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05-01-01 00:00

2005年常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是实施我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全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发展的方针指导下,社会经济得到了稳定协调地发展,较好地实现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实施“十一五”计划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初步核算,全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7.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46亿元,比上年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26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19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人均GDP达到11689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4:42.9:31.7。

市场价格保持稳定。2005年,全市市场价格上涨速度明显趋缓,居民消费和商品零售两种价格总水平均没有超过5%的“通货膨胀临界点”。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2.7%,比全省平均水平多涨0.4个百分点。呈现出四升四降的趋势:食品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等四类指数分别为104.1%、100.3%、102.7%、108.7%,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讯类等四类指数分别下降为99.0%、99.8%、98.4%、98.5%。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1%,高于农村0.8个百分点。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为101.7%。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5.96%。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全市新增就业人员12.30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5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4.04万人。

八件实事指标全面达标。全市承担的省8件实事25项指标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建成通村公路、新建城镇经济适用房、扩改建乡镇敬老院等19项指标超额完成任务。洞庭湖区畅通工程桥梁建设、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及时到位率、财政预算安排低保金增长率等6项指标完成达标。

全市目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国民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结构调整难度较大;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扩大;企业自主增长和创新能力不强;社会保障缺口较大。

二、农业

种植业面积有所调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572.8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4.25%;棉花种植面积61.18千公顷,下降1.91%;糖料种植面积3.2千公顷,下降21.38%;油料种植面积243.73千公顷,增长1.44%;蔬菜种植面积80.58千公顷,下降0.1%。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比上年下降98.66%。

粮食继续恢复性增长。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市全年粮食总产量322.29万吨,比上年增长6.04%。油料产量39.51万吨,下降2.97%。棉花产量9.16万吨,下降0.50%。糖料产量14.36万吨,下降19.84%。烤烟产量0.6万吨,增长22.22%。茶叶产量0.96万吨,增长9.77%。水果产量60.92万吨,增长2.99%。蔬菜产量168.98万吨,增长4.68%。肉类产量61.07万吨,增长5.12%。牛奶产量0.85万吨 ,增长4.27%。水产品产量32.49万吨,增长10.50%。

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66万处,比上年增长32.1%;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7平方公里,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1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6.67%;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34万公顷。年末全市大型水库蓄水总量为2.1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41%。全年新增耕地6690.2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29.8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8.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62.6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为123.4亿元,比上年增长18.5%。轻工业增加值为125.86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增速比重工业快7.8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7.49%,比上年提高24.12个百分点,继续位居全省首位。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459.75%,比上年提高54.4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100.07%,比上年提高0.5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7.7亿元,比上年增长43.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2.96亿元,比上年增长44.1%。

    建筑业生产效益转好。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9.12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全年全市施工面积达799.1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8%,房屋竣工面积达466.6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2%。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153.2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含跨区)165.36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含跨区)133.68亿元,比上年增长21.7%。投资按经济类型分(不含跨区),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6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5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4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8.7%。

投资结构趋向二产业。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86亿元,比上年下降30.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7.19亿元,比上年增长30.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3.89亿元,比上年增长9.6%。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较快。全市全年重点工程完成投资44.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8%。其中石门电厂二期工程完成9.25亿元,已投产发电;皂市枢纽工程完成投资8.10亿元。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达2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2.8亿元,增长14.3%;县及县以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4亿元,增长13.5%。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为174.8亿元,增长14.3%;餐饮业为25.7亿元,增长12.5%;其他行业为4.7亿元,下降0.4%。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额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349.2亿元,比上年增加40.3 亿元,增长13 %,其中批发业增长14.4%,零售业增长11 %。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5.66万辆,比上年增长12.7%,私人汽车保有量3.16万辆,比上年增长20.2%。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招商引资保持稳定增长。全市全年实际引进外资1.21亿美元。全年新批三资企业25家,其中外商独资企业占15家。全市合同外资额为1.13亿美元,其中外商独资企业占60.8%。第二、三产业为外商投资的重点行业。第一产业实际到位外资15万美元,占全市实际到位外资总额的0.1%;第二产业实际到位外资1.05亿美元,占86.5%;第三产业实际到位外资0.16亿美元,占13.4%。全市全年实际引进内资95.90亿元,同比增长55.1%。引进内资项目469个(含续建项目)。全市实际引进内资达1000万元以上的大型项目有232个,比上年增加86个。

对外贸易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全年对外贸易总额突破1.5亿美元,相当于“九五”末期2000年贸易总额的5.6倍,比上年增长2.6%,其中出口首次突破1亿美元,达1.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加工贸易出口额达0.4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2%,占同期出口总额的39.2%,比上年提高8.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出口增长11.8个百分点。全市进口完成0.4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8.4%。

旅游业继续稳步增长。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4.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国内旅游收入23.6亿元,入境旅游收入713.9万美元。接待海内外游客472.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2%。接待国内旅游者468.2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3.97万人次。年末全市星级宾馆已达42家,比上年增加8家。年末全市旅行社达30家,比上年增加2家。

七、交通和邮电

运输邮电仓储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40.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

全市公路及水路客运量1.4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7.8%,客运周转量58.0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3%,货运量0.61亿吨,比上年增长15.3%,货运周转量70.2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7%。公路线路年末里程达7741公里,比上年增长1.03%,其中高速公路为133公里,比上年增长1.4倍。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17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为1.54亿元,电信业务总量为18.63亿元。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为112.6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达103.82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3.42万户,乡村电话用户70.4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19.52万户。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机构运行良好。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稳步增长,本外币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402.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6%,其中企业年末存款余额为60.88亿元,增长10.81%。金融机构本外币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为257.8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6%,其中本外币短期贷款为184.53亿元,增长4.0%;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为71.36亿元,增长25.4%。全市银行业各金融机构帐面经营减亏1201万元。年末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本外币)下降22.49%。

保险事业发展迅猛。全市已有保险公司10家,比上年增加1家,寿险公司和产险公司各有5家。全市保费收入11.49亿元,同比增长25.4%。赔付额为3.21亿元,比上年增长43.3%。

年末全市上市公司2家,股票市价总值13.35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年末普通高等学校4所,在校学生1.91   万人;中等职业学校65所,在校生7.25万人,同比增长7.90%;普通高中54所,在校生12.07万人,同比增长8.55%;初中学校258所,在校生22.59万人,同比下降13.86%,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为1.5%,同比下降1.89个百分点;普通小学1223所,在校生32.33万人,同比下降7.4%;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学生322人,同比增长3.2%;幼儿园在校生6.28万人,同比增长27.38%。

综合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市标准认证工作迅速推进,共备案企业产品标准196项,有14项产品获得采标认可证书,9项产品获得采标标志证书。全市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109项,有92家企业通过了ISO质量体系认证。全市已有3个中国名牌产品,6个国家免检产品,58个湖南省名牌产品。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1.2万台(件),同比增长2%。地震台站5个。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7个。

科技研究开发有较大进展。全市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达50.51亿元,同比增长3.55%,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8.53亿元。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0.54亿元,同比增长1.4%,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有9项。年末专利申请达349件,同比增长75%,授权专利达185件,同比增长47%。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电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中心)10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6个,文物保护机构10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7.73%;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2.43%,拥有有线电视用户54.37万户,同比增长3.27%。全市期刊出版量1.04万册。有档案馆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6万卷(件)。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58个,医院、卫生院27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1个。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15万张,比上年增长1.77%,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数3779张,增长0.35%。卫生技术人员1.65万人,增长6.45%,其中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6658人,增长3.59%。全市拥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3个,卫生技术人员802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6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县(市)1个,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45万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先后组织了市四运会等十项体育活动,承办或协办了全省首届篮球甲级联赛等三个省级大型赛事。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达30万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28项。获全国冠军(第十届全国运动会)2个。全市体育基础设施得到发展,全市投放各类健身器材120多万元,年末有体育场3个,体育馆11座,运动场137个,游泳池14个。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及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为602.4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7.72万人,乡村人口464.70万人。全市男性人口309.75万人,增长0.31%;女性人口292.67万人,增长0.13%。0——14岁人口74.72万人,下降6.88%;15——64岁人口464.19万人,增长0.99%;65岁以上人口63.51万人,增长3.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1‰,同比下降0.86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7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41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5%。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5.8%,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29元,比上年增长9.3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2337元,比上年增长27.4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9.60%,同比下降4.17个百分点。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年末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82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09%,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2.8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24平方米。农村新建农村沼气池2.05万个。全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0.11亿元,年末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同期下降5%。

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5.81万人,比上年增长2.51%,其中职工有37.95万人,增长2.35%,离退休人员17.86万人,增长2.84%。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3.79万人,增长6%,参加医疗保险人数36万人,增长3.56%,其中职工有23.05万人,增长1.7%,退休人员有12.95万人,增长6.97%,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有13.81万人,增长2.54%,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下降到0.31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迅速。全市拥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6400张,收养人员达5900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达12.1万人,全市有城镇各类社区服务设施5594个,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334个。全年发放农村特困救助和农村低保金671万元。全市发行福利彩票1.02亿元,筹措福利资金1000万元,支持福利项目153个。

十二、资源与环境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市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为71.5%,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78.5%。建成烟尘控制区29个,增长3.6%。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154.7平方公里,增长9.6%。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0个,比上年增长25%。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93.2平方公里。已批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4万公顷。

全年市城区(武陵区及德山开发区)总用水量达0.51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92%,其中生活用水0.28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13亿立方米。

全市已发现矿种90种,24种矿产已查明资源储量,其中能源矿产2种,金属矿产7种,非金属矿产13种,水气矿产2种。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时光轴

RAG13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05年常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年是实施我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全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发展的方针指导下,社会经济得到了稳定协调地发展,较好地实现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实施“十一五”计划打下了良好基础。一、综合 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初步核算,全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7.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46亿元,比上年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26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19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人均GDP达到11689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4:42.9:31.7。市场价格保持稳定。2005年,全市市场价格上涨速度明显趋缓,居民消费和商品零售两种价格总水平均没有超过5%的“通货膨胀临界点”。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2.7%,比全省平均水平多涨0.4个百分点。呈现出四升四降的趋势:食品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等四类指数分别为104.1%、100.3%、102.7%、108.7%,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讯类等四类指数分别下降为99.0%、99.8%、98.4%、98.5%。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1%,高于农村0.8个百分点。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为101.7%。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5.96%。RAG-ES2024-09-10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全市新增就业人员12.30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5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4.04万人。八件实事指标全面达标。全市承担的省8件实事25项指标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建成通村公路、新建城镇经济适用房、扩改建乡镇敬老院等19项指标超额完成任务。洞庭湖区畅通工程桥梁建设、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及时到位率、财政预算安排低保金增长率等6项指标完成达标。全市目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国民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结构调整难度较大;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扩大;企业自主增长和创新能力不强;社会保障缺口较大。二、农业种植业面积有所调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572.8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4.25%;棉花种植面积61.18千公顷,下降1.91%;糖料种植面积3.2千公顷,下降21.38%;油料种植面积243.73千公顷,增长1.44%;蔬菜种植面积80.58千公顷,下降0.1%。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比上年下降98.66%。RAG-ES2024-09-10
粮食继续恢复性增长。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市全年粮食总产量322.29万吨,比上年增长6.04%。油料产量39.51万吨,下降2.97%。棉花产量9.16万吨,下降0.50%。糖料产量14.36万吨,下降19.84%。烤烟产量0.6万吨,增长22.22%。茶叶产量0.96万吨,增长9.77%。水果产量60.92万吨,增长2.99%。蔬菜产量168.98万吨,增长4.68%。肉类产量61.07万吨,增长5.12%。牛奶产量0.85万吨 ,增长4.27%。水产品产量32.49万吨,增长10.50%。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66万处,比上年增长32.1%;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7平方公里,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1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6.67%;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34万公顷。年末全市大型水库蓄水总量为2.1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41%。全年新增耕地6690.2亩。RAG-ES2024-09-10
浏览 7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