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變鹽法事宜狀

轻识古籍-繁体

共 2891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3-12-06 09:00

論變鹽法事宜狀

張平叔所奏塩法條件、右奉勑將變塩法、事貴精詳。宜令臣等各陳利害可否聞奏者。平叔所上變法條件。臣終始詳度。恐不可施行。各隨本條分析利害、如後一件、平叔請令州府差人自糶官塩。収實估匹段。省司凖舊例支用。自然獲利一倍巳上者。臣令通計所在百姓。貧多富少。除城郭外。有見錢糴塩者。十無二三。多用雜物及米穀愽易塩商利歸於巳。無物不取。或從賖貸升斗。約以時熟填還。用此取濟。兩得利便。令令州縣人吏。坐鋪自糶。利不關巳。罪則加身。不得見錢及頭叚物。恐失官利。必不敢糶。變法之後。百姓貧者無從得塩而食矣。求利未得。歛怨巳多。自然坐失塩利常數。所云獲利一倍。臣所未見

一件。平叔又請郷村去州縣逺處。令所由將塩就村糶易。不得令百姓闕塩者。臣以爲郷村逺處。或三家五家山谷居住。不可令人吏將塩家至户到。多將則糶貨不盡。少將則得錢無多。計其往來,自充糧食不足。比來商人或自負擔斗石,往與百姓愽易,所冀平價之上,利得三錢兩錢,不比所由,爲官所使,到村之後,必索百姓供應,所利至少,爲弊則多,此又不可行者也。

一件。平叔云:所務至重,須令廟堂宰相充使。臣以爲若法可行,不假令宰相充使;若不可行,雖宰相爲使無益也。又宰相者,所以臨察百司,考其殿最,若自爲使,縱有敗闕,遣誰舉之?此又不可者也。

一件。平叔又云:法行之後,停減鹽司所由糧課,年可收錢十萬貫。臣以爲變法之後,弊隨事生,尚恐不登常數,安得更望贏利

一件?平叔欲令府縣糶鹽,毎月更加京兆尹料錢百千,司録及兩縣令毎月各加五十千,其餘觀察及諸州刺史縣令録事參軍,多至毎月五十千,少至五千三千者。臣仐計此用錢巳多,其餘官典及廵察手力所由等糧課,仍不在此數。通計所給,毎歳不下十萬貫,未見其利,所費巳廣。平叔又云,停鹽司諸色所由糧課,約毎歳合減得十萬貫錢仐。臣計其新法,亦用十萬不啻,减得十萬,却用十萬,所亡所得,一無贏餘也。平叔又請以糶鹽多少爲刺史縣令殿最,多者遷轉,不拘常例,如闕課利,依條科責者。刺史縣令職在分憂,今惟以鹽利多少爲之升黜,不復考其治行,非唐虞三載考黜陟幽明之義也。

一件。平叔請定鹽價,每斤三十文。又毎二百里毎斤價加收二文,以充脚價。量地逺近險易,加至六文。脚價不足,官與岀,名爲毎斤三十文,其實巳三十六文也。仐鹽價京師每斤四十,諸州則不登。此變法之後,祗校数文於百姓。未有厚利也。脚價用五文者,官與出二文,用十文者,官與出四文。是鹽一斤,官糶得錢,名爲三十,其實斤多得二十八,少得二十六文。折長?短。毎斤收錢不過二十六七。百姓折長?短,毎斤用錢三十四,則是公私之閒,毎斤常失七八文也。下不及百姓,上不歸官家,積數至多,不可遽筭,以此言之,不爲有益。平叔又請令所在及農?時,併召車牛般鹽送納都倉,不得令有闕絶者。州縣和雇車牛,百姓必無情願,事須差配,然付脚錢。百姓將車載鹽,所由先皆無檢,齊集之後,始得載鹽。及至院監請受,又須待其輪次,不用門户,皆被停留。輸納之時,人事又别,凡是和雇,無不皆然。百姓寧爲私家載物,取錢五文,不爲官家載物,取十文錢也。不和雇則無可載鹽,和雇則害及百姓,此又不可也。一件。平叔稱停減鹽務,所由收其糧課,一歳尚得十萬貫文。仐又稱旣有廵院,請量閑劇,留官吏於倉場勾當要害守捉,少置人數,優恤糧料,嚴加把捉,如有漏失私糶等,並凖條處分者。平叔所管鹽務所由人數有幾?量留之外,收其糧課,一歳尚得十萬貫,此又不近理也。比來要害守捉人數至多,尚有漏失私糶之弊,仐又減置人數,謂能私鹽断絶,此又於理不可也。

一件。平叔云:變法之後,歳計必有所餘,日用還恐不足。謂一年巳來,且未責以課利,後必數倍校多者,此又不可。方仐國用,常言不足,若一歳頓闕課利,爲害巳深。雖云明年校多,豈可懸保?此又非公私蓄積尚少之時可行者也

一件。平叔又云:浮寄姦猾者轉富,土著守業者日貧。若官自糶鹽,不問貴賤貧富,士農工啇,道士僧尼,并兼游惰,因其所食,盡輸官錢,并諸道軍諸使家口親族,遞相影占,不曽輸稅。若官自糶鹽,此輩無一人遺漏者。臣以此數色人等,官未自糶鹽之時,從來糴鹽而食,不待官自糶然後食鹽也。若官不自糶鹽,此色人等不糶鹽而食,官自糶塩即糴而食之,則信如平叔所言矣。若官自糶與不自糶,皆常糴塩而食,則今官自糶亦無利也。所謂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見其近而不見其逺也。國家榷塩糶與商人,商人納榷糶與百姓,則是天下百姓無貧富貴賤,皆巳輸錢於官矣。不必與國家交手付錢,然後爲輸錢於官也。

一件,平叔云:?定兩稅時,絹一匹直錢三千。今絹一匹直錢八百。百姓貧虚,或先取粟麥價,及至收穫,悉以還債,又充官税,顆粒不殘。若官中糶塩,一家五口所食塩價不過十錢,隨日而輸,不勞驅遣,則必無舉債逃亡之患者。臣以爲百姓困弊。不皆爲塩價貴也。今官自糶塩。與依舊令商人糶。其價貴賤。所校無多。通計一家五口所食之塩。平叔所計。一日以十錢爲率。一月當用錢三百。是則三日食塩一斤。一月率當十斤。新法實價與舊毎斤不校三四錢以下通計。五口之家。以平叔所約之法計之。賤於舊價。日校一錢。月校三十。不滿五口之家。所校更少。然則改用新法。百姓亦未免窮困流散也。?定稅時。一匹絹三千。今只八百。假如特変塩法。絹價亦未肯貴。五口之家。因変塩法。日得一錢之利。豈能便免作債。収穫之時。不被徴索。輸官税後有贏餘也。以臣所見。百姓困弊日乆。不以事擾之。自然漸校不在変塩法也。今絹一匹八百。百姓尚多寒無衣者。若使匹直三千。則無衣者必更衆多。况絹之貴賤。皆不縁塩法。以此言之。塩法未要変也。

一件。平叔云:毎州糶塩不少,長吏或有不親公事,所由浮詞云當界無人糴塩。臣即請差清強廵官,檢責所在實户,據口團保,給一年塩,使其四季輸納塩價,口多糶少,及塩價遲違,請停觀察使見任,改散慢官。其刺史巳下,貶與上佐。其餘官貶逺處者。平叔本請官自糶塩,以寛百姓,令其蘇息,免更流亡。今令責實户口,團保給塩,令其隨季輸納塩價,所謂擾而困之,前意也。百姓貧家,食塩至少,或有淡食,動經旬月。若據口給塩,依時徴價,辦與不辦,並須納錢。遲違及違條件,觀察使巳下,各加罪譴。苟官吏畏罪,必用威刑,臣恐因此所在不安,百姓轉致流散。此又不可之大者也。一件,平叔請限商人塩納官後,不得輒於諸軍諸使覔職掌把錢捉店,看守莊磑,以求影庇。請令所在官吏,嚴加訪察,如有違犯,應有資財,並令納官、仍牒送府縣充所由者。臣以爲塩商納㩁、爲官糶塩、子父相承。坐受厚利。比百姓實則校優。令旣奪其業。又禁不得求覔職事、及爲人把錢捉店。看守莊磑、不知其罪。一朝窮蹙之也。若必行此。則冨商大賈。必生怨恨。或收市重寳。逃入反側之地,以資㓂盗。此又不可不慮也。

一件。平叔云:行此䇿後,兩市軍人富商大賈,或行財賄,邀截喧訴。請令所由切加収捉。如獲頭首,所在决殺。連狀聚衆人等,各决脊杖二十。檢貴軍司軍户塩,如有隱漏,並凖府縣例科决,并賞所由告人者。此一件。若果行之,不惟大失人心,兼亦驚動逺近。不知糶塩所獲幾何,而害人蠧政,其弊實甚。以前件狀,奉今月九日勑令臣等各陳利害者。謹録奏聞,伏聽勑旨。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卷之四十終。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