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建德市统计局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扎实推进“三大战略”,深入实施“九大工程”,全力做好保增长、促转型、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189.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1.5亿元,增长13.3%。三次产业结构为11.2:56.4:32.4。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37201元。完成现价工农业总产值540.6亿元,同比增长21.0%。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为210158万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0060万元,为年计划的107.2%,增长13.5%。
农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市完成现价农业总产值33.2亿元,为年计划的104.4%,比上年增长10%。农村经济总收入358.9亿元,增长15.1%。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为27万亩,完成上级目标任务的109.5%,粮食产量为9.9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1万亩,与上年持平。主导特色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6%。
效益农业较快发展。全市蔬菜产量21万吨,与上年持平;油菜籽9000吨, 比上年略有下降;茶叶3681吨,增加175吨;水果17.4万吨,增加0.8万吨。培育杭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累计分别达到27家、3家。创建成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启动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市创建,荣获中国藏红花之乡和高山蔬菜之乡称号。
林、牧、渔业发展良好。完成绿化造林25340亩,为年计划的106%。年末生猪存栏量为18.4万头,比上年增长13%;家禽存栏量为792.3万羽,减少1.8%;肉类总产量29936吨,增长3.8%;水产品产量12480吨,增长3.4%。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完成51座病险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堰坝43处、防洪堤14.28千米、渠道80.55千米、机耕路30.05千米及配套设施。实施土地治理项目4个,治理山区中低产田面积2万亩,总投资3945万元,
工业
工业经济强势复苏。强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龙头和主导地位, “工业兴市”战略深入推进。全市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074462万元,为年计划的110.7%,比上年增长21.8%;完成工业销售产值4980064万元,为年计划的110.9%,增长21.9%。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1%。
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到年底,全市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达823家,现价工业总产值达到3434112万元,比上年增长27.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7.7%,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640350万元。
经济效益明显回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381246万元,比上年增长78.4%,其中利润282078万元,比上年增长108.4%。工业用电量为193429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7%。
工业生产性投入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424058万元,为年计划的101.9%,比上年增长12.2%,其中限额以上投入359676万元。中策橡胶炼胶项目全面投产,伊曼纽尔年产150万台卫浴洁具生产线进入试生产,金汇邦皮革建成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平台建设步伐继续加快。完成开发区、乡镇街道产业功能区基础设施投资52141万元。当年平整土地5006亩,为年计划的100%。当年实际入区企业49家,其中投产企业13家。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2507万元,为年计划的106.3%,比上年增长16.9%。其中限额以上投资658530万元,为年计划的103.2%,比上年增长14.5%。
建筑业发展态势良好。建筑业市场进一步规范,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得到加强,“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三位一体监督模式不断完善,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继续提升。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7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稳中有升。随着人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4678万元,为年计划的105.2%,比上年增长19.1%。豪廷宾馆(寿昌)、半岛凯豪(二期)结顶装潢,千岛湖皇冠假日(塘坞口)和世通山水(打靶场)酒店开工建设,金马中心商业综合体全面建成。
旅游产业
旅游业发展加快。全市接待游客341.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0%,实现旅游总收入18.1亿元,其中直接收入5.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1%和21.8%。完成全市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大力推进景区提升,完成新安江夜游项目和葫芦峡景区提升,基本完成玉泉寺景区改造。新安江温泉度假村(一期)建成营业。完成瑞平山旅游综合体招商。成功举办第十四届中国·建德新安江旅游节。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0369万元,比上年增长52.1%。商品房施工面积99.0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2%;竣工面积2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7.0%;商品房销售面积31.8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4.9%;商品房销售额18.91亿元,比上年增长70.9%。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业平稳增长。全市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交通网络建设明显改善。全市公路里程数178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776公里,高速公路83.7公里。完成白章线洋溪至大洋段改建工程前期准备。加快推进320国道改线、23省道寿昌至李家段改建、建德港十里埠综合作业区等项目前期工作。全力以赴配合杭黄高铁和杭新景高速二期建德段建设相关前期工作。开通新安江至杭州的城际公交线路。
邮电通信
邮电通信业较快发展。全市本地电话用户171103户,其中小灵通24061部。宽带用户达到7.02万户,比上年增长18.6%;移动电话用户40.8万户,增长16.9%。全年电信邮政业务总收入为37300万元,比上年增长5.3%。
金融行业
存贷规模明显扩大。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1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9.0%;贷款余额为175.86亿元,增长30.9%。在杭州市地区率先开展排污权抵押贷款。杭州市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大同桑盈农村资金互助社挂牌开业。成为全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
市场物价
居民消费价格运行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增长2.8%。其中食品类上升5.5%;烟酒及用品类上升0.3%;衣着类上升0.9%;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下降1.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升2.8%;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升1.6%;居住类上升6.4%。
二、改革开放
体制改革
个私经济形势喜人。年末全市拥有个体工商户15393户,从业人员32809人;私营企业4221家,从业人员69065人。全市个私零售额32.54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75.4%。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
农村配套改革继续深化。全面实行村级财务双代理制度、集体审账制度。按照“三个置换”、“三个集中”的要求,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及农村集体土地和农民房屋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全年新增土地流转24988亩。继续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坚持开放式决策,政府常务会议视频直播实现常态化。基本完成“权力阳光”运行机制构建。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交通投资公司和铁路设施投资公司,完善城兴城防公司治理结构,国有(投资)公司运营和投融资能力进一步增强。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3269家,参保人数117098人,其中离退休人员27132人;参加失业保险单位3056家,参保职工61288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3050家,参保人数84618人,其中离退休人员27106人;参加工伤保险单位3232家,参加人员82249人;参加女工生育保险单位3193家,参加人员60522人;全市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达14080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镇村覆盖率达到100%,参合率达到98.9%。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在杭州市率先推进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补贴政策。
社会福利事业有序推进。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5家,养老床位1494张,平均每百位老人的床位为1.68张。全市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共613人(其中农村五保556人,城镇“三无”人员57人),集中供养率为92.33%。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503户,人数725人;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6226户,人数9011人;全市44家福利企业当年在岗残疾职工达1496人,占我市残疾人口13%。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工业企业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181.67亿元(不含税),自营出口额7.65亿美元。新增自营出口企业57家,新培育外贸出口品牌2个。
利用外资
吸引外资快速增长。全市引进外资项目26个,合同利用外资1955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9.0%;实际利用外资4531.85万美元,为年计划26.9%,比上年增长47.0%。
引进内资
引进内资成绩斐然。全市引进内资项目157个,协议利用内资505002万元,为年计划的159.9%,比上年增长49%;实际到位内资318100万元,为年计划的112.6%,增长15.2%。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科教兴市战略深入推进。“科技强市”建设工作不断深化。加大科技政策落实力度,14家享受国家扶持政策的高新技术企业减征所得税3519万元,24家企业技术开发费抵扣所得税1471万元。组织实施科技创新项目303项,其中国家级13项,省级15项。新增专利示范企业14家,其中,省级2家,杭州市4家。新增16家企业研发中心,其中:省级1家、杭州市5家。全年申请专利693件,授权专利785件,同比分别增长24%和163%。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9.5%。
教育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普通中学28所,在校学生26937人,比上年减少1435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9400人,减少200人;初中在校学生17537人,减少1235人;职业中学3所,在校学生4394人,比上年增加242人;小学27所,在校学生23955人,减少1551人。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100%,初中毕业升高中段比例为99.5%。全市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3367人。普通中小学学校占地总面积184.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69.2万平方米。加快工业技校扩建,扎实推进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严州分院(原严州师范学校)迁建前期工作。
文化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不断巩固省级“文化先进市”创建成果。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196.9千册;全年放映电影3851场次,演出戏剧136场;全年举办各类展览36个。全市有线电视入户率(含数字电视)达到93.6%;建德电视台全年播出5186小时;建德广播电台全年播出5668小时;全市电视和广播覆盖率分别为99%和100%。扎实推进严州古城综合保护和严州文化研究。深入推进新叶古村综合保护,创建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完成“建德人”遗址保护工程。博物馆和城市规划展览馆开工建设。 “龙文化”提升成效明显,精品龙获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传统表演艺术展金奖。新编婺剧《绿云》作为全省文艺精品参加广州亚运会文艺演出。
卫生
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日臻完善。深入推进“健康城市”和省级“卫生强市”创建。年末共有各类医疗机构172个,医疗病床2001张,卫生技术人员2572人,其中个体诊所63个,卫生技术人员131人。村设置的医疗点215个,乡村医生223人。公立乡镇卫生院和实行一体化管理、实现计算机联网的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开工建设,市二院、市三院整体搬迁正式启动,市四院扩建全面完成。
体育
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全年举办市以上各种体育比赛活动90余次。参加杭州市级以上各类体育比赛运动员700余人次,获各项比赛奖牌130枚,其中金牌73枚,银牌42枚,铜牌15枚。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兴起,完成省级乡镇体育创强1个,杭州市级体育小康特色村20个,省级体育小康特色村20个。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参加人员120名,发放三级体育指导员证书120份。
四、人民生活
人口与计划生育
人口保持稳定。年末全市人口为510194人(户籍人口),比上年末减少3228人,其中农业人口378152人,减少6539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为261201人,女性人口为248993人,男女人口比例为1.04:1。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全市计划生育率为96.1%。
居民收入
城乡居民生活较快增长。据抽样调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76元,比上年增长10.2%;人均消费性支出15677元,比上年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10012元,比上年增长12.8%;人均消费性支出6856元,比上年增长17.6%。
居民储蓄
城乡居民储蓄不断增加。全市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13.96亿元,比上年增加20.8亿元,增长22.3%。
住宅建设
居住条件持续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3.0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64.4平方米;农村钢筋砖木结构住房比例为95.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五、城市建设和管理
城市建设和管理
城市品位继续提升。桥东、洋安、桥南、洋溪等新城(综合体)及城西、叶家区块开发有序推进。洋溪大桥加快建设,新安化工总部大楼开工建设。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扎实推进,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工作继续走在前列。完成凤凰山公园珍贵树种示范区建设,主城区新增绿地12.4万平方米、绿化提升10.8万平方米;继续推进沿江立面改造,实施老城区屋顶太阳能热水器整治;完成主城区公共集中式停车场规划编制,新增1010个停车位。继续实施城市夜景提升工程。深入推进“新安江秀水保洁”工程,完成城东区块截污纳管,叶家至江村埠段、白沙大桥北至建德大桥段污水管网完成铺设。 “数字城管”投入运行,解决问题3万多件,问题解决率达到100%。
城市环境
生态建设持续开展。认真贯彻杭州市《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决定》,全面开展低碳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建设。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规划和洋安、桥东城市生态规划编制。积极推进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建设。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水源热泵系统安装应用20.8万平方米。完成“五路千盏”节能路灯工程。实施“阳光屋顶”示范工程,在新建12层以下住宅推行太阳能光热一体化应用。实施城市“屋顶绿化”计划,完成屋顶绿化2.3万平方米。扎实推进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全面实施市域水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 lt;, /SPAN>
公用事业
城市公用事业发展较快。全市拥有公共汽车55辆,座位数2781个,拥有出租小汽车100辆;城区年生活用水量为1079.7万吨;全市居民全年生活用电19278万千瓦时;城区使用液化石油气普及率达到100%;全市公用电话21208部。
六、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和治理
综合治理取得新成绩。
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地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市区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7分贝,城市交通噪音平均值为67.8分贝,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控制标准。
城市绿化
城市绿化面积继续增加。城区绿化覆盖面积365公顷,公园绿地面积136公顷。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经济转型升级任务还很艰巨,经济增长还未形成强有力的支撑点,发展要素制约仍然突出,财政收支压力较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还有不少。
注: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本公报中增加值为现价,增加值增长速度按照可比价计算。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建德市统计局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扎实推进“三大战略”,深入实施“九大工程”,全力做好保增长、促转型、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189.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1.5亿元,增长13.3%。三次产业结构为11.2:56.4:32.4。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37201元。完成现价工农业总产值540.6亿元,同比增长21.0%。 | RAG-ES | 2024-09-11 |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为210158万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0060万元,为年计划的107.2%,增长13.5%。农业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市完成现价农业总产值33.2亿元,为年计划的104.4%,比上年增长10%。农村经济总收入358.9亿元,增长15.1%。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为27万亩,完成上级目标任务的109.5%,粮食产量为9.9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1万亩,与上年持平。主导特色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6%。效益农业较快发展。全市蔬菜产量21万吨,与上年持平;油菜籽9000吨, 比上年略有下降;茶叶3681吨,增加175吨;水果17.4万吨,增加0.8万吨。培育杭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累计分别达到27家、3家。创建成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启动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市创建,荣获中国藏红花之乡和高山蔬菜之乡称号。 | RAG-ES | 2024-09-11 |
林、牧、渔业发展良好。完成绿化造林25340亩,为年计划的106%。年末生猪存栏量为18.4万头,比上年增长13%;家禽存栏量为792.3万羽,减少1.8%;肉类总产量29936吨,增长3.8%;水产品产量12480吨,增长3.4%。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完成51座病险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堰坝43处、防洪堤14.28千米、渠道80.55千米、机耕路30.05千米及配套设施。实施土地治理项目4个,治理山区中低产田面积2万亩,总投资3945万元,工业工业经济强势复苏。强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龙头和主导地位, “工业兴市”战略深入推进。全市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074462万元,为年计划的110.7%,比上年增长21.8%;完成工业销售产值4980064万元,为年计划的110.9%,增长21.9%。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1%。 | RAG-ES | 2024-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