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議

共 1373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2-09 01:17

後議

初獻議堯冡在平陽者,禮官旣力闢其說矣。繼又聞其再申前議,竊疑其必有左證。乃得其牘觀之,則唯辨駁言堯冢在濟陰、成陽者之皆虛,而於平陽仍未有一實據。其言曰:某祗辨堯陵之有無竝,未嘗敢一字涉及改祀之處,此無理之遁辭也。旣無陵矣,尙從而祀之,此何禮乎?其謂辨駁濟陰、成陽之無堯冡,莫詳於水經注。水經注非僻書,今就其所引條疏之於左:

一稱水經注引帝王世紀曰:堯葬濟陰成陽西北四十里,是爲穀。某謹按:此卽皇甫謐之牽三說而合之也。其下接注云:墨子以爲堯北敎入狄道,死葬蛩山之陰。山海經曰:堯葬狄山之陽,一名崇山。二說各殊,以爲成陽近是堯冡也。某案云近是,則猶未見爲確。又云:余按小成陽在城陽西南半里,俗諺以爲囚堯城,士安葢以是爲堯冡也。某案囚堯城本屬竹書之荒唐,況以是爲堯冡,則道元之意深非皇甫謐之說。

今案,此水經注之前一段所指乃小成陽,道元本不信謐之說,未可卽以此爲堯冡不在成陽之證葢?此乃濟陰句陽縣下之注也。墨子、山海經二說,亦謐所引,皆所不信,唯以成陽之堯冡爲近是。道元知其所指者在小成陽,其地俗諺有囚堯城,謐所指堯冡殆卽?此地小成陽與成陽不可混而爲一,議者於此尙茫然莫辨也。案謐所言,誠爲糢糊影響,然河東平陽卽,求其如是者而豈可得也耶?使古人有言之,謐亦必引之矣。

又稱今成陽有堯陵,有堯母慶都陵,有中山夫人祠,俱詳里數。其所謂今者州縣之所興,設有此現在也。

此段水經注言之甚詳,正卽今濮州之地,巳具錄前篇中。若謂道元之時,州縣始有此興設,則東漢章帝、安帝何以先遣祠於此。且古之州縣雖甚好事,安有憑空起一堆阜,指爲古帝之冡之理。旣云有此現在,則前牘中所云渺茫者,亦自知其不可通矣。

又稱水經注引郭緣生述征記所言成陽堯陵、中山夫人祠、堯母慶都冡,俱詳里數,以見今與古里數參差不合。夫祠可移徙,陵豈有移徙者,何以今與古里數乃不合?於是其結束云,考地驗狀,咸爲疎僻。則幷郭緣生亦槪斥之矣。

案:疎僻乃專指郭緣生,說巳見前篇中。然此亦祗在里數之參差耳。傳聞易譌,自不如現在親見者之確。且道元於緣生之說,亦不全棄也。引述征記云:自漢迄晉,二千石及丞尉多刊石,述敘堯卽位至永嘉三年,二千七百二十有一載。此段道元不駁。又引記於堯妃祠,見漢建寧五年五月成陽令管遵所立碑,此段亦無駁。又云堯陵北仲山甫墓南二冡閒有伍員祠,晉大安中立一碑,是永興中建。今碑祠竝無處所,下始引其言堯陵里數之參差者葢?道元於皇甫謐、郭緣生二家皆未之信,所信者卽目耳。如議者之意,竟欲一槪抹摋而後巳,里數小差,尙知陵無移徙之理,乃一旦而欲徙之千有餘里之外,反有此理乎?使隋、唐以前有一人以爲在平陽起而助之,猶可說也。今必以獨見盡革數千年之所記載,違舉朝之公論,不甚可怪也哉!更引明碑之徹唐太宗像,不令其配帝堯以爲證。夫唐太宗亦正是配堯廟耳,而可以爲配堯陵乎?總之,可一言以爲斷,曰:傳記無有言堯冢在平陽者,則一切謬悠之說,庶乎其可息喙矣。

其他支離之說,本不足辯,然不辯,彼且以爲漏也。如稱黃帝葬橋山,堯葬陬山,黃帝諸臣,帝堯諸臣,皆大聖人之所經營相度等語。案舜、旣攝位,禹、皋、稷、契咸在朝,烏有廢其職事而從事於邱隴之閒以爲恭者?其所云皆聖人,果誰屬也?又云陬山靈境,鴻蒙氣?,春氣尙在,此語更謬。太和元氣在宇宙中無處不有,今惟指陬山一區爲春氣,抑何隘也?其言甚難通矣。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