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洼遗址

后洼遗址

共 1197字,需浏览 3分钟

 · -0001-11-30

历史沿革

后洼遗址位于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马家店镇三家子村后洼东台地上,后洼遗址于1981年文物普查时被发现。
1983至1989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对其进行了4次发掘。其中1983年春、秋,辽宁省博物馆、丹东市文化局、东沟县文化局对后洼遗址进行了挖掘,发掘面积462平方米。

遗址特点

根据地层及出土遗物的差异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后洼下层文化和后洼上层文化。下层文化以饰压印之字纹的筒形陶罐为主要特征。上层文化以饰刻划纹筒形罐为主要特征。
下层房址分布密集,发现半地穴房址31座,有相互叠压现象,一般方形大房址周围都分布有圆形小房址。第24号房址平面为圆角方形,南北长8.3米、东西宽7.3米、墙壁残高0.45米,周壁有柱洞和二层台。门道向东,内侧有一石砌灶址,红烧土和烧灰厚达15厘米。

文物遗存

在后洼遗址发现房址43座、灰坑20个、复原陶器393件,出土生产工具1668件、雕塑艺术品90件。
后洼遗址中出土大量石器和陶器,生活用具有陶罐、壶、碗、盘、杯等,下层陶器陶质中含有滑石成分,筒形罐压印席纹和之字纹。生产工具中的农业工具有石斧、锄、镐、刀、磨盘、磨棒等,渔猎工具的石、陶网坠以及狩猎用的石矛、镞、刮削器等。尤其是出土了较多石雕和陶塑人像、动物像,小巧,多圆雕,如人头像、半身像以及虎、猪、鹰、鸟、鱼、蝉等形像。
后洼遗址还出土了六件陶塑人头像,其中一件为一面男头像、一面女头像的两面人头像。

研究价值

后洼遗址是辽东地区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较早的遗址,也是黄海沿岸的一处具有代表性的遗址。发现对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区与发展序列、原始社会形态、雕塑艺术、古地理、古气候及辽东、山东以及朝鲜半岛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出土的用滑石雕刻的和用陶塑成的人和人头像,以及用蛇纹石和滑石雕刻的猪、鱼、鸟、昆虫等动物像,均为原始艺术珍品,对研究中国早期雕塑史、原始宗教和民族风俗等都有重要价值。
出土的陶塑人头像反映了原始社会祖先崇拜的观念。此次出土的石雕、陶塑艺术品中国国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最早的和最丰富的原始图腾和人形陶像,对研究中国原始图腾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保护措施

1988年12月20日,后洼遗址被辽宁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后洼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后洼遗址位于辽宁省东港市马家店镇三家子村后洼东台地上。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