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解傷寒論卷五
共 12770字,需浏览 26分钟
·
2023-12-06 00:56
註解傷寒論卷五
漢張仲景著 ?王叔和撰次,
宋成無巳註, 明汪濟川校正
辨陽明脉證并治第八
問曰:病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何謂也?荅曰:太陽陽明者,脾約是也。
陽明,胃也。邪自太陽經傳之入府者,謂之太陽陽明。經曰:
太陽病,若吐、若下、若?,汗後㣲煩,小便數,大便因鞕者,與小承氣湯。即是太陽陽明脾約病也。正陽陽明者,胃家實是也。
邪自陽明經傳入府者,謂之正陽陽明。經曰:
陽明病脉遲,雖汗岀,不惡寒,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者,外欲解,可攻裏也。手足濈濈然汗岀者,此大便巳鞕也,大承氣湯主之,即是正陽陽明胃家實也。
少陽陽明者,?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煩實,大便難是也。
邪自少陽經傳之入府者,謂之少陽陽明。經曰:
傷寒脉弦細,頭痛??者,属少陽。少陽不可?汗,?汗則讝語。此属胃,即是少陽陽明病也。
陽明之爲病,胃家實也。
邪傳入胃,?毒留結,則胃家爲實。華陀曰。?毒入胃。要須下去之。不可留於胃中。是知邪在陽明。爲胃家實也。
問曰。何縁得陽明病荅。曰。太陽病?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乾燥。因轉属陽明。不更衣。内實。大便難者。此名陽明也。
本太陽病不解。因汗利小便。亡津液。胃中乾燥。太陽之邪入府。轉属陽明。古人登厠必更衣。不更衣者。通爲不大便。不更衣。則胃中物不得泄。故爲内實。胃無津液。加之畜?。大便則難。爲陽明裏實也。
問曰。陽明病。外證云何。荅曰。身?汗自岀。不惡寒。反惡?也。
陽明病。爲邪入府也。邪在表,則身?汗出而惡寒,邪旣入府,則表證已罷,故不惡寒,但身?汗出而惡?也。
問曰:病有得之一日,不??而惡寒者,何也?荅曰:雖得之一日,惡寒將自罷,即自汗出而惡?也。邪客在陽明,當??而不惡寒,今得之一日,猶不??而惡寒者,即邪未全入府。尚帶表邪。若表邪全入。則更無惡寒。必自汗岀而惡?也。
問曰。惡寒何故自罷荅。曰。陽明居中土也。萬物所歸。無所復傳。始雖惡寒。二日自止。此爲陽明病也。胃爲水榖之海。主養四旁。四旁有病。皆能傳入於胃。入胃則更不復傳。如太陽傳之入胃。則更不傳陽明。陽明病傳之入胃。則更不傳少陽。少陽病傳之入胃。則更不傳三隂。
本太陽?。得病時?其汗。汗先岀不徹。因轉属陽明也。
傷寒傳經者。則一日太陽。二日陽明。此太陽傳經。故曰轉属陽明。
傷寒??無汗。嘔不能食。而反汗岀濈濈然者。是轉属陽明也。
傷寒??無汗。嘔不能食者。太陽受病也。若反汗岀濈濈然者。太陽之邪。轉属陽明也。經曰。陽明病。法多汗。
傷寒三日。陽明脉大。
傷寒三日。邪傳陽明之時。經曰。
尺寸俱長者。陽明受病。當二三日?。陽明氣血俱多。又邪併於經,是以脉大。
傷寒脉浮而緩,手足自温者,是爲繫在太隂。太隂者,身當?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黄。至七八月大便鞕者,爲陽明病也。
浮爲陽邪,緩爲脾脉。傷寒脉浮緩,太隂客?,邪在三陽,則手足?,邪在三隂,則手足寒,今手足自温,是知繫在太隂也。太隂土也,爲邪烝之,則色見於外,當?,身黄,小便自利者,?不内畜,不能?黄。至七八日大便鞕者,即太隂之邪入府,轉属陽明也。
傷寒轉繫陽明者,其人濈然㣲,汗岀也。傷寒則無汗,陽明法多汗,此以傷寒邪轉繫陽明,故濈然㣲汗岀。
陽明中風,口苦咽乾,腹滿㣲喘,??惡寒,脉浮而?,若下之,則腹滿小便難也。
脉浮在表,?爲裏實。
陽明中風,口苦咽乾,腹滿㣲喘者,?傳於裏也。??惡寒者,表仍未解也。若下之,裏邪雖去,表邪復入於裏,又亡津液,故使腹滿而小便難。陽明病若能食,名中風;不能食,名中寒。陽明病以飲食别受風寒者,以胃爲水榖之海,風爲陽邪,陽殺榖,故中風者能食。寒爲隂邪,隂邪不殺榖,故傷寒者不能食。
陽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岀,此欲作固瘕,必大便?,鞕後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榖不别故也。
陽明中寒不能食者,寒不殺榖也。小便不利者,津液不化也。陽明病法多汗則周身汗岀,此手足濈然而汗岀,而身無汗者,陽明中寒也。固瘕者,寒氣結積也。胃中寒甚,欲留結而爲固瘕,則津液不得通行,而大便必鞕者,若汗岀小便不利者,爲實也。此以小便不利,水榖不别,雖大便?,鞕後必溏也。
陽明病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調,其人骨節疼,翕翕如有?狀,奄然?狂,濈然汗岀而解者,此水不勝榖氣,與汗共併,脉?則愈。
陽病客?,?傳入胃,胃?則消榖而欲食。陽明病?爲實者。則小便當數。大便當鞕。今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調者。?氣散漫。不爲實也。欲食則胃中榖多。内經曰。食入於隂。長氣於陽。榖多則陽氣勝。?消津液則水少。經曰。水入於經。其血乃成。水少則隂血弱。金匱要畧曰。隂氣不通。即骨疼。其人骨節疼者。隂氣不足也。?甚於表者。翕翕??。?甚於裏者。烝烝??。此?氣散漫。不專著於表裏。故翕翕如有?狀。奄。忽也。忽然?狂者。隂不勝陽也。内經曰。隂不勝其陽者。則脉流薄疾。并乃狂。陽明藴?爲實者。須下之愈。?氣散漫不爲實者,必待汗岀而愈。故云濈然而汗岀解也。水榖之等者。隂,陽氣平也。水不勝榖氣。是隂不勝陽也。汗岀則陽氣衰。脉?則隂氣生。隂陽氣平。兩無偏勝則愈。故云與汗共併。脉?則愈。
陽明病欲解時,從申至戌。上
四月爲陽。土旺於申。酉戌向王時。是爲欲解。
陽明病。不能食。攻其?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故攻其?必噦。
不能食。胃中本寒。攻其?。復虚其胃。虚寒相搏。故令噦也。經曰。關脉弱。胃氣虚。有?。不可大攻之。?去則寒起。此之謂也。陽明病。脉遲。食難用飽,飽則㣲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榖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脉遲故也。陽明病,脉遲,則邪方入裏,?未爲實也。食入於隂,長氣於陽,胃中有?,食難用飽,飽則㣲煩而頭眩者,榖氣與?氣相搏也。兩?相合,消摶津液,必小便難,利者,不能?黄。言?得泄也。小便不利。則?不得泄。身必?黄。疸黄也。以其?於榖氣之?。故名榖疸。?實者。下之則愈。脉遲爲?氣未實。雖下之。腹滿亦不减也。經曰。脉遲尚未可攻。
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以乆虚故也。
胃爲津液之府。氣虚津液少。病則反無汗。胃候身之肌肉。其身如蟲行皮中者。知胃氣乆虚也。
陽明病反無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嘔而欬。手足厥者。必苦頭痛。若不欬不嘔。手足不厥者。頭不痛。
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而小便利者。陽明傷寒。而寒氣内攻也。至二三日。嘔欬而支厥者。寒邪?於外也。必苦頭痛。若不欬不嘔。手足不厥者。是寒邪但攻裏而不外?。其頭亦不痛也。
陽明病。但頭眩不惡寒。故能食而欬。其人必咽痛。若不欬者。咽不痛。
陽明病。身不重痛。但頭眩而不惡寒者。陽明中風。而風氣内攻也。經曰。
陽明病。若能食。名中風。風邪攻胃。胃氣上逆則欬。咽門者。胃之系。欬甚則咽傷。故必咽痛。若胃氣不逆。則不欬。其咽亦不痛也。
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黄。
陽明病。無汗而小便不利者。?藴於内而不得越。心中懊憹者,?氣欝烝。欲?於外而爲黄也。
陽明病被火。額上㣲汗出。小便不利者。必?黄。陽明病則爲内?。被火則火?相合而甚。若遍身汗岀而小便利者,?得泄越。不能?黄。今額上㣲汗岀而小便不利。則?不得越。欝烝於胃。必?黄也。
陽明病。脉浮而?者,必潮?。?作有時,但浮者,必盗汗岀。
浮爲在經,?者裏實。脉浮而?者,表?裏實也,必潮?。?作有時,若脉但浮而不?者,止是表?也,必盗汗出。盗汗者,睡而汗出也。陽明病,裏?者自汗,表?者盗汗。
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嚥者,此必衂。陽明之脉。起於鼻。絡於口。陽明裏?。則渇欲飲水。此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嚥者。是?在經而裏無?也。陽明氣血俱多。經中?甚。迫血妄行。必作衂也。
陽明病。本自汗出。醫更重?汗。病已差。尚㣲煩不了了者。此大便必鞕故也。以亡津液。胃中乾燥。故令大便鞕。當問其小便日幾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乆出。今爲小便數少。以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不乆必大便也。先亡津液。使大便鞕。小便數少。津液分别。大便必自下也。
傷寒
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
嘔者。?在上焦。未全入府。故不可下。
陽明病心下鞕滿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陽明病腹滿者。爲邪氣入府。可下之。心下鞕滿。則邪氣尚淺。未全入府。不可便下之。得利止者。爲邪氣去。正氣安。正氣安則愈。若因下利不止者。爲正氣脫而死。
陽明病,靣合赤色,不可攻之,必?。?色黄,小便不利也。
合,通也。陽明病,靣色通赤者,?在經也,不可下之。下之虚其胃氣,耗其津液,經中之?,乘虚入胃,必?。?色黄,小便不利也。
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可與調胃承氣湯。吐後心煩,謂之内煩。下後心煩。謂之虚煩。今
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則是胃有欝?也。與調胃承氣湯以下欝?。
陽明病脉遲。雖汗岀。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者。此外欲解。可攻裏也。手足濈然而汗岀者。此大便巳鞕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㣲。??惡寒者。外未解也。其?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㣲和胃氣。勿令大泄下。
陽明病脉遲。若汗岀多㣲。??惡寒者。表未解也。若脉遲。雖汗出而不惡寒者。表證罷也。身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者。?入府也。四肢諸陽之本。津液足爲?。烝之則周身汗出。津液不足爲?。烝之其手足濈然而汗岀。知大便已鞕也。與大承氣湯以下胃?。經曰。潮?者。實也。其?不潮。是?未成實。故不可便與大承氣湯。雖有腹大滿不通之急。亦不可與大承氣湯。與小承氣湯。㣲和胃氣。
大承氣湯方。
大黄厚朴。
枳實。芒硝。
内經曰。燥滛所勝。以苦下之。大黄、枳實之苦。以潤燥除?。又曰。燥滛於内。治以苦温。厚朴之苦。下結燥。又曰。?滛所勝。治以鹹寒。芒硝之鹹。以攻藴?。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煑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煑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㣲一兩沸,分温再服,得下,餘勿服。
小承氣湯方,
大黄、厚朴、枳實,大?結實者,與大承氣湯,小?㣲結者,與小承氣湯。以?不大甚,故於大承氣湯去芒硝,又以結不至堅,故不减厚朴、枳實也。
巳上三味,以水四升,煑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服湯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陽明病潮?。大便㣲鞕者。可與大承氣湯。不鞕者。不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失氣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轉失氣者。此但?頭。鞕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其後??者。必大便復鞕而少也。以小承氣湯和之。不轉失氣者。愼不可攻也。
潮?者實得大便㣲鞕者。便可攻之。若便不鞕者。則?未成實。雖有潮?。亦未可攻。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當先與小承氣湯?之。如有燥屎,小承氣湯藥勢緩,不能宣泄,必轉氣下失。若不轉失氣,是胃中無燥屎,但腸間少鞕爾。止?頭,鞕後必溏。攻之則虚其胃氣,致腹脹滿不能食也。胃中乾燥,則欲飲水,水入胃中,虚寒相搏,氣逆則噦,其後??。?者。則?氣乘虚。還復聚於胃中。胃燥得?。必大便復鞕。而少與小承氣湯。㣲利與和之。故以重云。不轉失氣。不可攻内。愼之至也。
夫實則讝語。虚則鄭聲。鄭聲,重語也。内經曰。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虚。讝語由邪氣盛而神識昬也。鄭聲。由精氣奪而聲不全也。讝語者。言語不次也。鄭聲者。鄭音不正也。論語云。惡鄭聲之亂雅樂。又曰。放鄭聲。逺佞人。鄭聲滛。佞人殆。言鄭聲不正也。今新差氣虚人聲轉者。是所謂重語者也。若聲重。亦聲轉之。
直視讝語。喘滿者死。下利者亦死。直視讝語。邪勝也。喘滿爲氣上脫。下利爲氣下脫。是皆主死。
?汗多。若重?汗者。亡其陽。讝語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亡陽胃燥讝語者。脉短。津液已絶。不可復治。脉自和。爲正氣未衰。而猶可生也。
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日晡所?潮?。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則不識人。循衣摸牀。惕而不安。㣲喘直視。脉弦者生。濇者死。㣲者但??讝語者。大承氣湯主之。若一服利。止後服。
若吐若下。皆傷胃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者。亡津液。胃氣虚。邪?内結也。陽明王於申酉戌日,晡所?潮??者,陽明?甚也。不惡寒者,表證罷也。獨語如見鬼狀者,陽明内實也。以爲?氣有餘,若劇者,是?氣甚大也。?大甚於内,昬冐正氣,使不識人,至於循衣摸牀,惕而不安,㣲喘直視,傷寒陽勝而隂絶者死。隂勝而陽絶者死。?劇者爲陽勝。脉弦爲隂有餘。澁爲隂不足。陽?雖劇,脉弦,知隂未絶而猶可生。脉澁則絶隂,故不可治其邪。?㣲而未至於劇者,但??讝語,可與大承氣湯以下胃中?。經曰:凡服下藥,中病即止,不必盡劑。此以?未劇,故云若一服利,則止後服。
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岀,胃中燥,大便必鞕,鞕則讝語,小承氣湯主之。若一服讝語止,更莫復服,亡津液,胃燥,大便鞕而讝語,雖無大?内結,亦須與小承氣湯和其胃氣,得一服讝語止,則胃燥以潤,更莫復與承氣湯,以本無實?故也。陽明病。讝語?潮?。脉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之。因與承氣湯一升。腹中轉失氣者。更服一升。若不轉失氣。勿更與之。明日不大便。脉反㣲。澁者。裏虚也。爲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也。
陽明病。讝語?潮?。若脉沉實者。内實者也。則可下。若脉滑疾。爲裏?未實。則未可下。先與小承氣湯和之。湯入腹中。得失氣者。中有燥屎。可更與小承氣湯一升以除之。若不轉失氣者。是無燥屎。不可更與小承氣湯。至明日邪氣傳時。脉得沉實?牢之?。是裏實也。反得㣲澁者。裏氣大虚也。若大便利後。脉㣲澁者,止爲裏虚而猶可,此不曽大便,脉反㣲澁,是正氣内衰,爲邪氣所勝,故云難治。
陽明病,讝語有潮?,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鞕?冝,大承氣湯下之。讝語潮?爲胃?,當消榖引食,反不能食者,胃中有燥屎。而胃中實也。若能食者。胃中虚?。雖鞕不得爲有燥屎。雜病虚爲不欲食。實爲欲食。傷寒則胃實。?甚者。不能食。胃中虚?甚者能食。與雜病爲異也。大承氣湯以下燥屎。逐結?。陽明病。下血讝語者。此爲?入血室。但頭汗岀者。刺期門。隨其實而㵼之。濈然汗岀則愈。陽明病。?入血室。迫血下行。使下血讝語。陽明病法多汗。以奪血者無汗,故但頭汗岀也。刺期門以散血室之?。隨其實而㵼之。以除陽明之邪。?。散邪除?。榮衛得通。津液得復。濈然汗岀而解。
汗岀讝語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爲風也。須下之。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語言必亂。以表虚裏實故也。下之則愈冝。大承氣湯。胃中有燥屎則讝語。以汗岀爲表未罷。故云風也。燥屎在胃則當下。以表未和。則未可下。須過太陽經。無表證。乃可下之。若下之早。燥屎雖除。則表邪乘虚復䧟於裏。爲表虚裏實。胃虚?甚。語言必亂。與大承氣湯。?下胃中邪。?則止。
傷寒四五日。脉沈而喘滿。沈爲在裏。而反?其汗。津液越岀。大便爲難。表虚裏實。乆則讝語。邪氣入内之時。得脉沈而喘滿。裏證其也。則當下之。反?其汗。令津液越岀。胃中乾燥。大便必難。乆則屎燥。胃實必?讝語。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靣垢。讝語遺尿。?汗則讝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岀者。白虎湯主之。
腹滿身重。難以反側。口不仁讝語者。陽明也。鍼經曰。少陽病甚則靣㣲塵。此靣垢者,少陽也。遺尿者,太陽也。三者以陽明證多,故岀陽明篇中。三陽合病。爲表裏有邪。若?汗攻表,則燥?益甚,必愈讝語。若下之攻裏,表?乘虚内䧟,必額上汗岀,手足逆冷。其自汗岀者,三陽經?甚也。内經曰:?則腠理開,榮衛通。汗大泄。與白虎湯。以解内外之?。
二陽併病。太陽證罷。但?潮?。手足漐漐汗岀。大便難而讝語者。下之則愈。冝大承氣湯。本太陽病併於陽明。名曰併病。太陽證罷。是無表證。但?潮?。是?併陽明。一身汗岀爲?越。今手足漐漐汗岀。是?聚於胃也。必大便難而讝語。經曰。手足漐然而汗岀者。必大便已鞕也。與大承氣湯。以下胃中實?。
陽明病。脉浮而?。咽燥口苦。腹滿而喘。??汗岀。不惡寒。反惡?。身重。若?汗則燥。心憒憒。反讝語。若加燒鍼。必怵愓煩燥不得眠。若下之。則胃中空虚。客氣動隔,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脉浮??,爲邪在表;咽燥口苦,爲?在經。脉?,腹滿而喘,汗岀不惡寒,反惡?,身重,爲邪在裏。此表裏俱有邪,猶當?解之。若?汗攻表,表?雖除,而内?益甚,故燥而憒憒,反讝語。憒憒者,心亂。經曰:
榮氣㣲者。加燒鍼則血不行。更??而躁煩。此表裏有?。若加燒鍼。則損動隂氣。故怵愓煩燥不得眠也。若下之。裏?雖去。則胃中空虚。表中客邪之氣。乘虚䧟於上焦。煩動於膈。使心中懊憹而不了了也。舌上胎黄者。?氣客於胃中。舌上胎白。知?氣客於胷中。與梔子豉湯。以吐胷中之邪。
若渇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若下後邪?客於上焦者。爲虚煩。此下後邪?不客於上焦。而客於中焦者。是爲乾燥煩渇。與白虎加人參湯。散?潤燥。
若脉浮??渇欲飲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湯主之。此下後客?客於下焦者也。邪氣自表入裏,客於下焦,三焦俱帶?也。脉浮??者,上焦?也。渇欲飲水者,中焦?也。小便不利者,邪客下焦,津液不得下通也,與猪苓湯利小便,以㵼下焦之?也。
猪苓湯方:
猪苓、茯苓、阿膠、
滑石、澤㵼,
?甚而反淡,淡味滲泄爲陽,猪苓、茯苓之?,以行小便;鹹味湧泄爲隂,澤㵼之鹹,以泄伏水;滑利竅,阿膠、滑石之滑,以利水道。
右伍味,以水四升,先煑四味,取二升,去滓,内下阿膠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陽明病,汗岀多而渇者,不可與猪苓湯,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湯復利其小便故也。
鍼經曰。水榖入於口。輸於腸胃。其液别爲五。天寒衣薄則爲溺。天?衣厚則爲汗。是汗溺一液也。汗多爲津液外泄。胃中乾燥。故不可與猪苓湯利小便也。
脉浮而遲。表?裏寒。下利清榖者。四逆湯主之。浮爲表?。遲爲裏寒。下利清榖者。裏寒甚也。與四逆湯。温裏散寒。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飲水則噦。噦者。欬逆是也。千金曰。咳逆者。噦逆之名。胃中虚冷。得水則水寒相搏。胃氣逆而噦。
脉浮??。口乾鼻燥。能食者則衂。
脉浮發?。口乾鼻燥者。?在經也。能食者,裏和也。?甚於經,迫血爲衂。胃中虚冷,隂勝也。水入於經,其血乃成。飲水者?隂。氣逆爲噦。??口乾,陽勝也。食入於隂,長氣於陽。能食者?。陽血妄爲衂。三者偏隂,偏陽之疾也。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手足温,不結胷,心中懊憹,飢不能食,但頭汗岀者。梔子豉湯主之。表未罷而下者。應邪?内䧟也。?内䧟者。則外?而無手足寒。今外有?而手足温者。?雖内䧟。然而不深。故不作結胷也。心中懊憹。飢不能食者。?客胷中。爲虚煩也。?自胷中。薫蒸於上。故但頭汗岀而身無汗。與梔子豉湯,以吐胷中之虚煩。
陽明病,?潮?,大便溏,小便自可,胷脇滿不去者,小柴胡湯主之。
陽明病潮?,爲胃實,大便鞕而小便數,今大便溏,小便自可,則胃?未實,而水榖不别也。大便溏者,應氣降而胷脇滿去,今反不去者,邪氣猶在半表半裏之間。與小柴胡湯。以去表裏之邪。
陽明病。脇下鞕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而汗岀解也。
陽明病。腹滿不大便。舌上胎黄者。爲邪?入府。可下。若脇下鞕滿。雖不大便而嘔。舌上曰胎者。爲邪未入府。在表裏之間。與小柴胡湯以和解之。上焦得通則嘔止。津液得下。則胃氣因和。汗岀而解。
陽明中風。脉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脇下及心痛。乆。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靣。目悉黄。小便難。有潮?。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脉續浮者,與小柴胡湯。脉但浮無餘證者,與麻黄湯。若不尿,腹滿加噦者,不治。浮大爲陽,風在表也。弦則爲隂,風在裏也。短氣腹滿,脇下及心痛,風?壅於腹中而不通也。若寒客於内而痛者,按之則寒氣散而痛止,此以風?内壅,故雖乆按而氣亦不通。陽明病。鼻乾不得卧。自汗岀者。邪在表也。此鼻乾不得汗而嗜卧者。風?内攻不于表也。一身面目悉黄。小便難。有潮?。時時噦者。風?攻於胃也。陽明之脉。岀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勝則腫。此風?在經。故耳前後腫。刺之經氣通,腫則小差。如此者,外證罷,則可攻。若外證不觧,雖過十日,脉續浮者,邪氣猶在半表半裏,與小柴胡湯以和解之。若其脉但浮而不弦大,無諸裏證者,是邪但在表也,可與麻黄湯以?其汗。若不尿,腹滿加噦者,?格之疾也,故云不治。難經曰。?格者。不得盡其命而死。
陽明病。自汗岀。若?汗。小便自利者。此爲津液内竭。雖硬不可攻之。當湏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根。及與大猪膽汁。皆可爲導。津液内竭。腸胃乾燥。大便因硬。此非結?。故不可攻。宜以藥外治而導引之。
蜜煎導方,
蜜七合一味,内銅噐中,㣲火煎之,稍凝似飴狀,攪之勿令焦著,欲可丸,併手捻作挺,令頭銳,大如指,長二寸許,當?時急作,冷則硬,以内榖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時乃去之。
猪膽汁方:
大猪膽一枚,㵼汁和醋少許,以灌榖道中,如一食頃。當大便出。
陽明病。脉遲。汗出多。㣲惡寒者。表未解也。可?汗。宜桂枝湯。
陽明病。脉遲汗出多。當責邪在裏。以㣲惡寒。知表未解。與桂枝湯和表。
陽明病。脉浮無汗而喘者。?汗則愈。宜麻黄湯。陽明傷寒。表實脉浮。無汗而喘也。與麻黄湯以?汗。
陽明病。??汗出。此爲?越。不能?黄也。但頭汗岀。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此爲瘀?在裏。身必?黄。茵蔯湯主之。
但頭汗岀。身無汗。劑頸而還者。?不得越也。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甚於胃。津液内竭也。胃爲土而色黄。胃爲?蒸,則色奪於外,必?黄也。與茵蔯湯,逐?退黄。
茵蔯蒿湯方:
茵蔯蒿、梔子、大黄。小?之氣,凉以和之,大?之氣,寒以取之。茵蔯、梔子之苦寒,以逐胃燥,宜下必以苦,宜?必以酸,大黄之苦寒,以下瘀?。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煑茵蔯,减六升,内二味,煑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角汁狀,色正赤,一 腹减,黄從小便去也。
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乆瘀血,故令喜忘。屎雖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黒,宜抵當湯下之。
内經曰:血并於下,亂而喜忘。此下本有乆瘀血,所以喜忘也。津液少。大便鞕。以畜血在内。屎雖鞕。大便反易。其色黒也。與抵當湯以下瘀血。
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㣲滿。?頭鞕。後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
下後。心中懊憹而煩者。虚煩也。當與梔子豉湯。若胃中有燥屎者。非虚煩也。可與大承氣湯下之。其腹㣲滿。?鞕後溏。是無燥屎。此?不在胃而在上也。故不可攻。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繞臍痛。煩燥?作有時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不大便五六日者。則大便必結爲燥屎也。胃中燥實。氣不得下通。故繞臍痛。煩燥。?作有時也。
病人煩?。汗岀則解。又如繞狀。日晡所?。?者。属陽明也。脉實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汗。下之與大承氣湯。?汗宜桂枝湯。
雖得陽明證。未可便爲裏實。審㸔脉候。以别内外。其脉實者。?巳入府爲實。可與大承氣湯下之。其脉浮虚者。是?未入府。猶在表也。可與桂枝湯。?汗則愈。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 食故也。宜大承氣湯。大下之後。則胃弱不能消榖。至六七日不大便。則 食巳結不消。故使煩?不解。而腹滿痛。是知有燥屎也。與大承氣湯以下除之。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㣲?喘冐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氣湯。
小便利則大便鞕。此以有燥屎。故小便不利。而大便乍難乍易。胃?者。??喘冐無時。及嗜卧也。此燥屎在胃。故時有㣲?喘冐不得卧也,與大承氣湯,以下燥屎。
食榖欲嘔者,属陽明也,呉茱茰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属上焦也,
上焦主内,胃爲之市,食榖欲嘔者,胃不受也,與呉茱茰湯以温胃氣。得湯反劇者,上焦不内也,以治上焦法治之。
呉茱茰湯方:
呉茱茰人參生薑大棗
内經曰:寒滛於内,治以??,佐以苦辛,呉茱茰、生姜之辛以温胃,人參、大棗之?以緩脾。
右四味,以水七升,煑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汗岀,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惡寒而渇者。此轉属陽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渇欲飲水。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渇者。宜五苓散。
太陽病。脉陽浮隂弱。爲邪在表。今寸緩關浮尺弱。邪氣漸傳裏。則??汗岀。復惡寒者。表未解也。傳經之邪入裏。裏不和者必嘔。此不嘔,但心下痞者,醫下之早,邪氣留於心下也。如其不下者,必漸不惡寒而渇,太陽之邪轉属陽明也。若吐、若下、若?,汗後小便數,大便鞕者,當與小承氣湯和之。此不因吐下?,汗後小便數,大便鞕,若是無滿實,雖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候津液還入胃中。小便數少。大便必自岀也。渇欲飲水者。少少與之。以潤胃氣。但審邪氣所在。以法救之。如渴不止。與五苓散是也。
脉陽㣲而汗岀少者。爲自和也。汗岀多者。爲太過。脉陽㣲者。邪氣少。汗岀少者爲適當。故自和。汗岀多者。反損正氣,是汗出太過也。
陽脉實,因?,其汗岀多者,亦爲太過。太過爲陽絶於裏,亡津液,大便因鞕也。
陽脉實者,表?甚也。因?汗?乘虚蒸津液外泄,致汗岀太過。汗出多者,亡其陽,陽絶於裏,腸胃乾燥,大便因鞕也。
脉浮而芤,浮爲陽,芤爲隂。浮芤相搏,胃氣生?。其陽則絶。
浮芤相搏。隂陽不諧。胃氣獨治。欝而生?。消爍津液。其陽爲絶。
趺陽脉浮而濇。浮則胃氣強。澁則小便數。浮澁相搏。大便則難。其脾爲約。麻仁丸主之。
趺陽者。脾胃之脉。診浮爲陽。知胃氣強。澁爲隂。知脾爲約。約者。儉約之約。又約束之約。内經曰: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於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是脾主爲胃行其津液者也。今胃強脾弱,約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輸膀胱,致小便數,大便難,與脾約丸,通腸潤燥。麻仁丸方:
麻子仁、芍藥
枳實大黄
厚朴杏仁内經曰:脾欲緩,急食?以緩之。麻子、杏仁之?,緩脾而潤燥。津液不足,以酸収之,芍藥之酸,以歛津液,腸燥胃強,以苦泄之,枳實、厚朴、大黄之苦,下燥結而泄胃強也。
右六味爲末,煉蜜爲丸桐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漸加,以和爲度。太陽病三日,?汗不解,蒸蒸??者,属胃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蒸蒸者,如?薫蒸,言甚?也。
太陽病三日,?汗不解,則表邪已罷,蒸蒸??,胃?爲甚,與調胃承氣湯下胃?。
傷寒吐後,腹脹滿者,與調胃承氣湯。内經曰:諸脹腹大,皆属於?。?在上焦則吐。吐後不解。復腹脹滿者。邪?入胃也。與調胃承氣湯。下其胃?。
太陽病。若吐。若下。若?汗。㣲煩。小便數。大便因鞕者。與小承氣湯和之愈。
吐下?汗。皆損津液。表邪乘虚傳裏。大煩者。邪在表也。㣲煩者。邪入裏也。小便數。大便因鞕者。其脾爲約也。小承氣湯和之愈。
得病二三日。脉弱。無太陽柴胡證。煩燥心下鞕。至四五日。雖能食。以小承氣湯少少與㣲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能食。但初頭鞕。後必溏。未定成鞕。攻之必溏。湏。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針經曰。脉軟者。病將下。弱爲隂脉。當責邪在裏。得病二三日脉弱。是日數雖淺。而邪氣已入裏也。無太陽證。爲表證已罷。無柴胡證。爲無半表半裏之證。煩燥心下鞕者。邪氣内甚也。胃實?甚。則不能食。胃虚?甚。至四五日。雖能食。亦當與小承氣湯㣲和之。至六日則?甚。與大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多者。爲津液内竭。大便必鞕。則可下之。小便少者。則胃中水榖不别。必?。鞕後溏。雖不能食。爲胃實。以小便少。則未定成鞕。亦不可攻湏。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身㣲?者。此爲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内經曰。諸脉者。皆属於目。傷寒六七日。邪氣入裏之時。目中不了了。睛不和者。邪?内甚。上熏於目也。無表裏證。大便難者。裏實也。身大?者。表?也。身㣲?者。裏?也。針經曰。?病目不明。?不已者死。此目中不了了。睛不和。則證近危惡也。湏。急與大承氣湯下之。
陽明??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邪?入府。外??汗多者。?迫津液將竭。急與大承氣湯以下其府。?
?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汗不解,邪?傳入府而成腹滿痛者,傳之迅也,是湏急下之。
腹滿不减,减不足言,當下之,宜大承氣湯。腹滿不减,邪氣實也。經曰:大滿大實,自可除下之。大承氣湯下其滿實。若腹滿時减,非内實也,則不可下。金匱要畧曰。腹滿時减,復如故,此爲寒,當與温藥。是减不足言也。
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負者。順也。負者。失也。互相剋賊。名爲負也。脉滑而數者。有 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陽明?。少陽木。二經合病。氣不相和。則必下利。少陽脉不勝。陽明不負。是不相剋爲順也。若少陽脉勝。陽明脉負者。是鬼賊相剋。爲正氣失也。脉經曰。脉滑者。爲病食也。又曰。滑數則胃氣實。下利者。脉當㣲。厥冷脉滑數。知胃有 食。與大承氣湯以下除之。
病人無表裏證。??七八日。雖脉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數不解。合?則消榖善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
七八日。邪入府之時。病人無表裏證。但??。雖脉浮數。亦可與大承氣湯下之。浮爲?客於氣。數爲?客於血。下之邪?去。而浮數之脉俱當解。若下後數脉去而脉但浮。則是榮血間?併於衛氣間也。當爲邪氣獨留。心中則飢。邪?不殺。榖潮??渴之證。此下之後,浮脉去而數不解,則是衛氣間?合於榮血間也。?氣合併,迫血下行。胃虚恊?,消榖善飢。血至下焦。若大便利者,下血乃愈。若六七日不大便。則血不得行。畜積於下。爲瘀血。與抵當湯以下去之。
若脉數不解。而下不止。必恊。?而便膿血也。下後脉數不解。而不大便者。是?不得泄。畜血於下。爲瘀血也。若下後脉數不解。而下利不止者。爲?得下泄。迫血下行。必便膿血。
傷寒?汗已。身目爲黄。所以然者。以寒濕在裏不解故也。以爲不可下也。於寒濕中求之。金匱要畧曰。黄家所起。從濕得之。汗出?去。則不能?黄。?汗已。身目爲黄者。風氣去。濕氣在也。脾惡濕。濕氣内著。脾色外奪者。身目爲黄。若瘀血在裏。?黄者。則可下。此以寒濕在裏。故不可下。當從寒濕法治之。
傷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㣲滿者。茵蔯蒿湯主之。
當?甚之時。身黄如橘子色。是?毒?泄於外。内經曰。膀胱者。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小便不利。小腹滿者。?氣甚於外。而津液不得下行也。與茵蔯湯利小便,退黄逐?。
傷寒身黄??者,梔子蘗皮湯主之。傷寒身黄,胃有瘀?,當湏下去之。此以??爲?未實,與梔子蘗皮湯解散之。
梔子蘗皮湯方:
梔子、?草、黄蘗,
右三味,以水四升,煑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傷寒瘀?在裏,身必?黄,
麻黄連軺赤小豆湯主
之。濕?相交,民多病癉癉黄也。傷寒爲寒濕在表,?黄爲瘀?在裏,與
麻黄連軺赤小豆湯,除?散濕。
麻黄連軺赤小豆湯方:麻黄赤小豆連軺杏仁大棗生梓白皮生薑?草
内經曰:濕上甚而?,治以?温,佐以?平,以汗爲故。正此之謂也。又煎用潦水者。亦取其水味薄。則不?濕氣。
巳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煑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諸藥。煑取三升。分温三服。半日服盡。