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郡州學六經閣記張伯玉

共 681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7 08:53

吳郡州學六經閣記張伯玉

六經閣,諸子百家皆在焉。不書,尊經也。吳郡州學,始由髙平范公經緝之,至今尚書冨郎中十年更八政,學始大成,而成年六經閣又建。先時書籍草創,未暇完緝,厨之後廡澤地汙晦,日滋散脫,觀者惻然,非古人藏象魏拜六經之意。至是冨公始與吳邑、長洲二大夫,以學本之餘錢,僦之市材,直公堂之南臨泮池,層屋,起夏六月乙酉,止秋八月甲申,凡旬有七浹,記庸千有二百,作楹十有六,棟三架,霤八,桷三百八十有四,二户六牖,梯?楶梲,圩墁陶甓稱是。祈於乆,故爽而不庳;酌於道,故文而不華。經南嚮,史西嚮,子集東嚮,標之以油素,揭之以油黄,澤然區處,如蛟龍之鱗麗,如日月之在紀,不可得而亂矣。判天地之極致,皇王之髙道,生人之紀律,舉在是矣。古者聖人之設教也,知函夏之至廣,生齒之至衆,不可以頤解耳授。故教之有方,導之有原,乃本庠序之風,師儒之說,始於邦,達於郷,至於室,莫不有學。烜之以文物,聳之以聲明,先用警策其耳目,然後清發其靈腑。故其習之也易,其得之也深,其教不肅而成,不煩而治。敺元元之入善域,優而柔之,俾自得之。萬世之後,尊三王四代法者,無他焉,教化之本末馴漸也。然則觀是閣者,知六經之在,則知有聖人之道;知有聖人之道,則知有朝廷之化;知有朝廷之化,則嚮方之心曰懋一日。禮義之澤流于外,弦誦之聲格于内,其爲惡也無所從,其爲善也有所歸。雖不欲徙善逺罪,納諸大和,不可。召康公之詩曰:豈弟君子,來游來歌。子思子之說云:布在方册,人存則政舉。凡百君子,繇斯道,活斯民,暢皇極,序彜倫者,捨此而安適,得無盡心焉。諸儒謂伯玉嘗從事此州,游學滋乆,宜刋樂石,庶幾永永無忽。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