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伯柔序

轻识古籍

共 681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2-06 12:13

送陈伯柔序

伯衡弱冠读?文靖公送陈伯柔逰金陵序,见其称陈君超迈不群,慨然有志程伯子之学,心?异之。后十有七年,忝被征来南京,适陈君官中书典籖,始得胥㑹。于是君齿长二十四年,旦至南京已一年,不以伯衡晚至后生辱与为忘年交,乃知君为吴文正公之高弟。弟子其学䔍实而阂愽,其文融畅而渊永,信乎称其人焉。既而出佐诸暨,承兵革之余,而能不大声色以举庻务,耄倪有所攸頼,于戯明躰而适用,陈君其庻几乎哉!君在诸暨,且满三载,以例来朝。吏部畴其庸用进秩之律,将超迁之,而君引年辞归。礼部以议礼留之,又辞;翰林以馆职荐之,又辞。执政矜其志,不欲重烦以政,乃闻诸   天子,俾归田里,以彰 朝廷佚老之意。时之大夫士莫不高其风,而伯衡深有望焉。君临川人也。临川。陆文安公乡郡也。昔文安与朱文公并起于一时,其自任以圣贤之道则同,而其学有不同焉者。虽以鹅湖白鹿有㑹。终莫能定于一。其后文公之学。天下咸宗师之。而文安之学。独行于临川四明畨昜。自夫前代设科取士。一用文公之说。学者往徃。徇时以希宠。而文安之学。虽三郡之士。亦莫之或讲矣。先儒有云。文公以道问学为主。文安以尊德性为主。夫道问学、尊德性,二者如之何其可偏废也?则文安之学,岂不在所当讲乎?是以文正、学统、学基之篇作焉。去短集长,真知允蹈,亦惟后来是望。陈君生文安之乡,登文正之门,有志乎程伯子之学,师友渊源之所自,固习闻而素讲者也。观其进不苟同,退不苟异,其学之所至,岂不较然矣乎!我 国家方建学立师,丕变士习,然则推所承传者以淑诸人,君安得苟辞哉?伯衡辱交最深,故于君之归也,不以众人之髙之者为君羡。窃以乡学有不可废者,致属望焉。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