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天地丨心脏远程监护系统自动预警功能的临床应用评价

共 1484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0-12-28 21:21


据2015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在城乡居民总死亡成因中,心血管死亡占首位,而70%以上的心血管病死亡。由于严重的心律失常具有突发性和短暂性等特点,多数患者到医院就诊时,症状往往已消失或常规心电图无异常,因此不能捕捉到明显的心电异常信息。如果能早期监测到异常心电图数据并及时就诊,将会大大降低心血管病发作的风险。

近年来,心脏远程监护系统应运而生,解决了这方面的难题。CRMS由两部分构成:心脏远程监护中心和心脏远程监护仪 iHolter(intensive-Holter),其具有24h连续心电异常监测预警、GPRS无线双向数据传输、固定电话数字传输和USB数据回放等功能。当患者感觉不适或出现心电异常时,心电图可通过GPRS移动通信网络传送至心脏远程监护中心,由心电监测专家及时诊断并将诊疗意见通知患者和医生。

患者摘机后,需将预警器进行USB数据回放,并出具24h的动态心电图报告。本研究选取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00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CRMS 自动预警功能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00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8~96岁,平均(48.1±11.6)岁。


根据临床心律失常类型,将研究对象分为窦性心律失常组(486例)、房性心律 失常组(442例)、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组(428例)、室性心律失常组(320例)、心脏传导阻滞组(324例)。 


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仪器CRMS


CRMS(山东优加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中心脏远程监护仪iHolter型号为“心安宝牌心脏实时监护预警机XAB-M3AG(S)”。


心脏远程监护中心由网络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工作站组成;患者佩带的iHolter由预警器、专用手机、数据线、导联线组成。


1.3检查方法


1.3.1操作步骤 


①患者按常规方法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然后佩带iHolter,采用CM1、CM5双通道记录 以及自动预警、无声模式,并嘱托患者出现身体不适 时随时发送心电图;


②监测医师对每条心电图均予以诊断并回复;若出现明显的心电异常,则及时通知患者所在科室医师,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预防救治措施;


③患者摘机,回放预警器USB数据,出具24h的动态心电图报告。


1.3.2电极片位置


①红色电极片(CM5)贴于左腋前线第五肋间;


②绿色电极片(CM1)贴于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③棕色电极片(共用负极)贴于左锁骨外1/3下方;


④黑色电极片(无关电极)贴于右胸。


1.4预警指标


1.4.1 iHolter预警


①心室率>180次/min的心动过速;


②心室率<30次/min的心动过缓;


③长间歇(停博) 4.0s;


④ST段弓背向上抬高(抬高≥0.2 mV);


⑤出现 ST水平/下斜型压低持续加重(压低≥0.1 mV)。


1.4.2 AI预警发现心电图异常时及时记录并告知医生和家属。


1.5评价指标


根据监测存储数据研究分析应该预警次数和实际发生的预警次数,并比较CRMS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的心律失常阳性诊断率。



结果


2.1 CRMS实际发生预警情况和应预警情况的比较


CRMS实际发生预警的有效率为94.76%(2260/2385),按照预警参数,分析存储数据应预警的有效率 为93.43%(2091/2238);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表1)。



2.2CRMS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心律失常阳性诊断情况的比较

2000例心率失常患者采用CRMS检测的阳性率 为69.05%(1381/2000),显著高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 检测的33.75%(675/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不同类型的心率失常患者中,CRMS诊断心率失常的阳性率均也显著高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讨论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突发急性事件(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等)为主要原因。70%以上心血管疾病患 者因失去早期诊断、早期救治的时间而死亡。CRMS可早期发现患者的异常征兆,及时救治,由治疗转为预防, 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2015年8月,江西省人民医院率先在省内建立首家“心脏远程监护中心”。系统的建立,将心脏病患者的监护由院内拓展到院外,从突然发病被抢救转变为日常实时监护,极大地提高了区域协同救治能力。

传统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均存在 一定的局限性,具体如下:

①常规12导联心电图特点

常规心电图是心脏病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从多个角度观察到患者心电活动情况,对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等进行定位诊断。但常规心电图存在记录心动周期短的缺点,因此记录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相当低, 尤其是一些阵发性心律失常,即使患者有自觉症状, 仍难以捕获心律失常信息。如一过性冠心病心律失常, 由于很难捕捉到病理心电,容易发生漏诊现象。

②动态心电图特点

动态心电图特点是临床上监测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具有动态性、信息量大、长时间监测、检出率高等优点。但其也存在缺点,如只能回顾患者的心电信息,不能实时反映。

除此之外,动态心电图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使用极不方便。而床边心电监护仪有体积大、价格高、需要电源等缺陷,主要用于医院危重患者的床边监护。

与传统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比较,CRMS具有的优势:

①iHolter弥补了常规心电图仪和动态心电图仪的不足,不受时间和地区限制,体积小,重量轻;

②iHolter采用循环记录方式,存储最近24h的心电图信息,可用USB数据回放;

③实时发送时,每次上传72s的心电图,保存于预警存储器里面;

④USB数据回放功能可对24h监测心电图进行存储回放,弥补自动预警或者手动记录片断心电图的不足;

⑤iHolter使用方便,只要存在移动网络,均可发送心电图和回复短信网。

本研究将CRMS应用于心律失常患者,并依托心电监护中心建立区域胸痛中心,结果显示,CRMS实际发生预警的有效率与应预警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2000例心率失常患者采用 CRMS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 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类型的心率失常患者中CRMS诊断心率失常的阳性率均也显著高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该系统的自动预警功能可靠性好。

伴随着老龄化日趋严重问题,CRMS把优质的医疗资源通过互联网投射到居家养老的老人群体中,解决了患者定期随访的不便,也将是未来养老和远程医疗发展的方向。

综上所述,CRMS在预警、疾病诊断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浏览 13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