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彌律儀毘尼日用合叅卷上
共 9544字,需浏览 20分钟
·
2023-12-08 03:29
沙彌律儀毘尼日用合叅卷上
○初標明題目分三
○三辨沙彌名義。
未曾有經:佛敕阿難爲羅睺羅剃頭,及五十諸公王子悉令出家。
羅云出家緣記:
今遣上人,來何所爲?
太子羅睺羅,年巳九歲,
應令出家,修學聖道。
若使學道,當還度母。
於時世尊,?遣化人空中告言:
我不欲受,?語汝言:
汝立誓言:
世世所生,國城妻子,
敕舍利弗爲其和尚,敕大目犍連作阿闍?。時舍利弗受敕,乃爲羅睺羅,說三歸十戒,度爲沙彌。
大目犍連,此云大釆菽氏,神通第一。
諸德福田經:沙彌應知五德:
一者、發心離俗,懷佩道故。
二者、毀其形好,應法服故。
三?、永割親愛,無適莫故。
斷割情愛,不相繫戀,無有適心;/歸趨?姓,和合同居,無有莫心。
四?,委棄身命,遵崇道故。
能委棄身命,無所顧/惜,惟務一心,求證佛道。
五?、志求大乘,爲度人故。
是名五德。
初受,僧祇律,應爲沙彌說十數:
一?、一切衆生,皆因飮食而存。
二?,二諦。
三?,三受,
二樂受,
三不苦不樂受,
四?,四諦。
諦以審實爲義。
一、苦諦,
苦以煩惱爲義。
二、集諦,
集以招聚爲義。
三、滅諦,
滅以滅無爲義。
四、道諦,
道以能通爲義,
道有二種:
實觀三十七道品三解脫門,緣理慧行,名爲正道。
得解觀中,種種諸對治法,及諸禪/定,皆是助道。比二相扶,能通涅槃,故名爲道。
五?,五陰,
一、色/陰,
色?質礙,謂?耳?舌身諸根。
二、受陰,
三、想陰,
四、行陰,
六?,六入,
七?,七覺分,
一、擇法覺分,
八?、八聖道,
八、正定,謂攝諸散/亂,身心寂靜,正住眞空之理,決定不移也。
九?、九衆生居。
十?,十一切入,
二、內無色相外觀色,
四、虚空處背捨,
五、識處背捨,
六、無有處背捨,
二、內無色相,外觀色多,
四、內無色相,外觀色多,
五、靑勝/處,
六、黄勝處,
七赤勝處,
八、白勝處也。
出法界次第。
是名十數。
梵語沙彌,
一驅烏,
二應法,
三形同,
此云息慈。
謂息惡行慈息世?,而?濟衆生也。
亦云勤策,
又謂勤修衆善,/䇿進心行故。
亦云求寂,
師云:我國晏然。山曰:汝從看經得,從請益得?
律儀?,十戒律諸威儀也。
戒律門:
佛制出家?,
華嚴賢首品偈:
家是貪愛繫縛所,
故示出家得解脫,
於諸欲樂無所受。
若能放人出家受戒,功德無邊。
五分律:
根本雜事:
優婆塞戒經:
馬鳴大士偈:
若不先觀察,同得越法罪。
五夏以前,專精戒律;五夏以後,方乃聽敎叅禪。
是故沙彌剃落,先受十戒。
流轉三界/中,
恩愛不能脫。
棄俗入無爲,
眞實?恩?。
次則登壇受具。今名爲沙彌,而本所受戒,愚?茫乎不知,狂?忽而不學。
?擬?等,
得?
罔意高遠,亦可慨矣。
因取十戒,略解數語,
/略其要而解也。
使蒙學知所向方。
取,好心出家?。
切意遵行,愼勿違犯。
然後近爲比丘戒之階梯,遠爲菩薩戒之根本。
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幾成就聖道,不負出家之志矣。
若樂廣覽,自當閱律藏全書。
一曰不殺生。
大涅槃:
梵網:
賢愚經:
戲笑殺他命,悲號入地獄。
奔刀赴火焰,劈裂碎楚毒。
習?經:
殺生入四趣,受苦三塗。
若有智黠人,殺心?放?。
八師經:
殺生當過去,結積累結怨。
我用畏是故,?心伏魔宮。
解曰:上至諸佛聖人,師僧父母,
下至蜎飛蝡動,微細昆蟲,但有命?,不得故殺。
或自殺或敎他殺,或見殺隨喜。廣如律中,文繁不錄。
經載冬月生虱,取放竹筒中,煖以綿絮,養以膩物,恐其饑凍而死也。
乃至濾水,覆燈,不畜猫狸等,皆慈悲之道也。
雲曰:
走卻法師,留下經
微?尚然,大者可知矣。今人不能如是行慈復加傷害可乎?
徵,律云:假使百千刧,所作業不忘。
了?業障本來空,
未了應須償宿債。
浣濯衣被,忘拾蟣蝨;
故經云施恩濟乏,使其得安。
若見殺者,當起慈心。噫,可不戒歟?
以財施人,名布施;
說法利人,名法施。
一、施命,
謂七日不得食則死。
其施命者,得世長壽,財富無量?。
謂人不食,顏色憔悴,
以食施之,?爲施色。
三、施力:
四、施安,
五、施辯,
論:睠彼往哲風規,聳峻邁越,凡俗難以計量。如駕山之患不除,委身弗惜。安周之倉未發,割肉是甘。良由憫惻情㴱,惟覺羣生可貴。乃若沙彌之名,旣以息慈爲義。息則禁戒堅持,內嚴已行;慈則悲心暜潤,外衞他生。豈謂矜全之情熾,嚴行之心微矣;安存之慮深,衞生之恩薄矣。觀夫失珠忍苦,患切刲鸚,伏地待終。念傷斷草,以及罷汲而全折翅之鴨,絕粒而卻近肉之餐,皆內嚴巳行,外衞他生?也。誠見毀戒戕生,匪但他傷,而自隕之憂㪅艱;䕶生守戒,雖曰利物,而濟我之功彌弘。所愛?,堅固法身,捐四大等於與聚沬;所惜?,無量慧命,視一?同乎電光。其輕生者,身亦非彼所愛,命亦非彼所借,但恐未知輪轉何趣,不能再生人道,則夙願皆虚,無䌊修證。故與闇劣?矜持,貪著了無有?。毀佛戒欲見佛身,一忍渴而終,寕不見佛不令毀戒,時生?,欣肰而得,誚死?爲愚,以爲得見佛巳,百千億功德,無不成就,何慮毀戒?及旣見佛,佛呵之曰:癡人,彼巳見我,汝不見我葢一行具足,一切行具足;一願圓滿,一切願圓滿。故忍渴而死?,戒行?全,隨巳見佛。彼牢舩既損,萬寶皆沉德瓶一傾,諸利盡䘮。故飮蟲而活者,身雖對佛,去佛轉遥。此中從違趣避,當知所擇哉!
二曰不盜。
維摩:大富,得不盜?。
盗常住物者,過殺八萬四千父母之罪。
方等經:
寳梁經:
?自啖身肉,不得盜三寳物。
地藏經:
十輪經:
正?頌:
玃鳥金剛嘴,啄腦擘其心。
怕懼周慞走,還投刀劔林。
習?頌,
罪畢生人道,饑貧以自終。
寄言懷操者,常須自固窮。
兩片魚腮連?耳,一雙驢脚戴猪頭。
慈受㴱頌:
猪頭驢脚明明現,佛地今生掃未休。
借路經過掌庫權,但存公道絕私緣。
千巖長頌:
洞山价頌:
掌他三寳門中物,
暗裏縱能機巧算,
㝠中自有鬼神誅。
國淸百錄:
解曰:金銀重物,以至一針一草,不得不與而取。
若常住物,
罪。
若信施物,
若僧衆物,
十方僧物重如山,
金口共譚曾未信,
他年爭免鐵城關。
頭⾓生時歲月長。
等閑失/卻半年糧。
若官物、民物、一切物,
一切物?,/總上文而言也。
或奪取,或竊取,或詐取。
以上奪竊/詐取皆判盜法。
若物入手,?成盜業。
乃至偷稅?渡等,皆爲偸盜。
或須錢買,不與而渡/?,曰?渡。
或無錢乞施渡,則得。
經載,一沙彌盜常住果七枚。一沙彌盜衆僧餅數番。一沙彌,盜石蜜少分。俱隨地獄。故經云?就斷手,不取非財。噫,可不戒歟!論,如來遠歷三祇,堅修萬行,僃極艱苦,?至菩提。今諸釋子不織而衣,不耕而食,莫言我德能致,豈緣巳行所招?凡身所披一縷一,?口所甞一粒一滴,皆本如來布施、持戒、禪定、精進,積累而得,悉因如來國城妻子、頭目髓腦,博換而來。苟澷不思惟,則華麗甘甜,儘堪肆志。儻聊相酬奪,等吞銅服棘,莫能少安。縱糜⾻焚身,酬恩靡稱。仼刳心刲腹,抱愧難宣。惟當晝不使停,夜母容息。軀無不竭之力,中無外馳之心,極意勤劬,少圖?塞。何㪅不與而得,妄獵非財?挾詐而求,恣羅彼物?施原供衆,回作巳私;募說他因,那爲此用。如斯舛錯,難可指陳,將何恃而不恐乎?
觀粟粒偶甞,感多生之呞食。
荷香暫齅,見誚讓於池神。幅紙未酬,俄成疋絹。僧堂小誤,頓荷火枷。
長七果以偏師,鐵丸焦腹餽白衣以僧物。肉樹悲號。言?及斯,能無破膽。世所欽企,莫不?傳寶壽,燈譽楊岐,當毋徒口詠遺風,宜誓令行齊芳,?斯其最勝矣。或往誤知?,六步思酬。抑其次焉者哉。不則,爪土之升,上難期地塵之沉深可卜。
重輕相凖,福弗勝愆。子母交傳,酬曷能盡。鐵牀銅柱,嗟楚毒之綿綿;馬腹牛胎,痛酸辛以冉冉。
與其計無所出,空思挽,拽於重淵;孰若時猶可爲,早具綢繆於未雨。
三曰不婬。
如糞中蟲,樂著糞處;
正法經偈:
如火益乾薪,增長火熾,
薪火雖熾,?人皆能舍離。
不淨内充滿,無一是好物。
汝身如行厠,薄皮以自覆,
若人知汝身,如我所惡厭,
汝身自莊嚴,華香與瓔珞,
汝身不淨聚,集諸穢惡物,
汝脇肋著脊,如椽依梁棟,
汝身如糞舍,愚人所貪寶,
若人欲?空,始終不可著。
一切諸欲毒,我今巳燒盡。
我心如虚空,一切無所著,
大乘妙林經:
衣服瓔珞莊嚴故,愚癡是邊生欲貪。
八歲沙彌開解國王經:
欲生於流意,意亦思想生。
佛言:此偈是迦葉佛說。
解曰:在家五戒,
惟制邪婬,
出家十戒,全斷婬欲,但干犯世間一切男女,悉名破戒。
楞嚴經載
寶蓮香比丘尼,私行婬欲,自言婬欲,非殺,非偷,無有罪?,遂感身出猛火,生陷地獄。
世人因欲,殺身亡家。
答曰賣。
曰幾錢?曰千萬。
曰此何等?
臣旣買之,使合國覓針,擾亂百姓。
積薪燒之,
過里燒里,
過市燒市,
入城燒城,
入國燒國。
出俗爲僧,豈得㪅犯?
生死根本欲爲第一。
故經云:婬泆而生,不如貞潔而死。噫!可不戒歟!
論:夫畵瓶貯穢,本無可欣。而老?溺泥,尠能自拔。向刀䑛蜜,無辭截舌之傷;把炬當風,罔慮焚身之?。至於身已在道,?容魔網高張使福果由此而消,善法因滋而盡。類世空刧火,無有遺餘,等斧創多羅,永殲萌蘖。豈不痛哉!是以乾草畏火,遠避宜急;浮囊渡海,塵許堪珍。道琳以沒齒爲期,誓母親面,妙顏,方童稚之日,却止抱持外杜譏嫌,內嚴防簡,持身之要,莫善於玆。肰心之難制,勢同奔馬,故有不見可欲歘肰而起,不可鞚馭?,要在道心猛利,妄?自肰不生幾見喬松所覆茂蕃餘草,若白刃見逼,莫回山向之心。天女相挑,難奪僧嵬之志。皦肰瑩徹,比潔秋霜。應思難陀時方剃髮,而忉利天宮殿隨成。纔欲罷道,而泥犁獄沸鑊已具。以此自惕,毛豎⾻寒,當令塵情,應時頓盡。
四曰不妄語。
正?頌:
妄語誑人巧,地獄受罪拙
灌之以洋銅,磨之以剛鐵。
妄語入三塗,三塗罪巳決。
智?勿尤人,驗果因須滅。
業?差别經偈:
剛強難調伏,生燄口餓鬼。
解曰:妄語有四:一?,妄言,謂以是爲非,以非爲是見言不見,不見言見,虚妄不實等。
二?,綺語謂粧飾浮言靡語。
艶曲情詞,導欲增悲蕩人心志等。
三者,惡口,謂麄惡罵詈人等。四者,兩舌,謂向此說彼,向彼說此,離間恩義挑唆鬭爭等。乃至前譽後毀,面是背非。
證入人罪,發宣人短,
皆妄語之?也。
設被誣?,亦不應作誓,修行道地經:
視人甚歡喜,
相隨如可親
其心內舍毒。
/如樹花色鮮,其實苦若毒。
若凡夫自言證聖。
曰:
丘?聞強記,非聖也。曰:
曰:
三皇善用智?,
聖非丘所知。
曰:
五帝
曰:
五帝善用仁義聖非丘所知。
不言而自信,
不治而不亂,
不/化而自行,蕩蕩乎,人無能名焉。
如言巳得須陀洹果,
斯陀含果,
阿那含果,
阿羅漢果,名大妄語,其罪極重。
餘妄語,爲救他急難,方?權巧慈悲利濟者,不犯。
古人謂行巳之要,自不妄語始。况學出世之道乎?
箴,言者載道,?行?德之本。
履言而踐行,君子當思忖。
一句亘古今,一事成劎刃。
寡言者未必愚。利口者未/必智。
鄙樸者未必悖。
承順?未必忠。
經載也。沙彌,輕笑一老比丘讀經,聲如狗吠。而老比丘?,是阿羅漢,因敎沙彌急懺,僅免地獄,猶墮狗身。惡言一句,爲害至此。故經云夫士處世,斧在口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噫!可不戒歟!
論,摶黍雖堪適口,不因玆以棄連城之珍;帝位縱可悅心,詎緣是以博斷喉之痛。乃虚詞以營利養,利養幾何,而泥洹之望巳絕,是無?持摶黍與千金之璧以示嬰皃,嬰兒取黍而捐璧也載,飾說以獵名聞,
名聞或倖致,而
三途之?巳開,是無?左手據天下之圖而右手自刎其喉也
若扇提蘿,先世與五人互相稱說以妄語故,歷諸惡趣還充婢使而鞭撻交加。
機梨奢,曩刦令弟子廣言名喻,亦以妄語故,受諸苦毒,㪅墮盲聾,而蟲蛇唼食。
當其誑惑愚俗,虚消檀施,豈不自意其禍烈若此哉!律云:?噉燒石,吞飮洋銅,不以虚妄食人信施,聞者莫不心駴,服膺明訓乎!是故不欺遮道之虎,委身䕶戒理固應爾。
至於澡槃之喻羅云見呵,大?之謾,靈源被叱皆慙愧惶懼,感勵精勤。蓋東隅雖逝,桑楡可收,不遠而復反,則終吉也。今諸沙彌,爰稱應法,豈乏師誨友規,愼勿褎如充耳。却非分之施,遠溢美之譽,將避溺山頭,猶虞其迫逃火井中,還怖其邇,豈不人人咸成法?歟?
五曰不飮酒。
飮酒多放?,
現世常愚癡,
來世常闇鈍,多失諸功德。
◎酒爲放?根,不飮閉惡道。
?使身乾枯,終不飮此酒。
不如䕶禁戒,?時身磨滅。
况今不定知,爲差爲不差
心生大歡喜,
??見眞諦,
世間無常樂,而言我淨,
如彼醉人,見日月轉,
此二乘醉也。
雖有肉?,名爲佛?,
所可見?,㪅不復見。
波斯匿醉轉㪅多恩末利后飮,
解曰:飮酒者,謂飮一切能醉人酒。西域酒有多種,甘蔗蒲萄,及與百花,皆可造酒。此方止有米造,俱不可飮。
除有重病,非酒莫療者,白衆方服。
無故一滴不可霑脣。
毘尼母經:
乃至不得嗅酒,不得止酒舍,不得以酒飮人。
梵網:
儀狄造酒,禹飮痛絕。
晉中興書:
晉書:
枚乘七發:
紂作酒池國以滅亡。
僧而飮酒,可恥猶甚。
昔有優婆夷,因破酒戒,遂併餘戒俱破。三十六失,一飮僃焉,過非小矣。貪飮之人,死墮沸屎地獄。
生生愚癡,失智慧種。迷魂狂藥,烈於砒酖。
故經云?飮洋銅愼無犯酒噫!可不戒歟!
論:佛言,酒有多失,開放?門,飮如葶藶,是名破戒。故?玄鑒,掊繫酒?,敢嬰豪族之?晉法遇寛,貸狂僧,甘伏荆條之辱。葢其表率後昆駐延正法不能不爾佛又言:若消病苦,非先所斷,是則此戒巳於危疾聽許暫開。曷爲竹園比丘,病差懷慚,深陳過咎?遠和尚,於諸?宿,逆其誠懇。白馬芬,謂當垂盡,詎乖素心,咸乃增加嚴峻,反㪅踰於訓制,未常不疑其巳甚。及觀沙伽羅漢,能令惡龍向化,忽喪伏鼃之威,新寺難公,爰從㝠趣,棲遲竟阻遐升之慶。遡所由來,悚肰戰慄,安可曠懷疎節,自貽不追之悔乎?
六曰不著香華鬘不香塗身,頌
如來威德無不備,
依正莊嚴世所企。
一切不求
凡所需者隨時至。
蕐鬘珠瓔及塗看,
如來慈受乃,
從權,
若作受想貪愛使。
萬乘妻子多捐棄。
奇哉從此忘尊貴
解曰:華鬘者,西域人貫華作鬘,以嚴其首。此土則繒絨金寶,製飾中?之類是也。香塗身?,西域貴人用名香爲末,令靑衣摩身。此土則佩香熏香、脂粉之?是也。出家之人,豈宜用此?
佛制三衣
謂五條、七/條二十五條也。
俱用麄疎蔴布,獸毛蠶口害物傷慈非所應也。
除年及七十,衰頽之甚非綿不煖?,或可爲之,餘俱不可。
夏禹惡衣,公孫布被,王臣之貴,宜爲不爲。豈得道人反貪華飾?壞色爲服,糞草蔽形,固其宜矣。
古有高僧,三十年,著一緉鞋。◎况凡輩乎?噫,可不戒歟!
論,律攝謂三種心,當捨其一,則喜好玩飾心也。夫出家者,割截爲服,糞掃蔽形,豈復?情華美,溺志芬芳?將無意其服珮珍?,光儀動衆,衢路所接,咋舌稱奇。不知秉道之流,惟覺其體汚形穢,有識之士,且視同溷鼠厠蟲矣。若優多羅比丘,度母拔危,南天竺男子,聞法證聖,較其所得,與華鬘香油孰多?又如此土先德,或冬夏一衲,或用紙糊衣,㪅安有於華鬘或衣滓弗浣,或不思澡薙,復奚暇於摩身?詎不華譽耀於千禩芳德襲於八紘乎?至於世尊,遥繩往制慎納珠函;全付杜漸將來。堅辭賜紫,
傷慈之慮,豈獨厪於能仁?逞欲之防,反盡寛於末季。况兹四大,别在刹那,付彼一坏,旋成朽壤。行胔走骼,枉用莊嚴;蟻食烏餐,空勞珍重。乃罔?爭雄超舉,恥弗逮於姱修;徒思⾓勝沉淪,共相矜於炫俗。以馬齒鳥跡爲非分,咄哉,疎麻;以獸毛蠶口爲當肰,爛焉文綺。憶昔之辭親割愛,本圖修出世良因;似今之鬭靡誇妍,將擬向何途駐足??悲夫!
七曰不歌舞
倡伎不往觀聽。解曰:歌者,口出歌曲,舞者,身爲戲舞。倡伎者,謂琴瑟簫管之?是也,
不得自作,亦不得他人作時,故往觀聽,古有仙人,因聽女歌音聲微妙,遽失神足。觀聽之害如是,况自作乎??世愚人,因法華有琵琶鐃鈸之句,恣學音樂,肰法華乃供養諸佛,非自娛也。
應院作人間法事道場,猶可爲之。?爲生死,捨俗出家豈宜不修正務。
而求工伎樂,乃至圍棋陸?、骰擲樗蒲等事,皆亂道心,增長過惡。噫,可不戒歟?
箭?相拄,究竟爲惡則易,爲善則難。爲惡如放無韁之馬,爲善如撑逆水之船。此爲爲善者策發云:論,刹利一國之貴,而膺其?命者,莫不顯榮如來三界之尊,而被其法服者,豈偏菲薄?愚昧白衣,不知釋子,惟唾棄甘醲厭離華屋,所以攴形鉢食,棲宿塜間,正欲刋落驕慢,斷割紛糺,實自隆崇,匪云賤辱,白衣反心輕之,巳爲紕繆。而身爲釋子,不知自重,吹螺擊鈸,降爲優伶,爲法門之玷,抑何其甚!夫徹公扳松而嘯,見阻於東林,何况於歌?無著躑水而渡?譏於近住,何况於舞?乃至摴蒲博奕,外書稱爲牧豬奴戲。觀?卜算,論中謂之邪命自活。在道之人,苟少犯之,雖彈指頃,皆足以汚其淸德。
觀裝法師童齡,遇諸掉戲?,訶其徒䘮百年。而樗蒲博奕抑又甚矣。
安禪師,定中見談資養?,惡鬼掃其脚跡。而觀相占卜,顧可爲歟?當知身既抽簪,自合心同執玉,愼毋以至尊至貴之體,而輕自媟褻也。
八曰不坐高廣大牀。
解曰:佛制繩牀,高不過如來八指,過此則犯,乃至漆彩雕刻,及紗絹帳褥之?,亦不宜用。
古人用草爲座。宿於樹下,
今有牀榻,亦既勝矣。何㪅高廣,縱恣幻軀。
脇尊?,一生脇不著席。
高峰妙禪師,三年立願,不沾牀櫈。
來不入死關,去不出/死關。
鐵蛇鑚入海,撞倒須彌山。
悟達受沉香之座,尚損福而招?。噫可不戒歟!
論,沙門坐次:自當休息萬事,放捨諸緣,身心一如,動靜無間。葢神通勝業,非定不生;無漏慧根,非靜不發。惟是水冷波澄,而珠光乃現。
探珠宜/浪靜
定水澄淸,/心珠自現。
鏁緣柱繫,而猿躍斯休。
⿔畏㗖而謹藏,
水狗終莫得其便。
佛曰
吾?
藏六如,⿔防意如城,
馬慙鈍而先發,
神駿反遠遜其能。
信解脫?,勤行精進,先至涅槃。
何有馳逐外緣,宴安床座?
佛制沙彌,從大僧次第而與,
疇令廣座廻旋,且未容登臥自如,
安可高床偃仰。
夫巳殃違十世,突尋悟達之讎
儻非
命盡七朝,莫攺善容之惑,
宜思頭陀十二住止塜間,
所聞皆凄其。
故壘添新土,
易見無常儀。
愛欲皆遠離
從地而起倒,
思。
苾蒭四依,宿惟樹下,
脅不著席,
難生精進忘疲。
坐榻塵交,慧熈嚴尅自勵。
薄拘羅八旬
壁樹弗倚。
妙禪師三年床櫈不沾。
矧玆初發淨心,志趨聖道,應諦審求寂之義深,維?策之名。
縱翹足而歎底沙之德無能希九刧之功
乃繫?
而?長老之稱,?不抱八齡之愧?
所謂長老?,如未剃鬚髮
不免於惡行。
而有年㓜?,
此謂名長老
/分别正法行:
佛云:出家以自在爲苦,以不自在爲樂。
時當三復斯言,勿使刹那空過。爾乃莫不驅駕愚懷放傾憍惰,致使善根種子,不復開?,道樹枝條,彌加枯悴。一旦奄歸長夜頓罷資糧,鞫勘㝠司,將何酬答?肰後洶遽惶迫,思作鴛鴦之鳴,嗟其晩矣。
九曰不非時食。
有渴病,若作務,若檀越供養,非時得飮。
有熱病,
若遠行,若不得食,
若施水處和水,非時得飮。
解曰:非時者,過日午,非僧⾷之時分也。諸天早,⾷佛午,⾷畜生午後,⾷鬼夜食。
一,離諸貪欲,
二,神氣淸爽,
四,道業易辦,
五,增長福壽。
二,少睡,
三,得一心,
五,身得安穩,亦不作病。
一,初分,?寅辰諸天⾷時。
三,晡分,?申酉戌畜生⾷時。
僧宜學佛,不過午食。餓鬼聞碗鉢聲,則咽中火起。故午食,尚宜寂靜,况過午乎?昔有高僧,聞隣房僧午後舉㸑,不覺涕泣,悲佛法之衰殘也。?人體?多病,欲數數食?,或不能持此戒。故古人稱晩食爲藥石,取療病之意也。必也知違佛制,生大慙愧,?餓鬼苦,常行悲濟。不多食,不美食,不安意食,?幾可耳。如或不然,得罪彌重。噫,可不戒歟!
論,刼初聖人,以一日不⾷爲齋。世尊制日中一,⾷佛斷六趣因,令同三世佛,故制日午爲法⾷正時也。及難陀母,奉粥上佛,佛應許比丘⾷粥,以白色明相,爲⾷粥正時。蓋身爲如來弟子,志求涅槃,豈得下同惡??旦時天食,聊可同之。是以輪傾一瞬,晷踰一髮,咸制所斷。
夫葷羶酒醴,列在戒條,非時不,⾷斯名齋法。今之方袍圓頂,未?一日持齋。薄暮豪餐,中宵大嚼,羮粒狼籍,匕箸縱橫,使彼按律自繩,亦難寛貸。佛言:諸婆羅門不非時,⾷况我弟子,知法行法,而當爾??凡如此?,非我弟子。
明訓昭肰,莫之或省,是誠河心。似此挈坯當瓶,破多固少;摶霜作?,毀易持難。不思信施難消,亦任福田彌薄。觀律中載一比丘患病,佛敎以種種治法,猶不及於食噉。則病且不開,何况無病。又外書載僧智燈,死巳復活。傳午後服藥,後人增加,非佛本意。則藥且弗聽,何况非藥。乃縱情非法,漫不加意,詢及持犯云何,惘肰若夢。而閻羅老子究心佛律,政爾精熟,安可搆愆向盡,斂罪待終。是猶抱薪而馳烈燄,負石而躍春冰,希心倖脫,其可得乎?
若後岡齋時小過,枵肰竟日,順公疾危誤食,吐粒而終。斯眞能剋躬嚴意,?復慮㝠司相抗難哉!
十曰不捉持生?金銀寶物。
解曰:生,?金也。?,似也。似金者,銀也。謂金色生本自黃,銀可?黄似金也。
寶,七寶之?是也。
皆長貪心,妨廢道業。故佛在世時,僧皆乞,⾷不立?㸑衣服房屋,悉任外緣,置金銀於無用之地,捉持尚禁,清可知矣。
鋤金不顧,世儒尚肰?子稱貧,蓄財奚用?
?年貧,始是貧。
去年貧,猶有卓錐之地。
仰曰:如來禪,許師弟會,
師復有頌曰:
我有一機,瞬目視伊。
今人不能俱行乞,⾷或入叢林,或入?院,或出遠方,亦未?有金銀之費。
不營求,不畜積,不販賣,不以七寶裝飾衣器等物,庻幾可耳。如或不然,得罪彌重。噫!可不戒歟!
論,十惡以意業爲上,三毒以貪心居首。財利於人,爲禍最烈,而沙門殆有甚焉。律言,沙彌四患,而手捉金銀,乃與飮酒淫欲、邪命自活並列。
誠以手捉持,則私畜藏,私畜藏,則生貪着。於是損失法財,戕殘慧命,惡名流布,世所賤耻。
故錢繫衣領,非人坌土其上。
金沙着灌專頭難以飛空。
捉持之害如此驗歟。故知?智則,匙鉢之外略無兼物,衆號爲狂。則曰:道我狂?,乃是狂耳。至哉言乎!世間從未聞有學道沙門而餓?者,不見有持戒釋子而凍??。惟當恒堅厥行,?勵初心,任運而行,?意而往,自然不至乏絕。苟憂其匱,則檀施斯阻;虞其竭,則分衞始艱。所以者何?憂匱之心,去道斯遠;虞竭之慮,與法彌乖。故雖是如來弟子,則龍天不相擁衞,善神不加䕶持,以至因緣中斷,凍餓交迫,無足訝矣。乃不自究,而謂佛法無靈,多藏得算。五邪求利。八穢資生。槃地之嚴誡頓違,隨藍殞命。芻潦之恒分,忽越酥麥焚身。古德云:
不愁戈㦸從空下,藕孔單?絆殺人。斯求寂所當㴱念者歟。
法昌錄:
藕?詩:
西方美人洗藕蓮庄北,
玉中誰識藏氷,
?刀刀玉斷?還續。
句裏宫啇費?磨,
齒頰氷聲忘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