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疑

共 2831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3-12-07 12:21

析疑

或問曰:何謂全眞?答曰:即爾之一念未萌之前也。夫一念未萌,等同太虚,視之不見其色,聽之不聞其聲,摶之不得其形。其上無蓋,其下無底,其傍無門,其正無體,其大無外,其小無内。杳㝠莫測,恍惚難明,體之非有,隨用不無,隱大無外,藏微有餘。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包含萬象體,不挂一絲頭。吾不知其名,字之曰全眞。釋教謂之圓覺,又云圓空。太上所謂混成,又云圓通。故南華經云: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此之謂歟。

或問曰:何謂心性?答曰:夫心性之義,譬猶漚水,水本至清,有感漚起風浪,渾濁不能鑑理,風浪息時,水澄漚止。以此論之,水即是漚,漚即是水。由是言之,心即性用,性即心體,體用俱忘,全眞而已。

或問曰:何謂性命?對曰:夫性命之理,乃陰陽神氣之異名也。夫神氣二字,呼唤無窮,今略言其大槩。或謂動靜、龍虎、水火、坎離、東西、南北、春秋、温凉、冬夏、寒暑、否泰、窮通、升降、往來、有無、虚實、上下、浮沉、高低、深淺、金木、剛柔、天地、日月、震兊、昏明、夫婦、嬰姹、金翁黄婆、絳雪玄霜、紫芽紅粉、眞鉛眞汞。其他殊名異呼,不可窮極,種種名相,不可著止,總名神氣而已。夫欲全神養氣,當明體用賔主,屏盡萬縁,一塵不染,表裏清淨,乆乆精誠,自然氣結神凝,性停命住,性命雙全,氣神爲一,一與道同,功行圓畢。

或問曰:何名體用賔主?答曰:若要修眞,須明體用賔主何謂也?若不明體用者,情欲不能遣也。如未曉陰陽賔主,則不能契於虚無之至神。奚謂體用?曰:虚寂爲體,覺照爲用。體用兩全,洞合道原。曰:何名賔主?答曰:前念爲賔,後念爲主。念起不著,本無根緒。故洞明眞人云:念頭起,覺時休。此一句體用賔主俱全也。何謂俱全?曰:夫念頭起者爲賔,覺者是主,主正爲用,休歇是體。由是言之,體即用也,用即體也,體用雙泯,全眞者也。

或問曰:人多說傳命基,其義如何?答曰:夫命者,氣也。基者,本也。一氣之本,即道是也。夫道者無形無名,非容取捨而可得也。取捨不容,有何傳哉。故關尹子曰:聖人竟不能出道以示人。又子列子云:不知所以然而然,謂之命。此之謂歟。

或問曰:祖師言五行不到處,一氣未生前,其義奚若?應曰:夫五行者,乃吾之五識也;一氣者,即爾之一念也。若五識不起處,一念未萌前者,即與向之所謂未始有物之義同也。既未始有物者,强名曰道矣。

或問曰:且未始有物者謂道,既已爲物矣,物中有道乎?對曰:夫物從道生,物即是道,亦猶心從性生,心即是性。又如漚從水生,漚即是水也。故洞明云:師傳祕語悟心開,物外家風物裏培。又關尹子云:天地成理,一物包焉。又云:即一物中知天盡神,致命造玄,物既如此,人豈不然。又太上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爲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正謂此也。

或問曰:清和眞人有云:止念降心越念多,不降不止,逐浪隨波。如何即是?答曰:凡初學道者,必先悟其眞心。夫眞心者,元無一物,等同太虚,本來清淨,於此淨中,一念忽起,頓然迴光,返本歸元,則湛然清淨矣。故經云: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既得三毒消滅,即合於道矣。若不明此理者,一念既起,又起念降之,降之不下,生心遣之,降遣不已,還自纏縛。若不降遣,縱欲昏迷,轉不相應。故常知常覺,還自把捉,不知不覺,透入别殻。亦與託生的一般也。直待報盡方歸,馬乏人困,終不悟矣。豈不悲哉。

或問曰:如何得萬法圓通?答曰:修行之士,必先明心悟性,然後絶疑,方能養道。夫心者是萬法之源,性者是群經之要。故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若一念不生,即脱生死,向這一念不生處,即見本來面目也。乆乆涵養,圓明光大,則無法不通,無經不解,此名法眼圓通矣。至如一大藏經,只是說這些理趣也。古今聖賢所得者,得此而已。過去師眞所演者,演此而已。五祖七眞所了者,了此而已。奉勸同流,若能悟此,更莫狐疑,斯爲學道樞機,正是修眞之祕訣。

或問曰:昔神光大師向達磨祖師前求安心之法,祖師答云:將汝心來,吾與汝安。神光良乆曰:弟子覓心無所得。祖師曰:吾與汝安心已竟矣。其神光言下大悟絶疑矣。其理何如?對曰:夫心本無心,心因物感而見。故紫陽云:見物便見心,無物心不見,十方通塞中,眞心無不遍。夫眞心無象,喻如寳鑑含輝,若物來則見物,人來則見人,人物俱泯,則圓明瑩徹矣。如是言之,覓心無所得也。關尹子云:衆人之權歸於惡,賢人之權歸於善,聖人之權歸於無所得。唯無所得者,所以爲道。既是悟道者,豈不絶疑哉。

或問曰:長春眞人云:不有神仙福,難明造化機。何名造化機?答曰:夫造化者,乃陰陽否泰之異名也。陰陽機要,即道之别稱也。夫否者,塞也。泰者,通也。故化書云:是以古聖人窮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造化之源者,即妙道而已矣。理既如此,不有神仙福,安能明道哉。

或問曰:道雖無方,學則有序。何謂有序?應曰:凡初學道者,必先抛棄塵縁,屏除愛欲,遍訪明師,究研妙理,妙理精明,更要端的志節。次須明戒定慧三者,此序進之要妙也。夫戒者,是上天之梯凳,渡苦海之舟航,陟道之初基,乃修仙之漸路也。若無戒則不能入於定門也。不入定門者,無由發於慧也。故莊子云: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又云:宇泰定者,發乎天光。天光若發,則與道同其源矣。與道同則鬼神難以測度,陰陽不能陶鑄,陶鑄不得者,至人哉!至人哉!

或問曰:出家修道,又言道本無修,其意何如?對曰:夫道本無修,心即有鍊。夫道之在人,如金在礦。礦内有金,不鍊而爲石,石若鍊去,即名爲金。既已爲金,不復爲礦也。人中有道,不鍊而爲凡,凡心鍊盡,即名爲仙。既已爲仙,不復爲凡也。若已爲金,不須鍛鍊,既成仙道,復何修哉。

或問曰:丹陽眞人云:速把我人山放倒,急將龍虎穴衝開。其義何如?應曰:若我人山放倒,則龍虎穴便開也。何謂也?夫我者,心即是也;人者,境即是也。若心境兩忘,則人我山倒矣。夫龍虎者,即人動靜生滅之心也。生滅之心始於眞空之性,眞空之性,寥廓虚寂,故名謂穴也。又云虚府也。太上所謂衆妙之門,又云玄牝之門矣。又莊子名謂天府,此乃龍虎穴之義也。云衝開者,是無遮障之貌。既無遮障者,即道藴於此矣。

或問曰:如何是金丹?答曰:夫金者,喻如曾經鍛鍊,眞堅剛利,明白瑩素也。丹者,譬若圓成光大,環樞應變,反覆無窮於本末端倪也。丹之爲義,若人服之,定超生死之病矣。故曰:金丹也。

或問曰:凡初修鍊,必須减飯、除情、戰睡。又云飢來喫飯困時睡。其理何如?答曰:其理兩說。一者初心進道,熟境難忘,馬猿易動,所以衣食睡欲不教如意。古人云:學道休望如意,如意休望學道。又云:飽暖生淫慾,飢寒守自然。若以塵心絶盡,道眼衝開,則無爲而無不爲也。無爲而無不爲者,又豈妨於飯食睡眠也哉。

或問曰:離峰眞人云:有體亦是病,無體亦是病,有無俱不用,何處安身命。其理奚若?答曰:有體則著於色相,無體則滯於頑空。有無俱不用,則落於漭蕩矣。曰:如何出得三重障礙去?答曰:二邊俱不立,中道亦非安,回首二乘外,靈光射廣寒。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