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鱼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05-01-01 00:00

2005年是实现嘉鱼“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衔接“十一五”规划的基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按照“大招商、招大商、抓工业、兴嘉鱼”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一主三化”进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县经济呈现“今年花胜去年红”的好形势,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一、综合

全县经济总量较快扩张,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据初步核算,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2.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38亿元,比上年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2.08亿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增加值10.9亿元,增长12.1%。从构成看,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4年的31.9:34.4:33.7变化为2005年的29.0:37.3:33.7,二产业比重较大幅度上升,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经济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1、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财政收支矛盾仍较突出,税源有待进一步培植和发展。 2、农村基础设施仍较薄弱,农民增收缺乏长效机制。3、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较重;农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比较缓慢等。

二、农业

2005年,全县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减负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落实政策引导农民调整结构,顺应市场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延伸产业扩大农产品转换,创新机制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推进了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下同)232716万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8%。以蔬菜、水产为代表的特色农业继续得到稳定发展,蔬菜产值100194万元,同比增长9.6%,水产产值62716万元,同比增长23.8%,有力地带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2005年全县粮食面积423604亩,同比增长13.1%;蔬菜、瓜类面积473837亩,同比增长3.9%;油料面积130420亩,同比下降6.8%;棉花面积5830亩,同比增长16.0%;麻类面积65300亩,同比增长3.0%。全年粮食产量继去年大幅攀升后,今年仍保持增长态势,其它各种农作物产量有增有减。

全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05年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吨 163471 4.5

棉花 吨 436 8.7

油料 吨 12360 -7.0

苎麻 吨 10636 0.9

蔬菜瓜类 吨 956767 1.2

茶叶 吨 1339 -2.6

水果 吨 1300 2.4

林业生产有所回落,2005年全县完成造林面积41890亩,比上年下降14.9%.。其中成林抚育作业面积13270亩,比上年下降4.0%。木材采伐4529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9.7%。

畜牧业生产有增有减。全年牲猪出栏143638头,与上年基本持平;猪肉产量11422吨,同比下降7.5%,牛肉产量453吨,同比增长27.9%;受禽流感影响禽肉产量861吨,同比下降16.4%。

渔业生产较快发展。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249990亩,水产品产量7502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9%和7.1%。

农田水利建设有所加强,全县年末有效灌溉面积36.1万亩,比上年增长0.8%;旱涝保收面积29.3万亩,比上年增长0.7%;机电排灌面积27.3万亩,比上年增长1.5%。

三、工业

2005年,全县工业经济以发展为主题,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技改投入为手段,积极推行新型工业化,全面提升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工业生产加速发展,企业效益明显提高。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下同)220334万元,比上年增长44.0%,其中:国有企业产值850万元,增长3.7%;股份合作企业3000万元,增长16.3%;股份制企业产值110989万元,增长65.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值10322万元,增长21.0%;其它经济类型企业产值95173万元,增长28.7%。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019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2.4%, 成为我县近几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

全年轻工业产值91868万元,重工业产值128466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1.6%和38.9%,轻工业增幅快于重工业12.7个百分点;全县轻重工业比重为1:1.4。

全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05年产量 比上年增长%

白酒 千升 2170 -26.0

布 万米 1477 11.6

服装 万件 130.76 302.2

机制纸 吨 19422 22.6

化肥(折纯) 吨 36476 124.7

水泥 万吨 13.06 3.7

焊接钢管 吨 72812 427.8

黄金 千克 1102 -3.9

火电 万千瓦小时 3841 6.4

家俱 件 68600 53.3

产销衔接较好。全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现价)211959万元,比上年增长42.2%,产品销售率96.2%,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年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5.35%,比上年上升18.7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6.01%,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142.06%,提高18.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31.24%,下降14.1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3.4次,提高18.9%;劳动生产率68140元/人,提高32.3%。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3319万元,比上年增长23.9%。企业扭亏工作不断得到改善。亏损企业亏损额333万元,比上年下降52.5%;企业亏损面17.5%,比上年基本持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全县实施“大招商、招大商”发展战略,突出工作重点,整合招商资源,治理投资环境,发挥园区作用,激活民间资本,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2005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2063万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项目投资91608万元,比上年增长25.0%。在项目投资中:建筑工程42623万元,安装工程8299万元,设备工器具购置32121万元,其它8565万元;第二产业投资额49097万元,占全县项目投资的53.6%;第三产业投资额为42511万元。

重点项目建设发展态势看好。田野集团固齿散项目、国美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加工项目、鑫源无纺布项目、鑫隆制衣公司项目、鸿祥木业项目、兴源麻业有限公司苎麻加工项目、武汉超特科技公司电池项目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岐丰管业项目、中信诚电子项目、高强锰业项目、三湖大酒店建设项目、万树集团新上实木地板项目、盛宇新上剑杆织机项目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2005年,全年与外地客商签订项目投资合同(意向)77个,协议投资金额2519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39500万元。其中建成并投产(营业)的项目54个,实际到位资金14800万元;在建项目19个,实际到位资金24700万元;未开工建设项目4个。招商引资项目中,工业项目54个,占全部项目70.1%;农业项目6个,服务业项目8个,交通运输业项目3个,商业项目1个,建筑业项目1个,其它项目4个。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576万元,比上年增长43.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3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万平方米。

五、交通和邮电

2005年,全县实现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147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全社会完成旅客周转量23857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6.0%,货物周转量1711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5%。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3200辆,本年新注册汽车170辆,其中新注册私人轿车130辆。

2005年,全县邮电部门完成业务总量3719万元,比上年上升7.8%。发送各种函件52.6万件,包件1.2万件,特快专递3.7万件,报纸446万份,杂志8.5万份,集邮27.3万枚。市话期末到达户数1.6万户,农户期末到达2.5万户,小灵通2.4万户,ADSL用户2432户,电话普及率(不含小灵通)达11部/百人,电话入户率40部/百户。

六、国内外贸易和市场物价

2005年,全县消费市场稳中见旺,外贸出口有所回升,市场物价涨势趋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分城乡看,农村消费市场增速快于城市,县城消费品零售额41408万元,增长13.4%;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50092万元,增长15.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3673万元,增长12.6%;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831万元,比上年增长25.7%;其它行业3996万元,增长13.6%。

外贸出口逐渐转暖。2005年全县实现外贸出口额59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4.1%。

市场物价增势平缓。2005年,全县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总指数为103.8%,比上年上涨3.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3.7%;交通和通讯上涨1.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6.0%,居住价格上涨6.1%;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分别下降2.2%、0.3%;烟酒及用品与去年持平。全年零售物价总指数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分别为102.5%和109.5%。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05年,全县完成财政收入20473万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国税收入4601万元,增长2.2%;地税收入5460万元,增长24.1%;财政部门组织收入10412万元,增长19.2%;一般预算收入9164万元,增长23.0%。

金融机构存款业务平稳增长,不良资产有所下降,经营效益明显好转。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56527万元,比年初增加17844万元,增长12.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27491万元,增加12165万元,增长10.5%。各项贷款余额89795万元,比年初减少35087万元,下降28.1%;剔除今年县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剥离、核销、上划及农村信用社票据置换5.36亿元不良贷款,2005年,全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实际比年初增加18600万元,增长14.9%;全县不良贷款比年初累计减少50900万元,不良贷款由年初的47%下降到6%,下降了41个百分点。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2005年全县实现保费收入3375万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02万元,比上年增长69.6%,寿险保费收入2773万元,比上年增加12.4%。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5年,全县继续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全县企事业单位在岗职工拥有专业技术人员6719人,其中:高级职称488人,中级职称2877人;高级技师118人,技师901人。

教育事业稳步提高。年末全县有学校100所,教师2883人,在校学生人数66564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6405人,初中在校学生24562人,小学在校学生34560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全县高考上省线1200余人,其中上一类线230余人,600分以上考生居全市之首;中考中,全县27人考入鄂南高中理科实验班,占全市的37.%。

全年组织各类职业培训9520人,其中就业前培训1050人,再就业培训1540人,创业培训180人,职业技能培训18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950人。组织职业技能鉴定颁发职业资格证书328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广播电视日益繁荣。年末全县有文化中心9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达41000余册,书刊文献外借2.6万册次,全年接待读者1.2万人次。全年累计创作各类文艺作品180余件,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参展、参演)50余件。其中《神奇的蛇屋山》等3首歌曲入选《中国群众艺术原创优秀作品精选》。先后组织了“勤廉之声”、“路在脚下”等大型文化活动6次,在参加全省中青年歌手大赛中分获银奖、铜奖、优秀奖各1个。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1110公里,广播电视综合覆盖人口33万人。

卫生事业继续进步。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2个,病床床位580余张,卫生技术人员900余人。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先后举办了全省青少年(沙滩)排球赛、全年职工篮球赛、乒乓球赛等大型体育活动6次;在组队参加全市青少年田径、球类等比赛中,我县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十、人口与就业

2005年,全县年末总人口360190人,其中男性186222人,女性173968人。全年出生1913人,出生率为5.3‰;死亡1198人,死亡率为3.3‰;全年净增人口715人,自然增长率为2.0‰,比上年下降1.1个千分点。

2005年,全县年末在岗职工人数29263人,其中企业单位19703人,事业单位5465人,机关单位4095人。劳动就业工作有所加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200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23人。城镇职工登记失业率在4.5%以内。

十一、环境保护

2005年,全县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平。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中二氧化硫年日平均浓度为0.007mg/m3,二氧化氮年日平均浓度为0.021mg/m3,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平均浓度为0.131mg/m3;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河流水质有所改善;城市声环境处于轻微污染水平,与上年相比声环境有所改善,全年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74.2分贝(国家标准70分贝),范围在70.3--83.9分贝;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程度提高,全县纳入统计的工业企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96万吨(不含金矿尾矿渣),比上年减少400吨,综合处理利用率达90%;环境辐射处于安全状态;城区与村区生态环境继续得到改善。

十二、人民生活、福利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全县在岗职工人均工资8813元,比上年增加1256元,增长16.6%;农民人均纯收入3381元,比上年增加295元,增长9.6%。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05年,全县拥有镇区服务设施9个,收养性单位17个,床位1195张;目前,全县集中供养五保对象1062人。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县有9421人得到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比上年增长11.8%;全年发放低保补助金620万元;农村全面开展了特困救助工作,全县定期有4166人共得到特困救助金39.1万元。全县累计发放各项社会保险费5857万元。其中,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5132万元,发放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21万元,支付医疗保险费704万元。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97号文件精神,依照经济普查数据对我县生产总值历史数据进行了调整;总量按现价统计,增长幅度按可比价统计。

3、2005年规模工业数据为12月份月报数,上年同期数据按2005年新口径对其进行了调整,工业增加值总量按现价统计,增长幅度按可比价统计。

时光轴

RAG13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05年是实现嘉鱼“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衔接“十一五”规划的基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按照“大招商、招大商、抓工业、兴嘉鱼”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一主三化”进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县经济呈现“今年花胜去年红”的好形势,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一、综合全县经济总量较快扩张,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据初步核算,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2.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38亿元,比上年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2.08亿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增加值10.9亿元,增长12.1%。从构成看,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4年的31.9:34.4:33.7变化为2005年的29.0:37.3:33.7,二产业比重较大幅度上升,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经济结构不断得到优化。RAG-ES2024-09-11
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1、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财政收支矛盾仍较突出,税源有待进一步培植和发展。 2、农村基础设施仍较薄弱,农民增收缺乏长效机制。3、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较重;农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比较缓慢等。二、农业2005年,全县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减负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落实政策引导农民调整结构,顺应市场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延伸产业扩大农产品转换,创新机制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推进了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下同)232716万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8%。以蔬菜、水产为代表的特色农业继续得到稳定发展,蔬菜产值100194万元,同比增长9.6%,水产产值62716万元,同比增长23.8%,有力地带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加快。2005年全县粮食面积423604亩,同比增长13.1%;蔬菜、瓜类面积473837亩,同比增长3.9%;油料面积130420亩,同比下降6.8%;棉花面积5830亩,同比增长16.0%;麻类面积65300亩,同比增长3.0%。全年粮食产量继去年大幅攀升后,今年仍保持增长态势,其它各种农作物产量有增有减。RAG-ES2024-09-11
全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05年产量 比上年增长%粮食 吨 163471 4.5棉花 吨 436 8.7油料 吨 12360 -7.0苎麻 吨 10636 0.9蔬菜瓜类 吨 956767 1.2茶叶 吨 1339 -2.6水果 吨 1300 2.4林业生产有所回落,2005年全县完成造林面积41890亩,比上年下降14.9%.。其中成林抚育作业面积13270亩,比上年下降4.0%。木材采伐4529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9.7%。畜牧业生产有增有减。全年牲猪出栏143638头,与上年基本持平;猪肉产量11422吨,同比下降7.5%,牛肉产量453吨,同比增长27.9%;受禽流感影响禽肉产量861吨,同比下降16.4%。渔业生产较快发展。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249990亩,水产品产量7502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9%和7.1%。农田水利建设有所加强,全县年末有效灌溉面积36.1万亩,比上年增长0.8%;旱涝保收面积29.3万亩,比上年增长0.7%;机电排灌面积27.3万亩,比上年增长1.5%。RAG-ES2024-09-11
浏览 5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