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礼记碑

共 4460字,需浏览 9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五礼记碑始刻立于唐开成五年(840年),原为唐魏博节度使何进滔德政碑。何进滔在任节度使期间,于开成五年正月死于任所内,追封为太傅为表彰其功德政绩,开成五年(李昂)诏翰林学士兼侍书撰文并书丹,诏梁王司马元度篆额,为何进滔刻立德政碑,并于当年建成。
宋大观二年(1108年),宋徽宗(赵佶)为了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和地位,下诏置仪礼局修编五礼新仪,徽宗为把吉礼、宾礼、嘉礼、军礼、凶礼等五礼作为一代之制,写有“五礼新仪,并传诏各地官府刻石立碑颁于天下奉行,其不奉行者论罪”。
宋政和七年(1117年),大名府尹梁子美在北京(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立碑,因无碑石,毁唐何进滔德政碑,将其唐代碑文磨掉,改刻徽宗《五礼新仪》,易德政碑名为五礼记碑,留名至今。
明洪武三十四年(1401年)四月,漳河、卫河同时决堤,洪水淹没大名府(今大名县双台村),石碑倒塌并淤埋于地下。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8年),大名知府顾玉柱派人将碑块从地下掘出,裸露于地面。
1989年5月,大名县配合省文物部门全部完成此碑的搬迁、粘接及立起工程,碑座粘接了重凿的龟头。

文物特点

据对修复后的石碑实测,石碑通高(自石龟趺底面至碑额顶部)12.34米,宽3.04米,厚1.08米,总重140.3吨。此碑为中国现存最高、最大的碑,被称为“天下第一碑”。
五礼记碑有五个特点:第一,大名五礼记碑是国内现存唐宋碑刻中最大的石碑。第二,该碑始立于唐开成五年(840年),原为魏博节度使何进滔德政碑,由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所书。第三,宋政和七年(1117年)大名府尹毁原碑而改刻为五礼记碑,主额由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宰相)所题,碑文系宋徽宗撰书。第四,该碑自始立到改刻,均与当时的政治、历史背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五,该碑石当采自古黎阳(今河南浚县)境内,从巨碑的拖运到竖立,既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骄横与残酷,也反映了劳苦大众和建筑工匠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因此,该碑具有较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五礼记碑简介

文物遗存

五礼记碑为石灰石质结构,自下而上,由基石(地表以下)、龟趺、碑身、碑额四个部分累叠而成。
基石:是以块石修砌的边长和深度各为120厘米的四个碌石基,位于龟趺之下,前后各两个,排布在龟趺两旁,支托龟趺。磉石以下以片石铺墁。因石碑原立处双台村现存地面为泥砂淤积,碑块深埋地下,多次发掘,磉石扰动,保存不全。
龟趺:为一块整石雕刻而成。上雕赑屃,驮负石碑;下刻平台,承托龟趺。龟趺高218厘米,长375厘米(未计龟颈),宽335厘米。龟趺背部平面横向开有碑眼,连接和固定石碑。
碑身:原为一块整石,经现场排对和测量,碑身高657厘米,宽304厘米,厚108厘米。碑阳刻字,原为大名府尹梁子美镌刻宋徽宗的《五礼新仪》,刻字已大部浸漶,所存数字为楷书,字径10厘米,行数已无法辨识。碑身两侧为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所书的德政碑文刻字,因刻度较深,尚存真迹,正书“开成五年正月”字迹清晰可认。碑阴无文。
碑额:高330厘米,宽321厘米,厚115厘米。正面透雕盘龙,两侧龙头朝下,龙嘴尖长,形象生动逼真,颇具唐代风格。碑额篆书“御制大观五礼之记”,一行八字,为宋政和七年改刻碑文时所书,字迹清楚,是当时的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宰相)蔡京所题。
五礼记碑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主词条:
何进滔(?—840年),字端公,唐朝灵州(今宁夏永宁县西南)人,祖籍灵武(今宁夏青铜峡市东北),家世军籍。何进滔客居魏博,先后供职于节度使田弘正、史宪诚。大和三年(829年),史宪诚被杀,何进滔被举为“留后”,军心方稳,朝廷因授进滔左散骑常侍、魏博节度使等职。在其任内,民心安定,大得民情,累官至授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大名自古就是河北重镇,从秦朝开始,先后为郡、州、路、道、府、县治所在地,唐代为“河朔三镇”之一魏博镇的首府和中心。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何进滔被朝廷加封为魏博节度使。在其统治期间恢复了魏博原属领地相、卫、澶三州的管辖权,与朝廷保持着较为融洽的关系。
开成五年(840年)正月,何进滔病死在魏州任上。唐文宗感其领镇魏博多年,追赠太傅,并在魏州城内为何进滔立德政碑、盖碑楼。诏令工部侍郎柳公权撰文并书丹,诏梁王司马玄度篆额,为其立“何进滔德政碑”。
主词条: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号松雪道人,今耀县阿子乡柳家原人,柳公绰之弟。唐代大书法家。
柳公权少时尊敬父母,服从兄长。其兄公绰很喜欢他,常教他读书、作文、练字、绘画。12岁能为诗赋,成年后博览经书,知晓音律。24岁考中进士。历任左拾遗、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翰林侍书学士、工部侍郎、右散骑常侍等职。封河东郡公,赠太子太师。他为人刚正廉洁,敢于直言,为当时同僚和世人所景仰。
柳公权酷爱书法,初学王羲之,主学欧阳询、颜真卿,经过长期刻苦磨练,创出独具一格的“柳体”,与欧阳询、颜真卿等诸家齐名。
主词条:
宋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是宋朝的第八个皇帝。作为一国之君,赵佶在政治上是昏庸无能的。在位期间,他任用奸臣,大兴土木,增加人民的赋税与徭役,建造豪华的宫殿与园囿,是一位在政治上毫无建树的皇帝。但是他在文化艺术上使自己的性情尽兴发挥,在绘画、书法、诗词等方面都有较深厚的造诣。
主词条:
蔡京,北宋末期的权臣,宋徽宗时期五度为宰相,经历了北宋王朝走向灭亡的整个过程。蔡京也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奸臣,其生平被记载在《宋史·奸臣传》中。

传说轶事

1.书生化碑
宋朝时候,当地有位叫殷勤的老人,黎明时分拾粪村外,遇背着书箱赶路的书生向他问路。“往南京去,怎么走呀?”“向南走。”殷勤不经意答道。“天亮,我能走到吗?”书生又问。殷勤瞟他一眼,赌气道“走到了”!书生听后走了,殷勤继续拾粪。随后,又有一个书生问路,仍是那些话,当问到“天明我能走到了么?”这句话时,殷勤有些不耐烦了,气呼呼地说:“你一百年、一千年也走不了!”情急之下,把“到”说成“了”。此话一书,这个书生便化成一块大石碑,立在殷勤面前。殷勤吃了一吓,恍然大悟,倒身便拜。
2.龟头逐盗
传说有一个江南相面人在大名看到大石碑后,不再到街市摆摊相人,而是天天偷偷来相大石碑。围绕大石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前看后看,最后得出“碑中有宝物”的结论,就暗下决心要把宝物盗走。在一个漆黑深夜,他拿着工具来到大石碑前,在一阵叮叮当当凿石声后,只见一道火光向南冲去。原来这个相面人已把龟头(赑屃头,下同)凿下,把宝物盗走了。殊不知,龟头具有灵性,盗宝人向南逃跑,龟头就朝南追,追到南门口村南,眼看就要追上时,一声鸡鸣划破夜空,天已放亮,龟头应声倒地。从此龟头就撂到了南门口村南(因该村南也有一大型龟头)。
3. 龟驮府城
相传,这座大石碑是个神碑,驮碑之龟具有灵性。大名府城地处漳河、卫河下游,常常闹水灾,三年一小灾,五年一大灾。每次发大水的时候,水涨,龟就驮着城涨,大名府城免受水灾之患。然自相面人凿下龟头,盗走宝物后,漳河卫河再次发大水,一下子就把大名府城冲毁,整个城池被淤埋地下。
4.冰道运石
相传,大唐时候,为搬运这块碑石,专门从黎阳(今河南浚县)往魏州(今大名)修了一条大路。在冬天上大冻时候,以水泼路,形成冰道,招募几百壮丁,几千犍牛,以滚木载石,用犍牛拖拉,壮丁驱赶,耗时三年,才把碑石运抵大名。
5.鳅龟斗法
传说,由于大名府城内有这块神性石碑,加上灵性巨龟驮负,大水淹不了它,泥土淤不住它,水涨碑涨,水落碑落。这年又发大水,水中来了一条泥鳅精,听说此龟神通广大,很不服气。多次想制服巨龟,然而不管如何兴风作浪,龟驮负着巨碑稳如泰山,丝毫不动。于是它想出了一个非常损的主意。趁大龟打盹的时候,猛地一个泥鳅摆尾,把碑帽打落,径直砸向龟头。大龟忍受巨痛,支撑巨碑不倒,终因元气大伤,碑身毁倒,裂为九块。
6.龙珠砸龟
相传,巨碑首上的八条大龙,耐不住寂寞,在一天夜深人静时嬉戏,做吞吐碰撞龙珠之娱。玩耍正酣时不慎龙珠掉下,正好落到正在伸长脖子向上观看的龟头上,龟头应声断裂,没入土中。从此驮负石碑的大龟便没有了头。

研究价值

五礼记碑经历两代帝王的兴建,保存着两代手法名家的真迹,是研究唐、宋时期历史、政治和书法艺术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五礼记碑从碑石开采到磨洗成碑,从运输到矗立,从碑首巨龙到碑座赑屃雕刻,都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和精湛技艺。它是研究唐代雕刻艺术和柳公权、赵佶书法艺术的蓝本。八条巨龙和赑屃的雕刻风格为后人研究唐朝的雕刻工艺提供了蓝本。名家墨迹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研究资料。
该石碑历经唐宋两个王朝的打造,形成了非常独特的现象——唐碑宋承,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它不仅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见证,更是大宋陪都政治、经济、文化的见证,还是大名作为“河朔重镇”、“北门锁钥”的军事战略位置的见证。因此,该大石碑不仅是研究大名府历史难得的文物资料,而且是研究唐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文物资料。

文物保护

1982年,河北省政府将此碑正式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局派专家学者来大名实地勘察,确定将五礼记碑搬迁至石刻博物馆内,经拓片、粘接、修复后,重新树立起来,供游人观瞻。
1987年1月,邯郸地区和大名县文物保管所将散落在地面的碑块,从双台村搬至县城东北隅准备建大名县石刻博物馆的场地上,计划修复。
1987年7月,辛桂未受省、地,县文物管理部门委托,承担了石碑修复工程的设计任务,并负责施工技术指导。
1988年2月,修复工程开始施工进行,至6月底完成了石碑的修补、加固及安装工作,7月底修复工程施工结束。
1989年5月,大名县配合省文物部门全部完成此碑的搬迁、粘接及立起工程,碑座粘接了重凿的龟头。
2006年5月25日,五礼记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省人民政府为五礼记碑所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五礼记碑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城东7华里孔庄村北三顺公路北沿的县石刻博物馆内。
浏览 2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