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孝經序

轻识古籍-繁体

共 644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9 00:05

文昌孝經序

不艶于利,不怵于害,生有不取,而死有不去,此士大夫之所謂奇節美行也。然觀春秋内外傳所紀厮輿賤士,往往確然必伸其所志,而以死生利害爲甚輕。蓋先王之道,有以立民之命,其漸之也深,雖更衰亂,而其流不息如此。自戰國、秦、漢以來,士君子之族,正誼明道,而不雜于功利,千百年數人而已。北宋諸儒之興,始卓然有見于人性之本,而深探先王以道立民之意。其言善之當爲,未有及其利者也;言不善之當去,未有及其害者也。使人皆得其利以爲善,惡其害而不爲不善,則世亦可庶幾于治。而君子之爲說,斷然不出于是者,以爲不正其本,則當天道之駁而不應,而人事之可以冒得而苟免也。其爲善之心,可易以趨利而爲不善,去不善之心,可易以避害。而無術以移之。朱子有言:今之學者,割股廬墓,皆爲爲人。嗚呼。非窮理盡性而能爲是言與。余令上元踰年,邑人汪珂刋其所藏文昌孝經。而請序于余,發之,則明宰相邱公濬、王公鏊所傳述也。謂宋西山眞氏蓋深取焉,而自敘爲諸生得第之事,以爲神明之應。嗚呼,其信然與!孝之道,傳所載孔子、曾子之言備矣。二公以文儒遭時行志,有敎化之責,固宜明先王之道,使民盡性以立其命者也。而區區于是,豈好事者所託而非其眞與。舍聖人賢人之言而徵諸鬼神,取人所自盡之孝而論其感應,吾知眞氏之必無取于是也。雖然。世之知命而不惑者鮮矣。無所慕而爲善。無所畏而不爲不善。士君子之族。其果能是哉。而令之職,民無秀頑,皆當訓之以道。是編所載,通明易曉,雖山農野老、婦人小子,皆能諷于口,入于耳而動于心。有欲布之,余安得而阻其意也。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