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推进“三化“进程,努力消除“非典”影响、战胜严重自然干旱,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兴旺,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据初步测算,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06130万元,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659万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01856万元,增长20.0%;第三产业增加值139615万元,增长11.0%。三次产业结构为21.1:33.3:45.6,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03年,全县粮食总产量226391吨,减少1.8%,其中:稻谷158057吨,减少10.7%;旱粮68334吨,增长27.4%;油料4199吨,增长13.0%;烤烟3739吨,增长17.7%;茶叶49吨,增长6.5%;水果26163吨,增长33.9%;出栏肉猪57.78万头,增长2.0%;出栏牛1.37万头,增长13.2%;出栏羊1.46万只,增长16.8%;水产品产量5684吨,增长8.0%。
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0.1千公顷,比上年调减0.5千公顷,其中:稻谷调减3.54千公顷;优质稻面积7.44千公顷,增加0.62千公顷。经济作物中,油料、烤烟、药材种植面积分别为2.23千公顷、1.62千公顷,0.23千公顷,分别增长13.8%、10.2%和155.6%;蔬菜和瓜类面积7.37公顷,增长21%。生猪生产稳步发展,草食牲畜、家禽和水产快速增长。畜牧水产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47.9%,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完善。全县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806处,投入资金2238万元,投工投劳273万个,完成土石方210.6万立方米,新建水电站29座,装机14860KW,解决人畜饮水3.02万人/2.57万头。农业机械总动力41.36万千瓦,增长4.6%。全年人工造林2533公顷。农村用电量3602万千瓦时。
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县年销售收入过2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龙头企业总产值9980万元,增长26.36%,上缴税金240万元,增长1.78%,带动基地总产值6570万元,增长19.24%。
扶贫工作取得成效。2003年,投入扶贫资金324万元,年内又有0.6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
二、工业、交通、邮电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总产值269279万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6501万元,增长34.3%;规模以下工业产值142778万元,增长8.8%。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305万吨,增长35.6%;水泥89.41万吨,增长34.1%;发电量21942万千瓦时,增长6.6%。
工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2003年,全县乡镇工业小区进一步规划,大力发展煤炭、建材、电力、鞭炮、皮革等支柱产业,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83624万元,比上年增长19.5%,增幅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3%,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占国有及其他投资比重达到17.2%,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12.75%,比上年提高0.9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所占比重达到1.08%。
工业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县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875万元,增长61.2%,县乡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指数130.35%,比上年提高20.21个百分点。
交通、邮电业稳步发展。
2003年,交通运输客运量3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2%,交通运输货运量2247万吨,比上年增长11.5%。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9201万元,增长11%。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58013户,增长8.3%。其中:农村用户43312户,增长20.1%;城镇用户14701户,下降16.1%。移动用户55128户,增长77.1%。互联网用户5222户,增长69.4%。邮政函件56.6万件,增长1.1%,订销报纸363万份,增长7.1%,订销杂志25.6万份,增长59.5%。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945万元,增长42.8%。其中:国有及其他投资67940万元,增长79.5%;集体投资16675万元,增长34.7%;个体投资28330万元,下降1.8%。
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三化”建设步伐加快。在国有及其他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45045万元,增长88.9%;更新改造投资11967万元,增长86.2%;房地产开发投资2987万元,增长41.7倍。全社会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5627万元,增长47.6%;第二产业投资60824万元,增长54.1%;第三产业投资46494万元,增长29.9%。各产业投资加大,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四、国内贸易、外经外贸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2003年,消费品市场以发展大型集贸市场为主体,大力发展连锁店、专卖店、超市等新型业态,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711万元,增长10%。其中:县的零售额61420万元,增长10.4%;县以下零售额70291万元,增长9.6%。按分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1449万元,增长9.5%;餐饮业18212万元,增长12.4%;其他行业2050万元,增长16.5%。
外经外贸发展加快。2003年,全年外商直接投资2224万美元,增长45.2%;实际利用内资40981万元,增长183.0%。外贸出口实现538万美元,增长53.7%。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5.23万人次,增长80.3%;实现旅游总收入548万元,增长238.3%。
五、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支出有所减缓。2003年,全年财政收入完成24648万元,增长22.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039万元,增长22.1%,上划中央“两税”4609万元,增长29.3%。地方税收11315万元,增长53.1%,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6.46%,比上年提高3.37个百分点;地方税收中的工商各税收入4903万元,增长19.6%。财政支出29359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增幅同比下降14.35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26481万元,同比增长18.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2242万元,同比增长15.7%。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5495万元,同比增长19.5%。其中:农业贷款24701万元,同比增长24.5%;个人消费贷款9955万元,同比增长108.7%;个人住房贷款3632万元,同比增长107.3%;汽车消费贷款3112万元,同比增长129.7%。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438万元,比上年增长16.2%。全年保险赔付额883万元,增长14.8%。
六、科学技术和环保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3项,其中:市级1项,县级22项。全年科技三项费用387万元,比上年增长24.8%。全县高新技术企业11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6597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2.75%,比重比上年增加0.98个百分点。全年专利申请数20项,比上年增加11项,其中:授权专利10项,比上年增加4项。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2003年,完成环境污染源治理项目2个。全县工业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工业废水达标率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2%。
七、教育和卫生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3年,年末实有学校所数323所,其中:普通中学53所,小学270所。学校内部结构主要变化:年末实有民办学校24所,其中:普通中学16所,比上年增加1所;小学8所,比上年增加2所。普通中学中公办初中改高中4所,年末实有普通高中所数达到9所。公办小学通过撤并学校调整布局减少至262所。全县小学在校学生年巩固率为99.8%,初中在校学生年巩固率为97.4%。高中实际录取本科人数404人。
医疗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698个,其中:国有医院29个,民办医院1个;农村卫生室594个。全县卫生技术人员2044人,比上年增长6.1%。卫生机构床位数1046张,比上年增长15.2%,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数601张,增长13.2%。
八、文化、广播电视、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全年各类文艺团体面向群众全年文艺演出580场次。送电影下乡210场次。送图书下乡3000册。全县在各类宣传媒体发表各类文艺作品54件。其中:获奖作品25件。散文《调位》《桂花树》获全国举办的文艺作品大赛奖项。省第三届农运会开幕式舞蹈获省优秀编舞奖。长篇小说《那一年,我们一起走过》获郴州市首届五个一工程奖。歌曲《心中的莽山》获市第三届“三湘群星奖”创作银奖。还有一批论文、美术、书画作品获省、市奖项。
广播影视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拥有广播电台1座,卫生地面接收站168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电视人口覆盖率为100%。有线电视用户4万户。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2003年,全县运动员在市级以上运动会获金牌8枚,银牌12枚,铜牌10枚。全县达到等级标准的运动员14名,其中:二级14名。全年输送体育人才26人。体育达标学生占全部学生的95%。
九、人口、计划生育
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据公安局人口统计年报,年末全县总人口为555421人。全县11个小城镇镇区市镇人口13.84万人,城市化率为24.92%,比上年提高2.57个百分点。
人口进一步得到控制。据计划生育统计报表,年内出生人口5573人,人口出生率为9.94‰,比上年下降0.51个千分点;年内死亡人口2320人,人口死亡率为4.14‰,比上年增长0.2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比上年下降0.72个千分点。人口计划生育率为94.4%,比上年上提高1.01个百分点。
十、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人民生活
劳动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2003年,全县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7.63%,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全县单位从业人员21481人,年人均劳动报酬9995元,比上年增长12.3%;单位从业人员中在岗职工人数21061人,在岗职工年人平工资10047元,比上年增长11.7%。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03年,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单位427个,参保人数21189人,比上年增长6.1%;征收养老保险金4761万元,比上年增长31.7%;为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4174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单位264个,参保人数26161人,比上年增长0.5%,征收医疗保险统筹金1105万元,比上年增长39.9%,支付医疗保险金921万元,比上年增长138.6%。参加大病互助人员13398人,征收大病互助金171万元,支付大病互助金88万元。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3834人,比上年增长3.0%;征收失业保险金242万元,比上年增长51.3%;为318名失业职工发放失业金50万元。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3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20元,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6元,增加184元,增长8.6%。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0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推进“三化“进程,努力消除“非典”影响、战胜严重自然干旱,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兴旺,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据初步测算,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06130万元,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659万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01856万元,增长20.0%;第三产业增加值139615万元,增长11.0%。三次产业结构为21.1:33.3:45.6,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03年,全县粮食总产量226391吨,减少1.8%,其中:稻谷158057吨,减少10.7%;旱粮68334吨,增长27.4%;油料4199吨,增长13.0%;烤烟3739吨,增长17.7%;茶叶49吨,增长6.5%;水果26163吨,增长33.9%;出栏肉猪57.78万头,增长2.0%;出栏牛1.37万头,增长13.2%;出栏羊1.46万只,增长16.8%;水产品产量5684吨,增长8.0%。 | RAG-ES | 2024-09-11 |
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0.1千公顷,比上年调减0.5千公顷,其中:稻谷调减3.54千公顷;优质稻面积7.44千公顷,增加0.62千公顷。经济作物中,油料、烤烟、药材种植面积分别为2.23千公顷、1.62千公顷,0.23千公顷,分别增长13.8%、10.2%和155.6%;蔬菜和瓜类面积7.37公顷,增长21%。生猪生产稳步发展,草食牲畜、家禽和水产快速增长。畜牧水产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47.9%,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完善。全县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806处,投入资金2238万元,投工投劳273万个,完成土石方210.6万立方米,新建水电站29座,装机14860KW,解决人畜饮水3.02万人/2.57万头。农业机械总动力41.36万千瓦,增长4.6%。全年人工造林2533公顷。农村用电量3602万千瓦时。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县年销售收入过2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龙头企业总产值9980万元,增长26.36%,上缴税金240万元,增长1.78%,带动基地总产值6570万元,增长19.24%。 | RAG-ES | 2024-09-11 |
扶贫工作取得成效。2003年,投入扶贫资金324万元,年内又有0.6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二、工业、交通、邮电业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总产值269279万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6501万元,增长34.3%;规模以下工业产值142778万元,增长8.8%。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305万吨,增长35.6%;水泥89.41万吨,增长34.1%;发电量21942万千瓦时,增长6.6%。工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2003年,全县乡镇工业小区进一步规划,大力发展煤炭、建材、电力、鞭炮、皮革等支柱产业,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83624万元,比上年增长19.5%,增幅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3%,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占国有及其他投资比重达到17.2%,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12.75%,比上年提高0.9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所占比重达到1.08%。 | RAG-ES | 2024-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