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风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以及黄湖移民安置等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六区"建设,以创先争优为动力,统筹做好活经济促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等各方面工作,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平稳增长,总体发展形势积极向好。城乡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各项社会事业繁荣进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政治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42.6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7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3.96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工业增加值13.2亿元,同比增长29.3%;第三产业增加值9.05亿元,同比增长7.8%。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4.9:50.8:24.3调整为22.7:56.1:22.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733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2%。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41%,比上年增长4.6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113.67%,烟酒及用品100.4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2.02%,交通和通信102.49%,居住10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00.2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2.1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6.21%,比上年增长5.74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1.54%,比上年增长0.78个百分点。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17.55万人,其中年末职工人数4.43万人。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490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8.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1%。
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还比较艰巨,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二是内需持续均衡增长存在较大制约,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需完善;四是民生和社会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就业、医疗、住房、教育、市场物价、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尚待有效解决等。
二、农业
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1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全年总播种面积48.69千公顷,比上年的48.48千公顷增加0.21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9.52千公顷,比上年的29.56千公顷减少0.4千公顷。农产品产量呈现"三增""四减"。"三增"即粮食产量18.52万吨,同比增长0.43%;油料产量2.29万吨,同比增长7.01%;水产品产量22290吨,同比增长7.75%。"四减"即棉花产量3356吨,同比减少28.9%;猪肉产量0.7万吨,同比减少31.4%;牛肉产量2179吨,同比减少5.79%;羊肉产量254吨,同比减少17.26%。
全年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41千公顷,新增面积0.33千公顷。全年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7.55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37万千瓦,增长8.47%。农村化肥使用量(折纯量)2.95万吨,增长4.24%,农村用电量12769万千瓦小时,增长18.8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32017万元,同比增长29.3%(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全县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29511万元,同比增长3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4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鸿路钢构、中南钢构、兴隆米业、潮流钢构、中慧畜牧、华立染织、福鑫钢构和辉创重工等8家,过5000万元的企业有18家,过2000万元的企业有36家。
工业产品结构改善,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较快。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2.88亿元,比上年增长22.2%。高新技术产品产值98735万元,比上年增长38.8%;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32271万元,比上年增长43.5%。
工业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8.76亿元,产品销售率96.32%;全年实现利税总额20750万元,利润总额14991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94万元。
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县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共23家,从业人员4.79万人,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达到70.01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到790.66万平方米,当年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96.4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2741万元,比上年的278931万元增长33.6%。其中,国有单位投资73598万元,同比增长15.9%,集体经济10540万元,同比增长60.5%,个体私营经济288243万元,同比增长38.2%。投资总额中,城镇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41804万元,比同期的258466万元增长32.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5.1亿元,增长65.6%;第二产业投资18.79亿元,增长25.4%;第三产业投资10.29亿元,增长32.3%。房地产投资21564万元,比同期的11740万元增长65.3%,全年商品房销售额13280万元,比同期的11283万元增长17.7%,商品房销售面积8.3万平方米,比同期的8万平方米增长3.8%。
五、商贸和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015万元,比上年增长15.8%。分城乡看,县城消费品零售额55740万元,比上年增长18.3%;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6275万元,比上年增长14.01%。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1170万元,比上年增长14.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0315万元,比上年增长21.5%。
全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431万美元,比上年的1721万美元下降80.2%。实际利用外资309万美元,是上年同期的10万美元的30.9倍。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59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522公里。全社会货物运输量2822万吨,其中公路2680万吨;全社会客运总量384万人,其中公路374万人。全年客运周转量为1023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为7032万吨公里。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10154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收入1430万元,电信、移动、联通业务总收入8724万元。固定电话用户年末达到3.63万户,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29.02部;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129217户,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03.3部。
全年接待旅游人数42万人次,比上年增加4万人次,增长10.5%。实现旅游总收入4000万元,增长33.3%。星级酒店2家,星级酒店客房总数81间,旅游产品开发初见成效。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29749万元,比上年增长28.12%,其中:国税部门完成10027万元,地税部门完成11439万元,财政部门完成828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18%、31.21%和34.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084万元,比上年增长28.18%。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2594万元,其中,社保基金收入完成7591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5003万元。
全年财政总支出达到104397万元,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21528万元,减少0.7%;教育支出23737万元,增长12.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786万元,增长36.66%;医疗卫生支出8686万元,增长0.75%。
截至年底,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394277万元,较年初增加99212万元,增长33.62%,其中城乡储蓄存款余额268961万元,较年初增加55143万元,增长25.8%;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89833万元,较年初增加62957万元,增长49.62%。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学校86所,其中普通中学19所,小学66所,职业中学1所,幼儿园16所。全县本学年初在校学生数60984人,其中普通中学27670人,小学31492人,职业中学1822人,幼儿园及学前班4478人。全县共有专任教师3064人,其中普通中学1469人,职业中学96人,小学1499人。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5%,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
全年共有35家企业与高效、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优质稻高效种植与加工基地、蛋鸡繁育基地被确定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2家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和2家示范企业获科技成果3项,申请专利8项。兴鄂牌东坡米系列7个品牌,已取得绿色食品、全国放心大米、湖北名牌、湖北省着名商标。湖北永信食品有限公司的"永信"、"绿野香"、"大煮厨"、"欢迎"四大品牌分别荣获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商品、湖北名牌产品、绿色食品A级产品等,是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单位。祥林奶牛场是国家奶牛"金钥匙工程"黄冈培训现场,并被授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实验基地。"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工程总投资580万元,占地面积5.54亩,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的县图书馆建成。全面完成了全县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建和扩建任务,率先在全市实现文化站项目建设全覆盖。建设"农家书屋"112家。完成了全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阶段工作任务。全年举办大型文化活动14次,参与人员1300余人,观众16万人次。
年末全县卫生机构17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13个,妇幼保健院(站)1个,疾病预防控治中心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760张,其中医院260张,卫生院500张,每千人拥有病床数2.1张。卫生技术人员85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0人,注册护士13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7人,其中每千人拥有医生1.5人。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16%。
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代表黄冈市参加省十三运会职工类巴山舞比赛,获得第四名。农村体育工作和农民健身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已建设农民健身场地82个。全县有各类体育协会15个。全县健身人数达4.6万人,占总人数的12%以上。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户数125120户,总人口375464人。在总人口中,按性别分:男性人口196930人,女性人口178534人,人口性别比为110.3:100;按户口性质分,未落户常住人口2107人,非农业人口44339人。全县乡村户数8.94万户,乡村人口30.01万人,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6.17万人。在总人口中,18周岁以下人口60049人,18至35周岁人口104780人,35至60周岁人口148309人,60周岁以上人口62326人。
全年出生人口5864人,死亡人口374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4‰。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17元,比上年增加330元,增长10.04%,其中工资性收入221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1.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2684元,其中人均食品支出1248元,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361元。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54元,比上年增加1327元,同比增长13.4%;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达到6723元,其中人均食品支出2226元,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147元。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8.0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9.38平方米。
年末社会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五险"参保规模突破10万人次,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6.1%,列全省13个试点县第二。
十一、资源、环境与社会治安
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7.84千公顷。其中:水田14.9千公顷,旱地2.61千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35%。
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650万元,生活污水处理率20.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8.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2%,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
全年刑事案件立案750起;较大交通事故发生数7起,死亡人数7人,交通事故损失额515万元;火灾事故发生数50起,火灾损失金额33.3万元;工矿企业安全事故死亡人数5人,工矿企业安全事故损失额129万元。
注:1、本公报数字主要是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字为公安户籍年报数。2010年最终人口数据以及城镇化率以人口普查公报发布的数据为准。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以及黄湖移民安置等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六区"建设,以创先争优为动力,统筹做好活经济促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等各方面工作,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平稳增长,总体发展形势积极向好。城乡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各项社会事业繁荣进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政治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一、综合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42.6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7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3.96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工业增加值13.2亿元,同比增长29.3%;第三产业增加值9.05亿元,同比增长7.8%。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4.9:50.8:24.3调整为22.7:56.1:22.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733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2%。 | RAG-ES | 2024-09-11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41%,比上年增长4.6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113.67%,烟酒及用品100.4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2.02%,交通和通信102.49%,居住10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00.2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2.1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6.21%,比上年增长5.74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1.54%,比上年增长0.78个百分点。年末全县从业人员17.55万人,其中年末职工人数4.43万人。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490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8.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1%。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还比较艰巨,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二是内需持续均衡增长存在较大制约,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需完善;四是民生和社会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就业、医疗、住房、教育、市场物价、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尚待有效解决等。 | RAG-ES | 2024-09-11 |
二、农业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1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全年总播种面积48.69千公顷,比上年的48.48千公顷增加0.21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9.52千公顷,比上年的29.56千公顷减少0.4千公顷。农产品产量呈现"三增""四减"。"三增"即粮食产量18.52万吨,同比增长0.43%;油料产量2.29万吨,同比增长7.01%;水产品产量22290吨,同比增长7.75%。"四减"即棉花产量3356吨,同比减少28.9%;猪肉产量0.7万吨,同比减少31.4%;牛肉产量2179吨,同比减少5.79%;羊肉产量254吨,同比减少17.26%。全年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41千公顷,新增面积0.33千公顷。全年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7.55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37万千瓦,增长8.47%。农村化肥使用量(折纯量)2.95万吨,增长4.24%,农村用电量12769万千瓦小时,增长18.85%。 | RAG-ES | 2024-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