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寳章
共 1986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3-12-06 12:54
守一寳章
玉清無色,天帝之女,守一寳章,事同一源,因而附之章曰:道无爲,出以明天道。夫天理正道,唯无是爲,唯有是反。反,天常也。道德經云:至道无爲。无爲守虚无,守自然,知其白,守其黒。黒者,杳㝠。杳㝠,空无寂寥,不著一物而凝空心。南華真經曰:隳支體,黜聦明,離形去智,同於大通。然後内不分已身,外不分天地,寂然閑淡,聽之不聞,其聲,視之不見其形,此真契虛无,无爲自然天理也。老君定觀經云:守无爲,自然天道。但覺一念起即須滅除。唯㓕動心,不滅照心;但凝空心不凝有心。老君西昇經云:名之爲上孝飬母身乃長久。夫有以无爲母,无以虚爲母,虚以道爲母,道以自然爲母。自然者,无爲之根本,仙真之化元也。
无不爲。
天道玄理,契入无爲,非緫不修爲,非任自然而自然死,成仙也。内景經曰:神仙之道非自然,是由精誠亦由專。内顧宻眄真之真,真人在已莫問鄰。結精育胎化生神,留胎止精可長生。此爲道之有。所言道之無者,身外之物,珍寳之徒,色聲滋味,萬物章章,害我生命,盜我衰殘,无論貧賤富貴,不覺形神爲外物所害,害生之物皆曰失道,其所以如此者,我所不爲也?西昇經曰:世人皆以色聲滋味爲上樂,不知色聲滋味禍之大朴也。是以聖人知之不,欲,以歸於无欲。故隂符經云:萬物與人之服,禦人以衰老。老君告尹喜曰:世所以輕命早終者,非天地殺,非鬼神害,人自令之然也。以其有以其形,動,以其生生之太厚也。夫無生者,賢於養生,是无不爲也。南華經云:達生之情,不務生之所無以爲,達命之情者,不務知之,所无奈何。夫爲道養生之人,必先以物,物有餘而生不養有之矣,世有明道之人,行不及言,言不貴行者,萬萬皆是也。
可心證,非智知。
天道无形,杳杳㝠㝠,可以心㝠黙證,非世智所能窮盡。若以世智言傳口授者,道之麤也。夫玄解證道之心,如樂人彈弦吹管相似,至於微妙之音,指下而生。此微妙之音,即不能言傳口授。授之弟子,但抑音聲悲而已,言莫能盡也。
何謂知?何謂證?
此兩句是覆問之詞。
知遣智。
此言既明分天道以後,見蕩蕩分明,即隳支體,黜聦明,離形去智,㝠於天道,是之謂含光蔵暉,滅跡匿端,内既得之必固守之,使㝠其心而无心,㝠其身而无身。曰證道之人也。
證虛應。
凡守一之元,身中空虛,即天道入身。西昇經云:人能虚空无爲,非欲於道道自歸之,是名歸道之人。虚无應効如響應聲,如影隨形也。若然者,必資虛却其身,空却其心。西昇經曰:身之虚而萬物至,心之尤而和氣歸。當證之時,心不著物而凝其思,是之謂内抱和淡,心㝠元神也。
應无從。
天道應効,無所從來。證之者,不知所然而然,自然矣。夫虛旡之爲應也,元神虛,覺虚即與天道之氣通。心與道通者,得之矣。老君設旡爲之教,敎人修道即是空其心也。空其心者,可謂心與道㝠矣。夫爲道空心虛身耳,心虛即天道降於心中,天道降即元神靈,元神靈即通于天道。若然者,一切无礙,无所不通也。内自知之,非可說而明矣。
心乃通,通於一,萬事畢。
老君告文始先生曰:子能知一萬事畢矣。而况元神通於一者耶元神通於一者,是守一之元,積功鍊形,形與虚无自然无形道氣合爲一體,即萬事畢矣。若通於一之身,遍滿虚空,能包容千億,世界悉在大身之中,變爲小身,細如微塵,小身之中,又能容納千億世界,神通至此,始云萬事畢矣,可謂道人也。
一爲根。
一者,天地之根,神仙之源,萬物之母。天得之清,地得之寧,萬物得之而生,人得之而靈。靈即元神通于天道矣。一者,本是大道,神仙根也。
事爲門。
得一之元者,守太上心印也。太上心印者,事也。事者,是守一之門耳。世人縱能明一之根,若不得入守一之門,即元无門可入。不入其門,亦不明五千文字。西昇經云:天地清靜,皆守一也。是亦由門而入。故曰:事无事,味旡味。若然者,事歸于一矣,存于守一身中者矣。
事歸一,一常存。
此兩句,言皆生於一,歸于一。一者,生死之根,生化之源。唯有太上心印,獨爲守一之門,得一之元。一入人身,人身常存。存即存矣,要得積功,方可神仙度世也。
存莫有,假言守。
夫守太上心印之事,假言守神耳,非有心於守神也。夫守太上者,不欲有心,又不欲无心,但常凝然,以全正氣,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感通元神,元神即㝠于天道矣。故内景經云:虚旡寂寂空中素,使形如是勿令汚。行息翺翔入天路。
守虛无,自長久。
此云天道,只在守虚守旡而已。雖云假言守虚,守无之道,先虛其身,身使如晴空之狀。勿令食氣所汚,是不言不食,不窺不視,可謂守虛極也。又須空無其心,守一人心。喻如人眼,根相似,但有微塵入眼,眼即不安。小事入心,心則動亂。要而言之,空无其心,其心如澄一,盞濁泥,汁澄之,不可得清,若也濁時不禁一撓,守一人心難清其神,易濁其神,氣正如澄,盆水也,若常能虛,爲身无爲,心道常歸于身中矣。夫天氣常存人腹中者,自然神仙矣。神仙長存,可與天同壽矣。
玄珠心鏡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