。 注飪鼎至異館。 釋曰:云飪鼎七,無鮮魚、鮮腊也者,對上賔九鼎,有鮮魚、鮮腊也。云賔、介皆異館者,案下記云:卿館於大夫,大夫館於士,士館於工商。彼云卿,即此賔,一也。

彼云大夫,即此上介也。彼云士,即此衆介也。故知賔、介各異館。必異館者,所陳饔餼後無所容故也。 西夾至上賔。 注凡所至介也。 釋曰:云如上賔者,明此賔客介也者,案下云賔之公幣、私幣皆陳,上介公幣陳,是上介有與賔同者。前經不言如上賔,獨此經言如上賔,以其此饔餼大禮西夾筥及罋如上賔,以其客此上介如上賔之禮也。 儐之兩馬束錦。 釋曰:此下大夫使者受上介之儐禮,如卿使者受賔儐禮,當庭同,不言如上大夫者,省文也。 士介至門外。 注牢米至西上。 釋曰:自此至無儐,論使宰夫歸餼於衆介之事。上文賔與上介米陳碑南,餼陳門内,此不入門,陳於門外者,鄭云略之也。云米設當門,亦十爲列,北上,彼亦當門,此直云設於門外,不云東西,明當門北上,與賔同。云牢在其南,西上者,以此餼本設於庭,在門内,由士介賤,不得入門,且賔與上介門東有米三十車,薪六十車,門西米三十車,芻六十車,皆統門爲上。此餼本非門外東西之物,制不在門外東西,宜當門陳之。云牢在其南,西上,知如此設之者,以其賔上介餼在米南門西,東上,明知此牢亦在米南而西上爲異耳。 宰夫至致之。 注執紖至拜迎。 釋曰:案下記云士館于工商,則此致者在工商之館。宰夫從外來,即爲賔客,宜在門西東面。此就大牢之中取以致餼。云朝服無束帛,亦略之者,決上賔與上介皮弁有束帛,故以爲略之也。云士介西面拜迎者,以其士介爲主人,故西面。每上賔與上介米禾皆視死牢,具有芻薪米禾。此士直有生餼,無死牢,則無芻薪米禾矣。 士介至首受 注受於至從者。 釋曰:知自牢後適宰夫右受者,以其牢東北面拜,明在宰夫東南,從牢後來適宰夫,至宰夫之後受,取牛便故也。必知在宰夫右受者,見前君使士受私覿之馬,適其右受,知此亦在後受也。若然,君使士受私覿由前,此由牢後,與受馬不同者,牛畜擾馴,與馬有異,故得從其後適宰夫右,取便也。云由前東面授從者,於宰夫之後受牛,遂由宰夫之前東授從者,亦是取便也。 無擯。 注旣受至於朝。 釋曰:言無擯者,決上賔與上介皆有儐,士介賤,故略之。知明日衆介亦各如其受之服,從賔拜於朝者,案下夫人使下大夫韋弁歸禮,賔受如受饔之禮,儐之乗馬束錦,又歸禮於上介,上介受之如賔禮,儐之兩馬束錦。明日,賔拜禮於朝。鄭注云:於是乃言賔拜,明介從拜。夫人歸禮,介尚從拜,則君饔餼介皆從拜可知。 賔,朝服問卿。 注不皮至三人。 釋曰:自此盡無儐,論賔齎聘君之幣,問主國卿之事。云不皮弁,别於主君者,對上文行聘享、私覿皆皮弁,此朝服降一等,故鄭注云别於主君。云卿每國三人者,毎國三卿是其常。鄭言此者,欲見三卿皆以幣問之。其主國下大夫曽使向己國者,乃得幣問之,與卿異, 卿受于祖廟。 注重賔至父也。

釋曰:卿受鄰國君所問之禮,不辭讓者,以其初君送客之時,賔請有事於大夫,君禮辭許,是以卿不敢更辭,故下記云大夫不敢辭。云祖,王父也者,大夫三廟,有别子者,立大祖廟,非别子者,并立曽祖廟,王父即祖廟也。今不授於太祖廟及曽祖廟,而受於祖廟者,以其天子受於文王廟,諸侯受於祖廟,大夫下君,故受於王父廟。 下大夫擯。 注無士至見之。 釋曰:行聘享於主國君時,主君擯者三人以上并有士擯,賔又設介。今直云大夫擯,無士擯者,以其設擯介多者,不敢質,示行事有漸。但賔行聘享於主君之時,卿以與賔相接,故急見之,不須士擯。 擯者至揖入。 注入者至宁也。 釋曰:大夫二門,入大門東行,即至廟門。未及廟門而有每門者,大夫三廟,毎廟兩旁皆南北竪牆,牆皆閣門。假令王父廟在東,則有毎門,毎曲之事。云入者,省内事也者,曲禮云請入爲席是也。云旣而俟于宁者,宁,門屋宁也。知俟于宁者,下云賔入,三揖皆行,鄭注云:皆猶並也。賔與卿並行,以卿俟于宁,故得並行,與卿三揖。不俟于庭者,下君也。案曲禮云:客至於寢門,則主人請入爲席,然後出迎客,主人肅客而入。此卿旣入,不重出迎客者,彼曲禮平常賔客,故重出迎客。此聘問之賔,與平常賔客異,上君揖賔不重出,此卿亦不重出,與彼同,但在庭□在宁不同矣。 注亦從至君也。 釋曰:亦者,亦君受聘時,擯者從君而入,几筵旣設,擯者出請,此擯者亦從卿而入省内,然後出請。 注古文曰:三讓。 釋曰:不從古文者,亦是不成三,故賔先?一等,大夫從?堂,故不從三讓也。 注不擯賔,辟君也。 釋曰:上文賔行聘享訖,而君禮賔,有束帛乗馬,敵者曰擯。今卿不擯賔者,辟國君也。 擯者至覿幣。 注面亦至質也。 釋曰:自此至授老幣,論賔行私面於卿之事。賔私面於卿,其幣多少與私覿於君同,故云如覿幣。賔私覿之時,用束錦乗馬,則此私面於卿,亦用束錦乗馬可知也。云面,亦見也。其謂之面,威儀質也者,覿、面並文,其面爲質,若散文,面亦爲覿,故鄭司儀注云:私面,私覿也。又左傳云楚公子棄疾以乗馬八匹私面鄭伯是也。 賔奉幣,庭實從。注:庭實,四馬。 釋曰:以其言如覿幣,故知庭實四馬也。 注大夫至迎之。 釋曰:知階下辭者,以其授老幣時降故也。知迎者,下文揖讓如初,明□迎之可知。 注見私至西階。 釋曰:云爲若降等者,主人是大夫,客是士。降等法,士就東階。今此賔與卿覿者就門右,若士於大夫降等。引曲禮者,主人辭賔賔,遂左就門右,西階,復正也。 庭實至如初。 注大夫至並行。 釋曰:云大夫至庭中,旋並行者,賔初入門右,大夫階下辭賔,賔,遂門左,大夫至庭中迎賔,大夫迴旋,與賔揖而並行,北出。言如初者,大夫不出門,唯有庭中一揖,至碑□,又揖,再揖而巳。 注受幣至面授。 釋曰:知賔北面授者,以云大夫南面退,西面立,言退,明賔不得南面,又見下文賔當楣再拜,明北面授,因拜可知。云受幣楹閒,敵也者,凡授受之義,在於兩楹之閒者,皆是體敵,故昬禮云授于楹閒,南面。注云:授於楹閒,明爲合好,其節同也。南面,並授也。謂賔主俱至楹閒,南面並而授,是以曲禮云:郷與客並,然後受。注云:於堂上則俱南面禮敵者並授。此是敵者之常禮也。雖是敵者,於兩楹之閒或有訝受者,皆是相尊敬之法,則此云大夫南面,賔北面授,雖是敵禮,是尊大夫,故訝受。又前致饔餼,儐使者於楹閒,賔北面授幣。鄭云:賔北面授,尊君之使。自餘不在楹閒,别相尊敬。是以前云公受玉于中堂與東楹之間,鄭注云:東楹之閒,亦以君行一,臣行二。又云:公禮賔賔受幣,當東楹北面。注云:亦訝受又賔覿。公云:振幣進授,當東楹北面。如此之?,不在兩楹之間者,皆非敵法。就文解之, 擯者至奉幣, 注特面至從之。 釋曰:自此盡再拜送幣,論上介私面於鄰國卿之事。云特面者,異於主君者,介初覿主君之時,不敢自尊,别與衆介同執幣而入。今私面於鄰國卿,不與衆介同,而特行禮焉,故云特面者異於主君也。云士介不從而入者,對覿君時,衆介從而入,故鄭云君尊於衆介,始覿不自别也。云上賔則衆介皆從之者,上介言特面,則賔問卿與私面介皆從可知。 皮二人賛。注亦儷皮也。 釋曰:案經云幣如覿,則上介私面亦與私覿於君幣同,故云亦儷皮也。 入門至再拜。 注。降等也。 釋曰:言降等者,主人是卿,上介是大夫,故入門右,不敢自同賔客。 擯者反幣。 注出還于上介也。 釋曰:不言反皮,出還於上介,皮出可知,但文不具。 注大夫至入設。 釋曰:云亦者,亦上賔行私面,大夫?一等,賔乃?,此上介私面亦然,故云亦也。 注亦於至而受。 釋曰:亦者,賔行私面,大夫受幣於楹閒,南面,故云亦得在楹閒爲敵法。上介是下大夫,與卿小異大同,明得行敵法,在楹間可知。 擯者至賔辭。 注賔亦爲士介辭。 釋曰:自此至拜辱,論士介私面於鄰國卿之事。云賔亦爲士介辭者,亦者,亦士介私覿於主國君時,故云亦也。 下大至及之。 注甞使至忘舊。 釋曰:自此盡于卿之禮,論主國下大夫嘗使至己國者,聘君使上介以幣問之事。諸侯之國皆有三卿五大夫,其三卿不問至己國,不至已國,皆以幣及之。上巳論訖,其五大夫者,或作介,或特行至彼國者,乃以幣及之,略於三卿故也。言君子不忘舊者,此大夫嘗與彼國君相接,即是故舊也。今以幣及之,故云君子不忘舊也。 注上介至禮也。 釋曰:云上介,三介,下大夫使之禮也者,下經云小聘曰問,其禮如爲介,三介,是下大夫小聘之禮。據此篇,大聘使卿五介,小聘使大夫三介。若大國之卿七介,小聘使大夫五介,小國之卿三介,小聘使大夫一介也。曲禮云:儗人必於其倫。故問下大夫,還使上介。是各於其爵易以相尊敬者也。大夫若不見 注,有故也。 釋曰:自此盡不拜,論主國卿大夫有故,不得親受聘君之幣之事。言有故者,或有病疾,或有哀慘,不得受其問禮。君使至不拜。 注各以至禮也。 釋曰:云各以其爵,主人卿也,則使卿;大夫也,則使大夫者,若然,經云君使大夫,大夫中有卿大夫,揔名也。云各以其爵,亦是易以相尊敬故也。云不拜,代受之耳,不當主人禮也者,案周禮宗伯云:大賔客則攝而載祼。鄭注云:宗伯代王爲祼拜送。則王亦此?拜,是致敬之事,不可代人之拜,故直授之而巳,不當主人之禮拜之。 夕夫至歸禮。 注:夕問至小君。 釋曰:自此盡賔拜禮於朝,論主君夫人歸禮於賔與上介之事。云夕,問卿之夕也者,案下記云:聘曰致饔,明日問大夫,夕,夫人歸禮。是其問卿之夕也。云使下大夫,下君也者,歸饔餼使卿,此夫人使下大夫,故云下君也。云君使之,云夫人者,以致辭當稱寡小君者,案隱二年傳:九月,紀裂繻來逆女。何以不稱使?㛰禮不稱主人。又云:紀有母乎?曰有。有則何以不稱母?母不通也。何休注云:禮,婦人無外事。明知此使下大夫歸禮者,是君使之可知。而稱夫人使者,以其致辭於賔客時,當稱寡小君,故稱夫人使下大夫,其實君使之也。 堂上至東陳。 注籩豆至六豆。 釋曰:言籩豆六東陳者,其饌自戸東爲首,二以並,東陳,先於北設脯,即於脯南設醢,又於醢東設脯,以次屈而陳之,皆如上也。云籩豆六者,下君禮也者,君歸饔餼八豆,此六豆,故云下君也。設於戸東,又辟君饌位故也。云其設脯其南醢屈,六籩六豆者,此約君禮設豆法。云韭菹其南醯醢屈,故知此醢在南,屈陳之。又知籩豆各六者,下文上介四豆四籩,降殺以兩,明夫人多二,六豆六籩可知。 壷設至兩壷。 注醙白至設之。 釋曰:其設壷於東序,自北向南而陳,稻、黍、粱皆二壷並之而陳也,故言醙、黍、清皆兩壷也。云以黍閒清白者,互相備者,醙,白也。上言白,明黍粱皆有白;下言清,明稻黍亦有清故也。於清白中言黍,明醙即是稻,清即是粱也,故言互相備也。三酒旣有清白二色,故言六壷。必先言醙者,以白酒尊重,故先設之也。大夫至致之。 注致夫至君也。 釋曰:案周禮掌客云:上公之禮,夫人致禮八籩,膳大牢,致饗大牢。侯伯以下亦皆有牢。是朝君來時有牢。此卿來聘無牢,故云下朝君也。 注四壷無稻酒。 釋曰:知者,案上致於賔六壷,稻、黍、粱皆有清白。今上介四壷,明從上去之,無稻米之酒,清白俱去之,□故四壷也。 注於是至爲醴: 釋曰:鄭解若於上文賔下言之,則介從拜之事不明,故於上介之下,乃云明日賔,拜禮於朝,則介從牢,明饗禮亨大牢可知。但以食禮無酒,饗禮有酒,故以飲賔言之。引公食,饗與食互相先後者,此經先言食,後言饗,則食在饗前。公食言設洗如饗禮,則饗在食前。饗先後出於主君之意,故先後不定也。 燕與至常數。 注羞謂至作淑。 釋曰:案周禮掌客:上公三燕,侯伯再燕,子男一燕,皆有常數。此臣無常數者,亦是君臣各爲一,不得相決。知羞謂禽羞鴈鶩之屬者,案下記云禽羞俶獻,故知是禽。知成孰煎和者,以其言羞鼎臐之?,故知成熟煎和者也。知禽是鴈鶩之屬者,案下記云:宰夫歸乗禽,日如饔餼之數。鄭注:乗禽,乗行之禽也。亦云鴈鶩之屬,以無正文,故以意解之。 注饗食至之也: 釋曰:不言從食者,公食,介雖從入,不從食。賔食畢,介逆出,是不得從食矣。

知從饗者,下記云:大夫來使,無罪饗之,過則餼之,其介爲介。注云:饗賔有介者,賔尊,行敵禮也。故知介從饗。案襄二十七年,宋公兼享晉、楚之大夫,趙孟爲客,子木與之言,弗能對。使叔向侍言焉,子木亦不能對也。叔向爲趙孟介,而得從饗,是其義也。云復特饗之,即此經是也。 若不至無儐。 注君不至作宥。 釋曰:案上文云:君使卿歸饔餼於賔館,賔儐之。今君有故,不親食,使卿生致其牢禮,亦於賔館,但無儐爲異。云謂有疾及他故也者,他故之中,兼及有哀慘。云非必命數也者,依典命,公侯伯之卿三命,大夫再命,子男之卿再命,大夫一命。經云各以其爵,故知不依命數。云無儐,以己本宜往者,饔餼之等,不宜召賔,故君使人致禮,賔則儐使者。此饗食之禮,主君無故,合速賔之來,就主君入廟,賔無儐禮。今主君有故,生致於賔,亦無儐,故云本宜往。此篇據伯侯之卿來聘,是使卿致禮。鄭兼云使大夫於大夫者,小聘使大夫來,使大夫致禮也。若然,經直言使大夫者,大夫中兼有上大夫,兼卿也。 致饗至如之 注酬幣至諸侯。 釋曰:云禮幣束帛乗馬,亦不是過也者,鄭以饗之酬幣無文,故約上主君禮賔之時,用束帛乗馬。此饗賔酬幣亦不過是,故云亦不是過。引禮器者,案彼經云:有以少爲貴者,圭璋特,琥璜爵。鄭注云:圭璋特,朝聘以爲瑞,無幣帛也。琥璜爵者,天子酬諸侯,諸侯相酬,以此玉將幣也。彼經不云天子諸侯相酬之幣,故此注云蓋言酬諸侯者,公侯伯用琥,於子男用璜。引之者,證與此酬卿大夫不同之義。 大夫至侑幣, 注作使至同之。釋曰:此一經論主國卿大夫饗食聘賔及上介之事。此直言饗食,不言燕,亦有燕,是以鄭詩羔裘云:知子之來之,雜珮以贈之。鄭注云:與異國賔客燕時,雖無此物,猶言之以致其厚意。其若有之,固將行之。士大夫以君命出使,主君之臣必以燕禮樂之,?君之歡是也。又昭二年左傳云,韓宣子來聘,宴于季氏。傳無譏文,明鄰國大夫有相燕之法。又此大夫相禮,饗食有常數,雖有燕之,亦無常數,亦無酬幣矣。

儀禮䟽卷第二十二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