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10-01-01 00:00

南 京 市 统 计 局

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

2011年3月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501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0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327.76亿元,增长13.6%,其中工业增加值2005.26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2540.57亿元,增长13.0%。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2.8:46.5:50.7。

在全市生产总值中,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为39.6%,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2,比上年上涨4.2%。构成消费价格的八大类指数“七升一降”。

2010年城市居民消费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比上年涨跌(%)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4.2
一、食品 7.3
二、烟酒及用品 2.4
三、衣着 5.4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0.7
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3.6
六、交通和通信 -1.3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4.4
八、居住 3.8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3.5

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5.6,比上年上升5.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升6.8%;生活资料价格上升0.6%。轻工业类价格下降0.9%;重工业类价格上升10.1%。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现价总产值244.75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农业产值139.44亿元,增长13.5%;林业产值3.12亿元,增长2.3%;牧业产值39.44亿元,增长1.9%;渔业产值50.62亿元,增长6.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13亿元,增长6.5%。

全年粮食总产量110.6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小麦产量21.09万吨,增长2.8%;水稻产量79.14万吨,下降0.5%。油料总产量11.77万吨,下降12.3%,其中油菜籽10.92万吨,下降12.8%。蔬菜总产量266.32万吨,增长0.4%。

全年水产品产量20.42万吨,增长0.8%。肉类总产量12.30万吨,下降2.8%。禽蛋总产量7.48万吨,下降3.6%。牛奶总产量8.61万吨,下降0.5%。

年末全市累计通过省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368个。累计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个数183个。累计有机食品基地113个。累计通过省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总面积190.11万亩。

三、工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企业,下同)实现工业总产值8502.61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其中年度产值过亿元的企业864家,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651.80亿元,增长28.8%。全市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363.26亿元,增长28.7%,四大支柱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比重达到63.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36.80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实现利税922.97亿元,增长30.5%;实现利润467.97亿元,增长43.2%。

全年新产品产值完成1001.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983.85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为11.7%。在全市505家有出口交货值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超过亿元的有120家。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单位 产品产量 比上年增长(%)
卷烟 亿支 341.62 4.5
原油加工量 万吨 2098.53 2.8
硫酸(折100%) 万吨 81.56 8.6
乙烯 万吨 121.47 -14.2
纯苯 万吨 59.81 -3.1
合成氨(无水氨) 万吨 18.72 -41.0
化肥(折纯) 万吨 15.22 -27.9
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 万吨 9.98 48.0
初级形态的塑料 万吨 150.57 -11.6
合成洗涤剂 万吨 12.70 -15.5
水泥 万吨 980.20 -6.1
生铁 万吨 1034.50 9.0
粗钢 万吨 1054.14 10.9
钢材 万吨 1069.29 7.2
汽车 万辆 36.57 52.9
摩托车 万辆 45.97 6.2
民用钢质船舶 万载重吨 316.31 28.7
移动通信手持机 万台 299.14 -33.0
电子计算机 万台 16.86 -30.7
彩色电视机 万台 417.55 249.4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326.17 57.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06.0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

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1.21亿元,增长73.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618.41亿元,增长23.4%,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601.31亿元,增长23.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666.43亿元,增长23.9%。

从所有制结构看,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完成投资1284.75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完成投资438.6亿元,增长33.0%;民间投资完成1582.7亿元,增长15.9%;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完成投资811.43亿元,下降3.1%。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490.04亿元,比上年增长60.5%。四大支柱产业完成投资694.59亿元,增长53.2%。

全年房地产业完成投资754.76亿元,增长26.7%,房屋新开工面积1702.26万平方米,增长47.1%。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客运周转量329.7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3.4%;完成货运周转量3439.40亿吨公里,增长21.9%。

2010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旅客运输量情况表

计量单位 数 量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运输总量 万吨 30581.67 17.6
公路 万吨 17683 18.0
水运 万吨 11292 18.1
铁路 万吨 1593.55 3.9
航空 万吨 13.12 15.7
港口货物吞吐量 万吨 15825.54 22.4
其中:外贸吞吐量 万吨 833.23 24.0
旅客运输总量 万人次 38907.77 9.4
公路 万人次 36004 9.5
铁路 万人次 2427.85 5.9
民航 万人次 475.92 16.6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万标箱 145.32 19.9

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83.0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3.8%,其中本年新注册19.38万辆。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64.76万辆,增长29.0%,其中本年新注册15.73万辆。年末私人轿车保有量47.04万辆,增长30.3%,其中本年新注册11.6万辆。

全年新增出租车229辆,完成更新3199辆,出租车总数达到10593辆。公共交通车辆运营数达到8695标台,其中地铁915标台。

全年邮电通信业务总量为139.07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27.90亿元,邮政业务总量11.17亿元,分别增长14.4%和12.9%。全年邮电业务收入98.69亿元,增长5.7%。其中,电信业务收入91.80亿元,邮政业务收入6.89亿元,分别增长5.2%和13.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931.34万户,新增130.28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90.14万户,减少9.96万户;年末住宅电话用户163.59万户,减少19.51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150.59万户,比上年增长6.0%;其中宽带用户达147.75万户,增长8.0%。国际国内特快专递共完成781.47万件,增长28.5%。

全年旅游总收入951.61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5.7%。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6496.88万人次,增长15.3%;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6366万人次,增长15.3%;接待入境旅游者130.88万人次,增长15.4%。国际旅游创汇9.81亿美元,增长17.1%。全年经批准因私出国出境人数达32.9万人次,增长8.4%。年末全市拥有旅游星级宾馆饭店121家。旅游A级景区48个,其中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10个。各类旅行社476家,其中具有出境游资质的旅行社18家。

六、国内贸易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7.77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完成零售额2055.58亿元,增长18.0%;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12.19亿元,增长22.7%。

全年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9.02亿元,比上年增长18.6%;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7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分类情况

绝对量(亿元) 增幅(%)
总   计 1081.43 26.8
食品、饮料、烟酒类 134.87 13.2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125.60 16.5
化妆品类 18.92 11.7
金银珠宝类 29.50 51.5
日用品类 25.57 12.9
五金、电料类 1.97 7.2
体育、娱乐用品类 12.71 74.8
书报杂志类 10.54 4.4
电子出版物和音像制品类 0.87 8.5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92.61 29.7
中西药品类 74.02 31.4
文化办公用品类 55.73 1.8
家俱类 10.23 18.7
通讯器材类 21.45 18.5
煤炭及制品类 0.38 682.1
石油及制品类 129.55 35.8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18.56 12.0
机电产品及设备类 5.12 -0.5
汽车类 296.39 42.6
其他类 16.83 32.4

全年新建和升级改造郊县“万村千乡”连锁农家店392个;“家电下乡”全年销售额达4.4亿元,家电以旧换新实现销售额达38.1亿元。

全市年成交额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60家,成交额1130.62亿元,增长39.3%。

亿元市场商品成交情况表

商品成交总额(亿元) 增长(%)
总    计 1130.62 39.3
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 291.92 89.9
(1)粮油、食品类 257.68 72.1
  其中:粮油类 62.67 114.2
         肉禽蛋类 77.12 165.3
         水产品类 55.33 37.6
         蔬菜类 38.41 -9.0
         干鲜果品类 18.71 256.7
(2)饮料类 15.98 1927.0
(3)烟酒类 18.26 470.3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61.31 11.0
化妆品类 1.80 231.8
金银珠宝类 1.12 7561.5
日用品类 35.35 2.1
五金、电料类 37.01 50.5
体育、娱乐用品类 0.47 43.5
书报杂志类 2.95 -6.7
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 0.49 -16.2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3.12 83.4
中西药品类 0.01 -58.7
文化办公用品类 8.56 -51.3
家具类 31.49 121.0
通讯器材类 0.01 -72.4
木材及制品类 24.43 22.7
化工材料及制品类 0.64 19.8
金属材料类 458.57 83.1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130.55 51.7
机电产品及设备类 1.01 5.1
汽车类 25.94 10.7
其他类 13.86 20.7

七、对外经济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456.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1%。其中,完成出口总值248.85亿美元,增长34.8%。三资企业全年出口额达83.51亿美元,增长28.8%,占全市出口额的比重达到33.6%。对亚洲、欧洲、北美洲三大主体市场的出口全面增长,全年出口213.08亿美元,增长35.0%,占全市出口额的85.6%。全年对非洲和拉丁美洲出口分别增长29.1%和15.9%。

从出口贸易方式看,2010年,全市实现一般贸易出口156.04亿美元,增长37.4%,占出口的比重达到62.7%。加工贸易85.85亿美元,增长29.3%,占出口的比重达到34.5%。

从出口商品构成看,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9.28亿美元,增长37.8%,占出口总额的份额由2009年的27.2%提高到27.8%。机电产品出口135.76亿美元,增长36.3%。

全市出口额超千万美元的企业有292家,出口额达214.9亿美元,增长39.1%,占全市出口总量的86.3%。

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出口额及其增长速度表

出口额(亿美元) 增长(%)
合   计 248.85 34.8
一、亚   洲 97.02 41.9
#香港 12.91 52.7
    日本 23.19 80.2
    韩国 12.53 28.3
    台湾省 4.66 52.4
    东南亚国家联盟 19.04 19.0
二、非   洲 12.27 29.1
三、欧   洲 73.07 39.5
     #欧洲联盟 68.41 39.4
四、拉丁美洲 16.03 15.9
五、北美洲 42.99 18.5
     #美国 37.96 19.0
六、大洋洲 7.48 76.4
     #澳大利亚 5.00 59.1

全年新批外资企业387个,新批注册合同外资额47.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实际使用外资26.76亿美元,增长17.3%。全市1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新批注册合同外资30.2亿美元,增长7.4%;实际使用外资18.77亿美元,增长24.9%。

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2.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9%;实际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13.09亿美元,增长24.4%。期末在外劳务人数8473人。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075.25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8.80亿元,增长19.4%。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四大主体税种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共完成311.77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60.1%。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42.73亿元,增长17.7%。其中,教育支出76.48亿元,增长19.4%;科学技术支出16.49亿元,增长19.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5.93亿元,增长24.1%。

全年各项税收收入完成138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国税征收完成762.78亿元,地税征收完成625.37亿元;非税收入206.97亿元,增长16.1%。在各项税收中,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分别完成249.95亿元和126.89亿元,分别增长22.7%和23.5%。

年末全市全辖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887.43亿元,比年初增加1799.45亿元,增长16.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72.07亿元,比年初增加447.08亿元,增长14.3%。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0915.34亿元,比年初增加1470.86亿元,增长15.6%。

全年商业性保险公司全年保费收入191.30亿元(省保监局数据),比上年增长25.6%。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130.76亿元,增长19.2%;财产险保费收入60.54亿元,增长42.1%;商业性保险公司全年赔付支出41.40亿元,其中,人寿险赔付支出17.73亿元,下降7.2%,财产险赔付支出23.67亿元,增长13.4%。

九、城乡建设

全市市容环境、城市品质、人居质量全面提升。绕越高速东南段建成通车,东北段开工建设。南京高速“二环”即将闭合;纬七路过江通道建成通车,地铁二号线、一号线南延开通,南京四桥、纬三路过江通道、南站枢纽集疏运道路系统全面启动,一批港口工程基本建成。区域综合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突出,城市交通承载辐射能力进一步提升。

全力实施市容市貌整治工程,对全市35条干道、600多条道路街巷全面改造。全年新改建道路长度280公里,新增道路面积约420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9.2平方米。

全市水利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主要实施了秦淮河支流二干河等河流整治工程、长江三江口节点加固、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等专项工程。雨污分流工程全面展开。

全年城区新建和改建公厕46座,新改建垃圾中转站12座;新农村建设改建户厕约3万座;新建垃圾中转站2座。日供水能力达到305万吨,天然气用户达到104.6万户。全年完成亮化楼宇64幢。

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6%。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0533项,技术合同成交额76.89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全市新增技术贸易机构155家。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南京地区共有27项成果上榜,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17项。

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4家,其中:国家级13家、省级176、市级35家。省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94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55家。

全年专利申请量19275件,比上年增长35.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7461件,增长15.5%,占全年专利总申请量38.7%。专利授权量9150件,增长38.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487件,增长22.0%。

全年引进农业新品种30个。累计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6个;有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省级认定。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77个,其中国家级10个,省级26个,市级41个。

年末全市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235个,国家检测中心12个;共有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2个;依法设立的计量技术机构1个,依法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2个。

对全市15大行业43类276种产品开展质量监督抽查,共计覆盖全市2683家企业的4493批次产品,抽查平均合格率为95.8%。

全年制修订国际标准5项、国家和行业标准177项、地方标准28项。新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个,新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4项。全市共有国家、省、市名牌产品627个,其中中国名牌产品24个,江苏名牌产品181个,南京名牌产品422个。国家、省质量奖获奖企业累计31个,其中全国质量奖3个。

年末在宁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为46人和31人。

全市在宁普通高等学校(不含部队院校)53所。新招收本专科生22.57万人,比上年增加0.37万人,在校学生70.61(不含研究生)万人,比上年增加1.27万人。在宁高校及研究生培养机构招收研究生2.9万人,比上年增加0.73万人;在校研究生8.73万人,比上年增加0.73万人。

全市拥有普通中学215所,在校学生24.86万人,比上年减少1.2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9.15万人,比上年减少0.05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9.62%。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三星以上普通高中和省级以上重点职业类学校招生比例达招生总数的90%。

全市拥有小学345所,在校学生28.83万人,比上年增加0.51万人。全市已有小班化教育的中小学132所。拥有幼儿园501所,在园儿童15.28万人。

弱势群体子女入学教育得到有效解决,从幼儿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实行政府助学全覆盖,全年共为1.5万名城乡“低保”家庭子女和困难学生发放“助学券”和减免学习费用1095万元。基本实现在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九年义务教育“全接纳”,人数达到6.23万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达到95%。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拥有文化馆16个,公共图书馆18个,博物馆42个。14个综合档案馆向社会开放档案29.17万卷。共有广播电台2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电视台2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4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年末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继续实施“送科技书籍、送戏、送电影”下乡工程,送图书3.42万册,送戏436场,送电影4846场。组织对外文化交流25批次,涉及24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广场文化活动1395场。广播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累计完成131.64万户。成功举办2010年中国南京世界文化名城博览会,第十届南京文化艺术节和第五届中国(南京)文化节产业交易会,积极推进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暨遗址园区、南京十朝文化园等14个重大文化节产业项目建设。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中国雕版印刷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中国古琴艺术(金陵琴派)、中国剪纸(南京剪纸)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山陵陵寝、渡江胜利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庆典活动向全球直播。圆满完成了上海世博会协办城市的有关工作。

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93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4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3.1万张,其中医院病床2.6万张。现有卫生技术人员4.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1.7万人,注册护士1.96万人,卫生防疫和防治人员1248人。全市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6人,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4.9张。

全市建立了13所惠民医院,接门诊病人6.1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1989人次,减免费用401万元。全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新(改)建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市累计建成14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74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城市人口覆盖率达100%。

全市农村已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合作医疗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全市镇(街)初级卫生保健合格率达100%。

全市甲、乙传染病发病率控制为153.34/10万,计划免疫五苗覆盖率达99.08%。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率达99.17%。

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6.84岁,其中男74.46岁,女79.32岁。

2010年全市举办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1000多项(次),连续四年直接参与人数达百万人次。全市全民健身工程(点)1437个。竞技体育继续保持全国先进地位。2010年共有4人5次获世界冠军,6人5次获亚洲冠军,其中新增世界冠军2名,南京籍世界冠军运动员总人数累计达到26名。在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上,我市体育健儿获金牌193枚,取得金牌总数第一、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南京籍运动员在广州亚运会夺得5枚金牌、12枚奖牌,奖牌数创历史最好成绩。先后承办了9项(次)国际比赛和13项(次)全国比赛。积极申办、筹办青奥会、亚青会,先后获得2013年亚青会和2014年青奥会主办权。

十二、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

全年工业用电量达242.66亿千瓦时,增长8.5%,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4.9%。

初步测算,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8052.6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8.3%;综合能源消费量3077.44万吨,比上年增长8.4%。煤炭消费量2790.75万吨,增长28.6%;原油消费量2113.89万吨,增长3.4%;天然气消费量16.29亿立方米,增长5.1%;电力消费量227.64亿千瓦时,增长12.9%。经初步测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比上年下降15.5%,其中,年耗能5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项目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比上年下降17.9%。

年末全市拥有各级环境监测站15个。当年投产建设项目同时建设防治污染设施的达100%。全市建成了16个烟尘控制区,面积736.5平方公里;建成了25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551.28平方公里。空气质量良好以上级别的天数达302天,占全年的82.7%,比上年减少3.6个百分点。

2010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3.6亿吨,比上年下降0.9%;工业粉尘排放量4.15亿吨,下降0.4%;工业废气排放量4710亿标立方,下降0.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重复用水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5.4%、87.1%和91.0%。主要污染物SO2和COD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下降1.9%和5.8%。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抽样调查,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12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居民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6.8%、23.8%、1.5%和17.3%。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8156元,比上年增长11.1%。

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组表

各组比重(%) 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0000元以下 7.9 7821
10000-15000元 13.2 12620
15000-20000元 17.1 17640
20000-25000元 16.7 22412
25000-30000元 11.7 27494
30000-35000元 7.7 32204
35000-40000元 7.2 37289
40000-45000元 3.5 42366
45000-50000元 3.0 47342
 50000元以上 11.9 78896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128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13.6%、8.7%、24.2%和27.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8477元,比上年增长12.6%。

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分组表

各组比重(%) 全年人均纯收入(元)
4000元以下 3.5 3200
4000-6000元 9.7 5306
6000-8000元 15.9 7032
8000-10000元 16.2 8951
10000-12000元 15.7 10905
12000-14000元 13.7 12978
14000-16000元 9.0 14946
16000-18000元 5.1 17009
18000-20000元 3.4 19025
20000元以上 7.8 28587

年末全市新增就业人数20.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6.66万人次。援助困难人员再就业1.2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8%。

全年城镇社会保险五大险种累计参保人数达到1076万人次,其中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到98%以上。

全市纳入基本养老保险总人数达到331.56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09.33万人。离退休人员当期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97.53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92万人,养老、失业保险金发放最低标准分别提高至500元、520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276.66万人。

全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9.1%,参保率达98.6%。老年农村居民养老补贴发放率达100%。10.41万名被征地农民进入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福利类收养单位拥有床位2.86万张,收养1.71万人。其中社会福利院18个,拥有床位3950张,收养2500人。建立城镇各类社区服务设施1894处,区(县)、街道级社区服务中心64个。全市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3.45万人;享受国家抚恤和各类优抚补助1.15万人。

注:

①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南京统计年鉴》为准。

②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③人口统计数据见另行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

时光轴

RAG24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南 京 市 统 计 局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2011年3月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501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0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327.76亿元,增长13.6%,其中工业增加值2005.26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2540.57亿元,增长13.0%。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2.8:46.5:50.7。在全市生产总值中,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为39.6%,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2,比上年上涨4.2%。构成消费价格的八大类指数“七升一降”。2010年城市居民消费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比上年涨跌(%)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4.2 一、食品 7.3 二、烟酒及用品 2.4 三、衣着 5.4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0.7 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3.6 六、交通和通信 -1.3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4.4 八、居住 3.8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3.5 RAG-ES2024-09-11
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5.6,比上年上升5.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升6.8%;生活资料价格上升0.6%。轻工业类价格下降0.9%;重工业类价格上升10.1%。二、农业全年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现价总产值244.75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农业产值139.44亿元,增长13.5%;林业产值3.12亿元,增长2.3%;牧业产值39.44亿元,增长1.9%;渔业产值50.62亿元,增长6.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13亿元,增长6.5%。全年粮食总产量110.6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小麦产量21.09万吨,增长2.8%;水稻产量79.14万吨,下降0.5%。油料总产量11.77万吨,下降12.3%,其中油菜籽10.92万吨,下降12.8%。蔬菜总产量266.32万吨,增长0.4%。全年水产品产量20.42万吨,增长0.8%。肉类总产量12.30万吨,下降2.8%。禽蛋总产量7.48万吨,下降3.6%。牛奶总产量8.61万吨,下降0.5%。RAG-ES2024-09-11
年末全市累计通过省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368个。累计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个数183个。累计有机食品基地113个。累计通过省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总面积190.11万亩。三、工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企业,下同)实现工业总产值8502.61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其中年度产值过亿元的企业864家,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651.80亿元,增长28.8%。全市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363.26亿元,增长28.7%,四大支柱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比重达到63.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36.80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实现利税922.97亿元,增长30.5%;实现利润467.97亿元,增长43.2%。全年新产品产值完成1001.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983.85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为11.7%。在全市505家有出口交货值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超过亿元的有120家。RAG-ES2024-09-11
浏览 7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