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05-01-01 00:00

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全省经济强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严格遵循“面向市场、解放思想、调整结构、突显特色、注重效益、提升质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指导思想,大力实施“基础奠基、产业带动、石油带动、城镇带动、开放带动、科教支撑”战略,齐心协力,埋头苦干,使全县经济建设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结构得到优化,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据核算,全县生产总值(GDP)突破20亿大关,达到23.49亿元,比上年增长18.7%,比全国、全省、全市分别高出8.8、6.1、2.8个百分点,比2000年增加17亿元,5年间年均递增1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8亿元,下降4.7%;第二产业增加值18.1亿元,增长27.1%;第三产业增加值3.64亿元,增长9.6%。人均GDP为17785元,按当前市场汇率计算约合2204美元,首次达到2000美元。

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产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快速上升,三个产业的结构由2000年的22.3︰48.1︰29.6变为2005年的7.6︰77︰15.4。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中央1号文件和国家免征农业税政策的出台,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增,农业明显升温,生产稳步发展。2005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190万元,比上年增长0.02%。粮食总产量56884吨,比上年增加3774吨,增长7.1%,农民人均生产粮食524公斤。油料产量2346吨;水果产量11633吨;豆类产量11274吨,增长28.7%。2005年新增大棚蔬菜850棚,新发展沼气户1064户,累计分别达到1762棚和3316户。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5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38552万元,比上年净增2648万元,增长7.4%;农村经济净收入233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70元,比上年净增198元。

畜牧业结构继续优化,畜产品产量增加较多。大家畜年存栏数76102头;生猪年末存栏数62801头;羊子年末存栏182100只;肉类总产量6277吨。

林业生产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当年造林(按85%成活计)2614公顷;当年育苗面积42.3公顷。

乡镇企业发展势头强劲,2005年,全县乡镇企业单位数达到3090个,其中:集体企业6个,个体私营企业3084个;从业人员数8437人;完成乡镇企业营业收入32438万元,比上年增长18%;乡镇企业总产值(当年价)31322万元,比上年增长21.7%。

三、工业

我县严格遵循科技兴油、规范开采、探采并举、注重效益的原则,以增产提效为核心,向科技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进一步加快科技投入,加快新产品开发,有效实施“石油”发展战略。由于石油工业的强有力带动,使我县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56299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47.5%,较上年增长34.3%(增长速度用可比价计算、下同);工业实现增加值174682万元,较上年增长2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47274万元,较上年增长34.5%;规模以下工业实现总产值9025万元,较上年增长28.9%。工业产品产量中值得一提的是,原油产量首次突破一百万吨,达到104.83万吨,完成年计划116.5%,较上年增长29%。

工业经济效益持续快速提高,2005年,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53827万元,占年计划的146%,较去年同期增长62%,其中:规模以上完成销售收入244802万元,占年计划148%,较去年同期增长63%;规模以下完成销售收入9025万元,占年计划111%,较去年同期增长42%。全县工业实现利润83578.7万元,占年计划197%,较去年同期增长123%,完成税金50544.4万元,占计划107%,较去年同期增长2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投资结构得到不断优化调整。2005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6735万元,较上年增长45.6%,其中:石油支柱产业和地方道路建设完成投资120800万元,占全部投资的88.4%,较上年增长44.5%(县乡公路全部实现了路面黑色化,乡村公路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9282万元;城乡私人和工矿区建房投资完成6653万元。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由于石油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特别是货运业的快速增长。2005年,全县完成公路货运量191万吨,较上年增长59.2%,完成货物周转量23766万吨公里,较上年增长12.1%;完成客运量41.8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070.95万人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含省、地道)达到2347.4公里。已通公路的乡(镇)11个,已通公路的行政村200个。全县拥有各种汽车3450辆。

通信设施建设迅速发展,无线寻呼、移动通信已向农村迅速延伸,为全县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005年,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收入5819万元,比上年增长6.7%。年末全县城市电话用户9622户,农村电话用户5306户;新建移动、联通通信基站27座,新增用户2.1万户,全县的移动电话总户数达到80337户,使全县的电话覆盖率达到98%。农村电网改造步伐加快。全县年内完成电力用户工程12.7公里,实现了县级电力调度自动化。已通电的乡镇11个,已通电的行政村200个,已通电的居民户数31337户,农户通电率达到99%,全县全年用电量15319万度,其中:农村用电量1139.83万度。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2005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06万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县城13569万元,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7%;县以下零售额10237万元,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9953万元,较上年增长10.4%;餐饮业3652万元,较上年增长8.1%;其他行业201万元,较上年增长23.3%。

对外经济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积极参加第十二界杨凌农高会等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全年通过各种途径共达成招商引资协议3个,签约资金3200万元;形成合同8个,签约资金1.41亿元,其中引进资金1.31亿元。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2005年,我县继续坚持抓财政就是抓发展、抓稳定、抓生命线的思想,大力实施既定的财源建设思路,进一步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强化预算约束,使我县的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49478万元,较上年增长140.5%,人均财政收入11318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6557万元,较上年增长96.4%,人均地方财政收入5797元。财政总支出57267万元,较上年增长43.7%。其中农业支出5554万元,较上年增长11.5%,科教文卫支出9666万元,较上年增长42.5%,社保支出1793万元,较上年增长12.3%,城市维护费支出372万元,较上年增长38.3%。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存、贷款大幅度增长。2005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5793万元,比年初净增51852万元,增长3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6748万元,比年初增加33497万元,增长53%;各项贷款余额168827万元,比年初增加33484万元,增长24.7%。金融机构全年现金收入总额530467万元,比年初增加118249万元,增长28.7%;金融机构全年现金支出总额598964万元,比年初增加125247万元,增长26.4%;货币净投放68497万元。

保险业稳步发展。2005年全县保险费收入达2279万元,比上年增长39.1%;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508万元,增长30%,人寿险保费收入771万元,增长61.3%。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670万元。

八、科学技术、教育

2005年末全县企事业单位获得各类技术职称人数达到2888人,较上年增长7.3%。获得各类科技成果3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拥有各类学校209所,其中职业中学1所,中学7所,小学201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人数26542人,其中:中学在校生9043人,小学生在校生17499人;全县拥有教职工1741人,其中:中学教职工631人,小学教师1110人。全县拥有幼儿园8所,学龄儿童入学率98.8%。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2005年,全县文化事业机构18个,其中:乡镇文化站11个,村级文化室58个;拥有艺术表演团1个,演职人员31人;拥有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6座,卫星地面接收站2100座;全县有线电视用户14087户,比去年增加1200户;广播覆盖率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1.06%和96.4%。

年内全县开展了一系列大型群众性文艺活动,成功举办了贺新年、闹元宵秧歌汇演;成功举办了《火红的五月》“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3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国庆节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我县举办了四场大型文艺晚会;11月份成功举办了“陕北民歌大赛”,活跃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坚决贯彻《文物保护法》,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杨城古碑进行了搬迁,对旦八城台是窟完成了封存保护,为战国秦长城、县境内的秦之道、龙泉寺分别树立了标志碑。启动了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挖掘民间艺人,使得我县剪纸、刺绣、吹唢呐、说书等民间艺术得到继承与发扬。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民健身意识加强,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我县成功举办了象棋、跳棋、排球、乒乓球、篮球、拔河等比赛。在市级领导干部乒乓球比赛中,我县获得男子团体第三名、女子选手王彦梅获单打冠军;在延安市第二界“供水杯”和老年乒乓球比赛中我县获得个人单打冠军1人、亚军2人、季军1人,在全市九个男队中,我县获男团第三名,八个女队中我县获女团第二名。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年末全县共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0个,其中:医院15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49人,卫生机构床位318张。经批准,我县被省政府列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使农村村级卫生服务网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工作进一步得到完善。全县儿童“五苗”覆盖率达到98%,比2004年提高近两个百分点。全县新生儿接生率98.9%,住院分娩率达到82.46%。

十、人口和环境保护

人口出生率明显降低。2005年末全县总人口133880万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108501人,非农业人口25379万人;男性70144人,女性63736人。全年出生人口1188人,人口出生率为11‰。死亡人口522人,死亡率为5.2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4‰。

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2005年全县环保系统共有职工44人。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总投资3535万元,较上年增长1倍,其中:油区治理投资3450万元,较上年增长1.5倍,城区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得到加强,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人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全县年末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6479元,较上年净增4403。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7842元,城镇集体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工资46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70元,比上年增加198元,增长9.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1.29元,比上年增加158元,增长8.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53.56元,比上年增加943元,增长46.9%;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度增长,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7226元,比上年增长48.8%。

社会保障工作明显加强。2005年末,全县参加失业保险职工6097人,较上年增长10.9%;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2007人,较上年增长10.4%;参加医疗保险职工8571人,较上年增长5.5%;参加生育保险职工6047人,较上年增长2.7%;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的城乡居民为7571人,其中:城镇1299人,农村6272人,发放生活费337万元,社会保障覆盖率47.6%。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为公安年报数;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计生局人口抽样调查推算数。

4、人均指标所用的人口数为公安户籍人口数。

时光轴

RAG10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全省经济强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严格遵循“面向市场、解放思想、调整结构、突显特色、注重效益、提升质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指导思想,大力实施“基础奠基、产业带动、石油带动、城镇带动、开放带动、科教支撑”战略,齐心协力,埋头苦干,使全县经济建设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结构得到优化,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据核算,全县生产总值(GDP)突破20亿大关,达到23.49亿元,比上年增长18.7%,比全国、全省、全市分别高出8.8、6.1、2.8个百分点,比2000年增加17亿元,5年间年均递增1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8亿元,下降4.7%;第二产业增加值18.1亿元,增长27.1%;第三产业增加值3.64亿元,增长9.6%。人均GDP为17785元,按当前市场汇率计算约合2204美元,首次达到2000美元。RAG-ES2024-09-11
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产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快速上升,三个产业的结构由2000年的22.3︰48.1︰29.6变为2005年的7.6︰77︰15.4。二、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央1号文件和国家免征农业税政策的出台,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增,农业明显升温,生产稳步发展。2005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190万元,比上年增长0.02%。粮食总产量56884吨,比上年增加3774吨,增长7.1%,农民人均生产粮食524公斤。油料产量2346吨;水果产量11633吨;豆类产量11274吨,增长28.7%。2005年新增大棚蔬菜850棚,新发展沼气户1064户,累计分别达到1762棚和3316户。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5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38552万元,比上年净增2648万元,增长7.4%;农村经济净收入233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70元,比上年净增198元。畜牧业结构继续优化,畜产品产量增加较多。大家畜年存栏数76102头;生猪年末存栏数62801头;羊子年末存栏182100只;肉类总产量6277吨。RAG-ES2024-09-11
林业生产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当年造林(按85%成活计)2614公顷;当年育苗面积42.3公顷。乡镇企业发展势头强劲,2005年,全县乡镇企业单位数达到3090个,其中:集体企业6个,个体私营企业3084个;从业人员数8437人;完成乡镇企业营业收入32438万元,比上年增长18%;乡镇企业总产值(当年价)31322万元,比上年增长21.7%。三、工业我县严格遵循科技兴油、规范开采、探采并举、注重效益的原则,以增产提效为核心,向科技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进一步加快科技投入,加快新产品开发,有效实施“石油”发展战略。由于石油工业的强有力带动,使我县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56299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47.5%,较上年增长34.3%(增长速度用可比价计算、下同);工业实现增加值174682万元,较上年增长2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47274万元,较上年增长34.5%;规模以下工业实现总产值9025万元,较上年增长28.9%。工业产品产量中值得一提的是,原油产量首次突破一百万吨,达到104.83万吨,完成年计划116.5%,较上年增长29%。RAG-ES2024-09-11
浏览 7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