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08-01-01 00:00

2008年,面对年初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外经济增幅下行的不利影响,全县上下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经济形势急剧多变的不利影响,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稳固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县域经济发展放缓。初步测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24454万元,同比下降2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758万元,下降5.5%,第二产业增加值57745万元,同比下降62.4%,第三产业增加值102951万元,增长4.3%。人均生产总值为6366元,同比下降31.3%。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8.41:25.73:45.86。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工作有待继续加强;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经济下滑风险犹存,结构不合理和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比较突出,节能减排压力加大;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县域经济实力整体水平仍有待继续提高。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油喜获丰收。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上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发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9091万元,比上年下降5.2%,其中:农业产值72649万元,下降5.5%,林业产值4490万元,下降14.6%,牧业产值30557万元,下降3%,渔业产值549万元,下降6.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77万元,增长11%。全年粮食总产量203042吨,比上年增长1.41%,油料产量4752吨,增长29.27%,棉花产量115吨,下降51.68%;水果21451吨,下降43.1%。全年牲猪出栏19.85万头,增长1.4%;家禽出笼56.01万羽,下降4.4%;肉类总产量15666吨,下降0.6%;禽蛋产量1055吨,下降9.8%;水产品产量736吨,下降5.2%。

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惠农政策落实较好。全县共有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业龙头企业总产值达3020.5万元,增长15.2%,农业龙头企业增加值3020.5万元,增长15.2%,联结农户4.94万户。上缴税金514.8万元,同比增长5.09%。带动基地总产值12249万元,增长10.99%。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个,实现总产值35244万元,同比增长11.1%。全县共发放能繁母猪补贴、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贴、农资综合直补、购机补贴政策资金分别为134万元、351万元、525万元、2029万元、160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8年全县工业经济经历了严重冰灾、矿山整治、市场行情低迷的三重冲击,全年大幅振荡运行。

工业生产大幅下降。2008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49947万元,下降62.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0640万元,同比下降80.3%,实现利润总额2800万元,比上年下降76.87%,其中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6314万元,同比下降82.2%。全县工业总产值208760万元,其中规模以上130794万元,下降70.65%,规模以下工业总77966万元,同比增长12.02%。按行业划分,制造业、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完成增加值为22750万元、13356万元、4534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24955万元,下降81.14%,产销率为95.54%。

工业经济效益下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0.43%,比上年下降162.65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60.54%,增长60.54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26.05%,下降27.85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2.28%,下降0.7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33次,下降4.33次。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798万元,同比增长2.3%,全县有资质企业的建筑企业6家,本年度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218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9031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城镇以上投资123864万元,增长6.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7.89%,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农村投资35167万元,下降13.51%。非公经济固定资产投资69024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仅为43.4%。

房地产投资持续活跃。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091万元,比上年增长37.49%。房地产开发企业10家,比上年新增1家。商品房销售旺势正强,商品房销售面积48101平方米,增长16.78%。销售额6731万元,增长88.83%。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安排县级重点项目42个,动工33个,完成投资8.8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厦蓉高速公路,106国道扩改工程、行政中心南移等重点项目,正有序进行。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邮电业不断发展。年初受冰灾的影响,汝城县的交通运输、电信业处于瘫痪状态,对全年的经济影响较大,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6717万元,同比下降8.3%。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2008年,全社会公路客货运周转量14147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48%。公路基础设施明显得到改善,完成延铁公路、文盈公路的砂改砼工程。完成通乡公路及路网工程46.5公里、通村公路共46条143.7公里。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2277万元,比上年增长21.93%。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1181万元,增长21.81%;邮政业务总量1096万元,增长24.4%。

六、国内贸易、外资外贸和旅游业

消费市场持续走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731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0911万元,增长15.92%;餐饮和住宿业零售额8787万元,增长34.75%;其他行业5033万元,下降18.1%。

外资外贸成效显著。2008年,全县实际利用内资达84377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外贸出口有所突破,外贸出口达25万美元,同比增长25%.利用外资1490万美元,同比增长28.5%。

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接待旅客人数达35.37万人次,综合收入2.06亿万元,比上年下降16.9%。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小幅下降。全年财政总收入19926万元,比上年下降4.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0438万元,增长11.3%,占总收入52.38%;上划中央两税、所得税分别为7420万元、2067万元。财政支出59308万元,增长37.28%。

金融业运行稳健。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30854万元,比上年增加71030万元,增长27.3%。其中城乡储蓄存款190950万元,增长17.93%,人均储蓄存款6093元,比上年增加939元;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129377万元,比上年下降6.26%,其中短期贷款47939万元,增长4.89%。

保险业加快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各项保费收入共6818万元,同比增长78.16%。其中:财产险收入1630万元,增长1.1倍,人寿险收入5188万元,增长1倍。当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1744万元,增长54.75%。

八、教育、科技、文化、广播电视、卫生

教育事业巩固发展。全县拥有普通中学16所,职业高中学校2所,小学124所,幼儿园59所,共有在校高中学生5886人、初中生9999人,职业高中学生1605人、小学生26369人,在园幼儿数7535人(含农村学前班);各类专任教师2894人。中小学教育全面实现了“普九”目标,全县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9%,初中教育完成率达98.48%。每万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288人。高考上线率达89.9%,高考录取人数为1593人,其中本科757人,本科上线人数名列全市第4位。

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全县16个科技计划项目进展顺利,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4个,产品品种15个,高新技术产值达42753万元,实现增加值10668万元,利税2421万元。专利申请28件,比上年增长52.4%,其中专利发明申请16件,专利授权5件,实施专利技术11项。全县财政投入科技经费825万元,比上年增长83.3%。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2008年,汝城县图书馆接待读者10.9万人次,新增读者4000多人次,图书流通11万册次,全年新增图书1800册,报刊186种。汝城县组织编排了一系列适合农村口味,切合本地实际的文艺节目,演出60多次场次,广泛开展了“汝城香火龙”、“龙灯会”等民俗文化春节展演活动,展演160余场次,“汝城香火龙”被国务院正式公布授予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组建公益电影放映队14个,租借和购置影片150余部,印制电影海报3600余张,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708场次,乡村群众文娱活动继续活跃。

广播电视事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县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1960公里,同比增长1.42倍。有线电视用户2.61万户,比去年增加0.41万户,同比增长18.63%,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00户,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达1.38万户,增长7.81%。广播电视综合覆盖人口33.45万人,覆盖率达89.82%。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全县共有卫生机构4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所。卫生机构床位数706张,卫生技术人员68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320人,注册护士188人,药剂人员42人,检验人员40。全县23个乡镇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人数为305631人,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1.82%。

九、人口、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人民生活、安全生产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2008年末,全县总人口37.24万人,增长0.51%。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3.8万人,农业人口33.4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679人,死亡人口2025人,自然增长率为7‰,计划生育率为91.62%。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总人口中,农村人口26.94万人,城镇人口10.3万人,城镇化水平达27.66%。

劳动就业和再就业基本稳定。全社会从业人员23.65万人,同比增长0.98%,其中非农从业人员10.34万人,占总从业人员的43.72%。全面落实就业优惠政策,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508人,完成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1200户。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帮助失业下岗人员、困难人员和打工“回流”人员实现再就业5011人。培训农村劳动力3350人,帮助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3203人。

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年末全县参加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23138人、18402人、8998人、14275人,比上年分别增加1740人、2479人、-54人、1626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达6733万元。年末全县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581人。城镇低保人数6276人。覆盖全县农村低保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渐趋成熟,年底全县农村低保人数达12369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08年,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8787元,比上年增加1308元,同比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57元,增长0.2%;农民人均纯收入1684元,同比增长3.1%,比上年增加50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97元,比上年增长7.1%,恩格尔系数为56.02%;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5782元,同比下降8.55%,恩格尔系数为41.23%。

安全形势明显好转。2008年亿元GDP事故死亡率0.47人,每十万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率为1.114人,每万辆车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1.4人,煤炭百万吨事故死亡率为0。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汝城县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时光轴

RAG9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08年,面对年初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外经济增幅下行的不利影响,全县上下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经济形势急剧多变的不利影响,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稳固的发展态势。一、综合县域经济发展放缓。初步测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24454万元,同比下降2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758万元,下降5.5%,第二产业增加值57745万元,同比下降62.4%,第三产业增加值102951万元,增长4.3%。人均生产总值为6366元,同比下降31.3%。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8.41:25.73:45.86。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工作有待继续加强;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经济下滑风险犹存,结构不合理和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比较突出,节能减排压力加大;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县域经济实力整体水平仍有待继续提高。二、农业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油喜获丰收。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上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发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9091万元,比上年下降5.2%,其中:农业产值72649万元,下降5.5%,林业产值4490万元,下降14.6%,牧业产值30557万元,下降3%,渔业产值549万元,下降6.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77万元,增长11%。全年粮食总产量203042吨,比上年增长1.41%,油料产量4752吨,增长29.27%,棉花产量115吨,下降51.68%;水果21451吨,下降43.1%。全年牲猪出栏19.85万头,增长1.4%;家禽出笼56.01万羽,下降4.4%;肉类总产量15666吨,下降0.6%;禽蛋产量1055吨,下降9.8%;水产品产量736吨,下降5.2%。RAG-ES2024-09-11
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惠农政策落实较好。全县共有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业龙头企业总产值达3020.5万元,增长15.2%,农业龙头企业增加值3020.5万元,增长15.2%,联结农户4.94万户。上缴税金514.8万元,同比增长5.09%。带动基地总产值12249万元,增长10.99%。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个,实现总产值35244万元,同比增长11.1%。全县共发放能繁母猪补贴、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贴、农资综合直补、购机补贴政策资金分别为134万元、351万元、525万元、2029万元、160万元。三、工业和建筑业2008年全县工业经济经历了严重冰灾、矿山整治、市场行情低迷的三重冲击,全年大幅振荡运行。工业生产大幅下降。2008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49947万元,下降62.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0640万元,同比下降80.3%,实现利润总额2800万元,比上年下降76.87%,其中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6314万元,同比下降82.2%。全县工业总产值208760万元,其中规模以上130794万元,下降70.65%,规模以下工业总77966万元,同比增长12.02%。按行业划分,制造业、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完成增加值为22750万元、13356万元、4534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24955万元,下降81.14%,产销率为95.54%。RAG-ES2024-09-11
工业经济效益下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0.43%,比上年下降162.65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60.54%,增长60.54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26.05%,下降27.85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2.28%,下降0.7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33次,下降4.33次。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798万元,同比增长2.3%,全县有资质企业的建筑企业6家,本年度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218万元。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9031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城镇以上投资123864万元,增长6.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7.89%,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农村投资35167万元,下降13.51%。非公经济固定资产投资69024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仅为43.4%。房地产投资持续活跃。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091万元,比上年增长37.49%。房地产开发企业10家,比上年新增1家。商品房销售旺势正强,商品房销售面积48101平方米,增长16.78%。销售额6731万元,增长88.83%。RAG-ES2024-09-11
浏览 7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