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楷詩經世本古義書後

共 1075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2-09 01:14

何楷詩經世本古義書後

何氏以三百篇之詩分屬世次,不與通行本同,始於公劉,訖於下泉,其先後頗難盡信。然此亦自成一家之學。其書二十八卷,配以㝛名,首角、終軫,每卷之首各有小引。又有原引爲卷首,則當在二十八卷之前;又有屬引爲卷後,則當在二十八卷之後。今此裝潢本於卷首之下,將各卷首篇小引紬出,?置一處,下又卽將卷後一?繫焉。以下詩之次第,仍同今本,以關雎爲首,殷武爲末,茫然無復卷數,大失著書之本意矣。其屬引一篇,葢倣序卦而爲之屬,以聯屬爲義。若知後世必有紛更之者,而殿以此篇,其序灼然可尋,庶幾淆亂之餘,不難復舊。今當於原引之下,仍以小引散之各卷之首,依角、亢、氏、房等㝛名目尋之,則二十八卷乃成爲何氏之書,而以屬引終焉,則與本題卷後之名亦相䐇合矣。春秋尊王發微跋夏五之下,其爲月也無疑矣。而聖人不益者,謂其文或不盡於此也。益之以月,將謂鄭伯使其弟語來盟爲五月之事,所書僅此,無復更疑其上之容有脫文者矣。孫氏謂孔子專筆削之任,舊史有闕,必從而刊正之,此殆後來傳者脫漏耳,豈其然哉?士匄不伐喪,春秋之所善也。孫氏本穀梁義,謂其貪美名以廢君命,惡也。夫不伐喪者,周之舊典如是,匄能行之,何至有廢命之責?且見可而進,知難而退,亦軍之善政也。受命以出,知敵之不可勝,亦將老師費財,不惜千萬人之命,以求一逞而俱殲焉,然後爲不廢命哉?苟知其難而全軍以還,君子猶善之,況於不伐喪乎!孫氏此書,昔人謂其論多苛刻,而在當時則甚重之。歐陽氏謂其得春秋本義爲多,要之言亦以人重也。有得舊本見示者,因令學徒鈔之。向見通志堂有版本,未知視此何如,當從友人借以相校,始可定耳。 乾隆四十二年三月癸未盧某書。張氏春秋集傳跋。

張氏爲朱子門人,宋史載道學傳,所著有春秋集傳二十六卷、春秋歷代郡縣地里沿革表二十七卷、春秋集註十一卷,幷綱領一卷。今集註、幷綱領已刻入通志堂經解中,而集傳無聞焉。秀水朱氏經義考亦疑其已佚,葢,學者之不得見久矣。今湖州嚴文學久能復得其書,喜甚,乃元延祐元年所梓。雖所缺尚有七卷,而其採擇之精,立論之確,卽於此可得其崖略。其辨胡氏夏時冠周月之說,見於集註,而傳亦著之。他若論天子諸侯昬禮不親迎,責隱公之不朝聘於王朝,責文公之昬惰,不親會伯主以取晉,怒而於齊,商人弑君之賊,不能吿天子方伯以致討,及其見侵,反使命卿往而求平焉。此皆大義凛然,非若孫氏之多刻覈,胡氏之有牽合也。嚴氏其寶守之。神物會合,或自有時,安知所缺者之不復再見乎?余以塵事紛雜,未能卒讀爲憾,漫識數語於?末,以吿四方之學者,俾皆畱意訪求,得完張氏之舊幷,沿革之巳佚者亦再出焉,豈不更大快矣乎。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