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約選序例

共 1694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3-12-09 00:06

古文約選序例

太史公自序:年十歲誦古文,周以前書皆是也。自魏晉以後,藻繪之文興。至唐韓氏起八代之衰,然後學者以先秦盛漢,辨理論事,質而不蕪者爲古文,蓋六經及孔子、孟子之書之支流餘肄也。我

國家稽古典禮,建首善,自京師始,博選八旗子弟秀異者,並入於成均。

聖上愛育人材,闢學舍,給資糧,俾得專力致勤於所學,而余以非材,實承

寵命以監臨而敎督焉。竊惟承學之士,必治古文,而近世坊刻絕無善本。

聖祖仁皇帝所定淵鑒古文,閎博深遠,非始學者所能徧觀而切究也。乃約選兩漢書疏及唐宋八家之文,刋而布之,以爲羣士楷,蓋古文所從來遠矣。六經、語、孟,其根源也。得其枝流而義法最精者,莫如左傳、史記,然各自成書,具有首尾,不可以分剟。其次公羊、穀梁傳、國語、國䇿,雖有篇法可求,而皆通紀數百年之言與事,學者必覽其全,而後可取精焉。惟兩漢書疏及唐、宋八家之文,篇各一事,可擇其尤,而所取必至約,然後義法之精可見。故於韓取者十二,於歐十一,餘六家或二十、三十而取一焉。兩漢書疏則百之二三耳。學者能切究於此,而以求左、史、公、穀語䇿之義法,則觸類而通,用爲制舉之文,敷陳論䇿,綽有餘裕矣。雖然,此其末也。先儒謂韓子因文以見道,而其自稱則日學古道,故欲兼通其辭。羣士果能因是以求六經語孟之旨,而得其所歸,躬蹈仁義,自勉於忠孝,則立德立功,以仰荅我皇上愛育人材之至意者,皆始基於此。是則余爲是編,以助流政敎之本志也夫。雍正十一年春三月,和碩果親王序:

一三傳、國語、國䇿、史記,爲古文正宗,然皆自成一體,學者必熟復全書,而後能辨其門徑,入其窔突。故是編所錄,惟漢人散文及唐宋八家專集,俾承學治古文者,先得其津梁,然後可溯流窮源,盡諸家之精藴耳。一、周末諸子,精深閎博,漢唐宋文家皆取精焉。但其著書,主於指事?情,汪洋自恣,不可繩以篇法。其篇法完具者,閒亦有之,而體製亦別,故槪弗採錄,覽者當自得之。一、在昔議論者,皆謂古文之衰自東漢始,非也。西漢惟武帝以前之文,生氣奮動,倜儻排宕,不可方物,而法度自具。昭、宣以後,則漸覺繁重滯澀。惟劉子政傑出不羣,然亦繩趨尺步,盛漢之風,邈無存矣。是編自武帝以後至蜀漢,所錄僅三之一。然尙有以事宜講問過而存之者。一:韓退之云:漢朝人無不能爲文。今觀其書疏吏牘,類皆雅飭可誦。兹所錄僅五十餘篇,蓋以辨古文氣體必至嚴乃不雜也。旣得門徑,必從橫百家而後能成一家之言,退之自言貪多務得,細大不捐是也。一、古文氣體所貴淸澄無滓,澄淸之極,自然而發其光精,則左傳、史記之瑰麗濃郁是也。始學而求古求典,必流爲明七子之僞體,故於客難、解嘲、答賓戲、典引之?皆不錄,雖相如封禪書亦姑置焉。蓋相如天骨超俊,不從人閒來,恐學者無從窺尋,而妄摹其字句,則徒敝精神於蹇淺耳。

一子、長世表、年表、月表序,義法精深,變化,退之、子厚讀經子、永叔史志論,其源並出於此。孟堅藝文志、七略序,淳實淵懿,子固序、羣書目錄,介甫序詩、書、周禮義,其源並出於此。槪弗編輯,以史記、漢書治古文者,必觀其全也。獨錄史記自序,以其文雖載家傳後,而別爲一篇,非史記本文耳。

一、退之、永叔、介甫俱以誌銘擅長,但序事之文,義法備於左、史。退之變左、史之格調,而陰用其義法;永叔摹史記之格調,而曲得其風神,介甫變退之之壁壘,而陰用其步伐。學者果能探左、史之精藴,則於三家誌銘無事規撫,而自與之並矣。故於退之諸誌,奇崛高古淸深者,皆不錄。錄馬少監、柳柳州二誌,皆變調,頗膚近。蓋誌銘宜實徵事迹,或事迹無可徵,乃敘述久故交親而出之以感慨,馬誌是也;或別生議論,可興可觀,柳誌是也。於永叔獨錄其敘述親故者,於介甫獨錄其別生議論者,各三數篇,其體製皆師退之,俾學者知所從入也。一退之自言所學在辨古書之眞僞,與雖正而不至焉者。蓋黑之不分,則所見爲白者,非眞白也。子厚文筆古雋,而義法多疵,歐、蘇、曾、王亦閒有不合,故略指其瑕,俾瑜者不爲揜耳。

一易、詩、書、春秋及四書,一字不可增減,文之極則也。降而左傳、史記、韓文,雖長篇句字可薙芟者甚少。其餘諸家,雖舉世傳誦之文,義枝辭穴者,或不免矣。未便削去,姑鉤劃於旁,俾觀者別擇焉。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