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續書後

轻识古籍-繁体

共 529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9 02:49

楞伽經續書後

盍亦觀車之行於大塗乎?引而之乎千里者,馬也;視乎險夷曲直者,人也,其載則車也。人之心譬之車,而載與人馬皆具焉。是故性之五,情之七,心之載也。知爲心之人,能爲心之馬,善不善爲心之險夷曲直,其至爲心之千里。若是者,盍亦觀車之行於大塗乎?性善者也,情善而之乎不善者也,知之體洞然,無善無不善者也,而其用能知善不善。能之體充然,可以爲善,可以爲不善者也,而其用或專於善,或專於不善。是故孟子性善之言,以性言性而舉其全;荀子性惡之言,以情言性而要其末;揚子善惡混之言,以情言性而混其末與初;韓子性有三品之言,以知能之用言性而忘其體,惟浮圖之言,則能舉知能之體焉。而能者有畔岸者也,故多舍能而言知。曰常惺惺,曰活潑潑,皆知之體也。以此爲性,故其言曰:性無善無不善。程子、朱子引常惺惺、活潑潑之說,而附之以儒言,失其旨矣。此經六識,分見,第七識合見,第八識爲性海,皆由知之用以推極知之體。六識、第七識卽楞嚴,生死根本也,第八識卽楞嚴,常淸淨體也。其義宏深浩渺,細極無際,大含無涯。陽明先生終身言良知,無出是範圍者,其徒雖屢變他說,又何從出之哉?故其言曰:良知包括天地。夫知之體,宏深浩渺如是,若於能之體尺寸推之,必有可敵楞伽斯義者,而惜乎律家所言不能盡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