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章
共 1596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3-12-07 15:39
三十三章
前言聖人,至上章極矣。此章又緫一篇之要,自下斈立心之始,推至於德化之極,與首章相表裏。首章是自内說向外至於極,此章是自外說向内至於極。
衣錦尚絅一節,
絅、褧同,字書檾也三字音同。檾,枲属。績以爲布,盖用此布爲禪衣。禪,从衣,从單,音丹,錦有文之衣也。古者内服袍,然後服裘,又加衣謂之裼。襌者,即裼衣也。爲錦衣有文太著,故用䟽布以裼之,不欲揚其文也。
今詩衣錦褧衣凡兩見,而此言衣錦尚絅,或是逸詩,或是子思。櫽栝緊要在尚字,所以下卽自解曰:惡其文之著也。闇然,即尚絅意。闇然言君子脩德,只是鞭辟近裏做工夫,略無淺露表襮之意。雖然,却要日章。日章,是日日漸漸章著。若以爲不?露,不求人知,只是向内,却無積累之實,終只昏暗,安能有成?闇,?晦皃的,明也,光的,然小明昭灼之皃
淡,只是人倫日用之常,無可喜可愕之事。不厭者,爲道不可離也。簡是簡略,非繁碎,然秩然有序,節奏詳宻,故有文。温,是温厚。温厚似混侖不分曉,而條理斬然。
語録此工夫似淡而無味,然做時却自可樂,故不厭,似乎簡略,然大小精粗,秩然有序。温厚似不分暁,而條目不可亂。如此入細做工夫,故能有下文三知之效。知逺之近,是以己對物言之,知在彼之是非,由在我之得失;知風之自,知其身之得失,由乎心之邪正。知微之?,又專指心說。就裏來。可與入德,如可與共學之,可與
章句絅之襲於外,凡加於衣裘之上者謂之裼,加裼上者謂之襲。襲則礼服也。絅則當爲裼。此言襲,只是謂重襲在衣裘之上者,非裼襲之襲。
有爲己之心,指兩君子之道。知此三者指近自顯。潜雖伏矣一節,
詩本言魚之潜於渊,可謂伏藏之深,然亦甚炤然而易見,言禍亂之不可逃也。此借之以言幾之存於心者,雖深而莫見。?乎?微,言獨之不可不愼也。
潜、伏皆藏義。孔,甚也。昭,明也。
人之所不見,謂君子能致謹於人所不見而已。獨知之之地相在爾室一節,
人居屋漏之中,自視其身尚不分明,以譬君子不但於人所不知、己所獨知之地而愼之於己所不知之地,亦所當愼也。此即首章戒懼之事。首章自内說至外,故先言戒懼,而後言慎獨;末章自外說至内,故先言慎獨,而後言戒懼獨。?發之際,不睹不聞,未發之先也。斈者,慎獨乆而熟,方能戒懼於不睹不聞。内外工夫固當卒修並㪯,然難易淺深,亦不得不有先後之序也。尚,庻幾也。戒,辭也。屋漏,室西北隅。上爲圎竅以通明,則其下反暗。人處其地,則非獨人不見已分曉,已亦自見不分曉。視在尓室中屋漏之下,庶幾能自謹而無愧于心,以明不睹聞,致戒慎之意。不動敬,不言信,是信敬在言動之前。
奏假無言一節,
君子誠心進於神明,而其感格不待言說,誠之至也,則下民亦不待言說而自化矣。然鬼神幽也,人道明也,本爲兩途。今我之誠旣能感幽,而况與我同明者乎?
不?惟德一節,
不?有二義:一謂無迹可㝷而不?著,一謂不發揚。二說俱存,其義始備。篤恭而天下平,即垂拱而天下治之意,其功效至此已盡。下叚,只是形容不?之妙。
章句篤恭,言不?其敬也,謂自厚於恭敬,未甞見於言動之間。予懷明德一節,
以無聲無臭形容不?之妙,則聖人之道幾於虚無矣,而曰上天之事,此所以爲聖人之道也。君子惟能慎獨,又於不睹不聞而戒懼,不使心之所存所發有一毫不誠乆,而此心渾然天理,人莫之知,但見其應事接物,從容中道,與天爲一尓,則不?之妙也。此所謂聖而不可知之謂神也。
章末三引詩,皆是言聖人德之不?。最後所引只是無声無臭一句,形容不?之極。上天之載一句,是帶來說。詩中言天之道無聲?,中庸則言德之無声?也。德夲不可以声臭言,此但言無之極耳。然上天之事無声臭,聖人之德亦如之,聖人即天也,則此一句亦不是虚引。
此章雖自下斈立心入德說來,以至於極,分作六節,然第一節只是說用心向内,第二節乃言慎獨,第三節言戒懼,惟此兩項工夫而已。下三節五引詩,皆是言效
中庸始終合一之圗。
讀中庸叢說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