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统计局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岳阳市统计局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是我市“十五”计划开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城市发展、社会稳定四大目标,狠抓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建设步伐,整体推进岳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确保了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增长,经济质量有所提高,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2001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0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位,增长幅度居全省第三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2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166.91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141.86亿元,增长11.4%。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由上年24.8:40.4:34.8调整为24.1:41:34.9,二、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表明我市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城市化进程有所加快。全市人均GDP为7785元,比上年人均增加800元。
农业生产超常发展。200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51.06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农业产值75.91亿元,增长10.4%;林业产值2.95亿元,增长9.8%;牧业产值55.13亿元,增长3.0%;渔业产值17.1亿元,增长4.9%。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表:
指标 |
单位 |
2001年 |
2000年 |
增长(%) |
粮食 |
万吨 |
224.6 |
250.72 |
-10.4 |
油料 |
万吨 |
11.7 |
12.85 |
-8.9 |
棉花 |
万吨 |
4.74 |
3.51 |
35.0 |
蔬菜 |
万吨 |
280.0 |
225.73 |
23.5 |
水果 |
万吨 |
67.6 |
38.72 |
74.6 |
其中:西瓜 |
万吨 |
60.0 |
32.79 |
83.7 |
水产品 |
万吨 |
27.39 |
25.95 |
5.50 |
生猪出栏 |
万头 |
658.96 |
627.25 |
5.1 |
家禽出笼 |
万羽 |
3652.15 |
3414.45 |
7.0 |
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了规模和特色。调整的幅度、品种和运作方式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种植业品种调优,向效益型发展。全市共调整耕地面积268万亩,调减了传统的粮食面积75万亩,增加了时令蔬菜、瓜果、药材和苗木、花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其中蔬菜面积达148.44万亩,比上年扩大40.94万亩,增长38.8%,种植西瓜22.26万亩,增加9.96万亩,增长81%。培植万亩连片蔬菜、药材基地60多个。养殖业调大,向规模型发展。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已突破100万亩,其中,河蟹、湘云鲫、青虾、南美螺、克氏螯虾、大口鲶等名优水产品已初具规模。此外,汨罗的肉牛、平江的黑山羊养殖业也形成气候。调整的规模效应吸引了一批投资者来岳新上加工项目,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目前全市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110家,过100万元的有500多家,农产品转化加工有了较大提高,其中湘阴达到47%,屈原达80%。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农业抗灾能力继续加强。全市共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6.95亿元,投入劳动工日556.8万个,完成土石方6461万方。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45.93千公顷,占全部耕地面积的88%,农业机械总动力299.16万千瓦,比上年扩大6.9%。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条有待加粗延长;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强,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更少;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200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334.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产值226.07亿元,增长9.5%;集体工业产值75.11亿元,增长41.8%;股份合作制工业产值4.98亿元,减少4.8%;股份制工业产值181.71亿元,增长2.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产值19.04亿元,减少3.1%。轻工业的增长快于重工业。轻工业产值115.52亿元,增长32.5%;重工业产值218.98亿元,增长7.4%,轻工业增幅比重工业高25.1个百分点。轻重工业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27.7:72.3变为34.5:65.5。产销衔接好,产销率达10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中,原油加工量435.79万吨,减少17.2%,食用植物油产量9.88万吨,减少9.0 %,机制纸18.28万吨,增长10%,化肥(折纯量)43.28万吨,增长27.5%,发电量45.47亿千瓦时,增长10.7%,食糖2.44万吨,增长85.6%。
地方工业经济效益继续好转,国有工业扭亏成效显著,优势企业增势强劲。虽然受石油化工行业影响,全市工业总体呈现亏损局面,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81.2,比上年下降10.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达10.4亿元,比上年增亏近2亿元,417户规模以上独立核算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3.98亿元,比上年下降20.0%,但盈利企业的盈利额6.33亿元,增长10.5%,其中地方工业利税总额达9.9亿元,比上年增长26.7%,规模工业亏损面由上年的23.5%下降到22.8%。岳阳纸业、天一科技、岳阳化工等企业的产值增幅达30%以上,岳化SBS产销量和效益居全国之首。
工业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长岭炼油厂因控制生产而亏损额增大,化工产品因成品价格下挫,影响全市工业整体效益;不良资产比重大,转制能力差,产品成本高,科技含量低,导致市场价格走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企业改革稳步推进。2001年全市国有企业改革又有新的突破,汩罗纺织印染厂、市瓷厂、彩印厂三厂改制,清理债务1.7亿元,盘活资产近亿元。全市2.9万余名职工实行买断工龄。
建筑业平稳发展。2001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4.07亿元,增长14.0%。资质等级四级以上建筑业完成产值36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6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3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率72.3%。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趋向合理,重点工程进展顺利。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国有经济投资62.4亿元,增长6.7%;城乡集体经济投资6.13亿元,增长6.2%;个体和其他经济投资分别为23.12和17.64亿元,分别增长12.9%、66%。在国有投资总额中基本建设投资28.38亿元,下降7.6%;更新改造投资26.2亿元,增长24.3%;房地产业投资7.21亿元,增长43%;其他投资0.61亿元,下降63.2%。从对各产业投资来看,第一、二产业投入加大,全年投资0.56亿元和27.04亿元,分别增长2.3倍和19.9%,第三产业投入相对减少,特别是对交通运输邮电业投资7.2亿元,减少92.7 %。全市生产领域的投资达50.5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4%,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尽管全市投资规模增速下降,但用于更新改造和高科技产业的投资比上年增长12.6%。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8亿元,其中市区5.5亿元。环南湖旅游走廊、南湖广场、商业步行街、岳阳大道、巴陵东路等正在抓紧建设配套;云溪大桥竣工通车,湘长公路,平伍公路、汩罗火车站基本竣工,临长高速公路完成了计划进度;汩罗、华容、临湘等县城有了新的改观;长江、洞庭湖二期治理,城市防洪等水利项目进展顺利;长炼扩改、岳化系列装置扩建、中湘康神GMP改造、汩麻高标苎麻面料生产、岳纸胶印书刊纸扩能等工业项目进度加快。
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2001年全社会货运量3547 万吨,比上年增长15.6%,客运量10309万人次,增长1.1%,全社会货物周转量58.7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3%,旅客周转量35.87亿人公里,增长12.5%。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市实现邮电业务总收入10.08亿元,增长26%。其中电信业务8.71亿元,邮政业务1.37亿元,分别增长26.8%和20.0%。年内新增移动电话用户6.07万户,年末总量达26.38万户,比上年增长29.8%,新增固定电话6.41万部,年末总量达63.46万部,增长11.2%。全市已消除了无电话乡镇,已通电话的行政村3079个,达99.9%。计算机网络扩容增速后,用户达9.31万户,比上年增加5.62万户,增长1.5倍。宽带网络的入户使用,通信能力的提高和各种新兴信息业务的发展,为我市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消费需求启动较快,消费市场步入恢复性增长轨道。2001年,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指导下,超市、连锁店、大型商场和集贸市场竞相发展,假日经济活力旺盛,对商贸拉力明显。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城市零售额为86.23亿元,增长11.4%,县及县以下零售额为56.45亿元,增长10.4%。非公有制经济零售额119.7 亿元,增长13.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3.9%,比重再次提高1.7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总水平仍继续走低。因市场供给充足及入世影响,家电、药品等大类商品价格下调,2001年全市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97.5,下跌2.5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下跌了3.7%,衣着类下跌了4.6%,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下跌4.2%,医疗保健类下跌3.3%,而服务项目类价格上升2.9%。
2001年,在全球经济严重下滑的形势下,我市对外贸易稳步发展,进出口仍保持顺差。全市进出口总额1.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进口总额0.65亿美元,增长43.0%,出口总额达1.11亿美元,增长10.6%,贸易顺差0.46亿美元。年末拥有出口实绩的企业93家,比上年增加9家。全年出口在2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13家。利用外资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全年新签外资协议项目51个,合同利用外资额 0.93 亿美元,同比增长33..3%,实际使用外资0.8亿美元,增长16.7 %。荷兰壳牌公司与巴陵公司合资的煤化气项目开工建设,成为入世后中石化与国外大公司第一个合资项目。经济合作领域继续扩大。全市对外劳务输出189人,对外承包工程额4459万美元,刷新了历史纪录。
旅游业兴旺繁荣。年内接待入境旅游者6.6万人次,增长6.0%,接待国内旅游者549.7万人次,增长8.2%,旅游创汇3350万美元,增长8.1%.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总量与增幅均进入全省第二名,经济质量继续提高。全市财政总收入2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2%,比GDP增幅高9.6个百分点。其中地方固定收入15.1亿元,增长20.0%,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3.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完成上划"两税"收入7.39亿元,增长20.6%。全市财政支出24.83亿元,增长28.1%。
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金融形势保持稳定。2001年金融部门采取多种改革、激励和保证措施,加大资金投放力度,调整信贷结构,确保金融的正常运转,存贷款额稳定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08.25亿元,比年初增加19.05亿元,增长10.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9.9亿元,减少1.28亿元,下降2.5%;由于利率下调及股市和国债走跌,致使城乡居民储蓄增加,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0.2亿元,比年初增加21.92亿元,增长17.1%。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02.61亿元,增加13.98亿元,增长7.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56.68亿元,增加10.6亿元,增长7.3%;中长期贷款余额33.44亿元,增加2.88亿元,增长9.4%。信贷投放力度加大,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民保险意识进一步加强。全年保费收入3.72亿元,增长12.0%,支付各类赔款9718亿元。
科技工作稳步推进,科研成果再创辉煌。生物医药、精细化工、节能环保、特种机电等一批高科技企业迅速成长。2001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达44家,总产值达69亿元(含非高新企业高新产值),比上年增长7.8%。全年取得各类科技成果48项,比上年增加6项,申请专利240件,比上年增加30件,获省以上立项39项,争取科研经费4000万元。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54家,新增22家,技术交易额2.2亿元。 开发区兴办了留学人员创业园,岳阳纸业博士后工作站获国家批准。
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调整教育布局,调整优化教师队伍取得明显成效。年末全市共有1所普通高校,7所普通中专,33所职业中专,406所普通中学,2216所小学,6所特殊教育学校,147所幼儿园。2001年中,共兼并、撤销职业中专30所、普通中学6所、小学537所。高校在校学生8869人,比上年增加650人,其中本科生5611人。全市除高校以外的在校学生94万人,教职工5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5%,中学生辍学率在4%以下。2001年高考录取率达61.5%,比全省平均录取率高9.2个百分点。全市被大专院校录取新生1.92万人,同比增加2700人。职大、农校、卫校和机电中专4校合并为岳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获得批准。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01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电影院、影剧院各9 个,文化馆(站)7个,公共图书馆6个,藏书67.7万册。 全年出版发行《岳阳晚报》5万份,《洞庭之声》报共出版110 期,期刊量7万份,《长江信息报》出版发行3万份。
广播影视事业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年末拥有国家认可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广播覆盖率94.8%,电视覆盖率95.5%。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2001年末,全市医院拥有病床1.02万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65万人。全市卫生机构304个,其中医院39个,卫生院175个。农村卫生服务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卫生改厕8.65万所,卫生水受益人口达98.6%。
体育取得新成绩。2001年我市运动员在全国和全省各级比赛中共获得21枚金牌、18枚银牌、26枚铜牌。城镇学生体育达标率为91.2%。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
全市年末总人口523.6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0.29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农业人口413.36万人,占78.9%。人口出生率9.94‰,比上年降低0.62个千分点;死亡率4.77‰,比上年降低1.08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5.17‰,比上年提高0.46个千分点。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5.27万人,比上年减少8.3万人,其中国营农场转制减少职工4.5万人,企业买断工龄减少近3万人。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为4.72万人、8.29万人和22.26万人。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其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5.2%上升到63.1%,剔除不可比因素影响,比重提高8个百分点。全市城镇失业人员1.18万人,其中再就业0.68万人,再就业率为5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年末全市在岗职工人数34.14万人,比上年减少8万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29.08万人,比上年减少19.7%;集体单位3.16万人,减少35.1%;其他单位1.9万人,增长54.2%。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9081元,增长23.9%,剔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27.1%。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继续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81元,比上年增长9.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2%;人均消费性支出5967元,增长9.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8%。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为33.4,比上年降低4.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8元,比上年增长8.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73元,比上年增长4.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4%。恩格尔系数为48.3,比上年降低0.6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事业逐步完善。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职工达30.8 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离退休人员达8万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走向规范。市区最低生活保障线为156元,县级以下为120-130元。截止2001年底,全市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2.9万、8.04万人次。财政支出保障金总额2710万元,比上年增长 2.2倍。
环境保护事业加快发展。2001年,我市在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考核中名列榜首,工业污染排放达标工作率先通过省政府验收,全市422家企业有421家实现排放达标。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77个,比上年增加32个, 总投资8196万元。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区烟控面覆盖率达100%,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生态保护赢得新的发展机遇。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准建立东洞庭湖国家生态功能保护区,批准君山区建立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5个湿地污染项目纳入《洞庭湖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规划》之中,为全市生态保护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1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岳阳市统计局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是我市“十五”计划开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城市发展、社会稳定四大目标,狠抓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建设步伐,整体推进岳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确保了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增长,经济质量有所提高,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指标 单位 2001年 2000年 增长(%) 粮食 万吨 224.6 250.72 -10.4 油料 万吨 11.7 12.85 -8.9 棉花 万吨 4.74 3.51 35.0 蔬菜 万吨 280.0 225.73 23.5 水果 万吨 67.6 38.72 74.6 其中:西瓜 万吨 60.0 32.79 83.7 水产品 万吨 27.39 25.95 5.50 生猪出栏 万头 658.96 627.25 5.1 家禽出笼 万羽 3652.15 3414.45 7.0 | RAG-ES | 2024-09-11 |
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了规模和特色。调整的幅度、品种和运作方式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种植业品种调优,向效益型发展。全市共调整耕地面积268万亩,调减了传统的粮食面积75万亩,增加了时令蔬菜、瓜果、药材和苗木、花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其中蔬菜面积达148.44万亩,比上年扩大40.94万亩,增长38.8%,种植西瓜22.26万亩,增加9.96万亩,增长81%。培植万亩连片蔬菜、药材基地60多个。养殖业调大,向规模型发展。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已突破100万亩,其中,河蟹、湘云鲫、青虾、南美螺、克氏螯虾、大口鲶等名优水产品已初具规模。此外,汨罗的肉牛、平江的黑山羊养殖业也形成气候。调整的规模效应吸引了一批投资者来岳新上加工项目,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目前全市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110家,过100万元的有500多家,农产品转化加工有了较大提高,其中湘阴达到47%,屈原达80%。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农业抗灾能力继续加强。全市共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6.95亿元,投入劳动工日556.8万个,完成土石方6461万方。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45.93千公顷,占全部耕地面积的88%,农业机械总动力299.16万千瓦,比上年扩大6.9%。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条有待加粗延长;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强,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更少;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 | RAG-ES | 2024-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