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水篇第三十

共 1429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2-07 06:04

諸水篇第三十

潤萬物者,莫過乎水,形爲四大,氣冠五行。禪源詮云:水舉名,濕指體,澄之則淸,混之則濁,堰之即止,决之即流。今佛敎中明水源

阿伽,此云水,釋名云水凖流。故具列之。令甄别耳  也。凖。平物也。稱讃淨土。佛攝受經明八功德水。一澄淨。二淸冷。三甘美。四輕輭。五潤澤。六安和。七飲時除飢渴等一切過患。八飲巳定能長養諸根。四大淨覺云。淸是色入不臭。阿是香入輕冷。軟是觸入美。是味入。調適是法入耨達。西域記云。贍部洲之中地者。阿?婆荅多池。唐言無熱惱。舊曰阿耨逹。訛也。在香山之南。大雪山北。周八百里。金銀銅鐵琉璃頗胝餙其岸焉。金沙弥漫。淸波皎鏡。大地菩薩以願力故。化爲龍王。於中潜宅。出淸冷水。是以池東面銀牛口,流出殑如河,繞池一迊,入東南海。池南面金象口,流出信度河,繞池一迊,入西南海。池西面琉璃馬口,流出縛芻河,繞池一迊,入西北海。池北面頗胝師子口,流出徙多河,繞池一迊,入東北海。或曰:潜流地下,出積石山,即徙多河之流。爲中國之河源。孝經緩神契曰。河者水之伯信度。舊云辛頭

殑巨伽。此云天堂。來見從髙。此云驗河? 處來故。又云。河神之名以爲河名。西域記。舊曰恒河。又曰恒沙。訛也。章安云。諸經多以恒河沙爲量者。有四義故。一人多識之。二入者得福。三、八河中大。四、縛芻,此云靑河西,是佛生處,此即四悉檀也。域記云:舊曰愽叉徙多,此云冷河。西域記:阿恃多伐底河,訛也。  云,舊曰?陀,訛也。

西域記云:唐言無勝,舊曰阿利羅䟦提河,訛也。典言㕧刺拏伐底河,譯曰有金河,是産閻浮金處。梁宗法師云:佛來此河邊入滅。有意河流奔注。若生死遄速。金砂不動。喻佛性常住。又因地在此捨身故。今至彼入滅。章安云。相傳熈連秖是䟦提。今言不尓䟦提大。熈連小。或言廣四丈。或八丈。在城北。䟦提量在城南。相去百里。佛居其間。熈連禪尼。此云不樂着河,度一切諸佛境界經,佛言四流,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涅槃經說六河,謂生死河、涅槃河、煩娑竭羅,或娑伽羅惱河。佛性河、善法河、惡法河。   此云醎海。書曰:江漢朝宗于海。莊子曰:溟海者,天地也。淮南子曰:海不讓水,積以成其大。孫卿子曰:不積細流,無以成海。老子曰: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其善下也。潮有朝夕之期,故呉都有朝夕之池。新華嚴云:?如大海,以十種相得大海名:不可移奪:一、次第漸深;二、不受死屍;三、餘水入中,皆失本名;四、普同一味;五、無量珍寶;六、無能至底,七、廣大無量。八、大身所居。九、潮不過限。十、普受大雨,無有盈溢。金剛三昧不壞不滅經云:以沃燋山,大海不増;以金剛輪故,大海不減。此金剛輪隨時轉故,令大海水同一醎味。華嚴云:其娑竭羅龍王宫殿中水涌出入海,復倍於前。其所出水,紺琉璃色,涌出有時。是故大海潮不失時。大集云。如閻浮提一切衆生身及與外色大海中皆有印象。故名海印。菩薩亦尒得大海印三昧。巳能分别一切衆生心行於一切法門。皆得慧明。華嚴云。海有竒特殊勝法。能爲一切平等印。衆生寶物及川流。普能包容無所拒。無盡禪定解脫者。爲平等印。亦如是。賀邏䭾。福德智慧諸妙行。一切並修無厭足。

此云池。停水曰

提。大論翻洲。爾雅。水中可止曰洲池。廣雅曰沼也。大品云。須菩提。若江河大海。四邊水断。是爲洲。須菩提。色亦如是。前後際断。大論云。丗間洲者,如洲四邊無地,色等法亦如是,前後皆不可得,中間亦如。或言洲潬者曰渚。大涅槃云:?如啇人,欲至寳渚,不知道路,有人示之,即至寶渚,乃獲諸珍。大般涅槃喻之爲寶。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