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

轻识古籍-繁体

共 4994字,需浏览 10分钟

 ·

2023-12-06 00:25

略說

遂火爲遂皇,伏羲爲戲皇,神農爲農皇也。遂人以火紀。火,太陽也,陽尊,故託、遂皇於天。伏羲以人事紀,故託戲皇於人。葢!天非人不因,人非天不成也。神農悉地力種穀,疏:故託、農皇於地。天地人之道僃,而三五之運興矣。

伏羲氏没,神農氏作;神農氏没,黃帝、堯、舜氏作;

伏羲氏作八卦。

天立五帝以爲相。四時施生,法度明察,春夏慶賞,秋冬刑罰。帝者任德設刑,以則象之。言其能行天道,舉錯審諦也。黃帝始制冠冕,垂衣裳,上棟下宇,以避風雨,禮文法度,興事創業。黃者,光也,厚也,中和之色,德施四季,與地同功,故先黃以别之也。顓者,專也。頊者,信也。言其承易文之以質,使天下䝉化,皆貴貞慤也。嚳者,考也,成也。言其考明法度,醇美嚳然,若酒之芬香也。堯者,高也,饒也。言其隆興煥炳,最高明也。舜者,推也,循也。言其推行道德,循堯緒也。

堯八睂,舜四瞳子。禹其跳,湯扁,文王四乳。

八睂者,如

八字者也。其跳者,踦也。注:其發聲也。踦,步足不能相過也。扁者,枯也。注:言湯體半小,象扁枯,言皆不善也。

多聞而齊給。注:齊,疾也。乃

命五史以書五帝之蠱事。

成王問周公曰:舜之冠何如焉?周公曰:古之人有冒皮而勾領者,然鳳皇巢其樹,麒麟聚其域也。成王問周公曰:舜何人也?周公曰:其政也,好生而惡殺。

舜好生惡殺,鳳皇巢其樹。古之人,衣上有冒而勾領。注:言在德不在服也。古之人,三皇時也。冒,覆項也。勾領,繞頸也。禮:正服方領也。

周公對成王云:古人冒而勾領。注:古人謂三皇時以冐覆頭,勾領繞頸,至黃帝則有冕也。案曰:禮記冠義疏引此文爲略說,則自北堂書鈔以下四條,皆略說文也。晏子曰:古者有紩衣攣領而王天下者矣。淮南子曰:古有鍪頭而卷領以王天下。與略說同意。荀子哀公篇:魯哀公問舜冠於孔子,孔子不對。三問不對。哀公曰:寡人問舜冠於子,何以不言也?孔子對曰:古之王者,有務而拘領者矣,其政好生而惡殺焉。是以鳳在列樹,麟在郊野,鳥鵲之巢可俯而窺也。君不問而問舜冠,所以不對也。荀子作哀公問孔子,書傳作成王問周公,傳聞異詞。

舜不登而高,不行而遠,拱揖於天下,而天下稱仁。

夏后氏主敎以忠,

周人之敎以文。上敎以文君子,其失也小人薄。注:文謂尊卑之差制也,習文法無悃誠也。案:曰:士喪禮疏引夏后氏主敎以忠稱書傳畧說此文?注所引周人之敎以文云云,當相連屬,中間尙有脫文及說殷人之敎耳。

帝命周公踐阼,朱草暢生。

周公輔幼主,不矜功,則蓂莢生。注:矜,夸也。

王者德及皇天,則祥風?。王者德下究地之厚,則朱草生。狄人將攻太王,亶甫召耆老而問焉曰:狄人何欲?耆老對曰:欲得菽粟財貨。太王亶甫曰:與之。每與狄人至,不止。太王亶甫贅其耆老而問之曰:狄人又何欲乎?耆老對曰:又欲君土地。太王亶甫曰:與之。耆老曰:君不爲社稷乎?太王亶甫曰:社稷所以爲民也,不可以所爲民亾民也。耆老對曰:君縱不爲社稷,不爲宗廟乎?太王亶甫曰:宗廟,吾私也,不可以私害民。遂策杖而去。逾梁山邑岐山,注:梁山在岐山東北,岐山在梁山西南。周人奔而從之者三千乘,一止而成三千戶之邑。

案曰:毛詩緜正義引書傳,又引韓奕箋云:梁山在馮翊夏陽縣西北。鄭於書傳注云:岐山在梁山西南。然則梁山之袤,其東當夏陽縣西北,其西當岐山東北,自豳適周,當踰之也。

宣王問於春子曰:寡人欲行孝弟之義,爲之有道乎?注:宣王,齊君陳敬仲之後也。春子曰:昔者衞聞之樂正子,注:樂正子,曾子弟子也。曰:文王之治岐也,五十者杖於家,六十者杖於鄕,七十者杖於朝,注:朝當爲國。見君揖杖。注:揖當爲去。八十者杖於朝。見君揖杖。注:揖,挾也。君曰:趣見客,毋俟朝。注:不欲久停老者也。古者七十致仕,來者客之也。以朝,乘車輲輪。注:乘車,安車也。言輲輪,明其小也。御爲僕,送至於家。注:御,君之御也。而孝弟之義達於諸侯。九十杖而朝見,君建杖。注:建,樹也。君曰:趣見,毋俟朝。以朝車送之舍。天子重鄕養。注:舍,館也。重猶尊也。養,以禮食之也。卜筮巫醫御於前,祝咽祝哽以食,乘車輲輪。胥與就膳徹。注:胥,樂官也。就,成也。胥,成膳徹,謂以樂食之也。送至於家。君如有欲問,明日就其室以珍從。注:明日,明旦。而孝弟之義達於四海。此文王之治岐也。君如欲行孝弟之大義,盍反文王之治岐?

案曰:禮記曲禮正義引書傳略說致仕者以朝,乘車輲輪在此篇。呂氏春秋春居問於齊宣王,王稱之春居。王氏困學紀聞以爲卽大傳所謂春子。家語言養老事,則孔子之問哀公,疑王肅剽書傳而爲之。

大夫士七十而致仕,老於鄕里,大夫爲父師,士爲少師,注所謂里庶尹也。古者仕焉而已者,歸敎於閭里,耰鉏已藏,祈樂已入。注:祈樂當爲新穀。歲事已畢,餘子皆入學。注:餘子猶衆子也。古者適子恆代父而仕也。十五始入小學,見小節,踐小義。十八入大學,見大節,踐大義焉。注:小節小義,正謂始口典口師受業。大節大義,謂博習盡識也。距冬至四十五日始出學傅農事。注:立春學止,上老平明坐於右塾,庶老坐於左塾,餘子畢出,然後皆歸,夕亦如之。注:上老,父師也。庶老,少師也。餘子皆入。父之齒隨行,兄之齒鴈行,朋友不相踰,輕任并,重任分,頒白者不提攜,出入皆如之。

案:曰門塾之學。漢書食貨志、白虎通、公羊傳宣十年注、禮記學記注皆有此說。葢本書傳尙書洛誥正義引書傳此文而釋之曰:是敎農人以義也,以爲予其明農哉之證。然則略說亦是申解洛誥此句經文耳。傳曰已有三牲,必田狩者,孝子之意,以爲已之所養,不如天地自然之性,逸豫肥美。禽獸多則傷五穀,因習兵事,又不空設,故因以捕禽獸,所以共承宗廟,示不忘武僃,又因以爲田除害。鮮者何也?秋取嘗也。注:取禽。嘗祭。秋取嘗。何以也?習鬥也。習鬥也者,男子之事也。然而戰鬥不可空習,故於蒐狩閑之也。閑之者,貫之也。貫之者,習之也。己祭,取餘獲陳於澤,注:澤,射宫也。然後卿大夫相與射,命中者,雖不中也取;命不中者,雖中也不取。何以也?所以貴揖讓之取,而賤勇力之取也。鄕之取也,於囿中,勇力之取也;於澤,揖讓之取也。案:曰此條諸書所引,不言何篇,盧氏本入之,略說無所據。觀傳文專?鮮字爲秋取,嘗疑是鮮誓之傳,未敢斷也。

天子太子年十八曰孟侯。注:孟,迎也。孟侯者,於四方諸侯來朝,迎於郊者,問其所不知也。問之人民之所好惡,土地所生,美珍怪異,山川之所有無,及父在時皆知之。注十八,嚮入太學,爲成人,博問庶事也。

古者帝王躬率有司百執事,而以正月朝迎日於東郊,以爲萬物先而尊事天也。祀上帝於南郊,所以報天德。迎日之辭曰:維某年月上日,明光於上下,勤施於四方,㫄作穆穆。維予一人某,敬拜迎日東郊。迎日,謂春分迎日也。堯典曰寅賓出日,此之謂也。

王者存二王之後與已爲三,所以通三統,立三正。周人以至日爲正,殷人以日至後三十日爲正,夏人以日至後六十日爲正。天有三統,土有三王,三王者,所以統天下也。注:所存二王後者,命使郊天,以天子禮祭其始祖,受命之王,自行其正朔服色,此謂通天三統。

案曰:漢書成帝紀十:綏和元年詔曰:蓋聞王者必存二王之後,所㠯通三統也。本此。

天有三統,物有三變,故正色有三;天有三生三死,故土有一王。王特一生死。周以至動,殷以萌,夏以牙。注謂三王之正也。至動,冬日至。物始動也。物有三變,故正色有三。天有三生三死,故土有三王。王特一生死。是故周人以日至爲正,殷人以日至三十日爲正,夏以日至六十日爲正。是故三統三正,若循連環。周則又始,窮則反本。

夏以孟春爲正,殷以季冬爲正,周以仲冬爲正。夏以十三月爲正,色尙黑,以平旦爲朔。殷以十二月爲正,色尙白,以雞鳴爲朔。周以十一月爲正,色尙赤,以夜半爲朔。不以二月後爲正者,萬物不齊,莫適所統,故必以三微之月也。三正之相承,若順連環也。

夏以十三月爲正,色尙黑,以平旦爲朔。殷以十二月爲正,色尙白,以雞鳴爲朔。周以十一月爲正,色尙赤,以夜半爲朔。必以三微之月爲正者,當爾之時,物皆尙微,王者受命,當扶微理,得章成之義也。案曰書傳說正朔二字最晰。

周以至動,殷以萌,夏以牙。注:謂三王之政也。至動,冬至日物始動也。物有三變,故正色有三。天有三生三死。注:異時生者,恆異時死。是故周人以日至爲正,殷人以日至三十日爲正,夏以日至六十日爲正。天有三統,土有三王。注:統,本也。三統者,所以序生也。三正者,所以統天下也。三統若循連環,周則又始,窮則反本也。夏以孟春爲正者,貴形也。

三王之治,若循環之無端,如水之勝火。

王者一質一文,據天地之道,正色三而復者也。諸侯有德者,一命以車服弓矢,再命以虎賁三百人,三命秬鬯。諸侯三命者,皆受天子之樂。以祀其宗廟。

晉平公問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師曠曰:臣聞老而學者,如執燭之明。執燭之明,孰與昧行?公曰:善。

高郵王侍郞伯申曰:執燭之執當爲熱。熱,古爇字。說苑建本篇作炳燭,炳乃焫之譌。焫與爇同。案:曰:自此以下七條,諸書所引大傳未稱略說,今以意定之,宜入此篇。

子曰:心之精神是謂聖。案:曰:孫之騄本入五行傳,葢以爲思心曰䜭,䜭作聖之訓也,似近之。

子曰:君子不可以不學,見人不可以不飾。不飾無貌,無貎不敬;不敬無禮,無禮不立。夫遠而光者飾也,近而逾明者,學也。譬之圩邪,水潦集焉,菅蒲生焉,從上觀之,誰知非源水也。

案曰:大戴禮勸學篇與此大同。

子張曰:仁者何樂於山也?孔子曰:夫山者□然高,□然高則何樂焉?夫山,草木生焉,鳥獸蕃焉,財用殖焉,生財用而無私爲焉,四方皆代焉,毎無私予焉。出雲風以通乎天地之間,陰陽和合,雨露之澤,萬物以成,百姓以饗,此仁者之所以樂於山者也。

案:曰:孔叢引此,又代作伐。

子貢曰:葉公問政於夫子,子曰:政在附近而來遠。魯哀公問政,子曰:政在於論臣。齊景公問政,子曰:政在於節用。三君問政,夫子應之不同,然則政有異乎?子曰:荆之地廣而都狹,民有離志焉,故曰在於附近而來遠。哀公有臣三人,內比周以惑其君,外障距諸侯賓客以蔽其明,故曰政在論臣。齊景公奢於臺榭,淫於苑囿,五官之樂不解,一旦而賜人百乘之家者三,故曰政在節用。

案曰韓非子難三、家語辯政、說苑政理篇與此大同。漢書武帝紀:元朔六年,詔葢孔子對定公㠯徠遠,哀公㠯論臣景公以節用非期不同,所急異也。臣瓚注曰:論語及韓子皆言葉公問政於孔子,孔子答以悅近來遠。今云定公,與二書異。東郭子思問於子貢曰:夫子之門,何其雜也?子貢曰:夫櫽括之㫄多枉木,良醫之門多疾人,砥礪之㫄多頑鈍。夫子聞之曰:修道以俟天下,來者不止,是以雜也。

案:曰:說苑雜言篇與此同,惟子思之思作惠。荀子法行篇與此小異。東郭子惠作南郭惠子。劉恕外紀卷九載東郭子惠問於子貢云云,不著所徵,然與說苑異,與書傳同,則書傳之文也。思當爲惠。

子夏讀書畢,見夫子,夫子問焉:子何爲於書?對曰:書之論事也,昭昭若日月之明,離離若參辰之錯行,上有堯舜之道,下有三王之義,商所受於夫子者,志之弗敢忘也。雖退而窮居河濟之間,深山之中,壤室編蓬,爲戶於中,彈琴詠先王之道,則可發憤慷慨矣。

子夏讀書畢,孔子問曰:吾子何爲於書?子夏曰:書之論事,昭昭若日月焉,所受於夫子者弗敢忘。退而窮居河濟之間,深山之中,壤室蓬戶,彈琴瑟以歌先王之風,有人亦樂之,無人亦樂之,上見堯舜之道,下見三王之義,可以忘死生矣。孔子愀然變容曰:嘻!子殆可與言書矣。雖然,見其表未見其裏,闚其門。未入其中。顔回曰:何謂也?孔子曰:丘常悉心盡志以入其中,則前有高岸,後有大谿,塡塡正立而已。六誓可以觀義,五誥可以觀仁,甫刑可以觀誡,洪範可以觀度,禹貢可以觀事,皋陶謨可以觀治,堯典可以觀美

案:曰:外紀引子夏讀書畢一條,未舉所徵。然文?注御覽、困學紀聞分引數條,並與此合,是爲書傳文無疑。薛季宣書古文訓序亦有此文,末有通斯七者,書之大義舉矣二句,亦不稱所出。而末敘七觀云:是故帝典可以觀美,大禹謨、禹貢可以觀事,皋陶謨、益、稷可以觀政,洪範可以觀度,六誓可以觀義,五誥可以觀仁,甫刑可以觀戒。其序次與孔叢子同,與御覽、困學紀聞所引大傳七觀異,則非書大傳之文明矣。孔叢言大禹謨、益稷者,蓋作僞者羼入而不知真。古文與今文皆無大禹謨,其益稷一篇則統於皋陶謨中也。又韓詩外傳說此事,以爲子夏讀詩,

子曰參女以爲明主。爲勞乎。昔者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