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市统计局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经济建设中心,走以工业化为方向,城镇化为载体,社会化投入为机制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在成功举办2001年中国郴州(东江湖)生态旅游节的基础上两个文明建设齐头并进,实现了"十五"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的目标。据测算,全市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完成296985万元(当年价,下同),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696万元,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119211万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109078万元,增长137%。但整体经济效益不高,农民和城市低收入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经济自主增长内在动力不强;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增大。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发展的工作部署,坚持把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工作的指导,加大农业投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明显加快,
农民收入稳中有增。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05亿元,增长66%,其中:农业38464万元,林业15741万元,牧业39400万元,渔业11375万元,分别增长19%、105%、5%和184%。主要农产品产量全面丰收。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木材采伐量204万立方米,竹材采伐量99万根,分别比上年增长1 9万立方米和9万根,分别增长103%和10%,全市封山育林面积189万亩,幼林抚育面积181万亩,分别增长3%和6%。
养殖业快速发展。全市发展百头良种母猪村10个,形成了以东江龙泉、龙溪良种场为依托的牛羊良种繁育体系,建立优质肉用牛生产基地4个,重点草食动物开发乡镇18个,并已初具规模。家畜出栏、出笼保持增长。
养殖业快速发展。全市发展百头良种母猪村10个,形成了以东江龙泉、龙溪良种场为依托的牛羊良种繁育体系,建立优质肉用牛生产基地4个,重点草食动物开发乡镇18个,并已初具规模。家畜出栏、出笼保持增长。
主要畜牧产品产量如下
渔业产量大幅度增加,完成产值11375万元,全市淡水养殖面积216万亩,比上年增加7500亩,网箱养鱼2262口,增加56口,水产品产量达到16102吨,增加3015吨,增长23%。
乡镇企业持续发展。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体制、管理三项创新为手段,把乡镇企业作为提高市域经济总量和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增长点来抓,乡镇企业保持了稳步增长势头。全市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288亿元,增长138%,乡镇企业增加值806亿元,增长211%,实现利润8794万元,增长31%,上交本地税金2900万元,增长448%。
乡镇企业持续发展。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体制、管理三项创新为手段,把乡镇企业作为提高市域经济总量和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增长点来抓,乡镇企业保持了稳步增长势头。全市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288亿元,增长138%,乡镇企业增加值806亿元,增长211%,实现利润8794万元,增长31%,上交本地税金2900万元,增长448%。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结构调整难度大,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少,农产品科技含量低。
二、工业和建筑业
2001年,全市工业企业围绕转换经营近个主题,加速市属工业企业改组改制步伐,大力发展民营和外向型经济,全市工业经济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80342万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国有工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内工业企业)总产值129346万元,增长182%。规模内市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18万元(可比价),增长26%。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效益指数1239%,比上年上升1334个百分点,县乡工业增加值6664万元,增长27%,县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达到2074万元,增长80%,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995%,上升0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部分矿山企业面临资源枯竭,转产压力大,企业不良资产比重大,转制能力差,名优特新产品
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少,缺乏市场竞争力。
规模内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建筑业进一步加大管理体制改革力度,积极推行施工工程招标,公正、公开,生产经营逐步规范,工程质量有所提高,2001年建筑业增加值28087万元,增长135%,竣工产值88226万元,增长8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8万平方米。
三、固定资产投资
2001年,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6亿元,增长547%。市委、市政府把城市建设作为启动内需的主要途径,城市道路、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集资建房投入资金29亿元,有效地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省道1813线改造、3517线改扩建、鲤鱼江大兴路改造、龙景峡谷建设、城区"五化"工程,市人防大楼、资兴宾馆创三星级,农网改造一期工程,政府上网工程等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万亩耕地开发及天洋农业观光园、国储粮库、东江鱼市、白廊码头、东江河道整治、鲤鱼江电厂扩改工程、程江口电站建设、信用联社大楼、交通综合大楼、龙泉头住宅小区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全面启动。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2001年,交通运输业继续得到快速发展,全市年末汽车拥有量达到3409辆,其中:客车2100辆,货车1309辆,摩托车3260辆。
全年各种运输工具运输量如下
邮电通讯业保持快速发展。2000年邮电业务总量达到5202万元,程控电话新增10252门,电话普及率17户/百人,移动电话22155部,增长121%。
五、国内贸易、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集市贸易成交活跃,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国有经济13700万元,集体经济4274万元,个体经济91814万元,其他经济27283万元,分别增长2142%、256%、134%和55%。
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个体私营经济户(办照)达到7730户,同比增长33%,吸纳安置下岗工人5821人。实现产值287197万元,实现税收4789万元,分别增长10%和30%。
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个体私营经济户(办照)达到7730户,同比增长33%,吸纳安置下岗工人5821人。实现产值287197万元,实现税收4789万元,分别增长10%和30%。
市场物价运行平稳。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9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6%,分别比上年回落05和02个百分点,粮食类、肉禽蛋类、鲜菜价格指数分别下降12%、25%和16%,纺织品、文化体育用品、日用品类、家用电器分别下降03%、07%、11%和22%。
六、外经、外贸
2001年,全市外向型经济以承办"节会"为契机,以落实项目为载体,通过规范投资管理,优化投资环境,充分调动投资者和引资者的积极性,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实际利用外资9262万美元,增长179%,出口创汇完成2240万美元,增长326%,"三来一补"实绩完成2806万美元,增长311%,外派劳务人员65人,增长99%。签订了鲤鱼江电厂扩建、天洋农业观光园、郴丰鞋业有限公司等利用外资过1000万元的项目5个,合同投资额达276亿美元,合同引进外资17亿美元,"三来一补"企业优势继续扩大,东江开放开发区内"三来一补"企业已有12家,从业人员达4000人。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2001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克服政策性、灾害性诸多减收增支因素的影响,积极培植财源,狠抓收入征管,强化财政管理,确保了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及收支平衡。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0068万元,比上年增加2268万元,增长12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500万元,上划中央"两税"6568万元,分别增长137%和108%,全市财政总支出21144万元,比上年增加3410万元,增长192%,收入质量明显提高,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06%,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676%。
金融业运行平稳,存贷增长,银行支付能力进一步加强。2001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21986万元,比上年增加36678万元,增长198%,其中储蓄存款179360万元,比上年增加30585万元,增长206%,年末贷款余额136812万元,比上年增加18383万元,增长155%。
保险事业在竞争中保持快速增长,公民保险意识进一步加强。2001年全市保险行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加入WTO的需要,不断拓宽保险领域,保险业务大幅度增长,全年保费收入4450万元,比上年增加681万元,增长18%,保险支出1543万元,比上年增加165万元,增长12%,保险赔付率为347%。
金融业运行平稳,存贷增长,银行支付能力进一步加强。2001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21986万元,比上年增加36678万元,增长198%,其中储蓄存款179360万元,比上年增加30585万元,增长206%,年末贷款余额136812万元,比上年增加18383万元,增长155%。
保险事业在竞争中保持快速增长,公民保险意识进一步加强。2001年全市保险行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加入WTO的需要,不断拓宽保险领域,保险业务大幅度增长,全年保费收入4450万元,比上年增加681万元,增长18%,保险支出1543万元,比上年增加165万元,增长12%,保险赔付率为347%。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1年,全市科技工作坚持科技兴市战略,积极开展"引智引技"活动,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科技三项费用投入319万元,比上年增加92万元,增长405%,全年共实施科技项目50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5项,地级10项,市乡级32项,湘云鲫(鲤)网箱养殖规模突破了2000口,东江银鱼种群储量达800吨,"狗脑贡茶"有机茶基地1万亩,发展"猪、沼、果"生态农业示范户1000户,创兴人造板厂建成投产,形成了年产4万立方米的中密度纤维板和4000立方米的竹胶板厂生产能力。可调轨距挡板项目产品打入全国14个铁路局,实现收入3000多万元,"防堵型双重管变压器油水冷却器"和"亚刚结构伸缩装置"已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并获国家专利。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2001年全市各级继续加大教育事业投入,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普及9年义务教育进展顺利,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1%,小学辍学率为011%,小学毕业升学率为985%,初中在校生辍学率为103%,初中毕业率达982%,高三会考一次性合格率为83%。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2001年全市各级继续加大教育事业投入,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普及9年义务教育进展顺利,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1%,小学辍学率为011%,小学毕业升学率为985%,初中在校生辍学率为103%,初中毕业率达982%,高三会考一次性合格率为83%。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29个,公共图
馆1个,藏书12万册,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5%和986%,有线电视入户4万户,比上年增加5300户,增长153%,农村有线广播入户率达到26%。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善。年末拥有卫生机构72个,其中医院45个,门诊部所27个,卫生机构人员1830人,比上年增加13人,卫生技术人员1552人,比上年增加9人,每万人拥有医护人员31人,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不断加强,病疫防治、妇幼保健、药品检验、食品卫生管理、环境卫生等工作取得新成绩。2000年,通过卫生组织检查验收获省级文明卫生城市。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育设施、场地建设、各部门都有所发展,全民体育竞技活动全面展开,全年举办市级体育比赛11次,青少年锻炼达标22521人,等级运动员发展12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运会上我市运动员王海夺得男子500米皮艇银牌,男子1000米皮艇铜牌,实现了郴州市在历届运动会上零的突破;在湖南省青少年运动会上,市一中三名学生夺得一金、一银、一铜。全民健身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市乡先后举办篮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赛、扑克赛等140多次,"腰鼓队"、"扇舞队"、"太极拳(剑)队"、"健身球队"、"健身健美操"不断发展壮大。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育设施、场地建设、各部门都有所发展,全民体育竞技活动全面展开,全年举办市级体育比赛11次,青少年锻炼达标22521人,等级运动员发展12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运会上我市运动员王海夺得男子500米皮艇银牌,男子1000米皮艇铜牌,实现了郴州市在历届运动会上零的突破;在湖南省青少年运动会上,市一中三名学生夺得一金、一银、一铜。全民健身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市乡先后举办篮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赛、扑克赛等140多次,"腰鼓队"、"扇舞队"、"太极拳(剑)队"、"健身球队"、"健身健美操"不断发展壮大。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环保系统共有职工55人,环境监测站1个,坚持一手抓硬环境的改善,一手抓软环境的改善,在市区街道继续实行"门前五包",广泛开展"争当文明市民,争创文明单位,共创文明城市"活动,环境管理,环境执法,环境监测等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工业废水处理率达99%,工业废气处理率97%,工业固定废物综合利用率60%。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1年,全市坚持以实施"东进战略"为主线,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中心,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核心,强化管理,净化环境,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健康发展态势,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出生人口2802人,年末总人口361703人,其中农业人口235083人,占总人口的65%,非农业人口126620人,占总人口的35%,人口出生率为77‰,全年死亡人口1497人,死亡率为41‰,全年净减人口1292人(主要原因是水电八局职工户口迁出)。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2001年农民人平可支配收入3024元,比上年增加177元,增长62%,其中移民人平可支配收入2328元,增长78%,人平住房面积由上年的4622平方米上升到463平方米,彩电、电冰箱、VCD、手机逐步进入农户家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03元,比上年增加545元,增长9%,人平消费支出4600元,比上年增加236元,增长54%,消费结构不断改善,食品消费减少,居住、娱乐、旅游消费增加,恩格尔系数下降11个百分点。人平住房面积由上年的183平方米上升到1835平方米
2001年农民人平可支配收入3024元,比上年增加177元,增长62%,其中移民人平可支配收入2328元,增长78%,人平住房面积由上年的4622平方米上升到463平方米,彩电、电冰箱、VCD、手机逐步进入农户家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03元,比上年增加545元,增长9%,人平消费支出4600元,比上年增加236元,增长54%,消费结构不断改善,食品消费减少,居住、娱乐、旅游消费增加,恩格尔系数下降11个百分点。人平住房面积由上年的183平方米上升到1835平方米
时光轴
RAG11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0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经济建设中心,走以工业化为方向,城镇化为载体,社会化投入为机制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在成功举办2001年中国郴州(东江湖)生态旅游节的基础上两个文明建设齐头并进,实现了"十五"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的目标。据测算,全市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完成296985万元(当年价,下同),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696万元,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119211万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109078万元,增长137%。但整体经济效益不高,农民和城市低收入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经济自主增长内在动力不强;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增大。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发展的工作部署,坚持把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工作的指导,加大农业投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明显加快, | RAG-ES | 2024-09-11 |
农民收入稳中有增。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05亿元,增长66%,其中:农业38464万元,林业15741万元,牧业39400万元,渔业11375万元,分别增长19%、105%、5%和184%。主要农产品产量全面丰收。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木材采伐量204万立方米,竹材采伐量99万根,分别比上年增长1 9万立方米和9万根,分别增长103%和10%,全市封山育林面积189万亩,幼林抚育面积181万亩,分别增长3%和6%。 养殖业快速发展。全市发展百头良种母猪村10个,形成了以东江龙泉、龙溪良种场为依托的牛羊良种繁育体系,建立优质肉用牛生产基地4个,重点草食动物开发乡镇18个,并已初具规模。家畜出栏、出笼保持增长。 | RAG-ES | 2024-09-11 |
主要畜牧产品产量如下 渔业产量大幅度增加,完成产值11375万元,全市淡水养殖面积216万亩,比上年增加7500亩,网箱养鱼2262口,增加56口,水产品产量达到16102吨,增加3015吨,增长23%。 乡镇企业持续发展。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体制、管理三项创新为手段,把乡镇企业作为提高市域经济总量和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增长点来抓,乡镇企业保持了稳步增长势头。全市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288亿元,增长138%,乡镇企业增加值806亿元,增长211%,实现利润8794万元,增长31%,上交本地税金2900万元,增长448%。 | RAG-ES | 2024-09-11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