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叢說

共 1163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2-07 15:39

讀論語叢說

東陽許謙

學而第一

學而章

人之受命於天以生。存於心。則有仁義禮智信五常之性。接於身則有父子君臣長㓜夫婦朋友之倫。五常者。五倫之則也。此皆人之所同然者。雖事之萬変不齊。終不出乎此。然人不能生知安行。所以必效先斍之所爲。於理之未知者。必學而後知。事之未能者。必學而後能。巳知者。時時習之使愈明。巳能者。時時習之使愈熟。有得於心。自然喜恱。

朋來之樂有二意。善固人所同有。我旣得之。而朋友相從。亦皆知之能之。道合志同。人我無間。自是可樂。又我之樂雖自以爲得。而尚未知邪正淺深。今朋友之來。自近及逺。如是之衆,則是我之斈果同於人心而可信,眞有以合乎君子之道,乃可樂。上是及人之樂,下是爲已之樂。

愠只是悶,猶言不樂。如南風詩中愠字,只是?之悶人。集注先覺之所爲。此先覺字,當專以古之聖賢言之。盖聖賢制行立言,無非天理之至。凡。威儀之節,六藝之文,經之所載者,皆足爲萬丗之準的。學者當於此求知其理,學行其事,故有成而無弊。然皆日用之常,未有出於人倫之外者。至於今之先覺,不過資之使指引以求聖賢之心耳。盖其學未到此地位,不可便把做準的,也。當把先覺之所爲五字作一串看,乃得其意。斈須隨事隨理求其知,求其能,逐一習令明,習令熟。必明一理,又求知一理,熟一事,又求能一事。故集注於本文外有其進自不能巳一句,然亦只在孔子語意内。

程子兩條,只是言習前一條知上,習,後一條能上習。謝氏主時習說,就能裏提出二事作標凖,餘事皆當求其至而習之。坐如尸,坐時習;立如齊,立時習。此是就人所爲上提此二事以爲例。謂一日之間,當坐之時,則習之必如尸。坐如尸,則身正而安,頭容必直,手容必恭,不妄動移。或當立之時,則習之必如齊。齊謂?祀對越時也。立如齊,則整齊嚴肅,敬主於中,而㳟見乎外。以二者推之,則凡動容周旋,事親敬長,接人應物,各隨其則而習之,是無事無時而不習也。又進歩言之,坐如尸,則於坐之始終,時時習之如尸,立如齊,則於立之始終,時時習之如齊。是一事上無時而不習,却推就凡所爲上皆如此習。兼此二義看,方備。程子曰:說在心,樂主發散在外。恱之字從心,故曰在心。此字爲說,盖古字通用。樂本借音樂之樂,喜在外,象樂聲在外,故曰主發散在外。

順易逆難,學旣有得於己,便推此善及人,於理爲順;信從者衆則樂,於事爲易。旣有學人當知,今却不知,於理爲逆;旣不知我則當愠,今却要不愠,於事爲難。

故惟成德者能之。只接不知不愠一句。

本經三節,以文勢言之,學習與朋來不愠是一截,說樂君子是一截。然君子是成德之名,德之成,非獨不愠之所能致。若但不愠即是成德,則孤陋寡聞而人無可知,異端邪說而人不是我,乃悍然不顧,囂囂自得,其罪不亦大乎!故文公曰:故惟成德者能之,下又曰德之所以成,而程子亦曰:非樂不足以語君子。言須有上兩節工夫,方可成德。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