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天地丨心脏远程监护中同一用户不同时间心电图的对比研究
心脏远程监护系统由设在医院的心脏远程监护中心和用户随身佩带的心脏监护仪iHolter组成,具有实时记录、存储、报警、发送、接收心电图的功能。
通过GPRS移动通讯网络,将用户心电图传送至医院监护中心,由医生予以诊断分析,并将诊疗意见以短消息的形式发送至用户随身佩戴的iHolter。
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在院外同一机器由不同用户佩带的情况,给诊疗带来不便。2005年1~6月,我们对31例心脏远程监护用户不同时间的心电图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18~73(44.45±8.26)岁。
1.2 方法
用户均按照常规方法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然后随身佩带iHolter,采用CM1、CM5双通道记录,嘱用户于次日8:00~9:00和20:00~21:00两个时间段内将坐位心电图通过GPRS移动通讯网络传送至监护中心。
分为日间组和夜间组,由专业人员测量心率、QRS波振幅、QRS综合波电压代数和即R-(Q+S)、QRS波宽度、P波振幅、P波宽度、T波宽度、T波振幅、P-R间期、Q-T间期和Q-Tc等指标,以上测量结果均取三次心动均值。
1.3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输入SAS数据库,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z±s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对于CM1通道记录,两帧不同时间的心电图中,心率、P波振幅和Q-Tc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对于CM5通道记录,两帧不同时间的心电图中,心率、P波振幅、T波振幅和Q-Tc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讨论
由于心脏疾病突发性强,而发病前兆患者不易察觉,因此,心电监护成为保证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心脏远程监护系统具有实时记录、存储、报警、发送、接收心电图的功能,在检测频发房早、短阵房速和频发室早等心电异常方面明显优于动态心电图,呈现出了光明的应用前景。
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同一机器由不同用户佩带的情况,譬如某一用户购买或租用机器后借于家人或朋友应用,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不便,甚至有时会造成误诊、贻误病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笔者对31例心脏远程监护用户不同时间的心电图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在不同时间心率差异明显的情况下,同一用户心电图的QRS波振幅、R-(Q+S)、QRS波宽度、P波宽度、T波宽度、P-R间期和Q-Tc七项指标无明显变化,这表明对于同一用户,在不同时间即使心率差异明显的情况下,这些指标保持相对的恒定,可为同一机器不同用户心电图的鉴别提供参考。
在出现房早、房速、室早和室速等心电异常时,同一用户不同时间的心电图是否亦存在上述指标的相对恒定,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