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說

共 1235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2-09 01:27

中庸說

中庸之義何也?天地之道,帝王之治,聖賢之學,皆不外乎中。中者,無過不及之名。堯之傳舜曰允執其中,而舜亦以命禹。洪範九疇,天所以錫禹也。五居九疇之中,故曰建用皇極。皇極者,大中之謂也。孔子作易十翼,彖傳之言中者三十三,象傳之言中者三十。其言中也,曰正中,曰時中,曰大中,曰中道,曰中行,曰行中,曰剛中,曰柔中。剛柔非中也,而得中者无咎。故嘗謂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一言以蔽之,曰中而已矣。子思述孔子之意而作中庸,與大易相表裏。其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言其體也。曰君子而時中,言其用也。此堯舜以來傳授之心法也。堯舜以來,言中不言庸,孔子之言中庸,何也?曰:說文:庸,从庚从用。庸之言用也。中者,天所命之性,而用之在人。自天言之謂之中,傳曰民受天地之中是也。自人言之謂之中庸。唐虞相傳,皆曰執中,而孔子申之云: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然則中庸卽執中之義矣,故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中無定體,而執中莫如隨時。時中者,中之用也。雖然,時中惟聖者能之,而擇中而執之,則人皆可勉。中之所在,善之所在也,故亦謂之擇善。聖人之敎人也,欲使知愚賢不肖之倫,去其過不及而歸於中,故示之以從入之方,曰擇乎中庸。擇也者,能不能未定之詞也。擇之而得之,得之而固執之,久之而無時之不用其中,此之謂時中,此之謂依乎中庸矣。然則何以復言中和?曰:未發爲體,巳發爲用,發而中節者,合乎時者也。天有四時,順其序謂之太和。人有七情,中其節謂之中和。中以和爲用,非時則不和。故博雅訓庸爲和,而中庸一篇首言致中和。中和,卽中庸也。以道體言之曰中和,以入道言之曰中庸,言固各有所當已。然則先儒何以訓庸爲常?曰:凡物之失其常者,不可以用,其可常用者,皆中道也。一人之身,其分子臣弟友,其境富貴貧賤、夷狄患難,位不同而各有常然之道。常然者,合乎時者也。時然後行,謂之庸德;時然後言,謂之庸言。故曰君子素其位而行。素其位者,時中之用也。在易六爻之位,二多譽,四多懼,三多凶,五多功。然而當其用者,三四有時而吉;失其用者,二五有時而凶,所謂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者也。乾之用九,戒之以天德不可爲首,懼其過剛而失中也。坤之用六,戒之以永貞,懼其過柔而失中也。六十四卦不外乎時中,而乾坤特言其用,故曰易與中庸,其理一而已矣。?卦說?象、上天下澤、天極其尊、澤較地而逾卑。上下各安其位、而無覬覦之心。此守成極盛之象也。五居尊位、四陽輔之。剛中正、?帝位而不疚。具大有爲之資、無自暇逸之志,宐乎利有攸往矣。而夬?之厲、聖人惕然戒之,何哉?陽健於上,陰說乎下,有將順而無匡救,孔子所謂予無樂乎爲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若是者,雖正亦危,況未必皆正乎?兌之義主乎說,以一陰加二陽之上,二陽不能說君,而六三一陰獨專之,上下相說,說且不解,上不知其眇且跛也,而委以視履之柄;下亦㤀其眇且跛也,而矜其視履之能。力少任重,窮大失居,非于覆餗之刑,卽致負乘之宼,不特自詒伊慼,抑且禍及國家矣。故於彖有不咥人之戒,而於六三著咥人之凶。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