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士聞道章第四十一

轻识古籍-繁体

共 2361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3-12-06 23:39

上士聞道章第四十一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明皇曰:了悟故勤行。○河曰:上士聞道,自勤苦,竭力而行之。○弼曰:有志也。○雱曰:士,學者也,故尚志無志,則終不可以語道矣。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明皇曰:中士可上可下,故疑。疑則若存若亡。○河曰:中士聞道,治身以長存,治國以未平,欣然而存之,退見財色榮譽,或於情欲,而復亡之也。○雱曰:人聞夫子之道而悦者是也。

下士聞道,大笑之。

明皇曰:迷而不信,故笑。○河曰:下士貪狠多欲,見道柔弱,謂之恐懼,見道質樸,謂之鄙陋,故大笑之。○雱曰:道大故似不肖,淺見者所不識,故笑,誠如下文所云,豈流俗能睹乎。

不笑不足以爲道。

明皇曰:不爲下士所笑,不足以爲玄妙至道。○河曰:不爲下士所笑,不足以名爲道。雱曰:孑然有體,以投世俗耳目者,豈道也哉。

故建言有之。

明皇曰:建,立也。將欲立言,明此三士於道不同。○河曰:建,設也。設言以有道當如下句。○弼曰:建由立也。

明道若昧,

河曰:明道之人,若闇昩無所見。○弼曰:光而不耀。○雱曰:大明若晦,察察於美惡而有其明,非明乎道也。

夷道若纇,

明皇曰:上士勤行,於明若昩,於進若退,於夷若纇,故中士疑而下士大笑之。○河曰:夷,平也,大道之人不自别殊,若多比纇也。弼曰:纇,㘨也。大夷之道,因物之性,不執乎以割物,其平不見,乃更反若纇㘨也。○雱曰:莊子曰:以不平平其平也已。

進道若退,

河曰:進取道者,若退不及。○弼曰: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雱曰:孟子曰:其進銳者其退速,故進道當因時任理,以直養之,不可躁於有成,故若退也。彼揠苗者,異乎此矣。

上德若谷,

明皇曰:虚沿而容物。○河曰:上德之人若深谷,不恥垢濁也。○弼曰:不德其德,無所懷也。○雱曰:上德不德,而其用不窮,谷虚而能應者也。

大白若辱,

明皇曰:純潔而含垢。○河曰:夫潔白之人若污辱,不自彰顯。○弼曰:知其白,守其黑,大白然後乃得。○雱曰:知其白,守其黑,孔子曰:涅而不淄,涅故似辱。

廣德若不足,

明皇曰:大成而執謙。○河曰:德行廣大之人,若愚頑不足也。○弼曰:廣德不盈,廓然無形,不可滿也。○雱曰:塊然有餘者,豈廣德哉。

建德若偷,

明皇曰:立功而不衒。○河曰:建設道德之人,若可偷引,使空虚也。○弼曰:偷,匹也。建德者因物自然,不立不施,故若偷匹。○雱曰:偷,苟且也。區區欲速,務有所建,豈足以爲德,唯因時任理,視若偷隋者,其建大。莊子曰:不得已而後起。

質眞若渝,

明皇曰:淳一而和光。○河曰:質樸之人,若五色有渝淺不明。○弼曰:質眞者,不矜其眞,故渝。○雱曰:體性抱神,以遊乎世俗之間者,萬變從俗而其眞常眞,故物莫知其眞,彼漢陰丈人,孑孑以眞爲己任,而别乎世俗,乃子貢之徒所驚,而聖人以爲假修渾沌者,豈所謂質眞乎。

大方無隅,

明皇曰:不小立圭角。○河曰:大方正之人,無妄曲廉隅。○弼曰:方而不割,故無隅也。雱曰:大方,道之體也,若有四隅,則形盡於所見,其小乆矣。

大器晩成,

明皇曰:且無近功。○河曰:大器之人,若九鼎瑚璉,不可卒成也。○弼曰:大器成天下,不持全别,故必晩成也。○雱曰:帝王之功,不如霸者之速效。

大音希聲,

明皇曰:不飾小說。○河曰:大音猶雷霆,待時而動,喻常愛氣希言也。○弼曰:聽之不聞名曰希,不可得聞之音也。有聲則有分,有分則不宫而啇矣。分則不能統衆,故有聲者非大音也。○雱曰:道盈於無外,而其體常寂,諸物不能感觸,其聲常聲而世莫得聞也。莊子曰:無聲之中,獨聞和焉。希聲之謂乎。

大象無形。

明皇曰:故能應萬類。○河曰:大法象之人,質樸無形容。○弼曰:有形則有分,有分者不温則炎,不炎則寒,故象而形者,非大象。雱曰:能賦萬物之形,而其體廓然不可得而有,此道之全體,由其有物,故曰大象。

道隱無名。

明皇曰:功用不彰,無名氏也。○河曰:道潛隱使人無能指名也。○雱曰:自希聲而下,皆道之大全,所由言者異,故曰大音也,大象也。能體大音大象以爲道,則其道至矣。夫唯道之至,思慮之所不及。在有也爲實,在無也爲空,處處皆然,無乎不在,故欲爲之名而不可狀,無名之中常有此物,欲見而不得,故曰隱也。

夫惟道,善貸且成。

明皇曰:雖隱無名氏而實善,以沖和妙用資貸萬物,且成熟之。○河曰:成,就也。言道善禀貸人精氣且成就之也。○弼曰:凡此諸善,皆是道之所成也,在象則爲大象而大象無形,在音則爲大音而大音希聲,物以之成而不見其形,故隱而無名也。貸之非唯供其乏而已,一貸之則足以永終其德,故曰善貸也。成之不加機匠之裁,無物而不濟其形,故曰善成。○雱曰:道能供萬物之求而成就之,然物之所得復歸其本,故道雖贍足萬物,而吾未嘗費。貸之爲言,應彼之乏而終以見還者也。竊嘗論此篇曰:道不遠人而世莫能睹者,不明故也。故首之以眀道,大道甚夷,而惟明者能由之以進,故次曰夷道也,進道也。進於道而復乎性命之常,則不德之德也,故次之以上德。上德者自得其德,而不同乎庶物者也,故不染而白,以其白自異於物,則安能若谷乎,故次之以若辱。不辱而潔,則是伯夷之隘也,則安能廣乎,故若辱而後曰廣德。上德而能廣則是與人爲徒而可以爲君師矣,故曰建德若偷。偷者不汲汲乎有建者也,建德則有所立,而離本近偽矣,故又要在乎不易吾眞,故次之以質眞。其序至此,則道之在我者,體既具矣,故曰大方無隅。有大方以爲體,則所以應無方之傳,而可以緒餘爲人矣,故曰大器。大器者業也,至人以其糠粃土苴爲器,而器未嘗不大也。孔子以管仲爲小器,則帝王之功,其大器乎。道雖爲此而要其終,則未嘗爲也,未嘗有也,故曰大音也,大象也,然則既盡之矣,故能與道爲一,而供萬物之求,成萬物之性也。嗚呼,是道也,不可以識識,而况於以言言乎,而余論之者,亦其粗而已矣。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