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刋太上感應篇箋注序

轻识古籍-繁体

共 432字,需浏览 1分钟

 ·

2023-12-09 01:30

重刋太上感應篇箋注序

古聖賢之學,莫先於明善。宣尼贊易於坤之初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 於復之初曰: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善與不善,其分別祗在幾希之間,而舜、跖判焉。聖人不忍斯人之陷於惡也,故以人性之本善者動之,不遽言惡,而但正其名曰不善,明乎不善之猶可以善也。成湯大聖,而言改過不吝;顏子大賢,而言不貳過。過者,一時之不善,知而改之,善斯在矣。古之人吿以過則喜,後之人吿以過則慍,由是自欺以欺人,惡積而不可揜。天道福善而禍淫,行道有福,違天不祥。謂感應之理不足信者,是不知天命而不畏者也,何怪乎獲罪於天而無所禱乎。太上感應篇一卷,始著錄於宋史蓺文志,惠松厓徵君以爲出漢魏道戒,與抱朴內篇所述略同。予讀之良然。葢其時浮圖氏之書未行中國,所言禍福,合於宣尼餘慶餘殃之旨,不似後來輪迴地獄之誕而難信也。惠氏箋注古雅,自成一子,允爲是編功臣。吳門向有刋本,今日就曼,患吾鄕諸同學,復率錢鋟諸梨板以廣其傳,於吾儒明善寡過、敬身畏天之學,豈小補哉!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