尙書今文古文考
共 1296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2-09 01:08
尙書今文古文考
尙書二十八篇,濟南伏生所傳。後附益大誓一篇,用當時隷書寫之,故稱今文尙書。而景帝時,魯恭王壞孔子宅,所得者多十六篇。許叔重說文解字敘記:六體書,一曰古文,孔子壁中書也。葢如商周鼎彞之書,故稱古文尙書。以入於秘府,未?學官,故謂之中古文。
伏生書無大誓,而史記乃云,伏生求其書亾數十篇,獨得二十九篇。殆因是時巳於伏生所傳內益以大誓,共爲博士之業,不復別識言耳。劉向別錄曰:民有得大誓書於壁内者,獻之與博士,使讀說之,數月皆起,傳以敎人。劉歆移書大常博士曰:孝文皇帝始使掌故鼂䥘從伏生受尙書,尙書初岀,屋壁朽折,?絶。大誓後得博士集而讀之。鄭康成書論曰:民閒得大誓。劉、鄭所記,可援以補史家之略。
衞宏定古文尙書敘云:伏生老,不能正言,言不可曉,使其女傳言敎䥘。齊人語多與潁川異,䥘所不知者凡十二三,略以其意屬讀而巳。此不察之說也。濟南張生及歐陽生和伯實躳事伏生受書,由是書有歐陽、大小夏侯之學。史記及漢書皆曰:秦時燔書,伏生壁藏之。漢興,卽以敎於齊魯之閒,其非得之口誦,無女子傳,言事甚顯白。
大誓外有百篇之序,史記竝見采錄。前此大常蓼侯孔臧與安國書曰:臧聞尙書二十八篇,取象二十八㝛,何圖乃有百篇邪?是大誓倂序爲伏生書所無明甚。百篇舊次,湯誓在臣扈後,咸有一德在湯誥後,周官在立政前,蔡仲之命、費誓在呂?前。孔沖遠曰:鄭依賈氏所奏,別錄爲次,是也。古文尙書之出於漢代者,儒林傳稱逸書得十餘篇,劉歆言逸書十六篇,藏於秘府,伏而未發。蓺文志言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荀悅漢紀言得古文尙書多十六篇,武帝時孔安國家獻之。馬融書序言逸十六篇,絶無師說。其篇名則鄭注書序逸篇之目。舜典汨作九共,大禹謨棄稷、五子之歌,?征、典寶、湯誥咸有一德,伊訓、伊陟、原命、武成、旅獒、冏命,以此十六卷合今文所有之二十九卷,百篇之序一卷,是爲蓺文志。尙書古文經四十六卷,
九共析爲九,則逸書凡二十四,而今文所有者析爲三十四。盤庚大誓各分而三,顧命分王若曰巳下爲康王之誥也。不數百篇之序,故劉向別錄云五十八篇。桓譚新論云:古文尙書舊有四十五卷,爲五十八篇。蓺文志雖數百篇之序,增多一卷,而四十六卷者一卷篇亾,鄭康成所謂武成逸篇,建武之際,亾適當其亾篇,故志厪稱五十七篇
古文非博士所治,是以謂之逸書。劉向、劉歆、班固、賈逵校理秘書,咸得見之。民閒則有膠東庸生之遺學。建初延灮灮和中,嘗詔?高才生能通者,以扶微學,廣異義。而後漢之儒如尹敏、周防、孔僖、杜林、衞、賈、馬、鄭,傳是學不一人。然賈、馬、鄭雖雅好古文,其作訓注,亦但解其今文所立於學官者,豈逸篇殘脫失次,不可讀歟?
逸書旣亾,東晉元帝時,梅賾乃奏上古文尙書。孔安國傳於二十八篇析爲三十一之外,㪅析堯典皋陶謨爲舜典,益稷増多十九篇,析爲二十五,以傅合五十八篇之數,?百篇之序引冠篇首,而分同序者同卷,異序者異卷,亾篇之序,?次其閒爲四十六卷,以傅合蓺文志所錄卷數,葢莫由知。聚斂羣書而爲之者,實始何人?賾自言受之臧曹,曹受之梁桺,桺受之蘇愉,愉受之鄭沖,而其說往往與王肅不異。是又今之古文尙書,而非漢時秘府所藏,經師所渉之十六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