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論卷第六

轻识古籍-繁体

共 3275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3-12-06 01:30

中論卷第六

龍樹菩薩造姚秦三藏灋師鳩摩?什?

觀四諦品第二十四

問曰:破四顚倒,通?四諦,得四沙門果。

“若一切皆空,無生亦無滅,

如是則無有,四聖諦之法。

以無四諦故,見苦與斷集,

證滅及修道,如是事皆無。

以是事無故,則無有四果;

無有四果故,得向者亦無。

若無八賢聖,則無有僧寶;

以無四諦故,亦無有法寶;

以無法僧寶,亦無有佛寶。

如是說空者,是則破三寶。”

若一切世間皆空無所有者,?應無生無滅。以無生無滅故,則無四聖諦。何以故?從集諦生苦諦,集諦是因、苦諦是果。滅苦集諦名爲滅諦,能至滅諦名爲道諦。道諦是因、滅諦是果。如是四諦有因有果,若無生無滅則無四諦。四諦無故,則無見苦、斷集、證滅、修道。見苦斷集證滅修道無故,則無四沙門果。四沙門果無故,則無四向四得者。若無此八賢聖,則無僧寶。又四聖諦無故,法寶亦無。若無法寶、僧寶者,云何有佛?得法名爲佛,無法何有佛?汝說諸法皆空,則壞三寶。?次:

“空法壞因果,亦壞於罪福,

亦?悉毀壞,一切世俗法。”

若受空法者,則破罪福及罪福果報,亦破世俗法。有如是等諸過故,諸法不應空。

答曰:

“汝?實不能,知空空因緣,

及知於空義,是故自生惱。”

汝不解云何是空相?以何因緣說空?亦不解空義。不能如實知故,生如是疑難。?次:

“諸佛依二諦,爲衆生說法:

一以世俗諦,二第一義諦。

若人不能知,分别於二諦,

則於深佛法,不知眞實義。”

世俗諦者,一切法性空,而世間顚倒,故生虗?法,於世間是實。諸賢聖眞知顚倒性,故知一切法皆空無生,於聖人是第一義諦名爲實。諸佛依是二諦,而爲衆生說法。若人不能如實分别二諦,則於甚深佛法不知實義。若謂一切法不生是第一義諦,不須第二俗諦者,是亦不然。何以故?

“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

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湼槃。”

第一義皆因言說,言說是世俗,是故若不依世俗,第一義則不可說。若不得第一義,云何得至涅槃?是故諸法雖無生,而有二諦。?次:

“不能正觀空,鈍根則自害,

如不善呪術,不善捉毒虵。”

若人鈍根不善解空法,於空有失而生邪見。如爲利捉毒虵,不能善捉反爲所害。又如呪術,欲有所作不能善成則還自害。鈍根觀空法亦?如是。?次:

“世尊知是法,甚深微妙相,

非鈍根所及,是故不欲說。”

世尊以法甚深微妙,非鈍根所解,是故不欲說。?次:

“汝謂我著空,而爲我生過;

汝?所說過,於空則無有。”

汝謂我著空故,爲我生過。我所說性空,空亦空,無如是過。?次:

“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

若無空義者,一切則不成。”

以有空義故,一切世間、出世間法皆悉成就。若無空義,則皆不成就。?次:

“汝?自有過,而以?向我,

如人乗馬者,自㤀於所乗。”

汝於有法中有過不能自覺,而於空中見過,如人乗馬而㤀其所乗。何以故?

“若汝見諸法,決定有性者,

?爲見諸法,無因亦無緣。”

汝說諸法有定性。若?者,則見諸法無因無緣。何以故?若法決定有性,則應不生不滅,如是法何用因緣?若諸法從因緣生,則無有性。是故諸法決定有性,則無因緣。若謂諸法决定住自性,是則不然。何以故?

“?爲破因果,作作者作法,

亦?壞一切,萬物之生滅。”

諸法有定性,則無因果等諸事。如偈說:

“衆因緣生法,我說?是無,

亦爲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

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

衆因緣生法,我說?是空。何以故?衆緣具足和合而物生,是物屬衆因緣故無自性,無自性故空,空亦?空。但爲引導衆生故,以假名說,離有無二邊,故名爲中道。是法無性故不得言有,亦無空故不得言無。若法有性相,則不待衆緣而有,若不待衆緣則無法,是故無有不空法。汝上所說空法有過者,此過?還?汝。何以故?

“若一切不空,則無有生滅,

如是則無有,四聖諦之法。”

若一切法各各有性不空者,則無有生滅。無生滅故,則無四聖諦法。何以故?

“苦不從緣生,云何當有苦?

無常是苦義,定性無無常。”

苦不從緣生故則無苦。何以故?經說無常是苦義。若苦有定性,云何有無常?以不捨自性故。?次:

“若苦有定性,何故從集生?

是故無有集,以破空義故。”

若苦定有性者,則不應更生,先巳有故。若?者,則無集諦,以壞空義故。?次:

“苦若有定性,則不應有滅。

汝著定性故,?破於滅諦。”

苦若有定性者,則不應滅。何以故?性則無失故。?次:

“苦若定有性,則無有修道;

若道可修?,?無有定性。”

法若定有,則無有修道。何以故?若法實者則是常,常則不可增益。若道可修,道則無有定性。?次:

“若無有苦諦,及無集滅諦,

所可滅苦道,竟爲何所至?”

諸法若先定有性,則無苦集滅諦。?滅苦道,竟爲至何滅苦處??次:

“若苦定有性,先來所不見,

於?云何見?其性不?故。”

若先凡夫時不能見苦性,?亦不應見。何以故?不見性定故。?次:

“如見苦不然,斷集及證滅,

修道及四果,是亦皆不然。”

如苦諦性,先不可見者後亦不應見。如是亦不應有斷集、滅、證修道。何以故?是集性先來不斷,?亦不應斷,性不可斷故。滅先來不證,?亦不應證,先來不證故。道先來不修,?亦不應修,先來不修故。是故四聖諦見斷證修四種行,皆不應有。四種行無故,四道果亦無。何以故?

“是四道果性,先來不可得;

諸法性若定,?云何可得?”

諸法若有定性,四沙門果先來未得,?云何可得?若可得者,性則無定。?次:

“若無有四果,則無得向者,

以無八聖故,則無有僧寶。”

無四沙門果故,則無得果、向果者。無八賢聖故,則無有僧寶。而經說八賢聖,名爲僧寶。?次:

“無四聖諦故,亦無有法寶,

無法寶僧寶,云何有佛寶?”

行四聖諦得涅槃法,若無四諦則無法寶,若無二寶云何當有佛寶?汝以如是因緣,說諸法定性,則壞三寶。

問曰:汝雖破諸法,究竟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有,因是道故名爲佛。

答曰:

“汝說則不因,菩提而有佛;

亦?不因佛,而有於菩提。”

汝說諸法有定性者,則不應因菩提有佛、因佛道有菩提,是二性常定故。?次:

“雖?勤精進,修行菩提道,

若先非佛性,不應得成佛。”

以先無性故,如鐵無金性,雖?種種鍜鍊終不成金。?次:

“若諸法不空,無作罪福者,

不空何所作?以其性定故。”

若諸法不空,終無有人作罪福者。何以故?罪福性先巳有故,又無作作者故。?次:

“汝於罪福中,不生果?者,

是則離罪福,而有諸果報。”

汝於罪福因緣中皆無果報者,則應離罪福因緣而有果報。何以故?果報不待因出故。

問曰:離罪福可無善惡果報,但從罪福有善惡果報。

答曰:

“若謂從罪福,而生果報者,

果從罪福生,云何言不空?”

若離罪福無善惡果,云何言果不空?若?,離作作者則無罪福。汝先說諸法不空,是事不然。?次:

“汝破一切法,諸因緣空義,

則破於世俗,諸餘所有法。”

汝若破衆因緣法第一空義者,則破一切世俗法。何以故?

“若破於空義,?應無所作;

無作而有作,不作名作者。”

若破空義,則一切果皆無作無因,又不作而作,又一切作者不應有所作,又離作者應有業、有果報、有受者。但是事皆不然,是故不應破空。?次:

“若有決定性,世間種種相,

則不生不滅,常住而不壞。”

若諸法有定性,則世間種種相,天、人、畜生、萬物,皆應不生不滅常住不壞。何以故?有實性不可??故。而現見萬物各有變?相生滅?易,是故不應有定性。?次:

“若無有空者,未得不應得,

亦無斷煩惱,亦無苦盡事。”

若無有空法者,則世間、出世間所有功德,未得者皆不應有得,亦不應有斷煩惱者,亦無苦盡。何以故?以性定故。

“是故經中說,若見因緣法,

則爲能見佛,見苦集滅道。”

若人見一切法從衆緣生,是人則能見佛法身,增益智慧,能見四聖諦苦集滅道,見四聖諦得四果滅諸苦惱,是故不應破空義。若破空義則破因緣法,破因緣法則破三寶,若破三寶則爲自破。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